龙与紫砂壶创作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z521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远古的先人们认为有一个力大无穷、与水相关的物象主宰、指挥、操纵着世上的动物和天象。龙,作为一种崇拜的对象,在几千年浩瀚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一种文化,它代表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龙,在封建社会中是至高无上的皇权的象征,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富贵、吉祥的象征。正因为“龙文化”的深远影响,因此从清代中期龙就在紫砂壶的造型与装饰上开始应用。
  关键词:龙;紫砂壶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232-1
  宜兴紫砂壶的创作设计自明清成熟以来的数百年间,包容了许许多多的民族文化,尤其是把对龙的崇拜和敬畏糅进了紫砂艺术之中塑造出的砂壶形体,承载着龙的想象、龙的神奇和龙的精神。纵观紫砂壶的造型艺术,它的款式之美、创意之新、装饰之雅、题材之广使人目不暇接,特别是历代名师的传世佳作,彰显着传承的力量和文化的价值。以“龙文化”为内涵的紫砂壶艺术精品更是不胜枚举,并成为传统壶艺的经典。
  一、龙的起源
  人们的吉祥崇拜是永恒的。自古至今,它被以口说文录、耳濡目染的方式代代相传。吉祥观念是人类在生存与繁衍中,希望得到的美好幸福、和平安宁和富贵昌盛的代名词。距今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因为燃烧的火焰发现了使人兴奋的红色,他们以红色象征吉祥喜庆,并作为吉祥色彩的崇拜色相一直延至如今。以紫红色调为主基调的紫砂壶受到人们喜爱,与它的吉祥色相有着很大的关系。
  纵观上古历史,先民以各种自然现象和物象创作出各自部落的图腾。在古老的神话中普遍认为,共工、伏羲、女娲、祝融、黄帝的身子像长蛇,随着一个大的部落把另外不少部落兼并融合成更大的整体,也把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具有综合性质的图腾。在漫长的民族融合中,蛇身增加了兽的腿、马的头、牛的耳、鬣的尾、鹿的角、鹰的爪、虎的掌、鱼的鳞……汇聚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龙”。龙被视作神物、灵物、吉祥物,实际上也是中华各民族相互融和团结的写照,是权威、神圣、尊严的象征。
  中国的封建社会,龙就是皇权的代表,只有皇帝和皇族才有资格享用龙的待遇。一般平民百姓或官僚,如果偷偷使用或家中藏有关于龙的物品,将被视为有谋反之心、大逆不道。而紫砂茶具最早在明代中期开始兴盛,但它还不是皇宫用的物品,只是在文人之间和官宦家中使用,所以没有人敢于在紫砂壶上用龙的形象进行装饰,这是紫砂壶在清代嘉庆、道光年间以前没有龙的形象的主要原因。
  二、体现对传统文化、龙文化的颂扬
  宜兴紫砂壶作为工艺日用品,泡茶品茗的佳器,外露古朴,内存哲理,人们对龙文化色彩的紫砂壶情有独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寓有吉祥、幸运和成功的含义,家庭教育中就有“望子成龙”的向往。龙是中华大地上多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一种精神寄寓,紫砂艺人赋予它人性化的情感色彩,使之成为作品的创作主题,表达龙飞凤舞、龙马精神、龙凤呈祥、龙腾虎跃的祈愿和祝福。随着当代紫砂艺术的繁荣,涌现出不少以“龙文化”为特色的砂壶作品。
  这种文化意象在紫砂陶艺家的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展现,如顾绍培的“龙跳天门壶”呈方器提梁款式,把天的博大广袤和龙的吉祥高贵联系在一起,仿佛倾听到云霄里的龙吟,也似乎见到龙跳天门直上九天的豪情。壶体上鲍志强镌刻的铭文“养浩然正气,极风云壮观”与壶的“龙文化”含义相得益彰,充盈着诗、书、艺、器交融的文化气息。
  三、以龙形创作紫砂壶成功的作品
  在紫砂壶艺术宝库中,有不少关于龙的壶艺造型。明代的时大彬、沈子澈、陈仲美等堪称紫砂壶一代宗师,他们也曾制作过龙蛋壶、高腰鱼龙壶、饕餮六角壶等以龙为题材的艺术品。至清代,塑龙的紫砂艺术家邵大亨,他的八卦龙头一捆竹壶、鱼化龙壶等都是传世佳品。比如鱼化龙壶,题材取自民间传说中的鱼龙变化的故事,壶呈圆球状,外饰六瓣海浪波纹,块面简洁,线条流畅,富于动感;从波浪中半浮雕状的龙首张口瞠目、耸颈伸舌、吐出宝珠,非常生动;壶盖也似涌动的海浪,立体的龙头从壶钮上探出,龙舌伸缩自如,而壶把是弯曲的龙尾。
  清代邵大亨造龙头八卦一捆竹壶,壶身造型以64根细竹围成,腰间束竹,壶底四对自上延伸而下的8竹一组为足,壶盖饰伏羲八卦,盖钮为太极图饰,壶嘴、把分别为飞龙形象。龙的形象、哲理深邃的易学和64竹巧妙地集于一壶,极富中国传统文化意味,制技精美,堪称紫砂壶艺术的极品。
  综上所述,龙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以龙为题材的紫砂壶的造型和装饰,从古至今影响了几代壶艺工作者。当今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正在实现龙的腾飞,我们在创作中一定要突出龙的精神和龙的文化内涵,把传统文化精髓吸取到壶艺创新中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断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张法.中国美学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2]郑军.中国传统吉祥寓意图谱[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摘要: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和市场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中国高等教育也将面临着改革转型的新课题,2014年3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透露,中国高等教育将发生革命性调整,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职业技术学院。对于一个边远地区地方综合本科院校的二级学院———艺术学院来说,如何抓住历史机遇的节点,紧扣地方资源优势,更好地取得长足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话题。今天,我想在高校转型背
摘要:扬琴选修课是我国高等师范类院校针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器乐选修课。课堂教学的创新能够将传统音乐教法与现代人才培养相结合,达到更好的结果。  关键词:高校;扬琴选修课;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6-258-2  音乐教育专业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的专业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培养优秀的音乐教师,为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提供合格的后备军。音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沉淀的精髓,其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所蕴涵的优秀思想、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用之不竭的重要资源,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
在球型空腔膨胀模型的基础上,计入了与弹丸直接发生碰撞的网筋的侵彻阻力,建立了弹丸垂直侵彻钢筋混凝土介质的工程模型。与单一空腔膨胀模型和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表明了模
长调音乐是蒙古民族独特的音乐艺术。它充分地体现蒙古人的审美智慧。在长调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只顾加强声音的处理而轻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对曲词关系的理解和把握,这
摘要: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作为具备广阔前景的高校动漫专业应该利用这一契机进行教育改革,确立多元化的动漫人才培养目标,关注广大农村市场,让动漫专业发展与农村文化建设产生无缝对接的效应,真正让农村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动漫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识码:2095-4115(2014)04-281-2  一、前言  在物质文化水平不
摘要:油画风景写生是美术学专业一门较重要的课程,是学生认识探索自然环境下色彩规律,训练在外光环境下表现客观物象的重要途径。在写生中,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构图法则、透视规律、色调与色彩与节奏感等绘画要素,可以借助对景物的描绘的来抒发情怀,表达自己的审美理想和情趣,提高观察与表现客观世界的能力。  关键词:油画;风景写生;观察方法;透视;色调;  中国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
摘要:紫砂艺术的创新必须植根于传统综观宜兴紫砂的发展史,自宋初创,明成熟发展。历经千余年,却经久不衰。宜兴紫砂造型古朴典雅,千姿万态,凝聚着艺人们的智慧与心血,永远是年轻艺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源泉。  关键词:紫砂艺术;壶型;紫砂陶艺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233-1  紫砂艺术的创新必须植根于传统综观宜兴紫砂的发展史,自宋初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