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降阶梯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167306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抗生素降阶梯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20年6月收治重症肺炎患者90例,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研究组给予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LncRNA AC010145.4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HCC患者131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相关病例资料,qRT-PCR检测HC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LncRNA AC010145.4的RNA表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LncRNA AC010145.4对HCC患者术后生存的预测价值;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HCC患者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以慢病毒转染LncRNA AC0101
Charlevoix-Saguenay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痉挛性共济失调(autosomal recessive spastic ataxia of Charlevoix-Saguenay,ARSACS),是一种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最早由BOUCHARD等[1]于1978年发现于加拿大魁北克省。ARSACS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进行性小脑共济失调、周围神经病变伴远端肌肉无力萎缩、下肢痉挛[2]。
肠屏障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肠屏障损伤,尤其是肠黏膜屏障损伤,成为全身炎症反应失控和多器官衰竭的主要机制之一。过度的内质网应激(ERS)参与了肠黏膜上皮细胞损伤过程,成为肠黏膜屏障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ERS参与失血性休克、严重烧伤、重症急性胰腺炎、脓毒症等危重病引起肠黏膜屏障损伤的研究进展,希望以ERS为靶点寻找防治肠屏障损伤的新策略。
免疫系统分为先天免疫(又称固有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又称适应免疫或特异性免疫),主要功能是防止病原微生物入侵和清除已入侵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质。传统观念认为,先天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重要区别在于后者有免疫记忆。然而,新近研究发现固有免疫细胞在受到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刺激后,当再次遭遇感染时,可表现出对原刺激或异种刺激的非特异性免疫强化的记忆特性,这一现象被称为免疫训练,其机制可能与表观遗传学修饰和细胞代谢的转变有关。先天免疫记忆的发现对于严重感染、自身免疫疾病及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先天
免疫学作为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医学类课程中地位至关重要,学好免疫学为医学生临床学习、激发其临床探索欲望具有重要意义。免疫学发展日新月异,仅从课堂中获取相应知识存在一定局限,因此,开展第二课堂拓展学生眼界,培养其科学思维是当务之急。本文结合免疫带教教员自身教学实践,从实践过程的“小组研讨阶段”“文献检索阶段”“实践探索阶段”“总结提高阶段”4个方面,阐释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现实意义和基本内涵,旨在巩固学生第一课堂所学内容之余,提升其对基础研究的兴趣,丰富其科研知识,开拓其医学视野,激发其学习热
目的:分析医养结合模式下不同药学服务对慢性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慢性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药学服务;试验组实施优质药学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养结合模式下,慢性病患者接受优质药学服务后的用药依从性与满意度更高,且可获得更为理想的生活质量。
目的:研究花青素对急性肾损伤小鼠肾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12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花青素组、脂多糖组、脂多糖+花青素组,给予相应干预后取肾组织及血标本,检测肾组织MDA、SOD、T-AOC水平及肾功能。结果:应用脂多糖后小鼠尿素氮、肌酐水平明显增高,而经花青素干预后尿素氮、肌酐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花青素组与对照组MDA、SOD、T-AO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
目的研究人Plecstrin同源域家族A成员1(Pleckstrin homology like domain family A member 1,PHLDA1)与胶质瘤恶性表型关系。方法收集马鞍山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和上海新华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至2020年4月65例原发脑胶质瘤的速冻标本。从接受尸检的非胶质瘤患者中收集了5份脑组织样本作为对照。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样品中的PHLDA1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集落形成法、体外细胞迁移侵袭法对成人胶质瘤U87细胞系和U251细胞系进行胶质瘤表型
朊蛋白病(prion disease)是一类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包括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fatal familial insomnia,FFI)、Gerstmann-Straussler-Scheinker综合征和库鲁病,其中CJD是最常见的一种朊蛋白病。临床上将CJD分为散发型(sporadic CJD,sCJD)、家族遗传型(familial/genetic CJD,fCJD/gCJD)、医源型及变异型四种。
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crossed cerebellar diaschisis,CCD),亦作交叉性小脑性失联络,是指一侧大脑损伤,使皮质-桥脑-小脑通路中断导致对侧小脑可出现代谢及血流量减低的现象[1],多由影像学早期发现。CCD由Monakow在1914年首先提出[2],主要见于大脑半球和丘脑梗死、幕上肿瘤和感染,较少见于癫痫,特别是癫痫持续状态[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