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的不确定性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ish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耳其地跨亚欧大陆,位居地中海文明圈与伊斯兰文明圈的重叠区域,兼有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的双重传统,因此有西向入欧和东向入亚的两面性,随时代的变迁在西方与东方之间摇摆不定。拿破仑曾指出,了解一个国家的地理,就懂得了这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土耳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国家定位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土耳其共和国自1923年成立伊始,遵循西化的发展道路,积极扩大与西方世界的交往合作。二战结束后,冷战的帷幕徐徐拉开,东西方之间形成对峙局面。冷战期间,土耳其与西方世界进入蜜月期,成为西方世界的重要盟友,加强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是土耳其外交的首要目标。1987年,土耳其政府正式申请加入欧盟,地缘政治层面的西化走向达到极致。成为欧洲大家庭的一员,可谓土耳其共和国的百年梦想。然而,土耳其申请加入欧盟步履维艰,欧洲大国始终未见诚意,屡屡以人权和宗教作为借口将土耳其拒于门外。入欧受挫无疑是影响土耳其地缘政治走向的重要原因,土欧关系渐行渐远。近年来,美土关系亦趋于恶化,对于土耳其的西向地缘战略更可谓雪上加霜。
  土耳其之所以让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及欧洲感受到“不确定性”,是因为美欧在接受、理解土耳其的内政外交政策方面感到越來越困难。2018年7月9日,埃尔多安宣誓就任总统,随后组建内阁,标志着土耳其总统制的完全确立,土耳其实现从基于凯末尔主义的“土耳其模式”向基于埃尔多安主义的“土耳其新模式”的转变,成为探索非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转型的典型个案。这种“一党独大,多党并存”的威权主义政治模式,进一步强化了埃尔多安的个人集权和土耳其的地区大国地位,尽管体现了后发展国家的民众对秩序和稳定的选择,但却破坏了民主政治所需要的监督制衡原则,也造成土耳其政治经济形势与外交政策中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
  随着伊斯兰政党的崛起,强化东方外交成为诸多伊斯兰政党的施政主张。正义与发展党执政后,试图改变以往从属于美国和依附于西方世界的地缘政治传统和长期以来亲西方的外交政策,致力于东西方之间的平衡外交。在正发党的领导下,土耳其支持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业并赞赏哈马斯的民选政治,谴责以色列实行国家恐怖主义,呼吁黎巴嫩实现民族和解,不断提升其在中东和伊斯兰世界的政治影响力,地缘政治触角进一步伸向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
  美国学者亨廷顿曾经称土耳其是“无从适从的国家”,是指他既不属于伊斯兰世界,也不属于西方。作为站在两大文明交汇点上的穆斯林国家,它的发展具有世界性的意义,土耳其与西方关系的走向对于注解文明冲突有独到的作用,身处两大宗教文明中的人们,能否尊重彼此发展而避免排他性的冲突,这是对人类政治智慧的重要考验。
  当今世界,由于特朗普当选后美国的摇摆、欧洲民粹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盛行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剧,全球秩序充满了不确定性。土耳其与不确定的世界有着高度的契合性和复杂的互动关系。对中国而言,土耳其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西端,是新兴经济体的代表,中土两国金融机构的合作交流,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一环,中国对土耳其的政局也须保持密切关注。本期“土耳其的不确定性”特别策划,我们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人,对土耳其政治制度改革、货币危机、地缘政治传统、土耳其与西方关系走向等进行了全面剖析,敬请读者垂注!
  ——《学术前沿》编者
其他文献
【摘要】社会融合是一个动态的、渐进式的、多维度的、互动的社会问题。提高社会融合度需要从流动人口、流入城市以及国家三个层面思考对策。要提高流动人口的综合素质;流入城市要对公共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引导居民培养更加包容的公民意识;国家要加强社会制度建设,提高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程度。  【关键词】女性流动人口 社会融合 实证分析    社会融合作为一个社会政策概念起源于欧洲学者对社会排斥的研究。遭受社会排斥
摘要战后迄今,两制并存状态经历了冷战时期的“对立共存”和冷战后的“包容共存”,在21世纪,多种国家模式竞争是否会催生两制“合作共存”的历史进程,值得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认真研究。展望未来,国家模式竞争仍将是决定大国兴衰与世界格局的关键因素,多种国家模式竞争将直接影响两制并存的态势。中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国家模式的自我完善,中国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不是社会形态、社会制度或国体的改变,而是国家模式的调整
摘要 方朝晖先生在2012年12月31日《中国青年报》发表《反腐败从正人心做起》一文,极力主张“正心反腐”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方文认为,靠制度反腐的说法听起来华丽,用起来不切实际。事实上,当下中国民主制度尚未完全确立,反腐制度还不健全,全社会清醒地认识到权力的腐败本性,以及制度建设对于反腐廉政的决定意义。在没有得到“制度反腐”赐福的前提下,方文提出“反腐从正人心开始”,实在不合时宜。  关键词 正心
【摘要】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并迅速蔓延至全球,全球经济遭受重创,至今仍恢复乏力。这次的经济阵痛直指发展至今的当代资本主义的三大变化——新自由主义化、金融深化与全球经济虚拟深化,是不完善、甚至是失控的。这说明当代资本主义并不能破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周期“魔咒”,反而使得危机更加来势汹汹,经济阵痛愈加疼痛。面对此次危机,中美两国亦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通过比较,中国的防御危机政策显然更加明智稳
摘要 十八大报告强调要着力开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为此就必须准确把握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要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整体实力,特别是竞争力与国际影响力,必须坚持党对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核心领导,继承传统文化精华,凝练与创新时代文化,不断夯实文化产业基础,重视文化话语体系的协调与对接。  关键词 中华文化 国际影响力 问题 原因 建议  实施中
【摘要】中国共产党人从严治党的理念与生俱来。尤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从而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崭新篇章。全面从严治党,这是积累数十余年的经验与认识而形成的新的极为重要的指导原则,既具有当今时代的具体针对性,又具有党的优良传统的历史传承性。从党的建设科学化角度而言,“全面从严”既可以理解为党的建设工作全部的诸多方面,也可以理解为党的建设发展过程的各个环节;还可以理解
摘要 如何理解中国文化,不仅要看它过去发明的思想体系有何特征,还要看这些思想体系是如何产生的,看这一文化中的制度、价值和发展规律是如何形成的。在介绍过去数十年来文化心理学领域的相关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文化的特征:关系本位、团体主义和此岸取向。这是研究中国文化的现实状况和未来走向的重要依据,是阐明中国未来的政治与社会道路的关键。同时,亲情为中国文化之本,以及中国社会道德与秩序重建的基础。  关键
【关键词】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 三农 “两个一百年” 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F320/D42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1.12.006  “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员令,“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
摘要:本文从跨文化研究三维模式的研究视角出发,对《雅歌》文本进行了剖析,揭示出《雅歌》无论是从中东文化到西方文化再到中国文化,还是从中西古代文化到中西现代文化,其文本环形之旅在历时与共时、东方与西方、宗教与文学,以及民族与民族之间所呈现出的跨文化交流途径是立体交织多元性的图式。  关键词:跨文化;三维模式;《雅歌》文本;理论旅行    东西方文学之间的对话早在“东学西渐”及“西学东渐”之时就得到了
【开头的话】  我们近日所看的话剧《四世同堂》,大家都知道原作是老舍的同名长篇小说。其版本稍稍复杂,我并无专门研究。大体的情况是这样:小说分三部,对于老舍而言,也是少有地采取了边写边发表的方式。第一部从1944年11月开始在《扫荡报》连载,单行本1946年1月由上海良友公司初版,用的都是《四世同堂》的名字。直到上海晨光公司1946年11月再出,才有《惶惑》一名,而《四世同堂》则升为总名。第二部《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