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点子作文”十六载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en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常常拿起笔来,搜肠刮肚却不知道该写什么,该怎么写。语文教师一提到教作文也常常不知道该教什么,以及怎么教。“点子作文”教学实践十六载,渐渐地改变了学生作文难写、教师难教的窘况。当然,我也走过了一条曲折的探索道路。
  一、初创期:借“点子作文”教学开辟习作新园地
  “点子作文”教学源于一次失败的秋游。
  那年秋天,两位平行班的班主任看见天色好,准备去秋游。那时候,我想:如果我把学生关在教室里,他们眼巴巴地看着人家班去秋游,他们的心不飞到大自然里去才怪。慌乱中,我选择了盲从。那次秋游没有事先的策划和准备,只是随便地走一趟,趣味不是很大。
  果然,第二天早读课后,学生们在教室里闲聊,都说前一天的秋游不好玩。我反问他们:“既然大家觉得不好玩,那么请大家一起来想一想: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秋游变得好玩呢?”眨眼间,学生席中举满了手,我请几个平时很顽皮的学生来说,结果他们都说得头头是道,周围的同学听得也是连连点头。看到这样的场景,我很开心,因为这几个顽皮学生的表现好得超乎预料,他们的语文成绩向来不好,口头表达和写作也很糟糕。我灵光一闪,连忙来个以点带面:“刚才,这几位同学说得真不错,其他同学怎么想呢?一起來比一比,看看谁出的点子好,能让我们的秋游计划更有趣。一起拿出本子写下来吧!”霎时间,学生们奋笔疾书,仿佛进入了一场出点子的比赛。七八分钟后,有几个学困生也举手示意,请求来读读自己的点子。他们写的点子内容实在、理由充分、条理清晰、富有创意,同学们都非常喜欢。
  这次即兴的习作教学尝试,让我发现出个点子竟然能让学生一个个兴趣盎然,头脑变得灵活,嘴巴变得伶俐,笔头变得流畅。
  此时,我领悟到:其实学生的策划欲很强,喜欢为自己或别人出谋划策,喜欢通过做计划解决问题。这种强烈的策划欲可以释放他们的生命激情,展示理想的生活画卷,让生存智慧与言语智慧碰击出耀眼的生命火花。
  此后,我经常创设策划情境,指导学生为各种活动或问题出点子、说点子、写点子和用点子,服务自己或他人。学生收获“点子”的同时,又收获了“点子作文”。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策划热情,为习作蓄势、储材呢?
  1.问题,将学生卷入策划的漩涡中
  对于学生来说,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一切问题都是学生眼睛的聚焦点、思考的助推器。所有的策划都基于问题的发现和分析,然后针对问题,寻找对策。此过程中,学生由生活的有心人、热心人变成问题的发现者、分析者、解决者。因此,教师聚焦问题,放大问题,呈现问题,让学生卷入其中,他们便会乐此不疲。
  【案例】远离电脑游戏的诱惑
  有一段时间,班上经常有好几个男同学不好好完成家庭作业。与家长交谈后,发现是孩子沉迷于电脑游戏的缘故。于是,开展主题活动“远离电脑游戏的诱惑”,先让学生调查同学使用电脑的情况,接着,以“我与电脑游戏”为主题,让学生展示在调查中获得的信息,并讲述自己玩电脑游戏的经历。
  (1)学生调查统计。
  生:为了更好地了解班上同学玩电脑游戏的情况,我在班上做了一个调查:
  从来不玩电脑游戏(0人)。
  节假日经常玩电脑游戏(26人)。
  没完成作业时特别想玩电脑游戏 (1人 )。
  每次(有时)玩电脑超过1小时(42人)。
  有时(每次)父母禁止玩电脑游戏(37人)。
  从上面的统计可以看出电脑游戏对我们的诱惑是非常大的。游戏虽然很好玩,但不能因此而影响我们的身体,耽误我们的学习。
  (2)学生介绍如何解决爱玩电脑游戏问题的点子。
  生:我径直走到电脑前面,正想按下启动开关,又像触电一样把手收了回来。如果又被妈妈发现了怎么办?我耳边响起了两种声音:“去吧,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别去,等会儿又要挨打了!”我很烦恼,心中很矛盾,随手拿起一本书就大声朗读起来,读着读着,觉得很有趣,不知不觉就全心投入到书中的情节里了,也就渐渐地忘了电脑游戏。
  那天,我战胜了电脑游戏的诱惑,学会了控制自己。我的方法就是做另外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你呢?
  ……
  上述案例,学生围绕问题、体察问题、处理问题、获得对策,从中丰富积累,训练口语表达。
  2.学生,策划世界的主角,策划体验的获得者
  学生,自然地被卷入策划的漩涡之后,教师顺势创设策划情境,凡思维活跃者,都给予“点子大王”的称号,鼓励他们以“点子大王”的身份面对策划对象,走进策划情境,并且发挥自己的才智,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人。在此过程中,以自己的所知、所想、所说、所写、所做,赢得多维度、多层次的策划体验,获得满满的成就感。
  【案例】春游时如何省钱
  有一年暮春,我带领全班同学远足。返程前,有位男生慌慌张张地跟我说,他的数码相机丢了。我赶紧问其他同学有没有丢失东西,叮嘱同学们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和零用钱。返程途中,还有同学向我反映,有好几个同学乱花钱,花了不少冤枉钱。
  第二天,我上了一节春游理财课。先指导学生分组列出《春游支出表》,进行分项统计。接着,组长组织组员讨论各自的支出是否合理。然后为省钱出点子。小组策划环节结束后,进行全班交流。最后,由小组长安排组内一名同学做记录员,写下小组支出情况、支出情况分析和省钱金点子。下面以一篇习作为例。
  春游如何省钱
  六(3)班 陈 宁
  在我们班,可是有很多出金点子的高手,时不时地要策划策划。这不,我们组在去东阳横店春游之后就统计出了一张小组的旅游支出表。
  看了上面的这张统计表,你会发现陈延斌用的金额比我们多得多,仔细询问后才知道他在春游时丢了数码相机,价值为9000元。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提出的金点子是:要保管好自己的钱物,千万不可以在快乐出游时,发生一些不如意的事情。   那么,如何省钱呢?我们组的建议是买东西的时候,要多砍价,还要去多个售卖点走走,俗话说:“货比三家。”多走走,多比比,总是好的。
  ……
  二、发展期:让最美的思维之花结出言语之果
  经过三四年的探索之后,我已能够帮助学生凭借策划情境,为策划对象写作,为介绍策划成果写作,轻松地解决了“为什么写”和“写什么”的问题,但“怎么写”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1.巧思,策划思维的饕餮盛宴
  策划是习作的前奏,为习作打开思路,积蓄大量的素材、情思和语言。在策划过程中,引导学生走过“想得开→想得对→想得巧”的思维发展过程。想得开不开,是看学生能否多角度、多层次地为策划对象找到“好点子”。想得对不对,是看学生所想出的点子是否针对策划对象,是否适用可行,往往按照“发散→集中→再发散→再集中”的转化方式进行。想得巧不巧,是看学生能否别出心裁地为策划对象想出“金点子”。
  【案例】续编《皮昂比诺的糖果雨》
  罗大里《皮昂比诺的糖果雨》的结尾既让学生有些遗憾,又让学生充满期待。为了满足学生的期待心理,我说:“在这个故事中,罗大里先生给我们讲述了下糖果雨、捡糖果、等糖果雨这些故事内容。大家都在期待第二次糖果雨,你们也在期待,对不对?”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齐声答道:“对!”
  我赶紧创设虚拟情境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师:那好!我当一次老天爷,在教室里下一次糖果雨,请大家闭上双眼。天上飘过了一片云彩。准备好了!哗哗——哗啦啦!同学们,糖果雨又来了!请吃糖果雨!看看你们眼前的糖果,有哪些顏色的?
  生:有蓝色的。
  生:绿色的。
  师:有哪些味道的?
  生:巧克力味的。
  生:薄荷味的。
  为了帮助学生丰富想象内容,我又问:“同学们,我是老天爷,我很想知道你们最喜欢吃哪些糖果,你们喜欢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什么口味的。”
  学生们回答得流利、有趣。
  师:同学们,现在如果你就是老天爷,你已经知道大家想要什么味道了,请你来给大家下第二场糖果雨,你愿意下在哪些地方?
  生:城市里。
  生:学校里。
  为了让他们当好老天爷这个角色,我又请学生继续想象:第一,假如我是老天爷,我会下哪些糖果雨?把糖果雨下到了哪些地方?第二,人们捡到了哪些糖果雨,吃到了哪些味道的糖果雨?
  在交流赏评快结束时,我说:“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位老天爷下的糖果雨最好玩,喜欢的人最多。”以此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学生身为老天爷下第二次糖果雨时,一个个沉浸在快乐的想象世界里,自得其乐,故事招之即来。
  2.巧写,言语智慧的优化展示
  巧思后的巧说、巧写,是对思维成果适时、适地、适势、适量、适度、适意、适人、适己的语言组合,是作者特有的思维状态、言语能力和读者意识的优化表现,既记录作者明确的思维路线和思维成果,又以明确的指向启迪和影响读者的思维路线和思维成果。为了实现表达功能和交际功能,巧思后的巧写尤为重要。这种巧写发端于巧妙构思,落实于巧妙表述。见表一。
  【案例】给不文明游客写劝说信
  此次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用叙述、描写相结合的方式介绍破坏塔山的丑恶现象,给读者以画面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问题情境,对破坏者的行为深恶痛绝。如果读者正好是那些破坏者,他们就会由衷地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一位学生如此写道:
  怀着对龙德寺塔的仰慕之情,一个清晨,我来到了龙德寺塔下,正想瞻仰一下古塔巍峨的雄姿,这时微风中传来一阵“丝丝”声,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张已经褪色的广告纸正在微风中起舞。哎,我的老天,像给古塔贴上了一块狗皮膏药,真不雅观!低头走进古塔,不雅观的更多了!在古塔里面的地上粘着一块黏糊糊的口香糖,它的旁边还散落着几张奶糖的糖纸,有完整的,有只剩一个角的,有揉成团的。还有呢,快瞧瞧,一个仍烟雾缠绕的烟头被丢弃在古塔的一个角落里。哎,这就是我要欣赏的古塔吗?
  ……
  为了增强说服力和震撼力,让游客设身处地地为塔山着想,产生共鸣,我引导学生得体地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一位学生写道:
  各位塔山游客,我们的塔山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当你们在公园里漫步的时候,在心底里感到惬意时,是否发现各种纸片正飘向塔山的绿叶、绿草,像入侵的敌人在抢夺绿色王国的领地一样,让幽雅的塔山褪色。你们的心情会好吗?你们的呼吸还是像刚才那样顺畅吗?乱丢纸屑的游客们,垃圾桶就在你们的身边,你们离文明仅剩几步路了,仅剩几厘米了……
  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是塔山的一名保健医生。塔山上的每一株绿树,每一只小鸟,每一片草地,甚至每一片小小的绿叶都是塔山的命根子。我们大家只要一起保护塔山,绿色就会围绕着我们,鲜花就会簇拥着我们,每一缕阳光,每一丝空气都会让人无比的惬意。
  经过指导后,学生的劝说语言明显变得委婉、深情,劝说的力度也得到提升。
  当然,在“巧思”“巧写”的指导过程中,还要重视“个人之巧”和“众人之巧”的相互补充,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成果,促进习作水平的提高。
  三、成熟期:让“点子作文”教学走进更多的课堂
  在进行零敲碎打的“点子作文”实践后,我开始构思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整体规划,构建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流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寻找“点子作文”教学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创造更多的教学优势。
  整体规划可以强化“点子作文”教学的实践理性,增强操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顶层设计上,树立“借助策划,发展思维,激活言语”的课程目标。在层级设计上,遵循总课程目标,围绕思维和言语两条线的合二为一进行设计,在三个学段中既有梯度设计,又有学段间的衔接。
  在策划前,侧重指导学生为准备出点子而观察探究、查询资料、认真分析、用心策划、梳理思路、做出决策;学生想出自己的点子后,侧重指导学生口头说点子,笔头写点子;学生推出自己的策划成果——点子后,侧重指导学生阅读自己的点子自我评价或者倾听同学的点子后进行评价,甚至应用点子来验证点子的好坏。最终,形成了出(想)点子、说(评)点子、写点子和用点子的互相穿插、循环的教学活动序列,如下图:
  观照策划语境,分真实、虚拟、综合三类策划情境。不同的策划情境,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策划是明线,习作是暗线。在教学组织上,一般是策划在先,习作在后,以策划激活思维,以思维发展言语,又以言语反推策划。
  1.基于真实策划情境的教学模式
  像防患未然、问题解决、产品设计三类策划活动情境都属于此类。为了分解学生策划的难度,我们推出操作性很强的教学流程,如图:
  前六个阶段的核心任务是指导学生想出点子,为后期习作作铺垫。“形成文字”阶段就是学生将策划成果及其策划体验、策划小故事等写成“点子作文”。
  2.基于虚拟策划情境的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置身于想象情境,根据一定的人物、景物或问题进行假想、联想、想象,或构建一个故事框架,或由此及彼地推理,适机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童话故事等,在想象世界中完成策划和习作两大任务。如下图:
  3.基于综合策划情境的教学模式
  既可以是上述两种教学模式的融合,也可以是“点子作文”教学与教材习作教学的融合。这样,可以统整众多的优质课程资源,更有创意地完成教材习作任务。
  四、寻找自己的创新点
  与传统习作教学相比较,“点子作文”教学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和创新点,如表二。
  光阴荏苒,十六载光阴转瞬即逝。回首往昔,展望未来,“点子作文”教学还有许多研究的空白点和不足之处需要继续探索,我将和团队成员一道继续精耕细作,争取通过高效的习作教学造福更多的学生。
  (作者单位:浙江浦江县大溪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其他文献
课后习题是小学语文教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标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细细分析统编本教材课后习题,将有利于深入理解教材系统,把握统编本教材新方向,加强教师教学执行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笔者发现统编本教材更加注重以下四种能力的培养。  一、想象能力:练有数量,习有载体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开发智力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
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来实现教育的目标,作为基本教育形式的课堂教学行为同样以人的发展作为其根本追求。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
教学目标:  1.借助无声动画片,仔细观察,大胆想象故事情节。  2.感受习作的乐趣,懂得珍惜朋友间的友谊。  教学过程:  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你知道哪些动画人物呢?今天我带来了一部由捷克斯洛伐克经典儿童文学改编的动画片——《鼹鼠和雪人》。  下面故事开演啦!  适合年级:三、四年级  板块一:观察动画,写“开头”  1.观看动画《鼹鼠和雪人》的一个片段,说说你看懂了什么。  2.请从这四个方面
我的导师周一贯出生于1936年。  如果有人说周老师是个老人,我必定跟他急,也必定绝不闭嘴。而推翻他的“谬误”,只消我讲这一天的故事就够了。  那是去年六月的一天,是个星期天。我有件小事,约好趁着星期天去绍兴周老师家,听听老师的意见,顺便也去看看老师。  趁着早上凉快点,还不到七点,我便来到了周老师位于绍兴城南的家。怕打扰了周老师的晨休,我便在他家附近的小花园里,呼吸着一天之中最清新的空气,看看鸟
《项链》是统编本一年级上册的一篇描写海边风光的儿童散文。这篇课文的课后安排了“蓝、又、笑、着”等11个二类生字和要求认读的“白、的、又、和”4个一类生字,安排了“朗读课文。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和“读一读,说一说,看谁说得多”两道练习。显然,识写本课生字、朗读课文、“了解大海的项链是什么”、用“的”字合理地搭配词语是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任务。如何把握第一学段的特征,结合课文的特点,完成这些任务呢
早上,我匆匆赶到学校,在走廊上又瞥见几片绿色的叶子。我已经不止一次看见这场景了。记得几天前,我看见一个调皮的男孩正拿着剪刀在绿叶上“咔嚓咔嚓”。这名被逮住的男同学只承认当场“作案”的事实,但拒绝承认以前做过。没办法,我只好在教室里把他教训了一通,叫了几个听话的学生帮忙看着他。  我无奈地把树叶捡起来狠狠地扔进垃圾桶后就出了教室。半路,因为临时有事我又折返回教室,瞥见角落里又有两片叶子,当我捡起的一
【教學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注意“哺”的正确读音,理解“上腭”“鳍”等生字词的意思。  2.理清文章脉络和结构,感受行文的详略安排。  3.能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围绕“鲸是哺乳动物”整合文本和相关资料用第一人称进行说明。  4.增强对鲸的亲近感,激起保护鲸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相机识字  师:课前,我们在视频中认识了神秘的海上巨无霸——鲸。今天,鲸还给我们发来了一张
周益民:郁老师好!听说您给家人都取了昵称,先生叫毛驴,三个孩子分别叫毛豆、辣椒、扁豆,连猎犬都有个可爱的名字,叫嗅嗅探长,怎么想起这么称呼的?他们又怎么称呼您呢?  郁 蓉:这些名字不是昵称,都是他们真实的名字,我们在家里就这么叫的,算是小名吧。我刚刚问了我们家老三,要是给我一个昵称会是什么,他说是“家庭间谍”,或者说“家庭警察”。他说,他们在家里做的任何微妙的、隐藏的、秘密的事情,总是逃不过我
经常听到一线教师埋怨——这节课,学生死气沉沉的,真不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什么。  课堂死气沉沉,这样的情况常常遇到。在感觉课堂沉闷、压抑的时候,教师会很自然地说出三“怪”。第一怪,怪学生。是学生太“死”,我没办法上;这个班的整体情况就是这个样,上课很疲软,总是死气沉沉,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实际上,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孩子都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很少有这样的情况——整个班的学生都沉默寡言。因此,这个
保 长  父亲当保长的那个年头,天下大旱,颗粒无收,饿蜉遍地,父亲管辖的一区十三保当时讨米逃荒者达百户之众。  作为乡绅儒士,六十岁的父亲其实也是很想有一番作为的。父亲年轻时就是很有名望的私塾先生了,还在县署当过参事,因政见不合愤然归田,父亲崇尚耕读传家,回乡就重操旧业,做了育人子弟的私塾先生,在花甲之年,因了众乡亲的拥戴,又不得已做了保长。  连县参事都不稀罕的父亲,做保长自有他的道理,其时的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