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外令”背后的悲哀

来源 :楼市·商务房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j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曾说,出台一项糟糕的政策并不准,难的是改变这一政策所要花费的精力与成本。这句话用在我国房地产市场“限外令”身上再合适不过了。更令人费解的是,明知政策实施效果甚微,却要继续推出后续政策。
  去年7月我国关于限制外资炒房的“171号文”,不但限外效果微弱,反倒产生了逆向激励作用。因为,“限外”后的几个月里,凯雷基金一口气吞下上海110套别墅,加拿大三五集团、美国汉斯、摩根士丹利等多家海外投资机构与开发商也已在华南、华东正式进军中国房地产。
  有人惊呼“限外令”名存实亡。然而,今年2月中旬,北京又出台了限外令细则。实施效果呢?依旧乏善可陈,高端住宅市场暂时遇冷后,近日又有卷土重来的迹象。
  “限外令”只是对一般性商业投资产生了一定影响,而对于背景较深的投机性热钱,并没真正起到实质性限制,充其量只是延缓了其入主的时间。原先直接购买物业的形式比较多,“限外令”出台后,注册港资、澳资公司及参股的形式多了起来,去年下半年仅港商在内地欲投资的房地产项目就超过1万余宗。他们通过境外公司融得巨额外资,投资于内地房地产业,赚的是丰厚的人民币,还钱则用美元,在美元持续贬值的态势下,这些企业乐此不疲于这种“划算”的融资游戏。
  外资入主内地房地产业只可能因为“限外令”而变得迂回。比如包含贷前调查、审批、风险评估等程式在内的常规方式——信贷融资,在“限外令”之后重新回暖。要知道,经营状况良好的中国商业地产项目租金回报率高达9%,比新加坡5只REITs的回报率高出约三个百分点。
  事实上,限不限外其实是个伪命题。出于利益需求,一般的房地产开发商大都愿意与本土的权势投资群体结盟。这是中国经济转轨中权力资本化与资本权力化交错的特定表现。更重要的是,外资多想做长线投资,比如将来拿项目到海外上市,等等。所以他们不管有无限外令,都会谨小慎微,想必除了不看风水,资产负债及损益、现金流量等他们无一例外会弄个一清二楚。
  我国房地产市场本土融资模式与造血功能亟待引起足够的重视。据悉,内地如今通过正规渠道入主房地产市场的资金十分有限,加上壁垒及规制多多,通过非正规渠道入主的资金是前者的3~5倍,限外的结果,只能是“激励”更多的资金选择通过非正规渠道入主。
  同时,本土投资机构在排挤中变得更加急功近利,许多项目没来得及仔细斟酌就匆匆上马。如遇利润率不尽如人意或是信贷收紧导致资金链吃力,又会转战他途,这显然是一种有失妥当的投资情绪。据说,仅浙江一省有意明年到海外上市的房地产企业就有一二十家,又闻随着资本
  这头是外资不但没被限制住,反而更加如潮汹涌,那头是民营银行发本土融资机构继续遭漠视,而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并购被别国的“限外令”给真正地拒之门外。这或者才是最大的悲哀。市场的火爆,不少从房地产市场转移出来的民间资本赚了个盆满钵溢。另外,外资投行与基金更乐于来帮着打理他们留下的凌乱的摊子,比如收购许多银行房地产抵押贷款中的不良资产,将其全新包装后上市或重新出手。
  “限外令”并不是中国的特产,欧美等许多国家都有。据英国《金融时报》最新报道,美国政府下属的外资并购审查机构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正在酝酿一项新举措,称一旦外资收购交易被裁定危及美国国家安全,相关外国企业可能面临高达数千万美元的罚款。我国如今的系列“限外令”政策其实已成为了一个谜宫,深陷进去可能落得两头空——这头是外资不但没被限住,反而更加如潮汹涌,那头是民营银行及本土融资机构继续遭漠视,而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并购被别国的“限外令”给真正地拒之门外。这或者才是最大的悲哀。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住房消费关系到房地产业及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临近“3·15”之际,房地产行业的诚信及消费者权益的保障问题备受各界关注。为此,中国消费者协会(下称中消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母建华、中消协投诉与法律顾问部主任王前虎就房地产行业的诚信及投诉热点等问题进行了权威评述和分析。  “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信用经济,它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参与者信用的基础之上的。而作为消费品中资金含量最大、使用寿命最长、对个
期刊
“2007年,房星质量仍将是投诉热点,另外,由于消费者个入消费维权意识的增加,在2007年,因商品房买卖纠纷而引发的司法诉讼案件将不会减少。”  ——王前虎    《楼市》:2006年中消协共受理房地产投诉案件与往年相比有何变化?原因何在?  王前虎:2006年中消协在全国各地负责组织受理的房地产行业投诉案件共计14960件,同比下降1.94%,这是近年来统计数据中降幅最小的一次。因为,房地产消费
期刊
1000万m2经济适用房,1000m2限价房;北京市沿着刘淇书记提出的“200万m2保障性住房”的目标开启了艰难的破冰之旅。    “北京市将在今后3年,向市场推出10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1000万平方米限价商品房。”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今年1月底召开的北京市“两会”上宣布。举步维艰的保障性住房问题终于确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  就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住房保障成为热点话题之一,备受瞩目的政协“一号
期刊
或许,以前房地产二手市场存在种种弊端,而调控政策则是影响其全局发展的最大“利剑”,这把“利剑”在去年已发挥威力,2007年仍将继续发力,且更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对此,链家的研究表明,今年二手房房价涨幅将回落至12%至15%,部分区域的房价上涨会出现“走走停停”的现象。    交易环节监管发力    近年来,针对房地产二手市场的“对症下药”成了中央及地方政府的一大要务。  回顾近两年的房地产政策,其
期刊
北京的别墅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由完全拷贝国外别墅建筑模式,到中式建筑风格的兴起,各种类型的别墅风格百花齐放,直至根据居住入群实际胜需求建造的原创别墅出现,展现了京城别墅建筑理念的衍变进程。在别墅建筑风格的发展过程中,以龙湾别墅为代表的凝结着思想与动力、对自身的不断完善与提升、富有创造力的原创别墅,已经受到越来越多顶级置业者的青睐。    龙湾别墅领航建筑风尚    为了诠释原创主义建筑对人类居住
期刊
当大多灵符国内房企乃至政府层面的注意力仍“沉浸”在住宅市场的涨涨跌跌时,进入中国市场12年的新加坡嘉德置地已经开始倾力出击中国业地产市场。  继2006年嘉德置地投资33.73亿元人民币收购15家中国商场65%的股权等一系列的资本运作之后,嘉德置地再次大量收购中国商场的消息又不胫而走。  3月3日,记者致电嘉德置地,对方证实旗下基金凯德中国发展基金(CapitaRetail China Devel
期刊
事件    两会热议房地产  房地产堪称今年两会最热门的话题。继去年两会取消房屋预售制度、增加普通住房供应量、加快建立廉租房制、调整房补标准等热点话题后,今年两会关于增加普通商品房供应面积,平抑房价,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打破房地产垄断,警惕非法集资投资,以及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等问题成为两会代表的共识。另外,对于“重头戏”《物权法》草案,代表们给子了特别讨论,至3月10日,此草案已有60多处
期刊
2007新春伊始,各类商铺投资日渐升温,餐饮类商铺成为时下的投资热点。餐饮类商铺投资有何特性?应规避哪些风险?如何选到合适的店铺?资深商业地产专家、连锁行业开发经理人俱乐部主席霍小兵先生为您一一作出解答。  出于对一定投资收益的看好,很多开发商常“看碟下菜”,宣称自己推出的产品具备了开设餐饮的优越条件。然而,不少以“餐饮商铺”为噱头吸引投资者的项目在被购买后,总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的隐患。因此,无
期刊
170家上市房企市场集中度达到30%,足以让2007年的楼市充斥着“垄断”的气息。于是王石一语“房地产行业现在问题是过于分散,集中度不够”即出,一时大批专家学者、开发商、网友展开了对王石言论的激烈争论,并形成了“地产寡头”存无论两大阵营,《楼市》对多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开发商进行独家专访,以求解“地产寡头”的成因以及危害。    “地产寡头”欲望正在扩大    房地产区域性非常强,主要应该是以开
期刊
北京上海等地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早已催生了一个新“职业”——楼市“倒爷”。他们或辗转于各个售楼处,或穿梭于房产交易所,倒房手法五花八门。然而,本文的主人公陈兴向我们讲述的是一个无心插柳步入楼市,只买不卖。把房子压在手里“把玩”的投资故事。  “虽然最近出台的政策是为了打压投资者,但我一直是做长线投资的,北京毕竟是中国的名片,所以我仍然长期看好这里的房地产市场。”  “我不是一个职业的房产投资客,我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