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入2000到总资产300万

来源 :楼市·商务房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dj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上海等地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早已催生了一个新“职业”——楼市“倒爷”。他们或辗转于各个售楼处,或穿梭于房产交易所,倒房手法五花八门。然而,本文的主人公陈兴向我们讲述的是一个无心插柳步入楼市,只买不卖。把房子压在手里“把玩”的投资故事。
  “虽然最近出台的政策是为了打压投资者,但我一直是做长线投资的,北京毕竟是中国的名片,所以我仍然长期看好这里的房地产市场。”
  “我不是一个职业的房产投资客,我和一些炒房团有本质的区别。投资房产只是我的副业而已,我的主业是自己的一摊小生意。”年仅28岁的陈兴(应采访对象要求,署名为化名)开门见山地向记者坦言。这位五年前从湖南老家只身来到北京的帅小伙,怎么也没想到,以前很少与房产打交道的自己竟然一不小心跻身于北京庞大的“炒房”队伍里。
  “‘炒房’我还算不上,但我能有今天主要是机遇好!我以为2015年前整个楼市都是值得看好的。”短短五年多的时间,从白手起家到现在总资产超过300万的投资经历,使年轻的陈兴对于北京的房子总是津津乐道,颇有经验之谈。如今拥有两套写字楼、一套商铺、一套公寓、两套住宅的陈兴,总不时感慨,房子是他生财致富的“法宝”。
  
  无心插柳
  
  早在五六年前,对于在北京买房的事,陈兴想都不敢想,因为那时他的月薪不足2000元,除去一些生活成本,所剩无几。而就在陈兴对北京的工作和生活充满迷惘时,他的一位天津朋友做房产投资的“传奇”一一在两个月内通过买与卖的倒手一下子赚了近40万元,让陈兴很有感触,于是有股“钻劲”的他开始研究北京的房子。
  陈兴的“炒房”故事或许并不传奇,但从中却能找到不少房产投资人的“影子”。2003年10月底,为了结婚,陈兴第一次在朝阳区购买了一套80平方米的住房。然而,出于对财富的追求以及对房产投资的兴趣,同年,在朋友的介绍下,陈兴很快在南三环附近的嘉业大厦购买了两套共200多平方米的写字楼:一来觉得这里地段不错,升值空间较大,二来对其价格和房型都比较满意。当时嘉业大厦的单价约在7000元/平方米左右,两套总价加起来不到150万元。由于当时自身经济基础还不好,陈兴在父母的资助及朋友的帮忙下,首付了30%,其余的都是银行贷款。
  大约过了几个多月,陈兴偶然经过一家中介,发现和他一样的房子居然卖到了160万元,当时他真是大吃一惊,没想到短短两个月价格居然上涨了这么多。于是,陈兴想把这两套房子转手套现,但他还是咬咬牙没卖。因为相对于眼前的利益来说,长期稳定的租赁收益更值得期待。如今这两套写字楼的租价都在6000元/月以上。“成本会很快收回来的。”陈兴说这话时,年轻的脸庞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当然还有另外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是,2004年,陈兴做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辞掉原先在中石化集团的工作,在东三环CBD区域租下了一个商铺,开始做起了礼品生意。
  事实证明陈兴再一次抓住了机遇,当时的商铺月租金不足8000元,由于生意不错,从那时起陈兴一个月的净收入大概能达到5000元左右,再加上嘉业大厦写字楼每月的租金回报,陈兴开始累积起了财富,并很快买了辆汽车,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到了2005年,他开始觉得租商铺自用不如自己买商铺投资,于是他拿出了近两年来自己所有的积蓄,并贷款十几万元,在同一商场的三楼买下了一个商铺。到了2006年,陈兴的商铺已经可以租到12000元/月了,陈兴进入到了新一轮的财富增长阶段。
  
  投资长线
  
  或许房产投资也是一种快乐和享受。在投资写字楼与商铺上尝到甜头的陈兴决定看看公寓市场行情。2006年年初,朝阳区的一个高档公寓远中悦麒会馆开盘,对此一直颇为关注的陈兴再次出手,以单价7000元购买了一套总价40多万元的小公寓。为此,陈兴贷款七成,每月还贷在3000元以上。相比之前的投资,这套还属于期房的公寓现在单价已涨到了一万多。“现在的房价已经太高了,我感觉投资商业地产的门槛已经越来越高。”陈兴对房产投资如是评价。
  目前,陈兴月收入约在18000元以上,月还贷约为12000元,“因为有那两套写字楼及商铺在手,所以完全可以保证我每月有稳定的进账。”提起他那两套神来之笔般的写字楼投资,陈兴脸上洋溢起了得意的笑容。“我觉得投资房地产还是应该注重长线,现在市场这么好,房地产肯定会长期看好。”
  当问到他会不会因为近期政策频出而打算在短期内将房子出手套现,陈兴摇了摇头,“虽然最近出台的政策是为了打压投资者,但我一直是做长线投资的,而我并不算一个房产投资人,那种手上至少有10套以上房产的才算专业炒家。北京毕竟是中国的名片,所以我仍然长期看好这里的房地产市场。”看来,靠投资商铺涌入到房地产投资大军中的陈兴对于长线投资颇有心得,“我投资的写字楼与商铺基本都是做长线,从不急于去谋利。”他的这种心态成功地帮助他从一个囊中羞涩的青年变为身家百万的房产“富翁”。
  无意间“发迹”后的陈兴再次想改善生活条件。“最近我又在良乡绿城百合买了套套内面积160多平方米的住宅,并打算好好装修一下,当别墅自住。”言语间,陈兴与同龄人相比,那种少有的自信与精明溢于言表。“现在看来,这房子还是买得相当划算的。”的确,其购买时3000元的单价在未来几年还是值得期待的。
  
  痛并快乐着
  
  酷爱喝茶的陈兴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房产投资人,而他的投资之路才刚刚开始。“现在看世界的眼光与标准都不同了,就像炒房,过去是凭感觉,现在那么多政策出来,市场越发扑朔迷离,不好好研究是不行的!”下一步,他计划将投资重点放在住宅上。另外,在投资门槛渐高的今天,陈兴还提出了“集资炒房”的观点,他认为亲戚或要好的朋友可通过集资来进行房产投资,这样对于资金要求较高的投资产品就不成问题,而且这样也可分散风险。
  记者无意中发现陈兴手上挂了串佛珠,问他信不信佛,他说有些信但不全信。问他投资房子的时候要不要请示菩萨?“不请示!投资完全是靠自己的眼光和魄力!”陈兴露出了自信的笑容。但当问及投资房产心得时,他很腼腆地摆摆手,“主要还是机遇比较好!而且北京的市场实在是太好了!”
  “和一些朋友相比,我觉得自己这几年的投资并不算特别成功,只要还有合适的房子我一定会继续买,抓住现在的大好时机再赚一笔!”陈兴谦虚地表示,比他投资规模大得多的还大有人在,自己只是众多房产投资人中很不起眼的一员。
  最后,陈兴用了一句“痛并快乐着”来概括自己的“炒房”感受,因为不比那些身价千万或过亿的投资人,他要机智而巧妙地用自己有限的资金来参与,每个月势必面临着银行还贷的压力。“房价或租价不断上涨时,拥有众多房子时,我很快乐,但给银行还款时我有时就很郁闷。”陈兴的感言可能正是很多房产投资人的心声。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除了国内已经耳熟能详的美林、摩根士丹利、嘉德置地之外,类似爱尔兰基金这样的国内尚不熟悉的海外投资机构也都在奔着中国的商业地业市场汹涌而来。  西单改造工程的收官之作——西单MALL(西西工程4号地项目)已经进入最后的收尾阶段。就在京城的“时尚新人类们”为即将拥有新的“购物圣地”而欢呼雀跃之际,《楼市》获悉,西单MALL已经被爱尔兰一家基金以41亿元人民币的高价收购。  “西单MALL与爱尔兰一基金
期刊
住房消费关系到房地产业及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临近“3·15”之际,房地产行业的诚信及消费者权益的保障问题备受各界关注。为此,中国消费者协会(下称中消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母建华、中消协投诉与法律顾问部主任王前虎就房地产行业的诚信及投诉热点等问题进行了权威评述和分析。  “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信用经济,它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参与者信用的基础之上的。而作为消费品中资金含量最大、使用寿命最长、对个
期刊
“2007年,房星质量仍将是投诉热点,另外,由于消费者个入消费维权意识的增加,在2007年,因商品房买卖纠纷而引发的司法诉讼案件将不会减少。”  ——王前虎    《楼市》:2006年中消协共受理房地产投诉案件与往年相比有何变化?原因何在?  王前虎:2006年中消协在全国各地负责组织受理的房地产行业投诉案件共计14960件,同比下降1.94%,这是近年来统计数据中降幅最小的一次。因为,房地产消费
期刊
1000万m2经济适用房,1000m2限价房;北京市沿着刘淇书记提出的“200万m2保障性住房”的目标开启了艰难的破冰之旅。    “北京市将在今后3年,向市场推出10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1000万平方米限价商品房。”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今年1月底召开的北京市“两会”上宣布。举步维艰的保障性住房问题终于确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  就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住房保障成为热点话题之一,备受瞩目的政协“一号
期刊
或许,以前房地产二手市场存在种种弊端,而调控政策则是影响其全局发展的最大“利剑”,这把“利剑”在去年已发挥威力,2007年仍将继续发力,且更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对此,链家的研究表明,今年二手房房价涨幅将回落至12%至15%,部分区域的房价上涨会出现“走走停停”的现象。    交易环节监管发力    近年来,针对房地产二手市场的“对症下药”成了中央及地方政府的一大要务。  回顾近两年的房地产政策,其
期刊
北京的别墅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由完全拷贝国外别墅建筑模式,到中式建筑风格的兴起,各种类型的别墅风格百花齐放,直至根据居住入群实际胜需求建造的原创别墅出现,展现了京城别墅建筑理念的衍变进程。在别墅建筑风格的发展过程中,以龙湾别墅为代表的凝结着思想与动力、对自身的不断完善与提升、富有创造力的原创别墅,已经受到越来越多顶级置业者的青睐。    龙湾别墅领航建筑风尚    为了诠释原创主义建筑对人类居住
期刊
当大多灵符国内房企乃至政府层面的注意力仍“沉浸”在住宅市场的涨涨跌跌时,进入中国市场12年的新加坡嘉德置地已经开始倾力出击中国业地产市场。  继2006年嘉德置地投资33.73亿元人民币收购15家中国商场65%的股权等一系列的资本运作之后,嘉德置地再次大量收购中国商场的消息又不胫而走。  3月3日,记者致电嘉德置地,对方证实旗下基金凯德中国发展基金(CapitaRetail China Devel
期刊
事件    两会热议房地产  房地产堪称今年两会最热门的话题。继去年两会取消房屋预售制度、增加普通住房供应量、加快建立廉租房制、调整房补标准等热点话题后,今年两会关于增加普通商品房供应面积,平抑房价,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打破房地产垄断,警惕非法集资投资,以及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等问题成为两会代表的共识。另外,对于“重头戏”《物权法》草案,代表们给子了特别讨论,至3月10日,此草案已有60多处
期刊
2007新春伊始,各类商铺投资日渐升温,餐饮类商铺成为时下的投资热点。餐饮类商铺投资有何特性?应规避哪些风险?如何选到合适的店铺?资深商业地产专家、连锁行业开发经理人俱乐部主席霍小兵先生为您一一作出解答。  出于对一定投资收益的看好,很多开发商常“看碟下菜”,宣称自己推出的产品具备了开设餐饮的优越条件。然而,不少以“餐饮商铺”为噱头吸引投资者的项目在被购买后,总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的隐患。因此,无
期刊
170家上市房企市场集中度达到30%,足以让2007年的楼市充斥着“垄断”的气息。于是王石一语“房地产行业现在问题是过于分散,集中度不够”即出,一时大批专家学者、开发商、网友展开了对王石言论的激烈争论,并形成了“地产寡头”存无论两大阵营,《楼市》对多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开发商进行独家专访,以求解“地产寡头”的成因以及危害。    “地产寡头”欲望正在扩大    房地产区域性非常强,主要应该是以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