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的“激趣乐学”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gqx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激趣乐学”是泉州市“十一五”(第二批)教育科研规划立项之一,也是目前泉港区教育的一个大课题。笔者针对泉港区目前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从三个方法的运用阐述了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快乐地学习:“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听唱法”在歌唱教学中的运用;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
  关键词:兴趣 互动 听唱 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4-147-01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没有了兴趣,就谈不上快乐地学习,不能快乐地学习,课堂的学习效率就不高,没有效率那我们的音乐课堂可以说是失败的,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位教师苦苦追寻的一个问题。在学习新课标的同时,我对音乐课堂的教学也有所感悟:研究我们的学生,创造出我们的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厌学”为“乐学”,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当前广大教师所共同探讨的课题,这也是目前泉港区教育的一个大课题。在新课标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本人十几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本人在音乐教学中的实际,我就对在音乐课堂中如何“激趣乐学”谈谈本人的几点做法: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所以,在“组织教学”这一环节,师生共同创造良好的教学开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如:在教八年级(上)第六单元《节日里的歌》时,我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听音乐进教室的做法,利用元旦将至,引导学生用歌声来表达对同学与老师的祝福,也就是学生事先分组把准备好的歌曲以表演唱的形式进教室。另外,在学生的座位排列上我也有所改变,将传统的成排成行的座次形式改变成“心形”、“三角形”的座位形式。这种法不但消除了教学中师生间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的心理障碍,而且还大大的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在音乐教学中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人际关系,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应以普通身份加入音乐教学活动中,通过适当引导、启发,发挥向导作用,促进师生间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谐关系,从而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培养健康的个性,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素质得到提高。我在音乐课上设计了“音乐演唱会”、“节日歌单设计”、“音乐剧表演”等活动环节,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把整堂课的喜悦气氛推向最高潮,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我。如在教《民乐奇葩》这一单元时,我和同学们共同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下跳起了蒙古、新疆等民族的舞蹈。再如,在《流动的音符》这一单元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行模仿创编,创造“流动的音符”,从模仿入手进行创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在创造“流动的音符”中充分感受创作的成功感。
  二、“听唱法”在歌唱教学中的运用
  所谓“听唱法”,就是先听后唱,让学生先通过听熟悉歌曲旋律,然后视唱曲谱的教学方法。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听唱法”是一条适合中学生歌唱教学很实用的方法,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觉记忆能力。通过对音乐片段的听辨、记忆、复述,可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对泉港区几所中小学的调查显示,小学除中心校、实小外大多数音乐教师都是由语文、数学两个学科的老师兼职,中学音乐教师虽配备较齐全,但音乐教师间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这样的环境、这样的现象可想而知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是不容乐观的。大多数学生对歌唱教学中大量的读谱练习感到厌烦或不知所措,产生了害怕的心理,导致了课堂效率不高,效果欠佳,而听唱教学既符合中学生求新、求快的心理特点,又能达到大多数音乐老师的教学要求,减轻了学生在识谱训练上产生的压力,增加了学生视唱曲谱的自信心,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我运用听唱教学法教唱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节日里的歌》歌曲《祝愿歌》的一次实践。我首先在课前播放《祝愿歌》的音乐,让学生听着音乐进教室,掌握音乐的大概轮廓,而后,在课堂上请学生完整的欣赏一遍歌曲,介绍了这首歌的主要特点——弱拍起唱的节奏、同头换尾的结构,然后将歌曲分为两个部分,让学生逐段边听边学,每段播放三遍,我也事先提出将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学唱比赛,所以学生个个都听得特别仔细,播到第三遍时,大部分学生都能跟着音乐一起唱了。等两段完全学习完毕,让学生再完整地欣赏一遍歌曲音乐,并由老师作一些简单的讲解与错误纠正。三十分钟后,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伴奏下完整地演唱歌曲的旋律了。在学生能完整演唱歌曲之后,将歌曲的重难点旋律(如:弱拍起唱的旋律)抽出来作为视唱曲目当堂完成。学生在已有的听唱基础上,视唱旋律游刃有余,大大提高了视唱的质量,视唱质量的提高无疑又对学生的演唱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在这个教学模式中,改变了过去教师教、学生唱的旧模式,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体现,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起到了一个辅助的作用。不仅课堂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得到大大的提高。
  三、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
  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主要有:多媒体设备、录像片段、幻灯片、投影仪、微型话筒等。 音乐课程中的欣赏课是以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陶冶学生情操的必不可少的课型,其中所选取的音乐作品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颇为重要,,学生很容易接受的是那些贴近学生生活和欣赏水平的作品。但我认为还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能否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同一主题、同一类型的诸多作品,才能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欣赏口味和不同要求,而大多数学校里的这方面资料根本无法满足这一需要,而网络资源可以极大地弥补这一不足。教师通过网络搜集各类作品,分类整理让学生欣赏,有效起到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兴趣,发展学生审美能力及鉴赏水平的作用。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我们知道,兴趣是人带有趋向性的一种心理特征,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学生为什么会厌学呢?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没有浓厚的兴趣。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其次要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教师应以所教学科为兴趣出发点,并不断地去发现、研究、探索,从而有效地去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充沛的精神,活跃的思维,他们就能够在愉悦、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快地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安国,吴斌主编.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音乐教学心理[M].上海音乐出版社
  [3]叶上雄.中学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4-137-01     中学生物理课业负担重,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习题多、题量大,部分教师把加大习题作业的训练视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解题能力不强,教学质量难以提高。通过多年教学实践的探索,笔者认为:提高学生做题质量,对习题进行深层次地开发、探究和拓展,不仅能把学生从“题海”中
针对山东地区金针菇工厂化、规模化生产实际,以当地主栽白色金针菇品种为供试菌株,以菌丝球直径、密度及菌丝体干重为检测指标,以不同材料的碳源、氮源、维生素为影响因素,研
为了水稻机械化旱田栽秧新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以津稻179为试材,研究水稻硬质和软质不同钵盘育秧对秧苗生长动态、秧苗素质的影响,以及起秧时钵体块含水量和硬度对机械化旱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4-138-01     我们不得不承认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社会生产力较之从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然而,与此同时,为数甚众社会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却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大幅滑坡,社会公共道德意识之薄弱已经滑落到岌岌可危的地步。对他人痛苦漠不关心,在本可以援之以手即能救他人于危难之中的时刻更多地采取视而不见明哲保身的做法,做儿女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4-139-0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和发展,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已是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主题,这一主题的核心就是创新精神的培养,时代在呼唤,要求我们每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创造权还给学生。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发挥
中图分类号:G62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4-142-01     自然科学基本原理及概念反映着人类对自然漫长而艰难的智力活动历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是自然科学理论的根基和精髓,是自然科学大厦的基石,可见,建立起科学的自然概念是科学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在基础教育中,忽视建立“概念”,只强调“体验”,学生的知识水平就只能在初等水平上徘徊,永远难以提高。经验
目的描述社区医护人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营养相关知识水平和分布特征,了解社区医护人员慢性病营养教育的态度及教育开展的情况与效果,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医护人员慢性病营养教育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阜阳市3个行政区的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研究现场,以上述机构中的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于2011年7月对其进行慢性病营养教育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最终获取有效问卷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4-143-01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一径,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实践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   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
摘 要:进入21世纪来,随着终身体育思想在学生中的确立,体育兴趣培养的问题更加引起了学校体育界的高度重视,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导致学生对体育兴趣不高,直接影响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做练习中,如果兴趣很浓,情绪良好,思想也就集中,专心致志,动作就做的轻松有力,概念清晰,掌握动作很快。相反,不感兴趣,处于消极的情绪状态,就会明显的影响和拖延动作的完成,甚至出现意外事故,可见,体育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