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考数学复习教学效果的策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yue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数学考前教育的重点是系统性地复习和强化各知识点,训练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并综合运用的能力,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考前心理辅导、复习及梳理各基本知识点,教学目的是在学生发挥最高水平完成中考的同时保持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本文通过研究数学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研究适合中考考前复习的教育方式,以期提升中考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数学;复习;中考;考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3-0127-01
  初中数学教育肩负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教学的重点需要完成从教师引导模仿和背记的依赖型学习模式向独立思考、联系应用的自主型学习模式转变。中考考前教育同时肩负知识辅导和心理辅导两方面的重任,初中数学概念性较强,注重推导和演绎,教学方法有思维训练、艾宾浩斯记忆法、变式教学等;心理辅导则需要侧重引导,消除应试的紧张和恐惧。
  一、考前的知识梳理
  中考考前教育的重心在复习,如果毫无目的和规律,就加重了师生双方的身心疲劳。所以在中考复习时需合理安排时间,对重点、难点、易错点整理归纳,熟读考试大纲,及时调整教学重点和节奏,着重训练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知识掌握
  初中数学本质要求是回归课本。不但概念量大且多是抽象名词,相较其他学科难于理解;涉及面包括代数、几何、统计学和概率学的几乎所有基础概念,是数学学习的根基。大量的概念需要完全背记且体会理解,对此需要依照少量多次的原则,利用艾宾浩斯记忆曲线,通过讲解、模型引导、举例说明、考试等方式确保学生完全熟记并理解。
  对于可推导概念,可以使用变式教学,多做推导和演示,确保学生理解概念的同时构建数学知识框架。变式教学的核心是有针对性地使用不同形式的事实或者直观材料,或者变换同类或相似概念的非本质特征(外延)以突出概念的本质特征(内涵),确保学生确切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确保学生参与的前提下,变式教学能有效帮助学生清晰记忆概念,避免混淆和遗忘,同时能加强对于同类概念的理解和区分。
  板书设计理念是从一般到特殊,由知识点到知识体系。在掌握四边形的概念后,分别加入四条边都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及三个角是直角的外延概念后就引申出菱形、平行四邊形和矩形的概念;平行四边形加入“对角线互相垂直,一组邻边相等”的外延推出菱形,加入“一个角是直角,对角线相等”的外延则推出矩形。同理,菱形和矩形加入相应的外延可以推导出正方形的概念,同时还能复习其他多边形知识(三角形、面积计算等)。在此过程中考生不但清晰地理解各种四边形的概念,也厘清了不同四边形的区别特征及相互联系,最终构建了由点及面的知识体系。
  (二)解题方法培养
  中考需要在规定的时间中完成答卷,所以掌握解題方法,控制解题时间就至关重要。选择题应指导学生用带入法、排除法、赋值等方法;填空题和解答题需要培养学生构建函数和数形结合的方法。
  (三)数学思维能力
  初中教学重要思维方法有: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综合分析法、反证法等,应该训练学生熟练掌握灵活应用。临考复习时应该注意知识的连贯关系,帮助学生建立常见模型和对应关系,配合一定数量和类型的练习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配合练习双解题、细节题和易混淆题来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逻辑严性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学习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并认真点评,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
  二、考前心理辅导
  考生面临的心理压力比较繁重,应加强练习和交流互动。平时多模拟中考考试氛围进行测验,对于成绩不稳定及不适应节奏的同学进行约谈,坚持多鼓励支持、少批评的原则,帮助学生建立信心,改善学生在正式考场答题时出现的紧张、恐惧、躁动不安、思维混乱等负面情绪。教师应灵活调节教学手法,加强学生的参与和带入。举办研讨会形式的课堂,鼓励学习水平较低的同学发言,促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另外可以组织互助学习小组、举行班集体活动等,缓解学生紧张压抑的情绪。
  通过持之以恒的引导和锻炼,使学生能调节心态,以积极的态度和轻松愉悦的心态应考,避免因此失分。心理综合素养不仅仅关乎中考的成败,同时也影响未来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动力,不可忽视。
  三、结语
  中考数学考前复习对师生而言都是挑战和进步的台阶,把握这个时机,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思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教师的教育水平。教师需要保持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引领学生在《新课标》框架下,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引导独立自主的思考探索式学习,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以及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同时教学过程中应该经常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将素质教育有机地融合到初中数学之中,师生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备战中考。
  参考文献:
  [1]印冬建,中考数学复习课的核心任务及教学策略[J],中国数学教育,2018(23).
  [2]陈茂叶,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走进中考――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运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393-394.
其他文献
摘 要学习古诗文,只有以多读熟读为基础,才能形成和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其次是品和练,教师应教学生学会通过赏析语言和把握意象,并且应把握好古典诗歌的一些鉴赏方法和技巧,做到因诗制宜、因题制宜,灵活运用。那么,不管是现代诗歌还是古典诗歌,我们都会感受出它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初中;古诗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2-0167-01  诗歌
摘 要朱自清笔下的“荷月世界”是有着现实基础的、蒙上了作者主观色彩的一个“梦”,是作者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美梦;精神家园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2-0150-01  一、揭开“美”的面纱  师:朱自清先生细心观察,用心体悟,用一支生花妙笔精雕细刻,描绘出一片宁静淡雅、朦胧纯洁的荷月世界,给人无尽的美的享受。据说,当时不少人看了朱自清先生
摘 要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直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一个人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能够长盛不衰的保障。在小学学科的教学当中,老师们应该去寻找新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不仅符合我们国家当前的基础教育情况,而且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的进行。  关键词小学教育;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摘 要创新能力在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即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小数乘法”这一部分内容不只是“整数四则运算”的延续,还是“分数”的发展。由于教材编排方面的原因,编委们只好将“小数乘法”的内容安排在“整数四则运算”之后,这就使得许多有关“小数”的知识基础不容易系统且全面地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因此这就需要老师们在“分数”的学习后“反复”梳理“小数乘法”的要义,这样的话有利于辅助学生全面地贯通“小数乘法”的理解。  关键词 小数乘法
摘 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从物质和精神上进行奖励,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三管”齐下,解决无“米”之炊;授之以渔,教会写作方法构建学生习作兴趣的动力系统,使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了确确实实的提高。  关键词动力系统;激趣导入;丰富过程;巧用评价;激励政策  中图分类号:O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2-0169-01  在实际
摘 要高中数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高中数学教学的开展,传统的面对面讲授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开展。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围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来展开,综合起来就是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通过对目前教学现状的研究分析来看,可以发现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目前重要又高效的教学手段,本文围绕核心素养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高效融合。 
摘 要 初中地理是一门人文学科,在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发生了新的变化,实现地理要素整合,对于构建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具有积极作用。为了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和效率,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整合地理要素,挖掘各地理要素潜在关系,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加深知识理解和记忆,切实提升初中地理教学成效。本文就初中地理教学中关于地理要素整合展开分析,以青藏高原为例进行探究,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地理;
摘 要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改提倡的三种学习方式,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采取实验探究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形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物理核心素养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为例,研究实验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摘 要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学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可以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新课改下倡导的教学方式。然而,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生活化教学只是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没有真正理解生活化教学的内涵,教学效率不高。那么在具体教学中,如何以生活为羽翼,助力数学教学呢?笔者结合自身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从创设生活情境、加强实践操作、布置生活作业的角度入手,探析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