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背后的故事——反坦克导弹方队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_le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铁甲铿锵,雷霆万钧,引起世界瞩目。阅兵仪式胜利结束后,想起中国军人的风采,心情仍然激动澎湃。那么,您知道这背后都有哪些故事吗?阅兵训练的标准究竟有多高?这些铁甲战士是怎么做到步调一致的?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发生在阅兵村的点点滴滴……

  “数字标尺”卡出真功夫
  阅兵村各方队的考核十分严格,由联指和装备方队指挥部统一组织阶段性考核,主要依托北斗定位考核系统,自动评判成绩,单装、单排面和整个方队的成绩都能显示出来。
  初秋的北京,骄阳似火。阅兵村的训练场上,16辆接受检阅的新型反坦克导弹发射车摆成4×4方阵,分秒不差地匀速通过受阅区域,受到指挥部的称赞。
  反坦克导弹方队由陆军第38集团军某炮兵团抽组,也是全军首支列装新型反坦克导弹的部队。该团成立于抗日战争末期,是一支诞生于抚顺煤矿工人武装起义的光荣团队,前身为东北民主联军第1师师属山炮连。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平建设时期屡建奇功。历经骡马化、摩托化、机械化、信息化四次转型,现已发展为一支装备精良的信息化炮兵团。
◎安装在反坦克导弹发射车上的“数字卡尺”

  那么,在阅兵训练中反坦克导弹发射车的标准究竟要多高?方队领队赵彬告诉我们,在反坦克导弹发射车行驶状态下,前后两车距离为10米,偏差不得超过0.5米。左右间距为2.64米的车辆并行,要在同一排面标齐,偏差不得超过0.1米。车辆要与道路上的标志线对齐,骑线误差不能超过0.05米。车辆以10千米/小时的速度通过受阅区域时,用时36秒,误差不能超过0.15秒。
  我们知道车辆行驶,要受路面平整程度、驾驶员操作习惯等因素影响很大,16辆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如何实现步调一致?徒步方队可以用线标齐,用尺子测量间距,反坦克导弹发射车这么大,行驶中怎么标齐?又将如何测量呢?
  与赵领队一齐跳入发射车内得知,原来在每辆反坦克导弹发射车上都安装了一套“数字标尺”——激光测距仪、迈速表和高清摄像头。它们可以实时记录车辆的位置信息和行驶速度,帮助驾驶员掌握车辆的状态。在驾驶座前方看到,一个精巧的显示屏上,车辆行驶速度、发动机转速、与周围车辆的距离、骑线偏移量等数据一目了然。
◎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吊装发动机

  雷鸣是2011年入伍的老兵,有着丰富的反坦克导弹发射车驾驶经验。这次阅兵训练,他最初对安装“数字标尺”有抵触情绪,认为开了这么多年的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凭感觉都能完成好任务,面前装个显示屏,反而会干扰操作。经过多次训练摸索以后,慢慢认识到“屏幕虽小,功能却不小。”车辆驾驶时挂2挡,调整油门,使显示屏上的发动机转速达到每分钟××××转,车辆速度就可以达到标准要求。他把这个窍门告诉大家,方队的训练水平提高了。车辆驾驶有了直观的依据,不用跟着“感觉”走。否则,经验再丰富也是白搭。
◎队员认真统计考核各类数据
◎“红箭”-10多用途反坦克导弹,是我国目前装备的最新式反坦克武器,主要用于打击敌纵深中程距离范围内的坦克装甲车辆、坚固工事及地面高价值点目标,并兼具攻击低空低速飞行直升机的能力

  以往训练时,由于发动机声音很大,教练员需要站在车辆旁边大声指出车辆的位置偏差。一场训练下来,教练员嗓子都冒烟了,驾驶员还常常不清楚自己驾驶存在的问题。使用高清摄像头和激光测距仪,驾驶员在显示屏上就能实时观察到自己车辆与相邻车辆的位置偏差,并及时纠正。
  通过使用“数字标尺”,经过严格的训练,驾驶员的训练水平已经高于标准要求:通过100米受阅区域,用时可以控制在35.98秒到36.02秒的范围;借助激光测距仪,不少驾驶员可以将前后车辆距离的误差范围控制在0.1米以内;通过高清摄像头的帮助,并列行驶车辆的标齐偏差不会超过0.03米。
  值得注意的是,单兵驾驶技能提升都这样不容易,整个方队车辆之间的配合就难上加难了。在综合演练中,经常出现标准车驾驶员的成绩遥遥领先,方队的整体成绩却不理想的情况。虽然多次要求驾驶员控制速度,保持好距离,注意相互之间的配合,可方队成绩仍然没有明显提升。于是,队长搜集了每台车“数字标尺”测得的数据,并运用数据统计方法进行整理研究。从中发现一个规律:标准车的成绩是最高的,误差也是最小的。其它车辆在方队中的位置,距离标准车越远,驾驶操作的误差就越大,得分也就越低。
◎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安装履带

  原来走不齐的原因是这样造成的,标准车驾驶员发现车辆的位置与标准要求存在细微差异时,便立即进行相应的调整。但在整个方队中,车辆都以标准车为基准。标准车调整后,其它驾驶员不得不进行调整,很难及时调整到位,这导致整个方队一直处于调整中,整体成绩因此偏低。
  于是,队长对标准车驾驶员提出了新要求。标准车一定要稳,在行驶状态下与标准要求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不得进行调整,以确保方队整体车辆行驶的稳定。在随后的综合演练考核中,标准车的成绩虽略有下降,但方队的整体成绩却实现了较大提升。
  就这样,反坦克导弹方队“博士营长”龚亚信每次训练考核结束都搜集考核中的各类数据,制作图表,应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挖掘出数字背后隐藏的真相。研制出图表法、数据分析法,让训练问题无处遁形。虽是装甲驾驶的“门外汉”,但龚亚信却受到所有驾驶员的尊重,一些以往凭借经验训练的老驾驶员更是对其心服口服:“数据一分析,自己存在的问题一查一个准,不服不行!”
  危险时刻,他用右手堵住发动机油管
  第一次阅兵合练结束,正准备进行第二次合练时,驾驶员马鸣突然闻到一股淡淡柴油味儿。多年的驾驶经验告诉他,发动机一定出故障了。停稳车,他立即呼叫技术保障中队:“车辆发动机异常!”作为一名多年的底盘修理师,四级军士长刘登波听到呼唤后,立即赶到马鸣驾驶的车上。
  来到故障车辆,打开动力舱观察口,一股刺鼻的柴油味道铺面而来。“车辆出发前进行过动态检查,不会是油管破裂。”刘登波一边拿着手电顺着发动机上面的油路查找漏油位置的同时,一边结合日常检查,确定可疑位置。
◎反坦克导弹发射车队员检查发动机

  “就再这里!”借助手电微弱的光亮,刘登波在油路尽头很快便锁定故障位置——柴油精滤!来不得半点迟疑,他迅速侧躺在发动机底端下面的空隙中,只见发动机柴油精滤已经损坏,柴油正一股股流下,并随着发动机的震动,不时溅落到发动机上,瞬间便化为气体。
  原来,由于导弹发射车转速的变化,发动机的振动频率不时变化,导致油管的接头与柴油精滤不时发生碰撞,在长时间的碰撞下,精滤损坏,这样的情况在日常的维护中发生的概率只有几百分之一。
◎队员拆卸履带
◎更换反坦克导弹发射车主动轮

  是换还是不换?刘登波的大脑在飞速运转,而耳边的麦克风中,方队长的询问不时传来。换,需要将发动机顶盖打开,5分钟内根本完成不了,而此时前车已经发动,根本来不及了。不换?如果柴油继续泄露,发动机将会因柴油不够而熄火。而最让刘登波担心却是发动机的安全问题。发动机在高速运转中,机壳表面的温度非常高,溅落的柴油大部分被气化,会顺着高压油泵流到发动机排气支管下方,到达排气扇口,而旁边就是排气支管。在发动机工作中,排气支管的温度高达上千度。当排气扇口柴油气体积聚较多时,在排气支管的高温作用下,极有可能造成发动机起火!
  “还有多少柴油?”刘登波迅速向驾驶员询问道。“还有400个!”“好,发动车辆,继续行驶!”随着发动机一声怒吼,车辆在方队出发的最后一刻,迅速纳入编队,驶过指定区域。
  而此时的刘登波,身体侧躺在发动机下方,右手紧贴着柴油精滤,随着发动机的震动抖动,溅落的柴油顺着右手流到他的衣服上。当时,动力舱的温度高达40℃,发动机在运转中油温高达60℃。从出发到到达指定区域的10分钟里,刘登波一直用自己的右手堵在柴油机精滤上。到达指定区域后,他的迷彩已经被柴油和汗水浸透,而右手已是红肿,早已没有了知觉。
◎“红箭”-10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新装备,具有射程远、威力大、命中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可以在行进中自动装填导弹,发射并控制导弹飞行,全天候对地面高价值目标及低空、低速飞行目标实施准确的毁灭性打击

  “当时怎么想起用自己的右手堵住柴油精滤?”面对记者的疑问,刘登波微笑着讲道:“当时想不了那么多了,想的就是确保柴油满足发动机工作需要,而溅落的柴油宁可流到我身上,也不要溅落发动机上面!”
其他文献
据“今日俄罗斯”(RT)电视台网站3月19日报道,俄罗斯正在设计能够将阿玛塔主战坦克和弹药运送到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新概念运输机,还在设计阶段的这种新概念运输机名为“PAK TA”,将实现超音速飞行(最高速度可达2 000千米/小时),并且拥有高达200吨的有效载荷,飞行距离可达7 000千米,这将使俄罗斯实现全球军事快速反应能力。消息一出,立刻受到了世界各大媒体的关注,美国媒体甚至直截了当地质疑俄罗
蒸汽弹射器的重要部件  作为弹射器系统的主体,2个近100米长的c型开缝汽缸平行排列着,弹射器的活塞正是通过汽缸上方的开缝推动甲板上的弹射滑块(亦称“弹射梭”、“往复车”,Catapult Shuttle),进而带动舰载机加速起飞。所以对于弹射器系统的这组汽缸而言,尤为关键的技术就是如何解决汽缸开缝带来的缸体强度、刚度的不足与高温高压蒸汽的密封问题。  为克服汽缸上面开口后严重削弱缸体结构的强度与
最近,香港《亚太防务》杂志刊登署名“杨温利”的文章,尝试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思考中国航母。他认为,航母本身連同所搭配的舰载机与经验按巧,都只是数十年前的平凡技艺。早就在中国的能力范围内了。中国发展航母根本不是为了实战,而只是为了有一个与其大国地位相称的象征,中国迟迟没有推出其航母,是因为需要建立一个为人接受的和平论述。作者评论有很多偏颇之处,但确实也代表了海外一些人的看法。本刊转发该文,不代表本刊赞同
2014年,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CASC)负责研发的“红旗”16及其外贸型“猎鹰”80野战防空系统,在多个场合高调亮相。在当年7月举行的“火力-2014·山丹”跨区基地化演练中,解放军驻藏某防空旅长途奔袭,通过铁路和公路远程投送,抵达平均海拔1 000多米的西北进行生疏环境下的实兵实弹“大考”,连发三枚“红旗”16地空导弹,成功拦截三个不同飞行轨迹的空中目标。紧接着,在11月举行的珠海航展上,
2014年第十届珠海航展注定是一届与众不同的航展,这次航展是一次中国军工企业实力的综合大爆发。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六大中国军工骨干企业悉数登场,带来了大量丰富展品。两大兵器集团、两大航天集团把能够公开、可供出口的产品几乎全部进行展示,中航工业甚至让正在试飞中的运-20大型运输机和FC-31“鹘鹰”第五代战斗机以
据美国航空航天局网站报道,4月9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阿姆斯特朗飞行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成功完成了X-56A“多用途技术试验台”(MUTT)第二架飞机(代号为“Buckeye”)的首次飞行。此次20分钟的飞行,意味着利用低成本模块化的遥控无人机推进航空伺服弹性技术研究工作的开始。X-56A飞行试验将启动更高展弦比机翼子项目中“性能自适应气动弹性机翼”的相关研究,为国家航空航天局“先进空中
1998年5月11日,印度在拉贾斯坦邦博克兰基地进行了3次核试验。2天后印度又进行了2次核试验。连续5次核试验引起了世界舆论的一片哗然。那么,印度何以在国际形势十分不利的情况下成功地进行这一系列核试验?国际社会又是如何看待、应对印度迈向核国家努力的呢?  出尔反尔  自1947年以来,印度政府一直声称将不制造核武器,并始终以保持自己不制造核武器的和平形象以及积极主张禁止核武器的不结盟国家的政治姿态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成人的童话——武侠世界里,每一位能称之为大侠的角色,顶尖的武功必然成为他们将侠义精神贯彻到现实世界的终极后盾。其实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要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甚至是独霸群雄的超级大国,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没有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力手段,那么任你理论天花乱坠,世界上也没有几个国家会听得进去。  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军事实力是美国硬实力的集中体现。美国在国际上的经济、政治
1997年9月7日,美国F-22试飞成功后,标志着世界战斗机跨入第四代。2001年12月16日,X-35的首飞成功,把美国四代战机高低搭配的基本布局呈现在世界面前。在美、俄发力前行滚烫的轨迹之后,日本、韩国、印度在三代机水平上积累起来的骄傲已黯然无光,但在空中强势地位的诱惑下开始蠢蠢欲动,试图利用本国的航空技术实现战斗机的更新换代。但它们似乎忘记,自己头顶上掠过的三代机上,没有一项技术是本国的原创
从2012年开始,中俄已经是第三次举行海上联合军演。每一次中俄海上联演,媒体都拼命把联演同东海、南海局势来联系。另一方面,中国海军新闻发言人表示这次联合演习不针对第三方,自201 2年中俄海上联演以来,这已经是中国第三次表达此观点了。  很多热心中国军队发展的民众感到纳闷,一方面中俄宣称军演是提高应对海上安全威胁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宣称不针对第三方,难道远在天外的外星人才是中俄的威胁?  其实连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