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动交流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qq11qq11qq11qq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84~85页例1、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交流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认识钟面上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爱惜时间、按时作息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许多地方都有钟楼,为我们准确报时。听——(音乐响“当、当”两声)听了刚才的声音,你知道这是几时吗?(板书:2时)
  再听——(音乐响“当、当……”五声)现在又是几时呢?(板书:5时)
  2.揭示课题:同学们真棒,听声音就知道是几时了。看着钟表,你们还能知道是几时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设计说明:引人入胜的课前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本节课由钟声导入,未见其物,先闻其声,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合作交流,构建新知
  1.认识钟面。
  (1)谈话:瞧,这是什么?(教师出示实物钟)小熊刚开了一家钟表店(课件出示熊和钟表店),店里的钟表可多啦,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吧!(课件出示各种钟表图片)
  (2)出示钟面。
  谈话:看,这儿有一个钟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钟面上都有些什么?先和同桌互相说说。
  指名说关于钟面的知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课件闪烁时针、分针。(板书: 分针长 时针短)
  提出要求:你们的钟面上哪根是分针,哪根是时针呢?指给你的同桌看看。
  (设计说明:在教学认识分针和时针时,最初的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分针 长 时针 短”就结束了。但在后面的课堂教学中,总有学生将“分针”和“时针”说成“长针”和“短针”。说明学生对于“分针”和“时针”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仍停留在外观形象的长短上。于是,教学增加了同桌互相指认的环节,让每个学生对“分针”“时针”的认识都得到练习和巩固。)
  引导学生说出钟面上有12个数。学生指着钟面上的数,从1顺次读到12。(学生读数时,12个数依次变色)
  (设计说明:“顺时针方向”虽然不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但却是生活中的常识。在这里让学生用手指着读数,没有刻意讲授“顺时针方向”的概念。但能够使学生自然地感知12个数在钟面上的位置与顺时针方向,为以后的学习做了铺垫。)
  提问:这12个数是怎么排列的?是随便排的吗?
  引导:最上面的是几?最下面的是几?9在什么位置?3呢?(3、6、9、12点击变色)
  (设计说明:“12”“6”“9”“3”是钟面上12个数中位置最特殊的四个数,分别位于钟面的“上”“下”“左”“右”四个位置。记住这四个数的位置,就可以将其他几个数的位置推算出来。在这里突出钟面上特殊位置的四个数,可以为认识没有数字的钟面做好铺垫。)
  2.认识整时。
  (1)认识7时。
  提问:这时的钟面是几时?(指名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同桌互相说)
  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2)教学“试一试”。
  出示5个钟面:1时、11时、5时、3时、8时
  第1、2个钟面指名学生回答是几时,并说说是怎样看出来的。第3、4、5个钟面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时间。
  (设计说明: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时间的反馈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练习中来,拓展了练习的反馈面和学生参与程度。)
  启发:同学们这么快就认出了是几时,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吗?
  引导:观察钟面的分针,你们发现了什么?
  (3)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4)练习:“想想做做”第4题。
  提出要求:同学们已经会认钟面上的整时了,你们能按老师的要求来拨一拨吗?
  让学生在钟面上分别拨出:3时、6时(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直线)、9时、12时(分针与时针重合)。
  先指名说说是怎么拨的,同桌之间再互相看一看,错的要请他改正。
  (设计说明:通过动手操作,拨出整时,加深学生对整时的认识。同时注意到了及时的反馈与纠正,要求“同桌之间再互相看一看,错的要请他改正”。及时的纠正将问题解决在了课堂上,使操作实在、有效。)
  (5)学生拨一个整时,让同桌说说是几时。
  启发:你们拨的时间可能不一样,但是有一点肯定是相同的,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6)再次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最初设计是:先让学生拨出整时,然后同桌互相说说是几时。接着教师提问:“你们的分针都是指着几的?”学生回答:“都指着12。”这样的流程使人产生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路的感觉。经过改进后,用猜测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思考,又一次强化了重点。)
  3.认识大约几时。
  (1)出示四个钟面,让学生认识时间:5时、8时、7时不到一点、7时刚过一点。(抢答)
  (出示7时不到一点的钟面)提问:这是7时吗?为什么不是?(板书:7时不到一点)(出示7时刚过一点的钟面)提问:这是什么时间呢?(板书:7时刚过一点)
  归纳:7时不到一点和7时刚过一点都接近7时,都可以说成大约7时。(板书:大约7时)
  (设计说明:抢答的形式活跃了课堂氛围,并在抢答过程中使新知与旧知产生矛盾,自然过渡到7时不到一点的知识点。)
  (2)“想想做做”第3题(指名说)。
  提问:为什么是大约8时?为什么是大约9时?
  (3)出示实物钟:6时不到一点。
  提问:这是大约几时?
  (拨到6时刚过一点)提问:现在是大约几时呢?   (4)启发:几时不到一点和几时刚过一点都可以说成大约几时。(板书:大约几时)
  (5)选择练习。
  出示钟面:4时、4时不到一点、4时28分、4时刚过一点。
  提问:哪几个是大约4时?为什么?第一个为什么不是?第三个为什么也不是呢?
  (6)再次小结:大约几时有可能是几时不到一点,也有可能是几时刚过一点。
  (设计说明:通过反例的教学进一步巩固大约几时的概念。)
  (7)补充。
  谈话:小熊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老师出的题目都不能难住大家,于是它也出了一道题目想考考同学们。
  育才小学早上8时开始上课,小军大约在8时到校,他有没有迟到?
  你对小军有什么好的建议呢?(教育学生要遵守时间)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最初设计是:小军是大约8时(8时不到一点儿)到校的,小丽也是大约8时(8时刚过一点儿)到校的,为什么小军没有迟到,小丽却迟到了?这样的设计虽然新颖有趣,但教学过程太过顺畅,对学生来说没有挑战性。经过改动,教学过程虽然没有原来顺畅,但更加生动和活跃,使学生对大约几时的两种情况有了很清晰的了解,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学生的认知在冲突和撞击中得到了升华。)
  三、实践运用,加深理解
  1.参观钟表店(“想想做做”第7题)。
  谈话:小熊的钟表店里还有一些钟表呢!(出示没有数字的钟面、电子表)
  (出示电子表)提问:这是几时?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表示时间的方式?
  2.“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小熊这两天正犯愁呢,他的钟表店里有三个钟表坏掉了,有的没了时针,有的没了分针。你们愿意帮小熊修一修吗?(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
  3.“想想做做”第2、6题。
  谈话:钟表店我们就参观到这里。今天来了一些老师,他们非常想知道同学们一天的生活情况,我们向他们介绍一下,好吗?
  引导:观察这几个时间,你们发现了什么?
  (突出第6题的两幅图)上课是10时,睡觉也是10时,是同一个时间吗?怎么会有两个10时?
  指出:一天里有两个10时,一个在上午,是上午10时,一个在晚上,是晚上10时。
  启发:早上8时我们在升国旗,那么晚上8时同学们在干什么呢?中午12时同学们在吃午饭,夜里12时又在干什么呢?
  (设计说明:教材中“想想做做”的第6题将两个10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思考:钟面上怎么都是10时?教师在这一环节将教材中“想想做做”的第2题与第6题进行了整合,让学生在观察中自己发现矛盾,在冲突中渗透24时计时法。)
  四、总结全课,拓展知识
  谈话:今天我们和钟表交上了朋友。从这个朋友那里你都知道了什么?
  提问:钟表是用来计时的,你们想知道在发明钟表之前,古人是怎样计时的吗?(播放幻灯片:在发明钟表之前,人们通过日晷、漏刻、沙漏、火钟来计时)
  谈话:这些仪器虽然也能计时,但是比较粗陋、不够准确。因此,人们发明了现代钟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钟表越来越精确,并且方便携带,让人们随时都能知道时间。
  (设计说明:数学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将数学文化渗入实际的数学教学中,会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熏陶,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魅力,体察社会文化和数学文化之间的互动。)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大学附属小学西门街校区 225001)
其他文献
男女“学沟”,百年不变  每每到了开学季,很多家长就会陷入纠结的攀比情绪中:担心自家孩子的学习成绩被传说中乖巧懂事、活泼可爱、聪明伶俐、全面发展的“别人家的孩子”比下去。不过,如果“别人家的孩子”是女孩,那么她的各科成绩都比淘小子高就不足为奇了。貌似大家都会或多或少的有这么一种心理,总会说:“哦,这女孩一般都很好学呐,成绩自然也就好嘛。”可这男女间的学习差异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加拿大新布伦瑞克
据美国合众国际社报道,美国明尼苏达州每月举办“拥抱派对”,让人们互相拥抱、抚摸彼此,称有益身心健康。据悉,该派对举办的宗旨是提供一个安全场所供人们相互认识,而不是浪漫约会。派对官网上清楚地写道:“我们会教会您基本的社交礼仪,创造一个舒适的社交环境。”为此,也制定了一系列规则,如:禁止穿暴露内衣、喝烈性酒等。
近年来,对于恐龙的定义与很早以前大不相同。最近,由于发现了有哺乳类动物特征“外耳”痕迹的恐龙化石,恐龙学说又有了新的假说。如果能证实这是事实的话,那么恐龙是哺乳类的可能性将很高。  根据定义,恐龙应该是直立行走的爬虫类动物,但它们不像当前所发现的爬虫类动物一样是变温动物,而是恒温动物。科学家也能确定恐龙身体上是有羽毛的,所以与其说是爬虫类动物,不如说恐龙更接近鸟类动物。而且在分支系统学里,恐龙包括
例一,学生习作:我最喜欢的老鸭汤端上来了,妈妈扯下两条腿,一条放在我的碗里,另一条放在奶奶的碗里。  教师批语:将“我”和“奶奶”对调,应该先放在奶奶碗中,再放到你的碗中,这样能体现尊老在先,爱幼在后。“一条放在奶奶的碗里”应将“放”字改为“按”字,这样更能表现妈妈的热情。  笔者感想:事实就是这样,妈妈把鸭腿先放在“我”的碗中,再放到奶奶的碗中,是放,没有按。这样能表现妈妈对“我”的爱。你让学生
【摘 要】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德育和智育的形成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还可以加深对相关概念形成过程的了解。为此,结合“圆的认识”教学,通过探寻数学史,运用数学史,进而发挥数学史的作用,使圆的概念形成得更有效、更深远。  【关键词】数学史;数学教学;概念形成  对于“圆的认识”一课,很多一线名师都有过或唯美或丰富或深刻的演绎。对于如此经典的课例,教师在把握教材知识的同时,如何才能独辟蹊径,创新教学思
【摘要】为有效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幼儿园乱收费问题,2011年年底,三部委出台了《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短期来看,这一政策有利于规范幼儿园收费行为。各省(区、市)政府在后续出台下位文件时还需进一步关注收费标准变动机制的灵活性,进一步调整幼儿教育的市场结构,并为民办幼儿园提供必要的支持,从而促使幼儿教育市场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幼儿教育市场;收费行为;幼
所谓国礼,不仅代表着国家的形象,更是维系国际友好关系的纽带。世界各国在外交场合互相馈赠,往往选择富有国家特色的礼品,既能表达对两国友好来往的美好祝愿,也是对本国文化的一种宣传。  各国国礼如何选择?  阿胶、瓷器、丝绸、茶叶被称为中国“四大国礼”,而瓷器所具备的艺术性质使得它们备受各国政要喜爱,因此也成为国礼的首选。非洲国家的象牙、木雕;泰国等佛教国家,常常采用一些以佛教为题材的礼品;欧洲的一些国
15岁的小楠初中毕业后,和朋友开了一家动漫工作室。他非常厌恶自己的男性身份,内心渴望成为一名女性。通过QQ,小楠联系上了一个做变性手术的网友田某。  2015年5月22日,小楠瞒着父母乘火车从外地到成都接受手术。手术进行前,田某反复向小楠核实手术意愿,告诉他手术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一旦实施无法补救,小楠一再表示自己意愿已决。在田某的要求下,小楠出具了免责声明和身份证复印件。手术由田某亲自操刀,现场
【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幼儿的科学经验,开展有针对性、层次性、系统性,以探究为主的科学活动,从而不断发掘幼儿的科学天性,培育幼儿的科学素养,实现幼儿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幼儿园科学教育;趋势;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07/08-0014-04  一、科学发展
首先申明一点,虽然课前让学生先写了一篇文章,但并不是想把这堂课上成升格课。设计的初衷不是要评价这篇文章,解决学生在写“这篇”文章中出现的问题,而是通过“这篇”文章,发现学生在“记事”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再根据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学会记事”的教学。   但这堂课还是被设计成了通过解决这篇文章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关键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会记事。   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根據问题设计教学,后者是根据这篇文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