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与“艾米莉名单”交织的女性总统梦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h82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希拉里·克林顿而言,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女性团体“艾米莉名单”是她实现总统梦所必须借助的政治力量;而对“艾米莉名单”而言,希拉里又是该团体实现在2016年诞生首位女总统的最大希望所在。希拉里与“艾米莉名单”的梦想相互交织,力图在20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一举“击碎(性别)那最高最硬的玻璃天花板”。
  “变不可能为可能”的女权主义者
  希拉里的女性总统梦似乎从她青少年时期就开始了。希拉里年幼时就对政治情有独钟。在读中学时,希拉里从纠察队队长、青年共和党主席一路成功竞选至学生会主席,不仅初尝人们对“民选领导人”的敬意,也播下了日后竞选公职的“基因”。1969年,时年22岁的希拉里成为第一个在韦尔斯利学院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的学生。她在演讲中誓言要“变不可能为可能”,其演讲赢得听众长达七分钟的起立鼓掌,也获得《生活》杂志等媒体关注。1973年,希拉里在耶鲁大学法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后开始律师生涯。1974年,希拉里加入国会众议院司法委员会法律顾问小组,负责调查研究因“水门事件”丑闻弹劾尼克松总统的可能性。此时的希拉里已被认为是有着光明政治前途的年轻人。比如民主党籍政治顾问贝琪·赖特当时就已经认为希拉里未来有成为参议员或总统的潜质。1975年,希拉里与克林顿喜结良缘,并选择跟随克林顿到偏远的阿肯色州小石城教书。据《她的路:希拉里·克林顿的希望与雄心》一书披露,她这样做是“为了实现他们心中的‘20年计划’,让两人都登上权力之巅”。
  成长于20世纪60年代的希拉里当然是女权主义者,其政治生涯也与女权运动息息相关,并致力于为妇女争取权益。20世纪60年代,美国第二次女权运动兴起,此次女权运动以争取平等权为目标,尤其是把培养和选举女性政治家作为实现两性平等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的影响下,国家妇女会、全国妇女政治核心小组、艾米莉名单、希望名单、妇女竞选基金等美国女性团体陆续成立。这些女性团体在倡导两性平等、推动女性参政,为女性候选人筹措竞选资金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能量和影响力。作为一名女权主义者,希拉里既深受第二次女权运动的影响,同时也积极为女性权益“鼓与呼”。她曾表示:“我终生为妇女在她们的个人和职业生活中能够做出自由选择而奋斗,我也为我自己的自由选择奋斗。” 在2000年至2009年担任美国参议员期间,她曾把多项妇女问题列入其关心的问题之中。例如,希拉里表示支持薪酬平等法案,以帮助女性实现与男性收入平等;她呼吁拓宽女性在非传统行业中的就业渠道,并大力支持国家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法案。在2009年至2013年担任美国国务卿期间,她将妇女权益放在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位置。比如,她在美国国务院任命了美国第一个全球妇女事务无任所大使;她在国务院颁布了有史以来第一项关于促进性别平等的行政命令,其内容是要求美国国务院和国务院工作人员用美国政府能够使用的一切手段促进世界范围内的妇女权益提升;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她努力帮助解决刚果民主共和国妇女受虐待的问题。
  2008年,希拉里在竞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时输给了奥巴马,总统梦暂时搁浅。20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还剩三年,种种迹象表明希拉里已经在为大选做准备,看来她仍在为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
  “艾米莉名单”发起
  “总统女士”计划
  正是由于希拉里多年来对妇女权益的“鼓与呼”,美国不少女性团体对希拉里成为美国第一位女总统寄予厚望。早在2008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希拉里从一开始参加竞选时,就得到了“艾米莉名单”、国家妇女会等美国主流女性团体的支持。尽管希拉里在2008年竞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没有成功,但美国的女性团体毫不气馁,继续全力支持希拉里参选2016年美国总统。
  在坚定支持希拉里的女性团体中,“艾米莉名单”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艾米莉名单”成立于1985年,创始人是爱伦·马尔科姆。爱伦和希拉里都是出生在1947年,且都于1969年大学毕业。爱伦的青年时期经历了美国20世纪60年代风起云涌的民权运动和女权运动。1985年,25名女性聚集在爱伦家的地下室里,各自向自己的朋友写信告知:她们成立了一个组织,正在募捐用以帮助支持堕胎权的民主党女性候选人。该组织创立之初,就旨在挑选有潜力的、支持堕胎权和支持(男女平等的)“平等权利修正案”的女性民主党候选人竞选公职。自成立以来,“艾米莉名单”已经成功助选了101位女性众议员、10位女性州长、19位女性参议员及507位女性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官员。近年来,“艾米莉名单”所取得的成就更是引人注目。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任命了四位“艾米莉名单”支持过的女性进入内阁,担任国务卿的希拉里即是其中一位。在2011/2012年的选举周期中,“艾米莉名单”募集了5200万美元,资助选出了美国第一位支持“堕胎权”的女性民主党州长、19名女性众议员、9名女性参议员。鉴于“艾米莉名单”在推动女性竞选公职方面的巨大影响力,有人将它的成立视为美国第三次女权运动。
  2013年5月2日,“艾米莉名单”根据希拉里的高民调支持度,发起“总统女士”计划,呼吁全国选民支持她成为美国首任女性总统。尽管希拉里并未表态是否参加2016年总统大选,但“艾米莉名单”现任主席斯蒂芬妮·史里欧克预测,美国将在2016年诞生首位女总统,而这个人很可能就是希拉里·克林顿。斯蒂芬妮还说:“我们站在历史上关键的一个时刻,这是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数不清的美国人准备好了选举一位女性总统。我们会利用所有渠道找到这些女性,和她们一起努力选举出一位女总统。”
  “艾米莉名单”发起的“总统女士”计划以2016年的“战场州”选民作为主要争取对象,并通过民意调查、主流媒体、社交媒体、网络广告等进行全国性的支持动员。比如,“艾米莉名单”委托一个民调机构对美国九个“战场州”的选民投票意向进行了调查。2013年5月3日,民调结果公布,90%的选民表示愿意投票给他们党内的合适女性候选人;86%的选民认为美国已经准备好了迎接一位女性总统;75%的选民认为女性总统对美国来说是好事,将给子孙后代传递积极信号。这一民调结果对希拉里来说是好消息,也将推动“总统女士”计划的继续深入开展。可以预期的是,如果希拉里在2014年底正式表态参选后,人们将会听到“总统女士”计划发出的如下激动人心的宣传口号——“20世纪60年代女权运动的胜利”、“为创造历史而投票”、“为击碎总统办公室的玻璃天花板而投票”等。   击碎“最高最硬的玻璃天花板”
  2008年,在与奥巴马竞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失败后,希拉里曾对其支持者说:“我们尚无法击碎(性别)那最高最硬的玻璃天花板。”现在,希拉里依然在和性别这层“玻璃天花板”做斗争,其支持者“艾米莉名单”确信“那一最高最硬的玻璃天花板将在2016年被击碎”。
  目前的好消息是希拉里竞逐美国总统的民望最高。今年7月24日,玛莉斯特民调显示,在2016年总统大选中,希拉里不仅将在民主党内的总统候选人提名中无人能敌,而且也将击败所有可能的共和党竞争者而当选总统。在民主党内的总统候选人提名竞争中,63%的民主党人将支持希拉里,而副总统拜登的支持率仅为13%。如果届时希拉里对决共和党最热门候选人克里斯·克里斯蒂,希拉里将在美国选民中赢得47%的选票,而克里斯蒂将只获得41%的选票。其他美国主流民调也都显示,希拉里如竞选2016年美国总统将拥有最高的民意支持率。
  今天的美国民众已经非常期待首位女总统的诞生。如对美国九个“战场州”选民的民调显示,72%的选民相信下一任总统将有可能是一名女性。一些民主党政界人士也开始对希拉里表示公开支持。如今年1月23日,在希拉里卸任国务卿前参加的最后一次国会听证会上,许多民主党议员趁机称赞她任内表现,鼓励她再上层楼,参议员芭芭拉·柏克瑟说:“我们会非常怀念你,希望不要让我们等太久。”美属萨摩亚群岛众议院代表埃尼·法莱奥马维加说:“我向你致敬,并且期待2016年再看到你,祝你成功。”5月2日,众议院少数党领袖南希·佩洛西也公开对希拉里“劝进”,她说,“我恳请希拉里·克林顿决定参加美国总统大选”,“希拉里如果当选对美国和世界都将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佩洛西还把希拉里描述成近年所见到的潜在总统候选人中最优秀的一位。而且今天的美国女性正在成功地打破职业“天花板”。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美国2012年国会选举诞生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女性议员群体,总数逾百人,占到国会议员总人数的1/5。这为希拉里2016年努力击碎“最高最硬的玻璃天花板”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面对以“艾米莉名单”为代表的女性团体的鼎力支持和美国民众的高支持率,希拉里没有理由不动心。尽管希拉里还未正式表态参选,但她近期参加的一些公开活动很明显是在为竞选做准备。比如,3月18日,希拉里正式宣布支持同性婚姻——“我支持女同性恋和男同性恋伴侣结婚。”当时美国不少媒体猜测,希拉里的表态在为大选做准备。4月5日,希拉里在纽约出席2013年世界妇女峰会并发表演讲,受到现场听众近乎痴迷般的欢迎。希拉里在演讲中说,在21世纪争取妇女权利无论在美国还是全世界都是“未竟的事业”,她呼吁“让我们继续为(女性)平等和尊严而奋斗”。6月20日,希拉里在加拿大多伦多出席妇女会议时发表演讲,当着约5000名听众表示她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美国选出第一位女总统。希拉里还说,女性从政要勇敢竞争,而美国女性需要有“纵身一跃的勇气”。8月12日,希拉里在旧金山出席全美律师协会年会,接受该协会颁发的最高荣誉奖章。该荣誉奖章表彰她自1969年至今,分别以律师、总统夫人、联邦参议员和国务卿等不同身份在美国和世界为推动女权、民权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就连好莱坞也参与到对希拉里的支持中,启动了希拉里·克林顿的传记电影《罗德姆》。该电影剧本讲述了在对“水门事件”丑闻的调查中,后起之秀希拉里·罗德姆成为众议院司法委员会选定弹劾尼克松总统的律师中最年轻的一位,就在她前途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命运的选择摆到了她的面前:一方面她有入主白宫的雄心,另一方面她又放不下自己对男友比尔·克林顿的感情,而克林顿当时正在阿肯色州大学教授法律。英国《卫报》认为,《罗德姆》这部电影和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有着紧密的联系。除传记片《罗德姆》外,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和全国广播公司(NBC)也来“凑热闹”,它们要分别为希拉里拍长篇纪录片和电视短剧。
  当然,目前的好消息并不一定意味着希拉里和“艾米莉名单”就一定能够实现女性总统梦。在希拉里竞选2008年美国总统时,她也曾经获得高民调支持率,但在竞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时输给了后来居上的奥巴马。对希拉里而言,她需要在确保“艾米莉名单”等铁杆支持者支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争取中间选民的支持。无论女性总统梦是否在2016年成真,希拉里和“艾米莉名单”击碎“最高最硬的玻璃天花板”的努力都值得赞赏。因为如果女性真能担任美国总统,那将表明美国女性在争取平等和参政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也将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女性平等和参政树立一个好的标杆。
其他文献
詹小洪:  按常理来说,两国经贸关系的密切会带来更多的交往但在韩中经贸交往中,韩国人对中国的警惕性很高中国已经是韩国最大的商品出口国,也是韩国最大的投资对象国,最大的人员进口国,按理说韩国选择FTA(自由贸易谈判)谈判的国家首选应该是中国,但实际却恰恰相反在韩国进行的FTA谈判中,在几个大国里,中国排在最后我认为韩国此举是政治上的考虑大于经济上的考虑但他们不愿意承认有位韩国学者就表示,韩国害怕被纳
用谷歌学术引擎检索“global governance”,上世纪80年代仅有4640条结果,90年代增到73300条,本世纪头十年猛增至819000条。  全球治理这个领域与医疗或丧葬行业相似,遵循“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的原理。在学术界变得炙手可热,恰恰说明全球治理困难重重。  曾经成绩斐然的全球贸易治理,因为WTO多哈回合谈判一再延宕而遭遇重大挫折;尽管已经受到严重危机的洗劫,但国际金融治理滞后
《游学中东》系范鸿达博士访学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土耳其等中东国家的考察笔记。近十余年来笔者一直从事中东问题的学习和研究,目前在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从事相关的教研工作,中东大地可以说是笔者的一个梦。所以在选择访学地点时,笔者毫不犹豫地把目光投向地处中东的以色列。  笔者于2010年10月踏上中东大地,在科研工作之余开启了本书的写作。为了加深对中东事务的认识,笔者需要不停地与当地各色人等尽可能多地交流,需要
美在韩驻军2.8万,美日韩不断为假想的朝鲜政变制定预案,不久前美媒又大谈朝鲜“崩溃论”……    2010年6月,是朝鲜战争爆发60周年。1月11日,朝鲜驻联合国代表建议“启动旨在结束朝鲜战争的‘和谈’”,并要求“解除对朝全部制裁”。对此,美国回应称“朝鲜先弃核”;在六方会谈框架内谈判“和平协定”。韩日也紧跟着表示应“以无核化取得进展为前提”。值得关注的是,最近,韩国政府“预备朝鲜政变”,制定了所
次贷危机爆发至今快两年时间了,美国的房地产问题还在恶化。雅虎今年初的一条新闻就很说明问题:美国汽车城底特律附近开始出现1000美元甚至500美元一套的房子了!    用买电视机的价钱买套房子的消费者    底特律那套标价500美元的房子是将近100平方米、中国人俗称三室一厅的房子,拿这个价钱以前只能买一台大屏幕的彩电。这可不是作秀,而是真实的价格,任何人都可以竞价购买,只是买者并不踊跃。  当然,
《梅德韦杰夫:  克里姆林宫的新主人》  李岳 刘岩 苑听雷 著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8年4月版    2008年2月15日,梅德韦杰夫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回答当地一名记者关于他是否想让儿子出国留学的问题时说:  “当然不会!为什么想让他出国呢?……俄罗斯的教育一直都是非常好的我们批评本国教育,需要为教育事业筹款但总体来讲,与一些欧洲国家相比,俄罗斯的教育体系还是占优势的这是俄罗斯知识界的优势,
金砖国家第四次首脑会议在通过《德里宣言》后于3月29日闭幕。这次会议是在金砖国家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会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从金砖国家举行第一次外长会议至今才有六年时间,从第一次首脑会议算起更只有四年时间。一开始,国际上有许多唱衰金砖国家的论调。有的说,俄罗斯是“一个产业的国家”,仅仅出口能源,经济发展不够快,不应该列在金砖国家里;有的说,南非的经济规模太小,与别的新兴经济体不成比例;还
2013年11月17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结束了为期一天的对老挝的访问。至此,2012年12月26日就任日本首相以来,安倍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五访东盟地区,完成了对东盟全部十个成员国的访问,成为日本首位访问过东盟全部成员国的在任首相。  在日本与近邻国家关系仍然“别扭”、特别是与中国关系恶化的情况下,日本大力加强和提升与东盟各国的关系。其战略意图不言自明。  遍访东盟十国  2013年1月16日至18日
过去三年,东北亚地区每每在年关将近之际都会发生爆炸性事件,地区局势骤然紧张升温。2010年底是朝韩延坪岛炮击事件,2011年底是金正日突然病逝,而今年则是朝鲜年内第二次发射卫星。  参照过去的处理经验,各方会在接下来好几个月中反复试探、交涉、谈判、折冲……最终让突发事件带来的震波渐渐归于平静,而在深层次上,这一事件对地区及国家关系造成的创伤则会再度叠加进历史,让敌视、对峙和冲突的种子益发膨胀。首当
7月最热门的词汇应该是地区安全合作。  从时机上来看,是由于东盟地区论坛(ARF)、东盟防长扩大会(ADMM )的召开,甚至还包括6月初香格里拉对话的后续效应。作为本地区现有的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官方多边政治和安全对话与合作平台,ARF的知名度在2010年获得了极大的提升,缘起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抛出所谓南海地区航行安全,矛头直指中国,引发了中方强烈反应。今年,美国战略重心继续向亚太地区调整,再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