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期待与失望交织的东北亚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mi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三年,东北亚地区每每在年关将近之际都会发生爆炸性事件,地区局势骤然紧张升温。2010年底是朝韩延坪岛炮击事件,2011年底是金正日突然病逝,而今年则是朝鲜年内第二次发射卫星。
  参照过去的处理经验,各方会在接下来好几个月中反复试探、交涉、谈判、折冲……最终让突发事件带来的震波渐渐归于平静,而在深层次上,这一事件对地区及国家关系造成的创伤则会再度叠加进历史,让敌视、对峙和冲突的种子益发膨胀。首当其冲是朝美关系,接下来就是朝韩、朝日关系。
  2012年的东北亚,朝鲜仍是当仁不让的风云主角。
  朝鲜新领导人金正恩的登场,开启了一个时代。大刀阔斧的人事调整、注入更多市场因素的国内政策、开放率性的对外交往风格,给人们带来了诸多新鲜感。但是,朝鲜将“拥核”写入宪法、顶着安理会决议发射卫星之举,打破了外界对朝鲜政经新气象的期待。朝鲜对美高调示强,反复强调美国对朝敌视政策是朝鲜半岛紧张的根源;对李明博政府完全不抱希望,口诛笔伐不断;对日本政坛乱象和外交地位心里有数,态度不甚积极。
  不可否认,朝鲜对美日韩有期待,特别希望与三国新领导人有个全新的开始。但是,目前看来,朝鲜外交如走不出传统的思维模式,2013年仍将面临一个艰难局面。
  2012年的东北亚,美国是无所不在的“平衡手”。
  美国加快实施亚太“再平衡”,势头很猛,最为见效的手段就是军事安全先行,即以强化地区军事同盟为抓手,推动双边同盟的网络化、一体化,加强在亚太的军事存在和前沿部署。朝美矛盾继续加剧,互信降至零点。由于美国的安全摊子铺得太开了,加之大选年因素影响,较之往年与朝鲜的“死磕”态势,美国的对朝政策基本上属于守势,但对朝压力并未就此减轻。
  2012年的东北亚,韩国是“心字头上一把刀”——忍。
  韩国在大选年求稳心切,对朝政策和措施上更是频出险招:在最后一刻力阻国内右翼团体前往韩朝边界投放宣传品,在最后一刻取消了“罗老”号的发射。这些“最后一刻”反映出李明博政府不愿与朝鲜直面“硬碰硬”的无奈,但战略上的忍让却给韩国换来了战术上的丰收。韩国推迟了从美国收回战时作战指挥权,增加了与美联合军演的次数,演习的规模和装备水平屡次突破以往。特别是,韩国通过修订“韩美导弹合作指针”,使本国弹道导弹射程覆盖了朝全境,美韩还商定继续研究对朝“针对性遏制战略”。
  尽管朝鲜和美日韩矛盾加剧,但东北亚安全总体上仍是保持稳定的。美国大选尘埃已定,12月,韩国总统选举和日本众议院选举也将推出政坛新主。三国对朝政策尚未定型,可能继续保持高压政策,也可能要试着改善关系。但是,12月的卫星一旦上架发射,接下来就很不好说了。毫无疑问,这将给美日韩新领导人与朝互动的努力带来消极影响,美日韩可能会由此定下未来数年的对朝关系基调——施压。面对美日韩的又一轮高压政策,原本大选年为朝鲜外交带来的难得的“机会之窗”可能稍纵即逝,而朝鲜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良好态势、在国际舞台上运筹的空间与筹码必将再一次受到挤压。
  2012年的东北亚,还有很多纠缠的历史与现状。日本与中国、俄罗斯、韩国之间围绕岛屿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冲突加剧,“岛争”跃升为最大焦点,导致中日韩三边合作和自贸谈判处于事实上的迟滞。与此同时,三方也不约而同地把力量投向了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CP),东亚地区经济架构似乎再一次获得了整合的动力。不过,如果缺少了中日韩三大经济体的通力合作,RECP又能获得多大提升呢?
  展望2013年,东北亚注定逃不开失落与期待的轮回。
  笔者的话:不知不觉间,“冷眼东北亚”专栏又走过了一年。按惯例,最后一篇专栏要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细心的读者也许会问,今年的收官之作似乎很难让人对东北亚地区的未来发展抱有足够的信心与力量。若是冷静剖析东北亚的力量格局与形势变化,就会发现:各方的新旧矛盾、利害冲突、应对措施的形式在变,其实质——冷战思维却未发生丝毫变化。相信在2013年,东北亚及朝核问题等仍会继续占据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显学”、媒体的焦点地位,归根到底,只是新的时代,旧的“战斗”罢了。如题所示,失落与期待,应是面对东北亚最平常的心态。衷心感谢各位读者特别是粉丝们的支持与鼓励,新年快乐!
其他文献
举足轻重的地缘战略地位使叙利亚成为中东这所大房子的一堵“承重墙”。在试图推倒它之前,各方均不能不慎重考虑。更何况,国际社会在叙利亚问题上并非“一边倒”。    如今,叙利亚巴沙尔政权犹如一堵摇摇欲坠的“墙”。俗话说“墙倒众人推”,想要推倒此墙的并非只有美欧等西方大国,除叙利亚的昔日“盟友”土耳其外,就连阿拉伯兄弟国家也萌生此念,更勿庸说叙国内外的反对派了。  然而,如果将中东地区格局比喻成一所房屋
从天安门广场沿长安街往西,经西单、复兴门,上木樨地高架桥右拐往北进入三里河路不久,即可遇到一个有红绿灯的路口,路口向东是月坛北街,路西对着月坛北街有一座大门,门两边站着威武英俊的武警卫兵——这就是具有传奇色彩的国宾馆“钓鱼台”的东门。进入东门,迎面一个精品花坛,中间立着看似一柱长条石头,其实是一株已有2.5亿年历史的古树化石——树化玉,上刻邓小平手迹“钓鱼台”三个大字。  钓鱼台闻名于中国和世界,
詹小洪:  按常理来说,两国经贸关系的密切会带来更多的交往但在韩中经贸交往中,韩国人对中国的警惕性很高中国已经是韩国最大的商品出口国,也是韩国最大的投资对象国,最大的人员进口国,按理说韩国选择FTA(自由贸易谈判)谈判的国家首选应该是中国,但实际却恰恰相反在韩国进行的FTA谈判中,在几个大国里,中国排在最后我认为韩国此举是政治上的考虑大于经济上的考虑但他们不愿意承认有位韩国学者就表示,韩国害怕被纳
用谷歌学术引擎检索“global governance”,上世纪80年代仅有4640条结果,90年代增到73300条,本世纪头十年猛增至819000条。  全球治理这个领域与医疗或丧葬行业相似,遵循“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的原理。在学术界变得炙手可热,恰恰说明全球治理困难重重。  曾经成绩斐然的全球贸易治理,因为WTO多哈回合谈判一再延宕而遭遇重大挫折;尽管已经受到严重危机的洗劫,但国际金融治理滞后
《游学中东》系范鸿达博士访学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土耳其等中东国家的考察笔记。近十余年来笔者一直从事中东问题的学习和研究,目前在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从事相关的教研工作,中东大地可以说是笔者的一个梦。所以在选择访学地点时,笔者毫不犹豫地把目光投向地处中东的以色列。  笔者于2010年10月踏上中东大地,在科研工作之余开启了本书的写作。为了加深对中东事务的认识,笔者需要不停地与当地各色人等尽可能多地交流,需要
美在韩驻军2.8万,美日韩不断为假想的朝鲜政变制定预案,不久前美媒又大谈朝鲜“崩溃论”……    2010年6月,是朝鲜战争爆发60周年。1月11日,朝鲜驻联合国代表建议“启动旨在结束朝鲜战争的‘和谈’”,并要求“解除对朝全部制裁”。对此,美国回应称“朝鲜先弃核”;在六方会谈框架内谈判“和平协定”。韩日也紧跟着表示应“以无核化取得进展为前提”。值得关注的是,最近,韩国政府“预备朝鲜政变”,制定了所
次贷危机爆发至今快两年时间了,美国的房地产问题还在恶化。雅虎今年初的一条新闻就很说明问题:美国汽车城底特律附近开始出现1000美元甚至500美元一套的房子了!    用买电视机的价钱买套房子的消费者    底特律那套标价500美元的房子是将近100平方米、中国人俗称三室一厅的房子,拿这个价钱以前只能买一台大屏幕的彩电。这可不是作秀,而是真实的价格,任何人都可以竞价购买,只是买者并不踊跃。  当然,
《梅德韦杰夫:  克里姆林宫的新主人》  李岳 刘岩 苑听雷 著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8年4月版    2008年2月15日,梅德韦杰夫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回答当地一名记者关于他是否想让儿子出国留学的问题时说:  “当然不会!为什么想让他出国呢?……俄罗斯的教育一直都是非常好的我们批评本国教育,需要为教育事业筹款但总体来讲,与一些欧洲国家相比,俄罗斯的教育体系还是占优势的这是俄罗斯知识界的优势,
金砖国家第四次首脑会议在通过《德里宣言》后于3月29日闭幕。这次会议是在金砖国家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会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从金砖国家举行第一次外长会议至今才有六年时间,从第一次首脑会议算起更只有四年时间。一开始,国际上有许多唱衰金砖国家的论调。有的说,俄罗斯是“一个产业的国家”,仅仅出口能源,经济发展不够快,不应该列在金砖国家里;有的说,南非的经济规模太小,与别的新兴经济体不成比例;还
2013年11月17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结束了为期一天的对老挝的访问。至此,2012年12月26日就任日本首相以来,安倍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五访东盟地区,完成了对东盟全部十个成员国的访问,成为日本首位访问过东盟全部成员国的在任首相。  在日本与近邻国家关系仍然“别扭”、特别是与中国关系恶化的情况下,日本大力加强和提升与东盟各国的关系。其战略意图不言自明。  遍访东盟十国  2013年1月16日至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