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石窟寺的造像特点研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wang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目课题: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种类:科研类,项目号:Yxm2014199。
  作者简介:杨雅娟(1989.12-),女,籍贯:甘肃,研究方向:美术学(中国画)。
  指导老师:雷涛。
  [中图分类号]:J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2--01
  北石窟寺,俗称大佛寺,位于庆阳市西峰区西南约以百五十华里的寺沟川。石窟位于寺沟近旁、泾水的支流蒲、茹两河的交汇处。洞窟开凿在红砂石岩上,崖傍河,南北长一百一十米,高约十四米。据初步统计,共有洞窟六十一个,佛龛二百二十余,佛、菩萨、力士等大小石刻造像约两千两百余尊。据石窟原辖属县,《镇远县志》记载:“北石窟寺在县东九十里、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泾州刺史奚侔建,刻石为龛,金碧辉煌。室内可容数百人,内有唐、宋人题咏,俱磨灭不可读。”奚侔,字康生,北魏孝文,宣武时期辉赫一世的权臣,曾历任抚远大将军、青、华、泾、相诸州刺史。当时,因泾州农民起义,被诏驻泾州。《魏书·奚康生传》说他:“信向佛道数舍其局宅以立寺塔,凡历四州,皆有建置。”及“康生于南山立佛图三层”等。永平二年(509),北石窟即此时创建。甘肃现存石窟还有有泾川县南石窟寺,北魏时,与北石窟寺同属泾州,是奚侔于永平三年(510)开凿。南石窟现有永平奚侔建窟碑刻,且风格、形制与新近发现北石窟之最大的一六五号窟同出一辙。魏开窟共三十四个,除一六五窟之外,一三五、二二九窟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隋代窟龕共三十八个;唐开窟数目最多,共一百三十一个,初唐、盛唐的风格俨然可分。北石窟寺的三分之二洞窟均完成于唐朝,北石窟寺在唐代进入其开窟造像以来的最辉煌、兴盛的时期。唐代诸帝中除了唐武宗一度废佛外,其他的皇帝为了加强并且巩固自己的地位,也特别推崇和笃信佛法。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就曾下令全国“交兵之处……各建寺刹。”武则天更利用佛教为她称帝和掌握政权制造舆论,“载初元年……有沙门十人伪撰《大云经》表之上,盛言神受命之事,在经文称武则天乃是佛意。”制颁天下令诸侯各置大云寺,总度僧千人,天授二年(公元697)夏,四月,令释教在道法之上,僧尼处道士名官之前。在她统治期间全国各地修建了不少寺院,最著名的有洛阳龙门奉先寺。菩萨是“菩提沙锤”的略称。“菩萨”义为觉悟,“沙锤”义为有情,凡是觉悟的有情皆可成为菩萨。在佛教中习惯上对于印度弘扬佛法,建立宗派的大德法师都称为菩萨。北石窟寺造像中的菩萨不是指这些历史人物,而是佛经中所提出的、与佛同时弘扬教化的经传尊者。在北石窟寺历代的造像中,菩萨的内容有(主要介绍北石窟寺中的):
  1.弥勒菩萨
  指尚未成佛前的弥勒像。弥勒是固印度语,意为慈氏,名叫阿夷多,意译为无能胜,合起来就是大慈大悲无人能胜。北石窟寺第165窟门内南北两侧,分别雕刻一个弥勒菩萨;楼底1窟中心柱南面也有浮雕一座交脚菩萨,两侧都是北魏时期的作品。根据早期的经典记载,大迦叶尊者现今仍然入定于印度的鸡足山内,他要护持佛陀的衣钵,等待弥勒菩萨诞生于婆娑世界,才将衣钵传承给他。据说无着菩萨也曾为了面见弥勒菩萨住在山中十二年和精通咪法的Sananvasika也在此居住数年。弥勒菩萨像主要塑造的是尚未成佛前的弥勒,一般以交脚或半迦思惟的形式坐于象征天宫的厥形龛中,其寓意可能是预示未来佛即将降临。
  2.供养菩萨像
  楼底一窟中心柱西面有七身供养菩萨,北面有五身供养菩萨,南面有二十身供养菩萨。供养菩萨,在佛教中修行层次低于胁侍菩萨为佛陀和弘扬佛法作供养的菩萨。供养菩萨是以花香、饮食、华盖、合掌等事物奉佛的菩萨。《无量寿经》说:“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欲求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北石窟寺所雕塑供养菩萨多姿多态,如楼底1窟中心柱龛楣上供养菩萨半跪侍奉,或合掌,或手持,或手持连蕾。佛教里把供养分为三种:一是利供养,即香花、香火、灯明、饮食、资财的供养。二是敬供养,即礼敬、朝拜、赞美、歌颂的供养。三是行供养,即警奉三宝,受持戒律,修行善法的供养。又称为财供养、法供养、观行供养。供养菩萨实际上为佛陀宣扬佛法服务的菩萨。常画在佛座下面或胁侍菩萨、佛弟子的两边。供养菩萨不像胁侍菩萨有一定的法相和手印规定,雕刻者可以根据自己想象任意创造,所以供养菩萨的形态比胁侍菩萨多,数量也比胁侍菩萨多。北石窟寺中的唐代佛像造像特点唐代成就最高、最有特色的是“菩萨造像”。 菩萨无论立像坐像,都端庄温柔,形象婀娜多姿,手印多变,盛装艳服。
  小结:
  本文从北石窟楼底 一洞窟中的佛像入手,从佛教,美学造型特点进行分析,由于相关的论文较少,还存在许多的疑问,还需要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北石窟寺论文集》 宋文玉 甘肃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 庆阳 2009.11.
  [2]《甘肃通史》刘光华 甘肃人民出版社 兰州2013.6.
  [3]《中国美学十五讲》朱良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2014.4.
  [4]《中国绘画精神体系》姜澄清 读者出版社 兰州.2008.6.
  [5]《现代佛学》 初世宾 北京1963.
  [6]《甘肃泾川南石窟寺报告》出自《考古》1983年第10期.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影响是众多语言学家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这种影响也就是所谓的语言迁移现象。根据二语习得的理论,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正迁移对目的语的学习起促进作用,而负迁移则起阻碍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实验分析温县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现象并以此来促进外语学习。  关键词:温县方言;英语语音;负迁移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2--01  近几年来,中国画的发展可谓空前的繁荣,创作队伍之大前所未有。衍生出各种商业利益下的各类展览和各种展前培训班,中国画的创作却出现了大量的制作及跟风作品。  清代《董养素居画学钩深》指出:“初学论画,当先求法,”不求得法,怎么去作画,一样创作,技术为上。当今的创作都不得法而作,追求短时期利益为大展
摘 要:焦作方言属于晋语区,受晋方言影响较大,在河南省诸多方言区中,有着明显的个性特征,其中方言词“老xx”就是焦作方言中一个典型的,独具特色的语言现象。前人多从词汇学视角探讨“老xx”结构,笔者为更加具体深入地论述在焦作方言中作为程度副词的“老”,与“很”、“非常”等普通话常用程度副词相比在人际交流中所独有的丰富内涵,本文将着重从修辞学角度来初步探析焦作方言词“老xx”。  关键词:修辞学;焦作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2--01  翻译必然涉及两种不同语言的互译问题,而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又是形成文化的媒介,不同的语言因文化背景不同,表达上也就存在很大差异。且“语言的许多形式问题实则是基于其内在机制而发之于外在的表现形式”(刘宓庆,1994)。因而,在翻译中有必要对这两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进行对比研究,且这种研究不能
摘 要:德国包豪斯的设计理念打破古典主义,将艺术和工艺相结合,将功能和形式相结合,创造新的工业美学,从而为人们迎来生活方式上的变革。但迫于政治压力,蕴含着集体主义共产情结的包豪斯学院依然为艺术为工业生产开辟出一条新兴的模式,这一创举为后来的现代建筑广泛采用时至今日。  关键词:设计为民;共产主义;现代;理念  作者简介:单铮荣(1984.6-),女,陕西西安人,单位:西安外事学院,研究方向:景观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