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世界的悲愤无奈虚幻境地的理想寄托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76680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渊明出身于官宦家庭,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他生活在东晋后期和晋宋交替之际,家势已渐渐衰落。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陶渊明八岁时,父亲去世,家道没落。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
  他早年曾受过儒家教育,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志向;在那个老庄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他的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作为东晋时代的知识分子,陶渊明有胸怀天下、扶危救世的理想。但是在当时,东晋小朝廷偏安东南,社会动荡不安,统治阶级内部争斗不息,自曹魏以来,魏文帝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使士族阶层势力迅速膨胀,士族大户为了自身的利益,争权夺利,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普通官员因罪被流放甚至被杀的比比皆是。许多文人士大夫为了保全自己,纷纷移情山水,或者是研究玄学,以此避祸。陶渊明本非士族,加之家道中落,很难进入朝廷的核心机关,只能做一些不入流的小官,也就很难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陶渊明只好归隐田园。
  归隐之后陶渊明亲自参加劳动,在《归园田居》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就是有力的证明。田野躬耕使他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增进了他和劳动人民的感情。但因为他好饮酒、不善耕作等原因,“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土地荒芜,收入微薄,所以生活经常陷入贫苦境地。虽说物质生活水平不高,但作者的精神世界却很充实。“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只要精神世界满足,身体上劳累一些,诗人也是很开心的。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陶渊明一生也有很大的政治抱负,但迫于现实的无奈,只好到乡村去寻找内心的精神家园。
  在《桃花源记》中,作者描绘了自己心中的理想社会。首先这是一个没有战乱、没有纷争的太平社会,桃花源里的人几百年不知战乱。这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截然相反,在东晋十六国时期,整个中国处在大分裂时期,先后出现十几个割据政权,各个割据势力、政治集团为了争权夺利、抢夺地盘,不顾老百姓的死活,不义的战争频频发生,到处尸横遍野,老百姓流离失所,哪有一块和平的净土。所以作者只能去精神世界寻找一块和平安宁的净土。其次是处处有酒,这倒很符合陶渊明嗜酒的性格,渔人来到桃花源之后,村人都是设酒杀鸡作食,体现了陶渊明好饮酒的品性。再次就是老百姓生活安静富足,老百姓见到渔人之后都能热情欢迎,并拿出酒食招待,他们生活不好,还招待渔人。陶渊明作为士大夫生活都很拮据,更不要说那些普通的老百姓,要受到各个阶层的压榨,生活困苦可想而知。最后桃花源中人美景美,寻找自然界中的美景是每个文人最乐意做的事情。“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欣赏美景是每个文人陶冶情操、放松身心的最好方式。在陶渊明的心中,他希望桃花源是人间的仙境,使人在其中有美的享受。现实社会和理想社会相差如此之大,只能说陶渊明对现实社会失望透顶,只好去理想境界去寻求安慰。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市场竞争催化下,有些学校已变得心态浮躁,教育“功利主义”现象严重,导致表面高举素质教育大旗,暗中却把学生训练成了考试机器。前锋小学基于人文关怀的教育责任和使命,秉持上品教化的理念,将诗意融入到教育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诗意;素质教育;特色学校  在应试教育日甚一日的今天,教育的真义被遮蔽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失落了,教育成为“分数”的奴隶!教
【摘 要】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逻辑性较强。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往往比较枯燥,难以理解。因此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非常重要,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培养;数学;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主动积极探索新知识的奥秘,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就会认真研究寻找答案,对学习教材的反映最清晰,思维活动积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发出的打响宣传思想工作主动战的动员令,是新时代的思想动员,它集中回应了长期以来宣传思想领域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进行系统阐发,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工作、意识形态建设和思想理论建设等产生重大影响,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鲜明特色。  关键词:习
【摘 要】课改多年,课堂教学的模式仍普遍存在“以听代问”、“以师问代生问”的现象,“教”与“学”角色模糊不清。这样不仅教师本身得不到应有的解放,还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严重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为此,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好学生的“带路人”,有“导问”的策略方法,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把质疑问难的方式教给学生,引导他们大胆质疑、解疑,让他们学会问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摘 要】思维导图简单明了,且建构的知识网络条理清晰,系统性强,学生易记、乐记,非常符合复习教学。本文从强化概念的认识、提高计算能力、提升解决问题能力三方面来阐述思维导图在小学高段数学复习课中的运用。  【关键词】高段数学复习课:思维导图:运用  一、小学高段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现状  复习课的教学模式有很多,究其本质可归结为知识梳理——分层练习——综合应用拓展三个环节,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实施上存在不少
我相信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微笑,他会给你一个明媚的春天。它时刻提醒我,要爱学生,因为只有在爱的雨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是健康的。  三年前,在我新接手的班里有一个学生的表现最突出,他叫梁剑豪,他给我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聪明,脑子活,反应快。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他虽然上课发言积极,思维敏捷,但他的行为习惯却常令我担忧:争强好胜,对自己过分自信,常惹是生非。当与伙伴发生口角时,他总是据理力争,从不肯
【摘 要】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开始明显地分化和淡化是一个老问题。本文试从学生心理、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方式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等环节寻求兴趣分化的成因,并提出行之有效又可推而广之的“1342模式”有效应对中年级学生对美术兴趣的淡化。  【关键词】美术兴趣;兴趣拐点;“1342模式”  一、美术兴趣的淡化现象  兴趣第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保持浓厚的兴趣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不
【摘 要】“尚上品之教化,厚生命之根基”是番禺区南村镇市头小学的办学理念,也是素质教育思想的精髓。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实施,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已经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被评为番禺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等级”学校。学校致力挖掘本土文化,使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新增长点。本文就如何“走进本土文化”,与大家分享“走进南村镇市头村醒狮文化”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策略
【摘 要】数学操作活动相对于形式化的数学知识而言具有更直接、更显性的特点。本文通过结合二年级下册《锐角和钝角》的教学片断,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身感知体验,更好的建立自己的数学现实和数学学习的直觉,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推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数学活动经验;拼角;数学思维  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学习者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感性知识、情绪体验与应用意识。它是建立在人们的
【摘 要】近年来,中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或丧偶或离婚或未婚或分居式。这些家庭中的孩子成为了小学生,对学校教育产生了一定的挑战。本文针对这个情况进行研究,认为以了解全面情况,关爱单亲家庭学生;搭建教育平台,帮助单亲家庭学生;开展丰富活动,协助单亲家庭学生;加强家校沟通,扶持单亲家庭学生的多维度策略能更有效地开展学校教育。  【关键词】小学;单亲家庭学生;学校教育;多维度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