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他汀”,4类人“肌肉”副作用大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a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调脂药,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他汀类药物,它在调节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是药三分毒”,他汀类药物的“肌肉”副作用不容忽视,包括肌痛(肌肉疼痛或无力,不伴肌酸激酶升高)、肌炎(有肌肉症状,并伴肌酸激酶升高)和横纹肌溶解。横纹肌溶解有严重肌肉疼痛、肌肉坏死和肌红蛋白尿,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和死亡,肌酸激酶升高至少达正常值上限10倍,常达40倍。
  4类人“肌肉”副作用大
  当然,并非所有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后都会出现相关肌病。目前认为,有4类人服用他汀类药物后,“肌肉”副作用较大。
  1.高龄老人高龄老人常患多种慢性疾病,需服用多种药物,且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清除减慢,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2.女性女性身体脂肪含量比率相对较男性高,可影响脂溶性他汀类药物的体内分布和药物清除。而且,女性对他汀类药物相关肌肉不适或疼痛感觉更敏感。
  3.体型瘦小、虚弱者低体重、虚弱者清除药物代谢能力较弱,易发生不良反应。肌力较弱时,他汀类药物可加重肌肉症状。
  4.亚裔人群亚裔人群与白种人在肝脏代谢酶和药物转运蛋白方面存在遗传学差异,药物反应更强。研究发现,使用相同剂量的他汀类药物,中国人群与欧洲人群相比,可获得更强大的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作用。但使用高强度(每日剂量,降低LDL-C≥50%)的他汀类药物,对中国人群来说,不仅降脂作用增加有限,还伴随更高的肌病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这4类人群在服用他汀类药物后,若出现肌肉症状或肌酸激酶升高,首先应排除创伤、剧烈运动、甲状腺疾病、感染、原发性肌病等原因,然后再考虑他汀类药物副作用。
  若出现肌肉症状或肌酸激酶升高,怎么办?有肌肉症状又联合用药者,应减轻活动强度;肌肉症状轻或无症状者,同时肌酸激酶<5倍正常值上限时,可继续服药或减量,并密切随访;肌酸激酶超过正常值上限5倍,应停药并复查,直至恢复正常;已发生横纹肌溶解者应及时停药,必要时住院治疗。
  使用“他汀”5注意
  1.使用他汀类药物前,应进行获益/风险评估,检测肌酸激酶,供出现肌肉症状时参照。[j1]
  2.起始剂量不宜太大,亚裔人群不能盲从国外指南,需依据血脂基线水平,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等强度(每日剂量,降低LDL-C30%~50%)的他汀类药物。
  3.晚上服用他汀类药物降脂效果更好。服药期间应避免大量饮酒和葡萄柚汁。不要随意增减药物剂量和品种,应根据疗效调整药物剂量,并严密关注有无肌痛、肌无力等症状。一旦发生肌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监测肌酸激酶。
  4.计划进行剧烈持久耐力训练者和联合用药者,尤应注意肌病风险。
  5.曾因服他汀类药物出现过肌病的患者,若需再次服用,可在医生指导下更改他汀类药物的种类或减少剂量,或间断使用长效他汀类药物,或联用其他调脂药。辅酶QlO可能改善肌肉症状,但确切疗效仍待验证。
  他汀类药物的强度分类
  高强度:每日剂量,降低LDL-C≥50%,[j2](高强度治疗就是他汀每日剂量,能使LDL-C降低大于50%,正确吗?)如阿托伐他汀40~80毫克、瑞舒伐他汀20毫克。
  中等强度:每日剂量,降低LDL-C30%~50%,如阿托伐他汀10~20毫克、瑞舒伐他汀5~10毫克、辛伐他汀20~40毫克、普伐他汀40~80毫克、洛伐他汀40毫克、氟伐他汀80毫克、匹伐他汀2~4毫克。
  低强度:每日剂量,降低LDL-C<30%,如辛伐他汀10毫克、普伐他汀10~20毫克、洛伐他汀20毫克、氟伐他汀20~40毫克、匹伐他汀1毫克。
  他汀类药物分为天然化合物(如洛伐他汀)、半合成化合物(如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完全人工合成化合物(如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
  [1]没有明确规定,主要是监测基线水平,用于评估用药后不良反应,若出现肌痛,可监测肌酸激酶,与基线值比较是否较基线升高和升高程度,鉴别是否是药物引起
  [2]参考和结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修订版和血脂異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2015写的
其他文献
疑问  我是一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最近收到一份传单,上面详细介绍了一种“离子治疗仪”,说这种仪器能全面增强机体免疫力,清除血液中的风湿及类风湿因子,疗效显著……  释疑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博士生导师苏励:  离子导入疗法对各种关节疼痛,包括类风关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疗效,但只是一种辅助治疗方法。类风关(包括其他各种关节疾病)的治疗,一定要到正规医院的风湿科按诊疗常规治疗,而不应寄希望于此类
在欧美国家,喝羊奶非常盛行,一些国家羊奶的市场占有率甚至超过了牛奶  秋冬进补,常喝羊奶以一抵十  樊之戈  欧美国家把羊奶作为必备营养品  在国内,与牛奶相比,喝羊奶的人较少,很多人闻不惯它的味道,对它的营养价值也不够了解,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在欧美国家,喝羊奶非常盛行,一些国家羊奶的市场占有率甚至超过了牛奶,把羊奶作为必备的营养滋补品,美国加洲还把羊奶列为甲级绿色食品,西欧一些科学家称羊奶是一种
秋季是腹泻的高发季节,再加上现在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吃货”也越来越多,看见美食挪不动腿、闭不住嘴,大鱼大肉吃不停,酸辣刺激离不了,稍不小心,胃肠就开始“闹革命”。而脾胃功能较弱的人,如老人、儿童,就算饮食上非常注意,在秋季也很容易发生腹泻。  如何预防秋季腹泻  首先要管住嘴,注意饮食卫生。食物生熟分开,剩菜不要储存过久;尽量少食用易带致病菌的食物,比如海鲜,如需食用,一定要洗凈、煮熟或蒸透;食物
2010年全国调查显示,我国成年男性和女性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分别为3.4%和3.2%,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分别为13.8%和8.6%,整体人群血脂异常的患病率接近20%。另一项调查显示,大众普遍对血脂异常的危害认识不足,我国居民对血脂异常的知晓率仅为19.22%,治疗率仅为39.0%,达标率仅为25.8%。由此可见,我国血脂异常的防控形势非常严峻。  “不痛不痒”,危害不小  中年人群工作压力大,
生活实例  王阿姨因头晕到医院就诊,磁共振检查提示她的大脑存在多发性缺血灶。医生告诉王阿姨,大脑多发性缺血灶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脑白质病变。王阿姨从来没有听说过“脑白质病变”这种病,顿时慌了神,不知道这病严不严重,该怎么治疗。  医生的话:脑白质病变的发生与年龄因素密切相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近年来,随着CT和磁共振的广泛应用,被查出患有脑白质病变的中老年人越来越多。国外有报道称,在60~70岁
2015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首次提及精准医疗计划。随后,这一概念持续升温。仅仅一个月以后,我国就成立了中国精准医疗战略专家组,并于2015年3月召开了国家精准医疗战略专家会议,计划在2030年前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可以说,精准医疗已经成为全球医学界的新共识,并迅速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相对于精准医疗在医学界的大热,不少非医疗界人士却对此表示难以理解。如果只是强调疗效精准,治
近来,号称具有“逆龄”效果的“水光针”风靡一时,受到了无数求美者的追捧。许多美容机构开始大力开展这项技术,“某宝”上售卖相关产品的店家铺天盖地,有些卖家甚至还推出了无创“涂抹式”的“水光针”。永葆青春是每个人的梦想,抹去岁月的痕迹是每个爱美人士的追求。“水光针”到底是什么东西,真有“逆龄”美容效果吗?网购来的“水光针”能自己随便用吗?听听专家的说法。  “水光针”风靡:你必须知道的四个真相  华中
前不久,京沪两地相继发生“号贩子倒卖专家门诊号”事件。“打击号贩子”“大医院挂号难”问题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引发又一次话题热议:面对“号贩子”,我们真的无能为力吗?看病有没有省时省力的方法?《大众医学》微信公众号根据专家多年经验与心得,整理了一些看病“窍门”,望能为您的困扰解忧。  困扰:看一次病,搭上一整天  解忧:熟悉“高峰”规律,缩短“留院”时间  有统计显示,约2/3的患者在上午看病,另外1
目前,糖尿病依然是一种终身疾病。严格地说,现有药物对糖尿病的作用均不是“治愈”,而只是“控制”,都不能彻底解决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代谢紊乱等问题,患者仍面临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危险。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很多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还存在不少疑问和认识误区,本文总结常见的几种疑问加以解答和分析,希望可以帮助老年“糖友”更好地控制糖尿病。  老年“糖友”常见的6大疑问  上海交通大学医
体重降了,肝功能好了,“痘痘”也消失了  最近的一次专家门诊,我的“老病人’小周姑娘来看我。她笑眯眯地拿出两个心形的粉红色小盒子捧到我面前说:“高医生,我结婚了,请你吃喜糖。这位是我先生。”看着这对幸福的新人,我也特别高兴。我发现,小周姑娘眼睛里透出的那份自信,是以前从没有过的。  两年前,小周姑娘因为脸上长满“痘痘”,又发现肝功能异常来就诊。那时,身高1.62米的她,体重达到82千克,面部、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