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展望日本兴起高新技术经济,引发高新技术股与互联网股飞升
一年前,JardineFleming投资信托顾问公司的经理访问重田康光在东京闹市区的办公室时,注意到一幅图表,该图表展示了按资产市值排名的日本前10家公司。当时,重田担任总经理的光通信公司并不在其列。

那时期,这家电信公司的股票价格只有1万日元(合98美元),而现在上涨到了16万日元。公司已经跻身于日本10强之列。重田办公室墙上挂的也已不再是日本公司的市值,而是改成了按资产市值排名的世界前10家公司。不过,图表上还没有光通信公司的名字。
一批像光通信这样的公司正在重振日本的证券市场,使之成为仅次于美国股市的投资互联网股票的最佳场所。但更重要的是,它们正在创造一个新的日本经济---笨重的老工业巨头将被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企业家领导的灵活的高新技术与服务公司挤掉。东京Invesco资产管理(日本)公司的董事川田正户认为:"我们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经济意味着市场的自由、劳动力的流动和对业绩的重视。"看好新经济的主要根据是相信日本的证券市场会像美国一样持续高涨。当然,最近发行新技术股的狂潮也令人担心肥皂泡是不是快要爆破。尽管可能有些过热(还不算太明显),大多数基金经理仍然坚信后面还有高峰,有眼光的投资者肯定会大赚一笔。
JardineFleming公司的高级资产组合经理SimonJones说:"我们并不是只看到丰厚的利润,我们都是乐观主义者,全都坚信日本的新经济。"在技术热日益高涨的形势下,持这种态度的人很多。东京证券交易所为了开拓互联网股的业务,新开辟了一个高增长新兴股市场(这几个字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组成一个怪异的简称:Mothers)。首先加盟这个市场的是两家新成立的互联网公司。一家叫互联网研究所,是技术和咨询企业。另一家叫日本流声。前者已经盈利,后者估计6月也能扭亏。两种股票的价格都在上市首日翻了一番。前者接近2100万日元,后者达700万日元。1999年12月22日都已爆涨到最高价。
最近,日本最大商社之一的伊藤忠的子公司伊藤忠技术科学公司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每股22000日元。几天之后就涨到6万日元。结果这家计算机系统开发商的市值达到1.2兆(万亿)日元,比它的母公司还多一半。它的价格收益率达到200,比美国的思科系统公司(CiscoSystems)与太阳微系统公司(SunMicrosystems)等大互联网企业多一倍。
增长潜力
目前最吸引人的还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潜力---尽管目前还不好精确评价。现在信息技术是惟一一个日本企业愿意投资的领域,而银行这样的现金短缺的行业至少需要10年才能赶上。技术改造已是新的主旋律:公司领导们都纷纷开始行动,尽管他们当中有的还没配备个人电脑或者刚学会用手机发电子邮件。根据上述情况,多数分析家都认为技术将汇成发展企业的主体。任何企业都必须装备技术才能生存。潜在的需求如此之大,公司的利润都在上百倍地增长,你还怕没有50倍的收益吗?
同高新技术公司相比,老的日本企业巨头还有一个致命点是更新不足。身为东京证券交易所第一板块主要成员的传统巨人都是成本过高、缺乏竞争力的产业,面临紧缩的环境而自身生产能力过剩。Invesco公司的川田认为:"钢铁业和造船业完全丧失了市场份额。汽车工业和家用电器下一步也会陷入同样困境。它们没有技术优势,国内市场也已饱和。"例如,三菱集团的核心企业之一,三菱重工,现在占有的市场份额按产值只有10年前的1/10。JardineFleming介绍该公司情况的报告用的标题叫"判了死刑"。
有些老的企业也建立了新的有前途的分支机构,但如果太小,对企业也无济于事。比如基金经理不买伊藤忠的技术科学公司的股票,就是因为它太小。又如日本制钢公司,也有一个很不错的电脑软件公司(东京三菱证券公司是它的一个重要客户),但它也不能撑起这个钢铁巨头。JardineFleming的Jones说:这个观点适用于旧经济体系中的大多数企业。
Jones还说:"明年股市不要想扩大,肯定越来越分散。不要买明显处于逆势而又无力挽回的老的日本公司股票。"他认为泡沫破裂10年后的今天,金融和租赁子公司仍旧是许多日本公司的黑洞。对于老的企业,投资者应当在其内部高新技术子公司独立出母公司以后再出手买下。比如,松下公司有个热门的电信子公司叫做松下通信产业公司,将来可以买,但不要买松下电工公司本身的股票。
选股眼光
要抓住新的经济领域的公司不放。有哪些企业值得注意呢?最重要的是索尼以及NTT集团的3家公司(NTT本身,NTT数据公司和NTT移动通信网络公司或DCM)。不少基金经理也持有富士通和FSAS。后者是前者的通信与电脑维修分公司,而且已经在一年前脱离了母公司。
当然新经济中最耀眼的要数软库,这家企业已被基金公认为日本最佳互联网股。JardineFleming统一东京基金经理DavidScott说软库创建人、总裁孙正义是不绝的财源,应搭他的车。"软库不仅仅是一家控股公司,它还具有协同效应。我买它的股票是根据自己的眼光。"诚然,软库股价暴涨与其说与日本经济转型相关,还不如说与美国相关,投资软库股近几年才开始有回报。但它毕竟是日本新经济领域中最胆大冒进因而引起广泛注意的企业。该集团拥有一批迅速发展的新型公司,管理层很年轻。Scot说:"在我的投资组合里,自50年代中到现在,总经理的平均年龄已经降到40岁(孙正义是40岁)。有些人还是大学中途退学的,光通信的重田就是。"现在这家公司是日本最大的企业与个人间电子商务网站。
服务业兴起
新技术只是新经济体系中的一部分,其中有一些领域引起基金经理的极大关注,例如目前还不够发达的服务业。Goodwill集团可说是典型的新经济体系中的新兴企业,它提供的服务是个人外购和女佣。集团总裁年方34岁,雇员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其中90%拥有集团的股权或认股权,利益同企业挂钩。
尽管仍有人怀疑单个企业甚至整个新经济,但仍然存在其它可以吸引人们在日本证券市场投资的因素。其中之一就是低利率,以致使股权投资成为最佳选择。Invesco的川田说:"多年来日本央行一直利用低息贷款来促进通胀,首先作出反应的是股市。"(利率越低,投资者越想借日元来买日本股票,有日元收入的人更不用说。)去年,外国人是日本股市的大买家,他们大约在日本股市投入了9万亿日元。
另外,泡沫时代的创伤已经平复,个人投资者已经重返股市。10年期邮政储蓄正好到期,再加上互联网经纪的佣金特低等新措施的吸引,投资者蜂拥而来自不待言。
例如野村证券已经有10万个在互联网上作业的客户。而且据野村的人讲,这些客户中大多数虽是老客户,但以前很多是睡眠户,现在这些客户的交投额至少提高了2倍。野村估计,由于网上交易压力小,投资者满意,公司的经纪业务3个月后可以翻一番。推销保险、汽车、股票本来是极其烦人的事,互联网一来就大为改观了。
当然对新经济的乐观态度需要验证。以往日本证券市场的走势完全脱离了太平洋彼岸的情况,但高新技术股是个例外。但日本证券市场的大部分技术股比美国同类股票价格高,尽管像软库这样一些发展最快的股票,反映了美国投资的力度。
软库的股价的确是由于它在Yahoo中的股份才如此劲升。同时还有许多日本股只不过是移植自美国的,像OracleJapan这类就是,根本不值得花佣金去炒。所以大家也很警惕,怕美国股市万一下跌,日本的技术股很可能垮掉。
新企业和老企业业绩出现很大差异的现象也使一些分析人士为难。目前股市兴旺全靠一小批股票支撑。据DresdnerKleinwortNenson(Asia)统计,到1999年11月份,小型股的年升值总额中有60%是靠10种股票推动的。从整个市场来说,升值总额中有70%是靠25家企业。另一方面,到1999年11月,有700种股票的价格低于年初。DresdnerKleinwortNenson在东京的策略制定人冈村说:"电信股的超越式发展幅度同其它行业以往25年的记录相当。"
刚刚开头
大多数新星之所以耀眼是因为新星的数量还不太多,其公开上市交易的股份也很少。日本的店头市场从来被看作是炒作和内部人交易横行的场所。一些舞弊现象已经开始出现。例如,一家高技术公司未能披露其会计师在财务报表上玩花样。东京的Universal证券公司的总经理竹泽力男说:"明年对此将有若干重大的监察措施。"但许多基金经理的实际行动还刚刚开始。新一代年轻的企业家有钱,而且有点任性,很可能把不善应变的对手收买过来,这正是外国基金经理常做的事。甚至有人扬言:"我们已经拟好名单。这些公司的管理层不善经营,所以我们还没有下手。一旦发现有敌意收购的苗头,我们就买进一大批。"
2.互联网:未知的新领域日本的小型投资公司能发展吗?
1999年12月初,东京三菱证券的高级分析师森下法升发表了一份有关TransCosmos的研究报告。TransCosmos是完全仿照软库公司成立起来的一家不知名的互联网投资企业,其股价猛涨,经纪行不断接到要查询该公司的电话。
东京三菱证券的经理波多野纯次回忆说,"真没想到,我们推动了市场。"最近TransCosmos之类的股价大起大落,想通过互联网赚一笔的急躁的投资者体会到了真正的股市魅力。如果说买软库已经算盲目,炒TransCosmos那就真是闭着眼瞎玩了。森下指出:"一年前我们总是千方百计给机构投资者提供TransCosmos之类小型股的信息,但他们不喜欢小型股。"那时,TransCosmos是以一股2000日元成交的。
此后,TransCosmos的股价猛升到4万日元。森下还坚持他6万日元的目标(现在软库的股票价格是92800日元)。据他估计,2000年TransCosmos的股价会升到10万日元。"它的前景比软库好"。这是因为TransCosmos的投资回报比美国人在软库股上的回报高---不包括软库对在东京上市的Yahoo!Japan的主要投资。森下对新经济充满信心。他在评价股价时总是考虑美国的同类企业。按这样的相对标准,日本互联网股还算便宜。但要注意美国高新技术股的股价定得过高,也要考虑作为其他国家企业模式翻版的日本投资公司有无必要按太平洋地区的先驱标准进行交易。
东京Invesco资产管理(日本)公司的董事川田正户就持这种怀疑态度:"大多数日本互联网股完全算不得技术股。它们并不是在开发技术方面投资,他们只是伙同美国企业进口美国技术,在提供新的服务而已。"当然,对这种服务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多。同时,TransCosmos还有自己独特的经历。5年前,它是个不起眼的数据处理公司(目前仍占它收益的20%)。森下相信TransCosmos将来的利润会超过它两年前开始投资的美国公司。现在它的投资组合包含亚马逊、美国在线、流声、真网络和WitCapital,最后这家是互联网投资银行,不久将与三菱公司在日本合营一家企业。
3.技术:虚假的繁荣基金经理最担心对技术着迷的散户投资者
Invesco资产管理公司的香港首席投资专员AlfredHo顺利地度过了亚洲的繁荣与萧条,但是面对本地区证券市场的事态仍然发怵,特别是对新的高新技术板块感到为难,其中有汉城的Kosdaq股与香港的增长企业市场。并非Ho一人犯难,在该地区散户投资者把技术股炒成天价时,基金经理们都在努力寻找方向并预测市场动向、问题,而专业的投资者通常都是根据公司的业绩来评判,但多数新的技术公司不公布收益,不知道现金流量就不好评价。
Ho认为在美国可以只对高新技术注以无限热情而不顾其他,在日本也行,但在其他亚洲地区行不通,那里出不了另一个微软公司。

Ho举出韩国Kosdaq市场来说明他的忧虑。该市场的日成交量从1999年的55亿韩圆(480万美元)增加到日前的2.2万亿韩圆,增幅达400%。这是ABNAmro公布的数字,而这么大的增长主要是由散户投资者推动的。
Ho说亚洲其他市场也有类似情况:"当时买进转眼抛出的做法会使市场和个股陷入危险的过热。"还有许多事例可以证明Ho所说的亚洲技术狂。比如,香港的HendersonLand一宣布它有了互联网计划,股价立刻上涨35%。
对于无法抵挡技术狂诱惑的人,Ho建议他们只向实际已有盈利的公司投资。但目前没有多少人肯听他的建议。
4.战略实际情况:本地区股市仍在劲升,专家研讨2000年投资方向
我们必须重视技术股概念。但是,由金融经理组成的专家组劝戒投资者最好暂时不要考虑急升的股价,多花时间去研究亚洲经济复苏中富有增长潜力的其他企业。
技术股仍是热门
以下是对专家组的提问。问:技术股推动股市不断攀升,这样的状况能维持多久?
Alford(DresdnerRCMGlobalInvestor):市值比前几个月高多了,估计投资者还会继续集中于技术部门,他们发现这样做的回报比投资其他部门要高,技术股将为投资者提供收益。所以我们认为今后几个月技术股仍将超越市场的其他股票,尽管其波动幅度会加大,因为投资者要设法锁定利得。由技术股推动的股市攀升也许能拖到明年的第二季度。看看互联网就知道了。
问:您认为会有更多的人建立技术基金吗?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吗?
Brown(GeneralOrientalInvestments):您当然看重并研究了国际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这两方面对技术股的投资。问题是您在亚洲对技术如何定义。目前不少公司知道只要把部分业务活动纳入dotcom就能提高评级。但少有人注意到亚洲的资金来源包括本土投资者和国际投资者。可惜市场上只有两种反应:一小撮被看作是世界级技术企业的股价在猛升,一大批企业却不思改变其基本业务。好的、纯的、经营有方的技术企业在亚洲很少,所以,亚洲的技术股大多被极大地高估了。
问:技术热是否已经过头?要不要阻止它或者泼点冷水,或者是还要再等等看?
Lee(HendaleAsiaDepartment)。有些技术股是有点热过头,需要泼点冷水。我认为,今后技术企业还会进一步分化,但泡沫还没有到破裂的时候。
问:技术股目前的表现还能继续下去吗?Lee:肯定能。比较一下传统的投资组合,您不得不怀疑传统的投资组合是否太便宜了,而技术股是否太贵了。从技术股的角度来看,目前更有意思的是,尽管我们正在步入电子商务的时代,但有些传统企业仍将对现有的业务进行投资。最终电子商务会同传统商务逐渐融合。目前投资者认为,这两种商务模式毫不相干。但是电子商务平台会逐渐同传统商务相融合,它们的价值也就会一致起来。
问:您如何看待有关亚洲基本上是美国的衍生物,是属于二流的,而且亚洲技术股价格已经同美国没有差距的观点?为什么那些担心技术热的人还要投资于亚洲的技术股?
ODonnell(GeneralOrientalInvestments):我认为实际的问题在于,那些注重向亚洲技术股投资的人不应忽视相对于"新经济"(即虚拟经济)的实际经济正在复苏,这一点更重要。现在环顾亚洲各地,复苏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显、实在。最近我在香港机场,第一次看到那里有那么多的人,那不是去度假,而是去赶生意。到城里随便买份报纸,不论是本地文字还是英文报纸,原先薄薄几页,先在已经被广告塞得厚厚的。外国公司和本地公司都在进人。业务已经开展起来,收益将逐月递增。所以问题在于,技术是重要的考虑对象,但选择哪种技术为好还没有定论,也没有明确的评价。另一方面,有不少很老的行业正在复苏。全面复苏已经开始,有些大公司已经开始盈利。
对日本的评价
问:您怎么看日本?Hasegawa(DarierHentsh(Asia)):1999年3月份开始的复苏涉及面很广。但一年下来,特别是日元升值以后,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市场基本上是所谓的"新日本股"的天下了,特别是一些小公司。情况不错,但能维持多久?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国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对日本股的偏好。今年日本有个特别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个人投资者重新敢于冒大的风险。这对市场有很大的冲击。这样说的根据是新成立了相当一批同技术有关的投资基金。
问:您的投资组合是什么?品种多吗?Hasegawa:肯定以新日本股为主。当然为了多样化也有一些公司与技术无关。年初投资者在日本增持股票的一个原因是,日本的公司正在变革其商业行为。富士银行正在变革其业务运作方式。日本兴业银行也在改。这些变革创造了商机。我认为,这是投资者在日本大举购进股票的原因。日本复苏靠的是两样东西:一是技术,一是变革。
印度的反弹
问:我们来谈谈印度。印度许多软件公司的股价大幅上扬,其中不少同千年虫有关。
Chada(AsianDirectCapitalManagement):千年虫的影响不会太久。印度有为数不多的特大型上市公司和大量的小公司。大家关心的是,哪些小公司能成长为有巨额回报的大公司。目前,股价回弹的只是那些属于"金三角"的公司。所谓的"金三角"就是指技术部门、制药部门和消费品部门。这三个行业的股价都不低。值得重视的是,印度经济正在复苏。例如,汽车销售年均增长40%。摩托车销售量也不错。工业增长率近10%,这说明复苏的力度比较大。今后6个月,这些行业的股价和金三角行业一样值得留意。
问:您认为对印度经济抱有乐观看法的原因是什么?是政治的变化,政府的变化,还是微观层面开始的变化?
Chada:变化是从微观层面开始的。我刚才提到的那些情况都是事实。政府在过去的10年里也确实逐渐退出了经济领域。它不再控制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它还将在两年内放弃对保险公司的控制,并且还将基本上废除产业管制。因此,私人部门可以自由地涉足许多领域。
Lee:复苏已经是事实,不必多谈了。现在,我们应当着眼于亚洲市场。2000年亚洲的形势如何?GDP能有多大的增长?有些国家,如印尼可能还没有采取多少行动,其经济、结构、公司利润仍没有多大的起色。但结构好的地区,如台湾,GDP增长率、公司利润都很好,因为它们的结构好。因此,我认为2000年亚洲各地的情况不会一样。

问:复苏有多少是流动性提高造成的?
Chada:复苏主要是由于国内消费需求和国际贸易的增长。
散户投资者的兴起
问:很多人都发现证券市场散户迅速增多。基金经理害怕散户投资者把公司股票炒高,造成不良后果。您怎么看?
Alford:是高得吓人。对我们来说,确实要采取措施来适应市场和散户投资者。我们要找那些策略正确并能付诸实施的公司。估计散户投资者找的也是这些公司。回过头来问题变成应如何评价这些股票。应当买多少?保留多少?这不好决策。但只要我们搞好严格的财务分析,加上运气,可以抢在散户投资者动手之前减仓。
台湾的技术股
问:有人说台湾主要是硬件发展,买技术股属于虚拟范围,不能到台湾去投资高新技术,对吗?
Brown:从长远看,应当说台湾是世界最佳的技术资本市场。他们在集中资金投向最新、最好的高新技术计划方面效率极高,硬件和其它方面也都不弱。台湾甚至能把资金有效地配置给创业所需的基础工作(Startupbasis)。不论是虚拟的领域,还是为虚拟企业提供服务的硬件领域,台湾都有持续的利得。
问:技术大量渗入经济领域之后,技术不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会被完全淘空吗?
Lee:太可怕了,我认为这种现象正在发生,它会引发投资问题和社会问题。手里有股票的人和没有股票的人差距已经很大。Nasdaq股票在香港开始交易时,4家Nasdaq公司几乎吃下香港的全部交易额。
Chadda:这种情况不仅香港有,最近我们发现泰国大约57家公司都拥有超过1亿美元的资产市值。
Lee:只有57家?Chadda:57家。Brown:正如15年前资源热潮兴起的时候一样,大多数外国的国际投资者买下大量菲律宾股票,当时那里开发资源的大公司利润很高,因此发了大财。但有一点不可忽视:亚洲从来不缺资本,只有两年或一年半左右的时间曾经弄不到资金。亚洲的基本问题是非常简单的,而且长期未能解决,即太不把小股东当回事儿。
问:有没有重大变化?
Lee:没有。
电信商机
问:现在,电信业在亚洲很热门。您有不少电信股吧?
Alford:确实有。问:什么股?
Alford:韩国有一些我们很感兴趣的股票,比如SK电信。这是韩国最大的无线电话供应商,它还可以提供数据服务和多元化理财管道服务,以后还可以开辟电子商务。又如Dacom是韩国最大的综合宽频电话公司,拥有固定线路网络、无线网络、宽频电缆数据通路。因此我们买这些股票。
日本怎么样?Hasegawa:市场上最大的两家公司是NTT和NTTDoCoMo。
问:这些股票很贵呀。Hasegawa:NTT应该说还不太贵。NTTDoCoMo看涨,人们愿意出价,事实也在涨。
钱往哪里投
问:假如我给你们每人100万美元。告诉我你们怎么来分配,主要买哪几家,在哪些市场上?
ODonnell:我准备都拿来买TheNation公司这家泰国报纸。它在当地广播系统也有股份。有外资参与。因此有人愿意拿自家的钱去冒险,但那是泰国仅有的媒体。经济正在恢复,前景较好。
Hasagawa:我都投在日本。值得买的是技术股、通信软件以及索尼这样的公司。索尼将有新的PlayStationII之类向市场推出,这很可能刺激对游戏软件的大量需求。其次是大阪的游戏软件公司Capcom,估计它能为新产品提供大量软件。如果预期牛市将继续,日光证券公司等的股票仍然可以买。这家公司的股东很团结,改组有成绩,还有若干外国董事。
Chadda:不能离开技术股。我要继续注意技术股。不过必须区分技术公司和那些只在公司名称后面加XYZ.com字样的公司。我最感兴趣的是技术出口导向的公司,它们经营得很好,而且正在向产业群组发展。印度已经出现软件产业群组;台湾有很强的硬件群组;马来西亚、新加坡周边有了很强的装配加工群组。其中有一些优秀的公司。
Alford:明年我仍然专注设备制造业,特别是亚洲的。这里的市场恢复很快。同时在亚洲我倾向日本、台湾和韩国,他们的市场会超过其它地方。韩国市场已经赚了不少钱,但有些公司还没有充分调动,如果投资者再次重视这些生产实际产品的公司,这些公司很快会开始赢利,并会引起投资者兴趣。
Brown:有家叫Hotung的投资控股公司,占台湾高新技术直接投资市场的35%。这是台湾3家主要高新技术创业投资企业之一,在新加坡上市,是个孤儿股。台湾硬件软件制造商创新意识都比较强,受他们捧场不容易。泰国有家泰英证券印制公司,是世界上智能卡的制造商之一。
Lee:从资金配置角度看,我的安排有些与众不同。我还是关注商品,因为我认为纸面上的价值有虚假成份。商品曾风光多年,今后也不会没落。对技术股我比较保守,因为见过一些实例。有些技术股最终会令投资者失望,不会都好。正如一切流行的时尚,只有少数能存活,而且我认为其中有80%是不赚钱的。
(秋同编译自《远东经济评论》)
一年前,JardineFleming投资信托顾问公司的经理访问重田康光在东京闹市区的办公室时,注意到一幅图表,该图表展示了按资产市值排名的日本前10家公司。当时,重田担任总经理的光通信公司并不在其列。

那时期,这家电信公司的股票价格只有1万日元(合98美元),而现在上涨到了16万日元。公司已经跻身于日本10强之列。重田办公室墙上挂的也已不再是日本公司的市值,而是改成了按资产市值排名的世界前10家公司。不过,图表上还没有光通信公司的名字。
一批像光通信这样的公司正在重振日本的证券市场,使之成为仅次于美国股市的投资互联网股票的最佳场所。但更重要的是,它们正在创造一个新的日本经济---笨重的老工业巨头将被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企业家领导的灵活的高新技术与服务公司挤掉。东京Invesco资产管理(日本)公司的董事川田正户认为:"我们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经济意味着市场的自由、劳动力的流动和对业绩的重视。"看好新经济的主要根据是相信日本的证券市场会像美国一样持续高涨。当然,最近发行新技术股的狂潮也令人担心肥皂泡是不是快要爆破。尽管可能有些过热(还不算太明显),大多数基金经理仍然坚信后面还有高峰,有眼光的投资者肯定会大赚一笔。
JardineFleming公司的高级资产组合经理SimonJones说:"我们并不是只看到丰厚的利润,我们都是乐观主义者,全都坚信日本的新经济。"在技术热日益高涨的形势下,持这种态度的人很多。东京证券交易所为了开拓互联网股的业务,新开辟了一个高增长新兴股市场(这几个字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组成一个怪异的简称:Mothers)。首先加盟这个市场的是两家新成立的互联网公司。一家叫互联网研究所,是技术和咨询企业。另一家叫日本流声。前者已经盈利,后者估计6月也能扭亏。两种股票的价格都在上市首日翻了一番。前者接近2100万日元,后者达700万日元。1999年12月22日都已爆涨到最高价。
最近,日本最大商社之一的伊藤忠的子公司伊藤忠技术科学公司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每股22000日元。几天之后就涨到6万日元。结果这家计算机系统开发商的市值达到1.2兆(万亿)日元,比它的母公司还多一半。它的价格收益率达到200,比美国的思科系统公司(CiscoSystems)与太阳微系统公司(SunMicrosystems)等大互联网企业多一倍。
增长潜力
目前最吸引人的还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潜力---尽管目前还不好精确评价。现在信息技术是惟一一个日本企业愿意投资的领域,而银行这样的现金短缺的行业至少需要10年才能赶上。技术改造已是新的主旋律:公司领导们都纷纷开始行动,尽管他们当中有的还没配备个人电脑或者刚学会用手机发电子邮件。根据上述情况,多数分析家都认为技术将汇成发展企业的主体。任何企业都必须装备技术才能生存。潜在的需求如此之大,公司的利润都在上百倍地增长,你还怕没有50倍的收益吗?
同高新技术公司相比,老的日本企业巨头还有一个致命点是更新不足。身为东京证券交易所第一板块主要成员的传统巨人都是成本过高、缺乏竞争力的产业,面临紧缩的环境而自身生产能力过剩。Invesco公司的川田认为:"钢铁业和造船业完全丧失了市场份额。汽车工业和家用电器下一步也会陷入同样困境。它们没有技术优势,国内市场也已饱和。"例如,三菱集团的核心企业之一,三菱重工,现在占有的市场份额按产值只有10年前的1/10。JardineFleming介绍该公司情况的报告用的标题叫"判了死刑"。
有些老的企业也建立了新的有前途的分支机构,但如果太小,对企业也无济于事。比如基金经理不买伊藤忠的技术科学公司的股票,就是因为它太小。又如日本制钢公司,也有一个很不错的电脑软件公司(东京三菱证券公司是它的一个重要客户),但它也不能撑起这个钢铁巨头。JardineFleming的Jones说:这个观点适用于旧经济体系中的大多数企业。
Jones还说:"明年股市不要想扩大,肯定越来越分散。不要买明显处于逆势而又无力挽回的老的日本公司股票。"他认为泡沫破裂10年后的今天,金融和租赁子公司仍旧是许多日本公司的黑洞。对于老的企业,投资者应当在其内部高新技术子公司独立出母公司以后再出手买下。比如,松下公司有个热门的电信子公司叫做松下通信产业公司,将来可以买,但不要买松下电工公司本身的股票。
选股眼光
要抓住新的经济领域的公司不放。有哪些企业值得注意呢?最重要的是索尼以及NTT集团的3家公司(NTT本身,NTT数据公司和NTT移动通信网络公司或DCM)。不少基金经理也持有富士通和FSAS。后者是前者的通信与电脑维修分公司,而且已经在一年前脱离了母公司。
当然新经济中最耀眼的要数软库,这家企业已被基金公认为日本最佳互联网股。JardineFleming统一东京基金经理DavidScott说软库创建人、总裁孙正义是不绝的财源,应搭他的车。"软库不仅仅是一家控股公司,它还具有协同效应。我买它的股票是根据自己的眼光。"诚然,软库股价暴涨与其说与日本经济转型相关,还不如说与美国相关,投资软库股近几年才开始有回报。但它毕竟是日本新经济领域中最胆大冒进因而引起广泛注意的企业。该集团拥有一批迅速发展的新型公司,管理层很年轻。Scot说:"在我的投资组合里,自50年代中到现在,总经理的平均年龄已经降到40岁(孙正义是40岁)。有些人还是大学中途退学的,光通信的重田就是。"现在这家公司是日本最大的企业与个人间电子商务网站。
服务业兴起
新技术只是新经济体系中的一部分,其中有一些领域引起基金经理的极大关注,例如目前还不够发达的服务业。Goodwill集团可说是典型的新经济体系中的新兴企业,它提供的服务是个人外购和女佣。集团总裁年方34岁,雇员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其中90%拥有集团的股权或认股权,利益同企业挂钩。
尽管仍有人怀疑单个企业甚至整个新经济,但仍然存在其它可以吸引人们在日本证券市场投资的因素。其中之一就是低利率,以致使股权投资成为最佳选择。Invesco的川田说:"多年来日本央行一直利用低息贷款来促进通胀,首先作出反应的是股市。"(利率越低,投资者越想借日元来买日本股票,有日元收入的人更不用说。)去年,外国人是日本股市的大买家,他们大约在日本股市投入了9万亿日元。
另外,泡沫时代的创伤已经平复,个人投资者已经重返股市。10年期邮政储蓄正好到期,再加上互联网经纪的佣金特低等新措施的吸引,投资者蜂拥而来自不待言。
例如野村证券已经有10万个在互联网上作业的客户。而且据野村的人讲,这些客户中大多数虽是老客户,但以前很多是睡眠户,现在这些客户的交投额至少提高了2倍。野村估计,由于网上交易压力小,投资者满意,公司的经纪业务3个月后可以翻一番。推销保险、汽车、股票本来是极其烦人的事,互联网一来就大为改观了。
当然对新经济的乐观态度需要验证。以往日本证券市场的走势完全脱离了太平洋彼岸的情况,但高新技术股是个例外。但日本证券市场的大部分技术股比美国同类股票价格高,尽管像软库这样一些发展最快的股票,反映了美国投资的力度。
软库的股价的确是由于它在Yahoo中的股份才如此劲升。同时还有许多日本股只不过是移植自美国的,像OracleJapan这类就是,根本不值得花佣金去炒。所以大家也很警惕,怕美国股市万一下跌,日本的技术股很可能垮掉。
新企业和老企业业绩出现很大差异的现象也使一些分析人士为难。目前股市兴旺全靠一小批股票支撑。据DresdnerKleinwortNenson(Asia)统计,到1999年11月份,小型股的年升值总额中有60%是靠10种股票推动的。从整个市场来说,升值总额中有70%是靠25家企业。另一方面,到1999年11月,有700种股票的价格低于年初。DresdnerKleinwortNenson在东京的策略制定人冈村说:"电信股的超越式发展幅度同其它行业以往25年的记录相当。"
刚刚开头
大多数新星之所以耀眼是因为新星的数量还不太多,其公开上市交易的股份也很少。日本的店头市场从来被看作是炒作和内部人交易横行的场所。一些舞弊现象已经开始出现。例如,一家高技术公司未能披露其会计师在财务报表上玩花样。东京的Universal证券公司的总经理竹泽力男说:"明年对此将有若干重大的监察措施。"但许多基金经理的实际行动还刚刚开始。新一代年轻的企业家有钱,而且有点任性,很可能把不善应变的对手收买过来,这正是外国基金经理常做的事。甚至有人扬言:"我们已经拟好名单。这些公司的管理层不善经营,所以我们还没有下手。一旦发现有敌意收购的苗头,我们就买进一大批。"
2.互联网:未知的新领域日本的小型投资公司能发展吗?
1999年12月初,东京三菱证券的高级分析师森下法升发表了一份有关TransCosmos的研究报告。TransCosmos是完全仿照软库公司成立起来的一家不知名的互联网投资企业,其股价猛涨,经纪行不断接到要查询该公司的电话。
东京三菱证券的经理波多野纯次回忆说,"真没想到,我们推动了市场。"最近TransCosmos之类的股价大起大落,想通过互联网赚一笔的急躁的投资者体会到了真正的股市魅力。如果说买软库已经算盲目,炒TransCosmos那就真是闭着眼瞎玩了。森下指出:"一年前我们总是千方百计给机构投资者提供TransCosmos之类小型股的信息,但他们不喜欢小型股。"那时,TransCosmos是以一股2000日元成交的。
此后,TransCosmos的股价猛升到4万日元。森下还坚持他6万日元的目标(现在软库的股票价格是92800日元)。据他估计,2000年TransCosmos的股价会升到10万日元。"它的前景比软库好"。这是因为TransCosmos的投资回报比美国人在软库股上的回报高---不包括软库对在东京上市的Yahoo!Japan的主要投资。森下对新经济充满信心。他在评价股价时总是考虑美国的同类企业。按这样的相对标准,日本互联网股还算便宜。但要注意美国高新技术股的股价定得过高,也要考虑作为其他国家企业模式翻版的日本投资公司有无必要按太平洋地区的先驱标准进行交易。
东京Invesco资产管理(日本)公司的董事川田正户就持这种怀疑态度:"大多数日本互联网股完全算不得技术股。它们并不是在开发技术方面投资,他们只是伙同美国企业进口美国技术,在提供新的服务而已。"当然,对这种服务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多。同时,TransCosmos还有自己独特的经历。5年前,它是个不起眼的数据处理公司(目前仍占它收益的20%)。森下相信TransCosmos将来的利润会超过它两年前开始投资的美国公司。现在它的投资组合包含亚马逊、美国在线、流声、真网络和WitCapital,最后这家是互联网投资银行,不久将与三菱公司在日本合营一家企业。
3.技术:虚假的繁荣基金经理最担心对技术着迷的散户投资者
Invesco资产管理公司的香港首席投资专员AlfredHo顺利地度过了亚洲的繁荣与萧条,但是面对本地区证券市场的事态仍然发怵,特别是对新的高新技术板块感到为难,其中有汉城的Kosdaq股与香港的增长企业市场。并非Ho一人犯难,在该地区散户投资者把技术股炒成天价时,基金经理们都在努力寻找方向并预测市场动向、问题,而专业的投资者通常都是根据公司的业绩来评判,但多数新的技术公司不公布收益,不知道现金流量就不好评价。
Ho认为在美国可以只对高新技术注以无限热情而不顾其他,在日本也行,但在其他亚洲地区行不通,那里出不了另一个微软公司。

Ho举出韩国Kosdaq市场来说明他的忧虑。该市场的日成交量从1999年的55亿韩圆(480万美元)增加到日前的2.2万亿韩圆,增幅达400%。这是ABNAmro公布的数字,而这么大的增长主要是由散户投资者推动的。
Ho说亚洲其他市场也有类似情况:"当时买进转眼抛出的做法会使市场和个股陷入危险的过热。"还有许多事例可以证明Ho所说的亚洲技术狂。比如,香港的HendersonLand一宣布它有了互联网计划,股价立刻上涨35%。
对于无法抵挡技术狂诱惑的人,Ho建议他们只向实际已有盈利的公司投资。但目前没有多少人肯听他的建议。
4.战略实际情况:本地区股市仍在劲升,专家研讨2000年投资方向
我们必须重视技术股概念。但是,由金融经理组成的专家组劝戒投资者最好暂时不要考虑急升的股价,多花时间去研究亚洲经济复苏中富有增长潜力的其他企业。
技术股仍是热门
以下是对专家组的提问。问:技术股推动股市不断攀升,这样的状况能维持多久?
Alford(DresdnerRCMGlobalInvestor):市值比前几个月高多了,估计投资者还会继续集中于技术部门,他们发现这样做的回报比投资其他部门要高,技术股将为投资者提供收益。所以我们认为今后几个月技术股仍将超越市场的其他股票,尽管其波动幅度会加大,因为投资者要设法锁定利得。由技术股推动的股市攀升也许能拖到明年的第二季度。看看互联网就知道了。
问:您认为会有更多的人建立技术基金吗?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吗?
Brown(GeneralOrientalInvestments):您当然看重并研究了国际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这两方面对技术股的投资。问题是您在亚洲对技术如何定义。目前不少公司知道只要把部分业务活动纳入dotcom就能提高评级。但少有人注意到亚洲的资金来源包括本土投资者和国际投资者。可惜市场上只有两种反应:一小撮被看作是世界级技术企业的股价在猛升,一大批企业却不思改变其基本业务。好的、纯的、经营有方的技术企业在亚洲很少,所以,亚洲的技术股大多被极大地高估了。
问:技术热是否已经过头?要不要阻止它或者泼点冷水,或者是还要再等等看?
Lee(HendaleAsiaDepartment)。有些技术股是有点热过头,需要泼点冷水。我认为,今后技术企业还会进一步分化,但泡沫还没有到破裂的时候。
问:技术股目前的表现还能继续下去吗?Lee:肯定能。比较一下传统的投资组合,您不得不怀疑传统的投资组合是否太便宜了,而技术股是否太贵了。从技术股的角度来看,目前更有意思的是,尽管我们正在步入电子商务的时代,但有些传统企业仍将对现有的业务进行投资。最终电子商务会同传统商务逐渐融合。目前投资者认为,这两种商务模式毫不相干。但是电子商务平台会逐渐同传统商务相融合,它们的价值也就会一致起来。
问:您如何看待有关亚洲基本上是美国的衍生物,是属于二流的,而且亚洲技术股价格已经同美国没有差距的观点?为什么那些担心技术热的人还要投资于亚洲的技术股?
ODonnell(GeneralOrientalInvestments):我认为实际的问题在于,那些注重向亚洲技术股投资的人不应忽视相对于"新经济"(即虚拟经济)的实际经济正在复苏,这一点更重要。现在环顾亚洲各地,复苏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显、实在。最近我在香港机场,第一次看到那里有那么多的人,那不是去度假,而是去赶生意。到城里随便买份报纸,不论是本地文字还是英文报纸,原先薄薄几页,先在已经被广告塞得厚厚的。外国公司和本地公司都在进人。业务已经开展起来,收益将逐月递增。所以问题在于,技术是重要的考虑对象,但选择哪种技术为好还没有定论,也没有明确的评价。另一方面,有不少很老的行业正在复苏。全面复苏已经开始,有些大公司已经开始盈利。
对日本的评价
问:您怎么看日本?Hasegawa(DarierHentsh(Asia)):1999年3月份开始的复苏涉及面很广。但一年下来,特别是日元升值以后,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市场基本上是所谓的"新日本股"的天下了,特别是一些小公司。情况不错,但能维持多久?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国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对日本股的偏好。今年日本有个特别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个人投资者重新敢于冒大的风险。这对市场有很大的冲击。这样说的根据是新成立了相当一批同技术有关的投资基金。
问:您的投资组合是什么?品种多吗?Hasegawa:肯定以新日本股为主。当然为了多样化也有一些公司与技术无关。年初投资者在日本增持股票的一个原因是,日本的公司正在变革其商业行为。富士银行正在变革其业务运作方式。日本兴业银行也在改。这些变革创造了商机。我认为,这是投资者在日本大举购进股票的原因。日本复苏靠的是两样东西:一是技术,一是变革。
印度的反弹
问:我们来谈谈印度。印度许多软件公司的股价大幅上扬,其中不少同千年虫有关。
Chada(AsianDirectCapitalManagement):千年虫的影响不会太久。印度有为数不多的特大型上市公司和大量的小公司。大家关心的是,哪些小公司能成长为有巨额回报的大公司。目前,股价回弹的只是那些属于"金三角"的公司。所谓的"金三角"就是指技术部门、制药部门和消费品部门。这三个行业的股价都不低。值得重视的是,印度经济正在复苏。例如,汽车销售年均增长40%。摩托车销售量也不错。工业增长率近10%,这说明复苏的力度比较大。今后6个月,这些行业的股价和金三角行业一样值得留意。
问:您认为对印度经济抱有乐观看法的原因是什么?是政治的变化,政府的变化,还是微观层面开始的变化?
Chada:变化是从微观层面开始的。我刚才提到的那些情况都是事实。政府在过去的10年里也确实逐渐退出了经济领域。它不再控制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它还将在两年内放弃对保险公司的控制,并且还将基本上废除产业管制。因此,私人部门可以自由地涉足许多领域。
Lee:复苏已经是事实,不必多谈了。现在,我们应当着眼于亚洲市场。2000年亚洲的形势如何?GDP能有多大的增长?有些国家,如印尼可能还没有采取多少行动,其经济、结构、公司利润仍没有多大的起色。但结构好的地区,如台湾,GDP增长率、公司利润都很好,因为它们的结构好。因此,我认为2000年亚洲各地的情况不会一样。

问:复苏有多少是流动性提高造成的?
Chada:复苏主要是由于国内消费需求和国际贸易的增长。
散户投资者的兴起
问:很多人都发现证券市场散户迅速增多。基金经理害怕散户投资者把公司股票炒高,造成不良后果。您怎么看?
Alford:是高得吓人。对我们来说,确实要采取措施来适应市场和散户投资者。我们要找那些策略正确并能付诸实施的公司。估计散户投资者找的也是这些公司。回过头来问题变成应如何评价这些股票。应当买多少?保留多少?这不好决策。但只要我们搞好严格的财务分析,加上运气,可以抢在散户投资者动手之前减仓。
台湾的技术股
问:有人说台湾主要是硬件发展,买技术股属于虚拟范围,不能到台湾去投资高新技术,对吗?
Brown:从长远看,应当说台湾是世界最佳的技术资本市场。他们在集中资金投向最新、最好的高新技术计划方面效率极高,硬件和其它方面也都不弱。台湾甚至能把资金有效地配置给创业所需的基础工作(Startupbasis)。不论是虚拟的领域,还是为虚拟企业提供服务的硬件领域,台湾都有持续的利得。
问:技术大量渗入经济领域之后,技术不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会被完全淘空吗?
Lee:太可怕了,我认为这种现象正在发生,它会引发投资问题和社会问题。手里有股票的人和没有股票的人差距已经很大。Nasdaq股票在香港开始交易时,4家Nasdaq公司几乎吃下香港的全部交易额。
Chadda:这种情况不仅香港有,最近我们发现泰国大约57家公司都拥有超过1亿美元的资产市值。
Lee:只有57家?Chadda:57家。Brown:正如15年前资源热潮兴起的时候一样,大多数外国的国际投资者买下大量菲律宾股票,当时那里开发资源的大公司利润很高,因此发了大财。但有一点不可忽视:亚洲从来不缺资本,只有两年或一年半左右的时间曾经弄不到资金。亚洲的基本问题是非常简单的,而且长期未能解决,即太不把小股东当回事儿。
问:有没有重大变化?
Lee:没有。
电信商机
问:现在,电信业在亚洲很热门。您有不少电信股吧?
Alford:确实有。问:什么股?
Alford:韩国有一些我们很感兴趣的股票,比如SK电信。这是韩国最大的无线电话供应商,它还可以提供数据服务和多元化理财管道服务,以后还可以开辟电子商务。又如Dacom是韩国最大的综合宽频电话公司,拥有固定线路网络、无线网络、宽频电缆数据通路。因此我们买这些股票。
日本怎么样?Hasegawa:市场上最大的两家公司是NTT和NTTDoCoMo。
问:这些股票很贵呀。Hasegawa:NTT应该说还不太贵。NTTDoCoMo看涨,人们愿意出价,事实也在涨。
钱往哪里投
问:假如我给你们每人100万美元。告诉我你们怎么来分配,主要买哪几家,在哪些市场上?
ODonnell:我准备都拿来买TheNation公司这家泰国报纸。它在当地广播系统也有股份。有外资参与。因此有人愿意拿自家的钱去冒险,但那是泰国仅有的媒体。经济正在恢复,前景较好。
Hasagawa:我都投在日本。值得买的是技术股、通信软件以及索尼这样的公司。索尼将有新的PlayStationII之类向市场推出,这很可能刺激对游戏软件的大量需求。其次是大阪的游戏软件公司Capcom,估计它能为新产品提供大量软件。如果预期牛市将继续,日光证券公司等的股票仍然可以买。这家公司的股东很团结,改组有成绩,还有若干外国董事。
Chadda:不能离开技术股。我要继续注意技术股。不过必须区分技术公司和那些只在公司名称后面加XYZ.com字样的公司。我最感兴趣的是技术出口导向的公司,它们经营得很好,而且正在向产业群组发展。印度已经出现软件产业群组;台湾有很强的硬件群组;马来西亚、新加坡周边有了很强的装配加工群组。其中有一些优秀的公司。
Alford:明年我仍然专注设备制造业,特别是亚洲的。这里的市场恢复很快。同时在亚洲我倾向日本、台湾和韩国,他们的市场会超过其它地方。韩国市场已经赚了不少钱,但有些公司还没有充分调动,如果投资者再次重视这些生产实际产品的公司,这些公司很快会开始赢利,并会引起投资者兴趣。
Brown:有家叫Hotung的投资控股公司,占台湾高新技术直接投资市场的35%。这是台湾3家主要高新技术创业投资企业之一,在新加坡上市,是个孤儿股。台湾硬件软件制造商创新意识都比较强,受他们捧场不容易。泰国有家泰英证券印制公司,是世界上智能卡的制造商之一。
Lee:从资金配置角度看,我的安排有些与众不同。我还是关注商品,因为我认为纸面上的价值有虚假成份。商品曾风光多年,今后也不会没落。对技术股我比较保守,因为见过一些实例。有些技术股最终会令投资者失望,不会都好。正如一切流行的时尚,只有少数能存活,而且我认为其中有80%是不赚钱的。
(秋同编译自《远东经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