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在中职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摭探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支架式教学能让复杂的生物知识变得简单,为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章从培养探究精神、形成逻辑思维、有助生生合作、促进师生共勉、关注教学中心等方面探讨“支架式教学”在中职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中职生物;生物教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21-0049-01
  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它是指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教学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最后再撤去支架。这种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了解知识的大体框架,而且还能让学生真正收获知识,提升能力。下面,根据多年的中职生物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让学生学会梳理归纳
  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课堂的教学内容重点的选择应该“少而精”,并且更加鲜明和突出。同时,在对教学内容的重点进行探讨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透彻分析,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学会运用。例如,在教学“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这一章节时,教师提出问题:“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在哪里?”学生可以按照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寻找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联系与区别,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然后梳理脉络,并通过自己的梳理进行归纳。
  二、让学生进行逻辑思维
  在中职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往往对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逐个进行讲解和分析,一味地灌输生物知识,导致学生被动学习,很难积极去思考。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进行分析,举一反三,活学活用。例如,在教学“酶和ATP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这一课时,教师根据支架式教学,列出五个教学的重点:一是说出酶的化学本质和作用:蛋白质、催化作用;二是酶在催化中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温度、pH;三是酶的特性:高效性、多样性、专一性;四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加酶洗衣粉的原理;五是ATP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ATP是新陈代谢中的能源物质,在有关酶的作用下,ATP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易水解,释放大量的能量。用支架式教学来罗列知识要点和难点,能够让教师更加有的放矢,使教学更高效。
  三、让学生进行生生合作
  支架式教学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进行架构,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合作、共同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例如,在教学“酶和ATP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一课中“酶的特性”时,教师把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同学分析,在1秒钟内,1分子碳酸酐酶可以使10万个二氧化碳分子和1万个水分子结合,形成碳酸,说明酶具有什么性?第二组同学分析,生物体内有4000种酶,但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说明酶具有什么性?第三组同学分析,淀粉溶液和唾液淀粉酶加入碘液无现象,而胃蛋白酶加入碘液变蓝,说明酶具有什么性?三组学生相互交流之后得出酶分别具有高效性、多样性和专一性。相互交流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感情,而且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进行合作学习。
  四、让师生加强互动研讨
  在中职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自己去发现学习的乐趣,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问题,促进师生共同进步。例如,在教学“绿色植物新陈代谢”一课中“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时,教师借助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的复原实验来讲述植物细胞吸水的这一过程,并通过支架式教学来给学生们记录失水和吸水的实验现象。实验前的主要现象包括大液泡、紫色和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紧贴;实验中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逐渐分开,液泡由大变小,紫色变深。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这是外界水分子进入细胞液,紧接着原生质层慢慢贴近细胞壁,液泡变大,紫色变浅直至和原来一样。教师在黑板上把这些實验现象以支架式的教学方式写出,然后要求学生们思考:“植物细胞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才可以进行质壁分离的实验?”通过这种清晰的支架式教学,学生可以很快答出:“成熟的且含有大绿泡的植物细胞可以发生很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同时,通过支架式的教学,教师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清晰易懂的支架式的教学重点,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运用。
  五、让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
  只有学生学会并掌握教师教授的知识点,才能在每次考试中做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取得满意的成绩。例如,“细胞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一课要求学生掌握细胞学说、原生质、缩合等名词的解释,掌握无机盐和水的作用,掌握四大有机物的作用,理解脱水缩合的过程,其中的教学中心是水和无机盐的作用以及四大有机物的作用。知道这节课的教学中心后,教师就要根据课本知识,写出一个支架式的结构:水的作用→无机盐的作用→四大有机物是哪些→四大有机物的作用。这样,就能让学生对于新授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吃透知识点。
  总之,支架式教学不仅能够帮助优秀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拓展其思维,而且能够帮助学困生建构知识体系,使其课下复习有方向、有效率。这样,既提升了教学质量,又提升了学生的生物素养。
  参考文献:
  [1]杜洋洋.支架式教学在高一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D].扬州大学,2015.
  [2]竺小恩.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4(04).
其他文献
创新教学观念是构建数学教学新模式的前提,建设并使用网络教学资源是构建数学教学新模式的基础,创新教学手段是构建数学教学新模式的有力保障。数学教师要做到转变教学观念、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板块。教师要利用各种形式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其中引入批注式阅读,且在运用此法时抓住适当时机,推动学生敢于质疑,利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意识;重视音乐思想渗透,激发创新动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培养发散思维,实现“再创造”,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充分尊重学生
目的 观察手部岛状皮瓣修复手指及手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手指及手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3例,其中10例应用掌背皮动脉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3例应用虎口背侧的岛状皮瓣
患者男,32岁,因间断乏力13a,腹胀、腹痛14d,加重7d于2012年12月6日收治入院。2个月前行阑尾切除术,母亲及弟弟均为乙肝患者,否认过敏及寄生虫感染史。13年前无明显诱因间断乏力,体检
摘 要:做好高中物理教学工作要运用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巧设教学问题,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实验教学,调动学生求知欲;因材施教,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建立物理模型,学会归类和举一反三;重视课堂练习,优化课后作业。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0-0097-01  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
目的探讨Guy’s结石分级法预测肾结石患者行经皮肾取石术(PCNL)后结石清除率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300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微通道PCNL治疗,术前完善影像学检查。采用G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