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氟尿嘧啶致侵蚀性葡萄胎患者脑白质损伤

来源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例36岁女性患者因侵蚀性葡萄胎II期(低危型)给予5-氟尿嘧啶(5-Fu)单药化疗(30 mg/kg静脉滴注,第1~8天;22 d为1个周期)。第3个周期第6天用药过程中患者出现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头部磁共振成像(MRI)提示广泛脑白质损伤。停用5-Fu,给予营养脑细胞等支持治疗,5 h后上述症状消失;24 h后上述症状复现,再次给予上述对症治疗,3 h后症状消失。此后更改化疗方案,第1~5天静脉滴注放线菌素D 0.4 mg/d,19 d为1个周期。治疗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发音及吞咽正常。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颈静脉角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处理方法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2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方法、并发症、术后淋巴结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生淋巴结转移133例。Ⅵ区淋巴结阳性时侧颈区淋巴结阳性率:Ⅱ区43%(57/133)、Ⅲ区54%(72/133)、Ⅳ区45%(60/133)、颈静脉角处60%(80/133)、Ⅴ区6%(8/
1例67岁女性患者因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高血压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口服给予羟氯喹片(100 mg、2次/d)、白芍总苷胶囊(0.6 g、3次/d)、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0.5 g、2次/d)、硝苯地平缓释片(30 mg、1次/d)、辛伐他汀片(20 mg、1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1次/d),以及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30 mg溶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
目的分析复发性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成分改变特征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复发性泌尿系结石156例患者,结石成分的测定均采用红外光谱法,对比复发前后结石成分的改变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学方法对结石成分改变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复发时结石成分改变48例(30.8%),其中草酸钙结石初发患者中有22.8%(18/79)在复发时转变为感染性结石,而感染性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