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教师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生存困境主要如下:“应试”目标下,繁重的教案、教研“拷贝”恶化教师的工作环境;“模式教学”扼杀了教师的自主创造性;学校不合理的管理制度造成教师工作的“机械性”;较低的职业收入使教师“入不敷出”。
关键词:应试;教师;生存困境
“素质教育”一词已是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非常流行的词语,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对党的教育方针以及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体现。特别是自党的十七大以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教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要面向全体学生。然而,现如今的教育,出现了原来“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演变成现如今的“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由于学生成绩不理想而面对来自家长、社会等各方面的沉重压力,致使教师的生存状况陷入窘境,造成教师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特别高中教师要面对是高考升学,使他们产生了巨大精神压力。加之,高中教师较低的职业收入,同样也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压力。本文拟从教师平日工作过程中入手,浅析一线高中教师目前的生存困境,这对丰富教师职业发展以及教师幸福感方面的理论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实践基础,同时,为有关部门制定教师教育改革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应试”目标下,繁重的教案、教研“拷贝”恶化教师的工作环境
教师备课要求“三备”,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三备”的完成最终要落脚于教案。教案对教师而言是非常必要的。它是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反思成果,凝聚着自己知识、实践经验和教学细节的积累,有利于培养教师认真扎实的工作作风。然而,目前高中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拷贝”倾向,特别是教案的书写。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多是搜集别人已经加工好的现成知识,然后自己通过“拿来主义”对知识进行简单和重复加工,再对知识进行“搬运”,最后美其名曰“自己的教案”。更有甚者,直接把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思路搬到课堂上。长此下去,教师根本不能真正彻底进行教学反思,不能真正深刻体会知识之间所蕴藏的必然联系,不能真正掌握学生的思维,也就不能真正了解学生问题的根源之所在。同时,高中教师科研往往脱离自身的教育实践,抄袭现象严重。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应试教育下,考点与教学重难点步调不一。因此,教师根本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去研究教学、科研,而是忙于每天用“鸟枪法”搞题海战术,从而分散教师精力,导致一些不正之风产生,给教师生存造成无形的压力。
二、“模式教学”扼杀了教师的自主创造性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校都要求教师集体备课,这不仅能够保证备课的质量,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特别对于青年教师而言,是一条快速成长的“捷径”。大家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进行交流对各自教学具有促进作用。但大多数教师都是流于形式,无“备”而来。这种集体备课看似尊重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却最终走向教学模式化。所谓“模式教学”一般先由教研组长主持,全体本学科教师集体听课,对主讲人本节课进行评析、矫正,最后每位教师按照“模板”进行复制。特别有些学校要求每个教师都要完全按照相同的模式进行教学,根本不考虑该教师所教学生处于什么样的层次水平,全部一刀切。长此以往,不仅降低了教师个人自主创新性,同时也阻碍了与学生之间真挚地交流,无形之中给教师造成困扰。
三、学校不合理的管理制度造成教师工作的“机械性”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表面看似反映的是广大中小学生学习状况,但也是对教师生存状况真实写照。目前,学校教育管理行政化和权利主义倾向现象严重。学校整个工作中心就是统考和联考,全部都是围着分数转,教学目标狭隘,教师忙于知识灌输、技能训练;教学手段单一,教师忙于大搞专项训练与题海战术。同时,学生分数高低、升学率与教师奖惩、晋升、调动等挂钩,造成教师不得不“自私自利”,脱离教研组的教学总体布局,而私下单独搞一套。这就变相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使教师变成改造学生的“机器”。同样,教师也饱受应试对自身摧残之苦。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职称计算机、继续教育等考试,浪费了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这不仅给教师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也加重了其经济负担。
四、较低的职业收入使教师“入不敷出”
梁启超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足见国家的富强要靠教育。而祖国未来的教育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虽然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教师也是一般人,也需要衣、食、住、行等必要的物质生活满足。有研究也发现:月收入高的教师比月收入地的教师在自我价值方面上高,表明教师幸福感与工资收入呈现正相关(R=0.975)。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因此只有在物质需要达到一定水平之上,才可能追求更高的精神需求。然而,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教师微薄的工资难以维持日常生活所需,给其造成巨大的生存压力。
综上所述,教师的生存困境亟待解决,刻不容缓。只有解除教师生存的后顾之忧,才能使其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则“国之幸甚,百姓之幸甚”。
参考文献:
赵姗.高中教师胜任力、教学效能感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10.
(作者单位:山东省牟平育英艺术中学山东烟台264100)
关键词:应试;教师;生存困境
“素质教育”一词已是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非常流行的词语,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对党的教育方针以及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体现。特别是自党的十七大以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教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要面向全体学生。然而,现如今的教育,出现了原来“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演变成现如今的“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由于学生成绩不理想而面对来自家长、社会等各方面的沉重压力,致使教师的生存状况陷入窘境,造成教师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特别高中教师要面对是高考升学,使他们产生了巨大精神压力。加之,高中教师较低的职业收入,同样也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压力。本文拟从教师平日工作过程中入手,浅析一线高中教师目前的生存困境,这对丰富教师职业发展以及教师幸福感方面的理论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实践基础,同时,为有关部门制定教师教育改革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应试”目标下,繁重的教案、教研“拷贝”恶化教师的工作环境
教师备课要求“三备”,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三备”的完成最终要落脚于教案。教案对教师而言是非常必要的。它是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反思成果,凝聚着自己知识、实践经验和教学细节的积累,有利于培养教师认真扎实的工作作风。然而,目前高中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拷贝”倾向,特别是教案的书写。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多是搜集别人已经加工好的现成知识,然后自己通过“拿来主义”对知识进行简单和重复加工,再对知识进行“搬运”,最后美其名曰“自己的教案”。更有甚者,直接把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思路搬到课堂上。长此下去,教师根本不能真正彻底进行教学反思,不能真正深刻体会知识之间所蕴藏的必然联系,不能真正掌握学生的思维,也就不能真正了解学生问题的根源之所在。同时,高中教师科研往往脱离自身的教育实践,抄袭现象严重。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应试教育下,考点与教学重难点步调不一。因此,教师根本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去研究教学、科研,而是忙于每天用“鸟枪法”搞题海战术,从而分散教师精力,导致一些不正之风产生,给教师生存造成无形的压力。
二、“模式教学”扼杀了教师的自主创造性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校都要求教师集体备课,这不仅能够保证备课的质量,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特别对于青年教师而言,是一条快速成长的“捷径”。大家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进行交流对各自教学具有促进作用。但大多数教师都是流于形式,无“备”而来。这种集体备课看似尊重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却最终走向教学模式化。所谓“模式教学”一般先由教研组长主持,全体本学科教师集体听课,对主讲人本节课进行评析、矫正,最后每位教师按照“模板”进行复制。特别有些学校要求每个教师都要完全按照相同的模式进行教学,根本不考虑该教师所教学生处于什么样的层次水平,全部一刀切。长此以往,不仅降低了教师个人自主创新性,同时也阻碍了与学生之间真挚地交流,无形之中给教师造成困扰。
三、学校不合理的管理制度造成教师工作的“机械性”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表面看似反映的是广大中小学生学习状况,但也是对教师生存状况真实写照。目前,学校教育管理行政化和权利主义倾向现象严重。学校整个工作中心就是统考和联考,全部都是围着分数转,教学目标狭隘,教师忙于知识灌输、技能训练;教学手段单一,教师忙于大搞专项训练与题海战术。同时,学生分数高低、升学率与教师奖惩、晋升、调动等挂钩,造成教师不得不“自私自利”,脱离教研组的教学总体布局,而私下单独搞一套。这就变相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使教师变成改造学生的“机器”。同样,教师也饱受应试对自身摧残之苦。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职称计算机、继续教育等考试,浪费了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这不仅给教师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也加重了其经济负担。
四、较低的职业收入使教师“入不敷出”
梁启超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足见国家的富强要靠教育。而祖国未来的教育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虽然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教师也是一般人,也需要衣、食、住、行等必要的物质生活满足。有研究也发现:月收入高的教师比月收入地的教师在自我价值方面上高,表明教师幸福感与工资收入呈现正相关(R=0.975)。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因此只有在物质需要达到一定水平之上,才可能追求更高的精神需求。然而,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教师微薄的工资难以维持日常生活所需,给其造成巨大的生存压力。
综上所述,教师的生存困境亟待解决,刻不容缓。只有解除教师生存的后顾之忧,才能使其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则“国之幸甚,百姓之幸甚”。
参考文献:
赵姗.高中教师胜任力、教学效能感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10.
(作者单位:山东省牟平育英艺术中学山东烟台26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