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将从数学课堂中追寻三味——“德”、“实”、“趣”入手,试图对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作些探讨。旨在唤起更多的人一起追寻和探讨 “三味”,让“三味”在中职数学课堂中的得到应用、推广和升华。
关键词:中职 数学课堂 教学
数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数学在各门学科中的应用程度已被看作是该学科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数学能力已成为现代人科学素养中不能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反观数学课堂,由于受中职学生的基础、学习方法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数学课堂往往流于形式。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几年后将所学数学知识忘的一干二净,这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是非常不利的。
由于数学教学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广泛适用性这三个特点,常规的数学教学模式使得大部分中职学生感到学习有难度,叫苦连天,甚至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如何让枯糙的数字、冰冷的公式鲜活起来?笔者通过在课堂中追寻“三味”,使数学的特点及其所蕴涵的思想性,在师生一起追寻三味的过程中得到体现。
一、挖掘“德”味,发现数学的育德功能
中职数学教学中处处蕴含育德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内容和思维训练开展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美育和严谨逻辑思维教育。
1.数学教学内容的育德功能
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念教育,通过对数学的扩展、式和方程、函数等应用,可对学生进行理论源于实践;开展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例如通过正与负、加与减、乘与除、开方与平方的对立与统一关系;开展数学美的教育,学生在数学解题中,通过数学概念定义的抽象准确性和概括广泛性,数学公式的变化多样性及使用规范性,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通过对立体几何中的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感受到量变与质量的内涵所在。同时也可以通过祖冲之的圆周率、祖暅原理、杨辉三角和赵爽的勾股算术等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数学思维训练中的育德功能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各种抽象的概念只有靠思维才能把握,在数学逻辑思维的背后,隐藏着各种哲学范畴,数学思维有利于学生养成“言必有据、理必缜密”的风格,在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的个性品质方面有独特的功能;学生在解题时的思维过程,实质上就是根据已知事实或创设条件,借助各种思维形式,从未知向已知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追寻“德”味不一定要牵强附会,而从教材内容实际出发结合所学知识,在教师讲授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进行德味渗透,让学生感知数学的内涵。
二、拓宽“实”味,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从中职的教学现状看,大多中职学校多年来一直照搬普高模式,而中职学生囿于文化课基础、教学计划、培养目标等方面与普高学生之间的差距,往往只是“东施效颦”,使所学数学知识成为空中楼阁。根据职业学校专业教学计划,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将会不断缩减文化课的教学时间,中职数学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所以坚持实用性原则,拓宽“实”味,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1.开设整堂与专业相结合的数学实用课
例如,笔者所在学校教师经常开展课改研讨课展示活动,有位教师曾在园艺专业班级中推出了《估计测量法》的数学实用课。这位教师先用影片《亮剑》中的一个片断,一士兵用手臂目测敌人的指挥所的距离,然后用炮打掉敌人的指挥所,观后师生一起讨论手臂目测法的数学原理,通过公式推导得出估计测量法的科学依据,引出园艺专业学生在生产活动中比较实用的估计测量法。并且在课堂中进行实际应用,教师纠正学生应用中的错误测量法,并对学生估计测量得出的数据用皮尺进行丈量,给学生一定信心。整堂课学生参与积极,师生互动频繁,课后学生反响强烈,纷纷表示对于这种实用课的开设非常喜欢。
2.在授课过程中添加实用题型
中职的学生大部分毕业后就走向社会,给学生培养一种用数学知识考虑实际中碰到的生活问题。例如,现在油价一直走高,如何在加油时省钱的问题,学生一定很感兴趣。于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不等式的应用过程时加入了该题:由于油价不断变化,在某一个月内,以93号汽油为例,分别从m元/升涨到n元/升(m<n),同一型号的A、B两辆车恰好在不同的价格时段加一次油,但他们的加油方式不同,A车每次加a升,B车每次加b元,试问哪种加油方式合算?
解题分析:所谓合算就是一个月内平均单位油价最低。则分析如下:
A车的平均单位油价为
B车的平均单位油价为:
作商比较大小
因为:(m<n)
所以
说明B车平均单位油价低。
通过来源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和所学的学校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味中,得到自信和成就感,这样才能让学生关注数学课堂,喜欢数学课堂。
三、添加“趣”味,体会数学的趣味无穷
如果在单调可能有点枯燥的数学课堂,增加一点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又容易操作的趣味题目和数学游戏,一定能使数学课堂灵动起来,调节学生的课堂兴奋点。
1.增加趣味数学题
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听课状态,在合适的时间段增加数学趣味题,既让学生兴奋起来,又能学到数学知识点。例如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中职数学教师在讲解时可以采取趣味分析:先让兔子站起来变成两条腿,那么与鸡的腿数量一样了,根据头数算出脚数,多余的脚就是兔子的也就知道了兔子的数量和鸡的数量。让学生在轻松的过程中学习了数学知识。
2.开展数学游戏
在上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在合适的时段可以增加一定的数学游戏。例如开展文字迷宫游戏,在文字中间添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题型,只有解出题目才能进行下一环节。把原本的课堂练习通过游戏平台,让学生在趣味游戏中愉快的学习。
德国大数学家高斯有句名言:“数学是科学的皇后。”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数学素养能让人受益一生。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关键在课堂,我们一定要充分挖掘职高数学课堂的内涵。“三味”就是其最精华的内涵所在。当前中职数学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一线的数学教师应在教学模式、教材处理和教学方式上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索,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在课堂中升华。
(作者单位:余姚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关键词:中职 数学课堂 教学
数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数学在各门学科中的应用程度已被看作是该学科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数学能力已成为现代人科学素养中不能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反观数学课堂,由于受中职学生的基础、学习方法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数学课堂往往流于形式。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几年后将所学数学知识忘的一干二净,这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是非常不利的。
由于数学教学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广泛适用性这三个特点,常规的数学教学模式使得大部分中职学生感到学习有难度,叫苦连天,甚至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如何让枯糙的数字、冰冷的公式鲜活起来?笔者通过在课堂中追寻“三味”,使数学的特点及其所蕴涵的思想性,在师生一起追寻三味的过程中得到体现。
一、挖掘“德”味,发现数学的育德功能
中职数学教学中处处蕴含育德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内容和思维训练开展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美育和严谨逻辑思维教育。
1.数学教学内容的育德功能
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念教育,通过对数学的扩展、式和方程、函数等应用,可对学生进行理论源于实践;开展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例如通过正与负、加与减、乘与除、开方与平方的对立与统一关系;开展数学美的教育,学生在数学解题中,通过数学概念定义的抽象准确性和概括广泛性,数学公式的变化多样性及使用规范性,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通过对立体几何中的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感受到量变与质量的内涵所在。同时也可以通过祖冲之的圆周率、祖暅原理、杨辉三角和赵爽的勾股算术等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数学思维训练中的育德功能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各种抽象的概念只有靠思维才能把握,在数学逻辑思维的背后,隐藏着各种哲学范畴,数学思维有利于学生养成“言必有据、理必缜密”的风格,在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的个性品质方面有独特的功能;学生在解题时的思维过程,实质上就是根据已知事实或创设条件,借助各种思维形式,从未知向已知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追寻“德”味不一定要牵强附会,而从教材内容实际出发结合所学知识,在教师讲授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进行德味渗透,让学生感知数学的内涵。
二、拓宽“实”味,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从中职的教学现状看,大多中职学校多年来一直照搬普高模式,而中职学生囿于文化课基础、教学计划、培养目标等方面与普高学生之间的差距,往往只是“东施效颦”,使所学数学知识成为空中楼阁。根据职业学校专业教学计划,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将会不断缩减文化课的教学时间,中职数学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所以坚持实用性原则,拓宽“实”味,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1.开设整堂与专业相结合的数学实用课
例如,笔者所在学校教师经常开展课改研讨课展示活动,有位教师曾在园艺专业班级中推出了《估计测量法》的数学实用课。这位教师先用影片《亮剑》中的一个片断,一士兵用手臂目测敌人的指挥所的距离,然后用炮打掉敌人的指挥所,观后师生一起讨论手臂目测法的数学原理,通过公式推导得出估计测量法的科学依据,引出园艺专业学生在生产活动中比较实用的估计测量法。并且在课堂中进行实际应用,教师纠正学生应用中的错误测量法,并对学生估计测量得出的数据用皮尺进行丈量,给学生一定信心。整堂课学生参与积极,师生互动频繁,课后学生反响强烈,纷纷表示对于这种实用课的开设非常喜欢。
2.在授课过程中添加实用题型
中职的学生大部分毕业后就走向社会,给学生培养一种用数学知识考虑实际中碰到的生活问题。例如,现在油价一直走高,如何在加油时省钱的问题,学生一定很感兴趣。于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不等式的应用过程时加入了该题:由于油价不断变化,在某一个月内,以93号汽油为例,分别从m元/升涨到n元/升(m<n),同一型号的A、B两辆车恰好在不同的价格时段加一次油,但他们的加油方式不同,A车每次加a升,B车每次加b元,试问哪种加油方式合算?
解题分析:所谓合算就是一个月内平均单位油价最低。则分析如下:
A车的平均单位油价为
B车的平均单位油价为:
作商比较大小
因为:(m<n)
所以
说明B车平均单位油价低。
通过来源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和所学的学校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味中,得到自信和成就感,这样才能让学生关注数学课堂,喜欢数学课堂。
三、添加“趣”味,体会数学的趣味无穷
如果在单调可能有点枯燥的数学课堂,增加一点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又容易操作的趣味题目和数学游戏,一定能使数学课堂灵动起来,调节学生的课堂兴奋点。
1.增加趣味数学题
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听课状态,在合适的时间段增加数学趣味题,既让学生兴奋起来,又能学到数学知识点。例如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中职数学教师在讲解时可以采取趣味分析:先让兔子站起来变成两条腿,那么与鸡的腿数量一样了,根据头数算出脚数,多余的脚就是兔子的也就知道了兔子的数量和鸡的数量。让学生在轻松的过程中学习了数学知识。
2.开展数学游戏
在上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在合适的时段可以增加一定的数学游戏。例如开展文字迷宫游戏,在文字中间添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题型,只有解出题目才能进行下一环节。把原本的课堂练习通过游戏平台,让学生在趣味游戏中愉快的学习。
德国大数学家高斯有句名言:“数学是科学的皇后。”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数学素养能让人受益一生。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关键在课堂,我们一定要充分挖掘职高数学课堂的内涵。“三味”就是其最精华的内涵所在。当前中职数学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一线的数学教师应在教学模式、教材处理和教学方式上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索,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在课堂中升华。
(作者单位:余姚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