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gnet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到高三的复习备考,大家都普遍感到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我们的课堂重在落实,因而普遍显得枯燥乏味、疲惫沉闷。许多人认为这样的课堂是高三的常态,这是很正常的,对此也都习以为常。可是我们都知道,高三的学生比我们更累、更辛苦,他们起早贪黑,耐严寒、抗酷暑,每天奔走于连点一线,奋战在书山题海之中,他们在这种沉闷乏味、缺乏活力与温度的课堂中怎能够高效的复习备考呢?复习课求活理应成为每一位高三教师的必然追求。我们能不能创新求活,围绕考纲考点重组教学资源,广开源头,为课堂注入新鲜活力,让我们高三语文复习备考课堂灵动而丰盈呢?
  一轮复习我们回归教材,通常我们特别重视文言文的复习,主要是背诵课文和识记文言知识点;而其他的文学作品常常走马观花,只强调识记文学常识和字音字形。这样一篇篇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凝聚着深沉的人文情怀,闪耀着智者理性哲思的优秀篇章都被简化为一个个枯燥的、冰冷的、毫无生命力的知识符号。这种看似简化学习任务、压缩学习时间、追求高效率的复习实则是暴殄天物。殊不知这种机械而枯燥的学习对具有鲜活生命的学生而言是多么的冰冷,没有思想的碰撞、灵感的激发,没有情感的交流、生命的对话,这样的复习还能高效吗?我校徐老师“为课文写诗”方法给我们带来了别样的思考。由教育的起点到终极,直线最短。但从过程和实现的途经上看,直线费力不讨好。反倒是曲线,蜿蜒渐进,拾级而上,更容易到达到理想的巅峰。徐老师的这种复习方式看起来费工费时,加重了学生的记忆负担,但事实上这种富有诗意的课堂让学生原本枯燥平凡的高三生活在经典的浸润下也充满了诗意。一段评论,一句话,一副对联,或是一首小诗,一个题记,几句旁批、眉批,几句引用……多样的形式,带动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与思考,充分调动学生挖掘课本积累,内化为自己的写作素材。这种生命体验式的、渗透了情感与智慧的记忆对学生而言才是有意义的,也是最持久的。
  基于这种理念,我来谈谈关于广开源头,激活课堂的一点构想。
  一、新活的内容,激活思维
  高三复习我们会接触到大量的习题与考卷,如果每一次评讲都是就题讲题,难免会有机械重复之感,会很沉闷乏味,老师和学生的思维也很容易呆滞、僵化。我们应该注意语文学科的特色决定试题的特点——不论哪类试题都以文字表述呈现,其文字或贴近现实,反映时代脉搏;或深入浅出,追踪科技前端;或审美育人,凸显人文;或思想丰富,启发智慧……我们应当善用这些试题,深度挖掘,将其价值与意义最大化。比如在评讲社科文《人的觉醒》时,我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作品从曹操的《短歌行》到鲍照的《拟行路难》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等,更深刻的理解了“人的觉醒”即生命意识的觉醒,“人的觉醒”带来文学的自觉,也加深了对多所学课文的理解。在评讲文言语段翻译时,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思想内容,与现实生活、作文写作联系起来,去挖掘其价值意义。结果是令人欣喜的,在以“争”为话题的作文中就有学生巧用2010高考北京卷文言材料“宋清不争利”,在以“度”为话题的作文中有人巧用试卷中冒顿单于让与不让的事例来论证“凡事要适度”的观点。可见,只要我们换个角度、换种方式,在课堂内容上求新、求活,就定能激活学生思维。我们的思想有多远,我们的学生就能走多远,甚至走的更远!
  二、灵活的形式,调动才情
  课堂无论是预习还是展示,可以不拘泥于固定的程序、步骤,而应依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设计灵活多变的课堂形式与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才能活起来。其中,“读”是学生参与的普遍方式,它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进来。在一片沉闷、埋头苦干的复习课中,我们更要重视“读”。语文课堂少了“读”,就少了一份灵动与诗意!学生读字词、语病、文学常识,读诗歌、小说、散文,读经典文言语段,读优秀作文、时文评论……学生个读、齐读,教师领读、范读,师生共读、共赏,我们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形式不拘一格的“读”。在读中积累知识、强化基础,在读中培养语感、学会表达,在读中涵咏品味、感悟升华,在读中汲取智慧、思考人生。
  当然,语文课堂应当是听、说、读、写和谐统一,多种能力共同发展的课堂。我们应该用多样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展示舞台。例如在一轮教材复习结束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表达题:“从所学教材中选取你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段文字进行仿写,表达你对社会人生的思考。”有人借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叙事艺术,生动形象而又诙谐幽默的再现了早自习迟到生风雪教室外的情景。有人学习鲁迅先生针砭时弊的文风,发出了这样精辟的议论:“当那个老妪从容的躺在川流不息的马路上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中国土豪于港澳炫富的伟绩,某某游客在金字塔刻下‘到此一游’的武功,不幸全被这老妪的呻吟所淹没了。”又如在复习繁琐而又枯燥的文言虚词时,我鼓励学生编写独家记忆秘诀,有人将“乃”的用法会为一句话——“你、竟然、只、是、这样,于是、才”,简洁生动、易于识记。这种方式既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又很好的展现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灵活多變、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可以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表达,学会包容;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这样的课堂关注了学生的思维,尊重了学生的生命体验,多元互动、生命对话,让课堂处处激荡情感的火花,涌动思想的洪流,挥洒非凡的才情!
  三、鲜活的课题,慧眼传情
  复习备考中我们除了要优化整合教学资源、精心设计课堂形式外,还可以在细节上下足功夫。我们的考点复习专题是相对固定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每堂课应当找好切入点,打造大专题下的多姿多彩的小课题。俗话说“文好题一半”,作文如此,上课也是如此。设计一个精彩的课题,创设一种恰当的情境,往往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眼球,积极调动学生的情绪,给我们的课堂增添一份活力。比如“自然的启迪”作文评讲以“一枝一叶总关情”为题,生动形象,启迪心灵;议论文如何简约叙例的作文指导以“文约辞丰,笔底风雷”为题掷地有声,不同凡响;辨析语病以“借我一双慧眼”为题聪慧新巧,能很好地提醒学生牢记六类常见语病类型,拨开迷雾辨正误。让我们巧用慧心,设计精彩鲜活的课题,营造一种意境,传达一种情愫,传递一份机智。这样充满情感与智慧的课堂,学生爱听、爱看、爱说、爱学!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生命个体,因而我们的教育应当是一场生命的教育。我们的课堂不应当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应当是丰富多彩、灵动飞扬的生命对话!在这种动态的生命形态的课堂中,学生或静思生命,或挥洒才情,或偃仰啸歌,或唇枪舌战……如此才能实现复习备考的真正高效!
其他文献
【摘要】生活即教育,家庭即教育,生活和家庭是最现实的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在成人成才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针对特殊家庭,班主任要积极主动,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家校教育的有效互动,从而实现促进家庭幸福和学生发展的生动活泼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学校教育 特殊家庭 健康成长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学校,孩子在家庭中
期刊
心理学家曾指出:要给儿童三种食品,即营养、知识和爱,而爱是造就儿童健全人格的关键因素,所以热爱幼儿是幼儿教师的天职。  一、爱是一种责任。  由于现在家庭的特殊人员组合,许多幼儿受到过多的溺爱,依赖性太强,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比较严重。进入幼儿园后,教师成了他们心中最重要的人物。孩子们很自然地把他们与父母交往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感情、期望与“爱的要求”转移到自己教师的身上,要求教师也像父母那样关心照料他
期刊
【摘要】知识经济社会是个充满创新的社会,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人难以立足于社会。因此,教育的职能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鼓励质疑,激发学习兴趣,善教善放,开启想象力,开发求异思维,通过语文实践活动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质疑 激励 摸索 挖掘 想象力 求异 实践  所谓“
期刊
简笔画教学简洁、高效、直观、生动、形象,“虽简而像”,绘制灵活,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可以运用于语音、单词、语法、课文对话、课堂活动、评价手段等,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简笔画幽默、栩栩如生的画面,分解教学难点,化整为零,由浅入深,常令学生兴趣大增,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又有利于促进运用语言能力的形成,深受学生的欢迎。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只要肯于思考,擅于创新,就会发现:手中
期刊
故障诊断技术在确保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中。本文以卫星姿态控制为研究对象,从理论方面对卫星姿态控制系统故障诊断技术进行研究,利用非线性未知输入观测器方法(NUIO)和自适应观测器方法分别对卫星姿控系统出现的执行机构和测量机构故障进行诊断,论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分析卫星姿控系统描述方式,建立卫星的姿态动力学和运动学方程,通过分析卫星姿控系统的特点,确定本文中所研究的执行机构和测量机构。对飞轮和星敏感器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并建模。
 
初高中地理知识联系十分密切,且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的要求明显不同,难度上的跨度大,大部分学生初中地理知识严重缺乏成了高中地理入门的最大困难,严重影响高中地理的正常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与融合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將初、高中地理知识有机的糅合在一起呢?下面浅谈一下我的教学观点,与广大地理教学同仁商榷、共勉,促进高中地理教学。  一、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与融合  初、高中是学生成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背越式跳高作为高中体育项目中比较困难的科目,在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个现状,高中体育教学引进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凭借网络资源的优势为背越式跳高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文中会从高中背越式跳高的现状出发,分析网络技术引进高中体育教学的好处,以及网络资源如何促进高中背越式跳高教学。  【关键词】网络资源 高中体育教学 背越式跳高  一、高
期刊
【摘要】基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价值和教学使命和“立德树人“的教学指导思想,从四个角度阐释中学政治教师如何追求生命教育,坚守价值追求,引导学生增长生命智慧。  【关键词】教育价值的坚守者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激发者 教育资源优化的整合者 生命教育的反思者  正文  曾读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究其实质是一种生命对生命的额相互对接与交融,也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相互摄养,这种生命间的对接、摄养、交融也是人的生命之
期刊
【摘要】课标强调“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行科学、正确的阐释”。应用唯物史观构建历史知识体系,能把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内容整合在一起,从而使高三历史复习既有广度、深度和高度,又能提高高三历史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唯物史观 高三历史教学 知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部分明确提出:“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扩大
期刊
【摘要】以当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为契机,针对目前本科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足,提出了改善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有效建议,大大提高毕业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有效促进了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毕业设计 教学改革  Abstract: taking the current " excellence engineer education" training as a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