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反思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123123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素质教育全面推广和实施的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取得进一步的发展,无论是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还是教学观念上都有巨大的改变和突破,体育的价值和重要性日益突显。当然,尽管初中体育教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具体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需要引起反思和重视。对此,下文就借助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几点反思建议。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不足;反思
  初中体育教学在课程教育中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改善,体育对于提升学生素质方面和身心健康发展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体育教学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要明确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目的,正视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革,采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强化初中体育教學的发展。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全面素质教育时期,初中体育教学已经成为课程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体育不在是一门“自由活动”课程,而是更為专业、更为具体的教学活动。初中体育教学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如:教学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手段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改善,但受传统体育教育体系和体育教育改革发展时间的限制,导致目前初中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育技能学习的淡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和积极性的培养,以“健康体育”、“快乐体育”为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但同时也使得体育教学内容被局限,体育教学内容的难度和运动量降低,体育技能学习被淡化,体育中的力与美被弱化,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耐力和意志力等方面的培养被弱化。
  (二)教师的主导地位的淡化。目前,体育教学中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倡导的是化被动教学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体育学习中的主人。这就导致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有更多的选择性,难免有造成部分学生故意选择轻松的项目,不肯吃苦。体育教师失去督促其参与必要运动的说服力,更多的是从学生的主体性考虑,以学生个性发展和兴趣目标为中心,致使主导地位的淡化。
  (三)理论知识学习的缺乏。众所周知,体育教学更多的是户外活动或者是室内活动室活动,是学生在运动运动前或者运动过程中,教师对相关的体育技能和知识点进行示范、口头的阐述,对于理论知识方面的教学是少之又少的,学生对体育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比较狭隘,对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的感受浅,不利于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
  (四)教学思想观念的落后。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然而目前体育教学更多的是重视体育技能的掌握,强调的是体育技能的学习和锻炼。为了教学任务而进行教学,使体育教学偏离本质目的和意义。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是传授教学内容和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但受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导致目前,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习惯性的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既没有彰显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和独立性,也使教学过程过于刻板,没有切实的根据学生的素质情况,体育爱好,体育技能掌握情况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有针对性的采取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强对学生的体育教学。这就导致体育教学过程中两极化现象严重,对于喜欢运动的学生而言,体育课堂中十分活跃,能自觉的进行运动锻炼。但对于对体育产生抗拒和素质较差的学生而言,缺乏兴趣,自主能动性差,锻炼过程中“不情不愿”“敷衍”,体育教学质量差,效果不明显。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反思
  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和身心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在教育中,要正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认清体育教学的价值,将新课改下对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目的具体的贯彻落实,以真正意义上发挥体育教学作用。对此,针对上述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反思:
  (一)强化体能的发展。在实质体育教学中,除了要重视“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的目标以往,还需要遵循体育教育的基本规律,突出教学的重点,强化体能的发展。毕竟体能锻炼和训练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以加强对学生的身体锻炼和技能学习。
  (二)树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但也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创设者、引导者,要全面行使自身的职能和岗位要求,积极的参与和融合学生集体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锻炼要求和发展要求的体能训练,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全面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切身的感受体育锻炼的乐趣,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通过自身体育技能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体育中的力与美,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体育的魅力,以激发学生的主观意识,提升学生的自主性。
  (三)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结合体育教学内容可以适当的引入相关的理论知识点,让学生能够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体育的起源、发展,让学生能够体会体育教学中背后的实质,去感受体育的精神和文化。除此之外还可以实况转播一些体育赛事,如:奥运会、亚运会等让学生体会体育中的奥林匹克精神,去感受体育的欢与泪,提升学生体育情感。
  (四)创新教学观念。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观念往往起到最为直接的作用,在强调对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的同时,也要强调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体育教师要正确的认识自身岗位要求,转变教学观念,树立长远的教学目标,将体育技能锻炼、学生素质培养与学生体育意识培养进行全面分析,以现代化的教学观念,加强对学生的体育教育。
  (五)丰富教学手段。体育教育中最常见的教学手段就是小组合作的方式。无论是篮球、足球还是其它体育项目基本都是建立在合作和共同完成的基础上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发挥这种教学手段的最大优势,以整体带动部分,部分激发整体的方式,丰富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实现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文其.浅谈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2.
  [2]李全生.初中体育教学改革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1.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般探究,希望能对体育生高考起到一些指导作用。  【关键词】湖北省体育高考;体育生;营养  一、分析与论证  (一)湖北省体育高考简介  湖北省体育高考考试项目主要有6项,即:100米、800米、铅球、二级蛙跳、五米三项折返跑、三角障碍跑。其中100米、800米、铅球、二级蛙跳为必选项目,五米三项折返跑和三角障碍跑两项中选取成绩
期刊
【摘 要】本文将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别从社会宏观层面中政府、经济、教育和家庭方面进行思考,阐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体育专业;社会认可度;思考  体育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产业的发展已经与国民经济休戚相关,在社会产业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需要体育人才来带动社会正确发展体育,而高等院校设置体育专业培养的根本目的也是促进体育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蓬勃发展。但社会认可度低下对于体育专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采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新乡市的体育考试制度、中招体育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当前新乡市中学体育课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体育考试;新乡市;学校体育  前言  随着中学生课业负担的加重,中学生的体质持续下降,这已成为社会、学校及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为防止这一现象继续恶化,中共中央2007年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及颁布实施的《学校
期刊
阐述了船用柴油机的技术特点。从柴油机机体、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油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电子控制系统、材料和工艺、排放等角度论述了柴油机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不断提高柴油机的动力性和可靠性,降低油耗和控制排放,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先进水平的船用柴油机,我国面临重要机遇和严峻挑战。
【摘 要】青少年在柔道的业余训练当中,经常发生一些损伤,作为体校的教练,要高度重视这项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保障训练能够有序的进行。因此,本文针对青少年柔道业余训练中损伤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对青少年业余柔道训练中损伤特征、损伤的原因、预防损伤的重要措施给出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青少年;柔道运动;损伤;问题  柔道运动是一项非常传统的竞技运动项目,以身体以及四肢作为支撑,具有较强的冲击力
期刊
【摘 要】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由此可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学校教育各方面的共同目标。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渠道。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  【关键词】体育教育;渗透;心理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独生子女的增长了,心理疾病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这是一个令人心酸的事实,更是一个值得我们教育人士沉思的问题。  新的课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是现在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就体育研究方面来说,城市化进程如果结束则标志着中国体育的发展方向又发生进一步的改变,改变对于体育来说,或好或坏,但是改变并不仅仅是说说而已,在很多方面有很多的牵扯。城市化是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中的一个变化方向,意味着人们生活方式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中,对于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体育来说,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也象征着中国体育水平的提高
期刊
【摘 要】当代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在快速的社会流动中产生了社会分层问题并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但学界对引发社会分层现象的原因分析尚欠深入。以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为立论基点,运用社会运行发展的复杂性理论,在多学科的学理支撑下,从各个维度进行分析,可对当代中国转型时期社会分层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度廓清,并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我国社会分层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轉型时期;社会分层;原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