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我国转型时期社会分层问题原因论析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1983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代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在快速的社会流动中产生了社会分层问题并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但学界对引发社会分层现象的原因分析尚欠深入。以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为立论基点,运用社会运行发展的复杂性理论,在多学科的学理支撑下,从各个维度进行分析,可对当代中国转型时期社会分层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度廓清,并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我国社会分层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轉型时期;社会分层;原因分析
  在学理上言之,“分层的历史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发达工业社会里阶级、地位和声望级轮廓争论的历史”。美国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称“社会分层”是“从社会角度的某些重要方面,把组成一定的社会体系的人类个体及他们之间在待遇上的相对优劣分成等级。”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面临的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的全面社会转型,经济体制转型与社会结构转型同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着社会结构转型—中国社会就处在一个不断分化的转变之中, 以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为立论基点,我们认为,形成当代我国转型时期社会分层问题的原因有如下四点:
  一、资源分配不合理致使贫富不均
  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因政治上中央集权制的长期存在,使社会资源在有形和无形中也形成了一种“中心性”的集权制。当下,市场经济的推行,各种资源在市场上遵循价值规律而予以重新分配,尽管国家的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及物价管控中发挥“底线”限阀之功效,但因我國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制与机制上仍存有一些不完备的地方,资源分配毕竞不可能像阳光一样普照大地—样故资源在重新配置中出现分配不均的现象,带来的就是对社会财富占有的不均和贫富差距。
  二、社会整体流动乏力
  一般而言,社会流动是一个与社会结构变迁密切相关的社会学范畴,即“就一个人或某一群体而言,从一种社会地位或社会阶级向另一种社会地位或社会阶级的变化。”一个运行态势良好的社会,在应然上属于一个社会向上流动性强,社会个体发展空间大的社会。纵观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的整体流动趋势,不难发现实现社会流动的机制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机制是依靠社会资本的力量。第二种机制是依靠市场机制。第三种机制是依靠教育,获得文化资本。有学者指出,改革开放之后,社会民众之间的流动机会虽然增多,但“社会上层与社会下层之间的社会流动遭遇了更多的障碍社会结构趋向于更加封闭。”社会整体向上流动乏力,是造成社会分层的又一原因。因此,打破固有的阶层边界和位序,合理推进现有社会阶层的有序流动,是有效破解我国社会分层现象的客观要求。
  三、教育发展不均衡
  研究表明,在现代社会,教育是个人获得社会地位、实现向上流动的最重要因素。在中国,因为人口基数大,地域性的差异广泛存在,城乡之间的教育设施、教育水平悬殊极大。早在1927年索洛金就用自己的研究说明了这一点。受教育程度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职业选择,人们受教育程度越高,从事较为复杂的劳动和较为体面的工作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而“教育程度低的个体,其获得较高的收入和较高的社会地位的难度也随之加大。”我国的教育发展不均衡,就要看到长此以往我们将不得不而对一个不利于社会良性发展的新隐忧,那就是阶层固化。”可见,教育发展不均衡是助推社会分层的又一重要原因。
  四、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化程度低
  伴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和全球化浪潮的裹挟,我国迈入了风险社会。而作为纤解和分流风险社会有效“限阀”的社会保障体系,却没有相应的完成其社会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速度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同时,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体系残缺,有效性不高,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仟吴晓灵领导的调查显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社会化程度低和其自身的制度性缺失,使社会民众因为隶属不同的体制与类型的单位而享有不同的社会保障及福利,显然加剧了我国社会整体分层的步伐。
  一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发展存续是在组成这一社会的诸多因子的多维构架和支撑下延展、接续的。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社会分层问题的出现,是与世界整体处于现代性境遇和全球化的时代际遇有诸多勾连之处的,亦与中国行进在现代性的途中和中华民族跨入伟大复兴的历史节点不期而遇。立足于鲜活的当下,厘清与认识我国转型时期社会分层的原因,是为更好地破解我国转型时期社会分层问题的症结,寻找到新的“阿基米德点”做些许论探寻与实践铺垫。
  作者简介:张楠(1993-),女,山西晋城人,山西财经大学2015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李强.当前我国社会分层结构变化的新趋势田.江苏社会科学,2004.(6).
  [3]陈先达.走向历史的深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李强.社会分层与社会发展[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3.
  [5]周继坚.警惕名校农村学子锐减困」光明日报,2011,26.
  [6]许纪霖.当代中国的启蒙与反启蒙[M].北京:社会科学义献出版社,2011.
  [7]李路路.现代化对中国社会分层结构之影响〕」.东南学术,2000.(2).
  [8]丹尼斯·吉尔伯特,约瑟夫·[M].彭华民,齐善鸿等,译.社,1992.A·卡尔.美国阶级结构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9](美)戴维·格伦斯基.社会分层(第二版)CM7.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10]邹东涛,李欣欣,等.社会保障:[M].北京:社会科学义献出版社,体系完善与制度创新.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般探究,希望能对体育生高考起到一些指导作用。  【关键词】湖北省体育高考;体育生;营养  一、分析与论证  (一)湖北省体育高考简介  湖北省体育高考考试项目主要有6项,即:100米、800米、铅球、二级蛙跳、五米三项折返跑、三角障碍跑。其中100米、800米、铅球、二级蛙跳为必选项目,五米三项折返跑和三角障碍跑两项中选取成绩
期刊
【摘 要】本文将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别从社会宏观层面中政府、经济、教育和家庭方面进行思考,阐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体育专业;社会认可度;思考  体育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产业的发展已经与国民经济休戚相关,在社会产业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需要体育人才来带动社会正确发展体育,而高等院校设置体育专业培养的根本目的也是促进体育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蓬勃发展。但社会认可度低下对于体育专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采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新乡市的体育考试制度、中招体育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当前新乡市中学体育课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体育考试;新乡市;学校体育  前言  随着中学生课业负担的加重,中学生的体质持续下降,这已成为社会、学校及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为防止这一现象继续恶化,中共中央2007年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及颁布实施的《学校
期刊
阐述了船用柴油机的技术特点。从柴油机机体、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油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电子控制系统、材料和工艺、排放等角度论述了柴油机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不断提高柴油机的动力性和可靠性,降低油耗和控制排放,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先进水平的船用柴油机,我国面临重要机遇和严峻挑战。
【摘 要】青少年在柔道的业余训练当中,经常发生一些损伤,作为体校的教练,要高度重视这项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保障训练能够有序的进行。因此,本文针对青少年柔道业余训练中损伤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对青少年业余柔道训练中损伤特征、损伤的原因、预防损伤的重要措施给出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青少年;柔道运动;损伤;问题  柔道运动是一项非常传统的竞技运动项目,以身体以及四肢作为支撑,具有较强的冲击力
期刊
【摘 要】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由此可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学校教育各方面的共同目标。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渠道。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  【关键词】体育教育;渗透;心理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独生子女的增长了,心理疾病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这是一个令人心酸的事实,更是一个值得我们教育人士沉思的问题。  新的课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是现在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就体育研究方面来说,城市化进程如果结束则标志着中国体育的发展方向又发生进一步的改变,改变对于体育来说,或好或坏,但是改变并不仅仅是说说而已,在很多方面有很多的牵扯。城市化是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中的一个变化方向,意味着人们生活方式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中,对于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体育来说,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也象征着中国体育水平的提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