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词典”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中学生要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认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笔者就“词典”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做了几点尝试。
  【关键词】词典 词汇 词义 用词促写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54-02
  中学语文教科书,每册都含有现代文和文言文。因此作为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的权威工具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和《古代汉语词典》理所应当地成为了学习语文的必备。笔者就“词典”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做了如下尝试:
  一、积累词汇,赏前热身
  一篇篇文采飞扬,风格迥异,形式不同的课文,定会有很多的“美词”“佳句”值得积累。我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把课后的生词和从课文中提取出的,生动的描写词、朴素的叙述词、浓烈的抒情词、深刻的哲理词,通过查阅“词典”明确注音与意思,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欣赏文章的语言,为“字-词-句-文”的探究过程做好了前期准备。
  二、品读“词义”,赏析课文
  美国学者卡茨提出“语文成分分析论”,黄伯荣在《现代汉语》一书中指出“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
  因此,笔者认为:借助词典,巧取词义,进行义素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分析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理解较难的句子,辨析同义词,规范用语。
  下面以《紫藤萝瀑布》为例,做简要阐述。
  如:“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这是一个典型的比喻句,本体是“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喻体是“一条瀑布”。这时,我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藤萝”和“瀑布”,翻阅“词典”,品读“词义”进行分析:
  藤萝:(理性义素)【落叶木本植物,缠绕茎,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总状花序,花紫色,荚果长大而硬,表面有绒毛。供观赏。通称紫藤】(《现代汉语词典》2002增补本)
  (附加义素)【+下垂】【+长条状】【+自然】【+光彩】【+壮观】
  瀑布:(理性义素)【从山壁上或河身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的水,远看好像挂着白布】(《现代汉语词典》2002增补本)
  (附加义素)【+下垂】【+长条状】【+自然】【+光彩】【+壮观】
  根据对词义的分析,明确“藤萝”与“瀑布”的理性义素不同,可见它们不属于同类事物,然而它们的附加义素却相同,所以“藤萝”与“瀑布”有相似点。本体与喻体不同类,而有相似点,构成了一个很好的比喻。文本用“瀑布”来比喻“藤萝”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藤萝”开的旺盛和壮观。
  在文言文教学中,《古代汉语词典》也是一名好“向导”。
  下面以李白《渡荆门送别》为例,做简要阐述。
  如:“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我要求学生寻找关键词“怜”和“送”并翻看词典,品读“词义”,进行文言积累,归纳文言现象。
  怜:【怜爱,喜爱。】(《古代汉语词典》第二版)
  送:【送行】(《古代汉语词典》第二版)
  由词义可见,李白很喜爱故乡的水,家乡之水不远万里送诗人,此处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侧面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依恋与不舍,正是这大胆的想象力绝妙地体现出李白浪漫主义的风格。也让学生识记了,文言中的“怜”有喜爱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大多做“怜悯”义。
  文言教学中,常借助“词典”,不但能够进行了文言积累,归纳文言现象,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迅速入门,还能扩大阅读面,增加知识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渐渐喜欢上文言文,为学生更好的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用词促写,激发灵感
  “词典”的功能很强大,绝不能仅停留在查阅“词义”上,我们应通过翻阅“词典”了解“词义”,积累词语,用词成句,化句为文。
  现以《紫藤萝瀑布》为例,进行简要阐述。
  课前,已要求学生对文中生动的描写词、朴素的叙述词、浓烈的抒情词、深刻的哲理词,用“词典”查阅后摘抄下来,并按自己的喜好分类集合,为之命名。展示几个学生多角度“收纳”后自拟的标题如:《紫色的梦》《生命的琼浆》《致那远去的岁月》……
  上课时,学《紫藤萝瀑布》——体会作者的情感
  步骤:借助课前积累的词汇,连词成句,连句成段,来描绘环境,烘托作者情感。
  给学生方法:(1)还原情境。(2)构建画面。(3)倾述情感
  老师引导:十多年前作者见家门外稀落的藤萝,作者内心有怎样的悲情?
  十多年后作者见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心情又有怎样的变化?
  通过这类练笔,学生不但能更好地探究文本,还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在笔者任教的班级中,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自主查阅词典的习惯,喜爱阅读,乐于写作并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习作。
  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教学生掌握语文工具,也就是掌握足够的字和词,掌握句子的构造和用法”。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巧用“词典”,加强学生在“字,词,句,篇”上的训练,打好语言文字的基本功,提升语文素养。在此方面笔者还探究的很不够,但希望通过这种关注语言文字本身的方式,来激发学生自主地体会文字生命的涌动。
  参考文献:
  [1]王希杰《义素组合论》
  [2]人民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作者简介:
  杨晓英,女,汉,中教一级,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怎样才能学好语文?笔者结合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和实践,认为语文学习是有法可循的,要学好语文必须经历“三步曲”:“多读”——课内外阅读并重;“善思”——要养成质疑问
目前,我国的电视购物频道之间同质化现象严重,往往会导致消费者只关心销售商品本身而购物频道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建立频道品牌尤为重要。我国大多电视购物频道一味迎合观众,频道
随着近年来国内兴起的小语种学习热潮,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设了德语课程,德语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大学阶段.从德国引进的教材《快乐德语》是目前国内中小学广泛使用的较为统一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最能体现教学效果的莫过于课堂中那些闪光的细节,细节教学要时刻存在于教师的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丰富、涉猎庞杂,既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和至理凝练,又有光怪陆离的地域特色和怀抒己见,为孩子开启了启蒙之门。每位教育者无不重视孩子起步上的成就,如何打好语文基础,如何将这启蒙步伐迈的稳当,落地坚实,笔者有些看法与之分享。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读书 说话 写作 语文三宝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53-01
学校体育教育是教育事业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让学”是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从而获得主动发展的一种教育教学思想和学习方式。而小朋友最希望的,就是自己能够成为学习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语法简笔画作为一种直观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具有简明达意,直观形象等优点.而在实际课堂中,尤其是在中小学英语课堂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业.笔者基于中小学教学实际,在文章
安东尼奥尼和他的拍摄团队拍摄纪录片《中国》。此片真实地记录下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生存常态,影片从文本内外两个方面反映了真实的中国,它包含了影片中的真实场景和旁白还有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