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护理

来源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类风湿及骨性关节炎病变晚期时均可造成膝关节面的破坏、骨质疏松及关节僵直、疼痛、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国外20世纪70年代开始将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应用于临床,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起步.膝关节是人体全身最大、解剖最复杂的关节,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成功与否,不仅要有精湛的外科手术技术,还需要靠高质量的护理配合,特别是术后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正确指导和训练是决定手术成败的重要因素.我科1997年5月~2003年4月已成功实施了63 例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并于术后辅以早期功能锻炼,均取得了满意的效
其他文献
Coats病以儿童、青少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大多为单眼发病.其病程缓慢,常常因为视力显著减退、斜视、瞳孔区出现黄光反射才引起注意[1].临床上Coats病合并视网膜色素变性,较
感染性角膜病是眼科常见的致盲眼病,病人眼部刺激症状重,以往基本上使用药物保守治疗,但效果不佳,尤其是重症患者,很难奏效,常导致视力丧失,即使此时能及时行治疗性角膜移植
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程度不同,整形手术设计方法也不同.1995年以来我科收治各种颈前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23例,应用各种类型皮瓣移植术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2例典型病例报道如下.
目的:评价可降解聚合物聚己内酯(PCL)的体内生物相容性,为构建成骨细胞-PCL材料复合的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提供参考依据,并为临床修复骨缺损提供新的人工替代材料.方法:Wistar
<正>~~
期刊
1临床资料患者,女,55岁,维吾尔族.2002年10月因月经量过多、头晕、乏力、面色苍白而在当地医院就诊,发现血红蛋白为56g/L,行子宫全切术,术后血红蛋白升至90 g/L.
Terson综合征为一种颅内蛛网膜下腔突然出血,出现头痛、昏迷、意识丧失的病症,部分病例相继发生眼玻璃体出血,视力骤降,并发眼内出血者约占1/5[1].此综合征为临床眼科少见病,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3例面肌痉挛症患者在全麻下进行微血管减压术.结果:手术有效48例(92.3%),无效4例(7.4%),术后14个月复发1例(1.9%).
心理因素在大多数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更为重要.我院对于接受宁养服务的485例晚期癌症患者做止痛治疗的同时,通过
颌面部脉管瘤发生率比较高,迄今尚无一种确定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法[1].从2000年9月~2003年4月,我科采用平阳霉素对12例颌面部血管瘤和淋巴管瘤患者行局部注射治疗,通过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