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普照,幽暗刺眼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时旸

  《阳光普照》给人的观感是奇特的,它在平静和暴裂的两极同时用力,用等同的力向相反方向拉扯。正是这样的古怪力道酿造了这个故事的气味,它家长里短却充满戏剧奇观,它一直维持着平缓琐碎、娓娓道来的腔调,却总让人感到隐隐不安。它有着突然而至的反转,极其抓马的设定,但故事一路走下去,却发现最初的那些反转都不过是必然之举,而那些看起来狗血的剧情不过是我们忽略的身邊俗常。
  阿文和琴姐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阿豪是个阳光大男孩的模板,懂事、优秀;二儿子阿和是个街头混混,他和朋友菜头去砍人,酿出了大祸,两个人都进了管教所。中年人阿文以为自己所面临的生活是这样的:大儿子读书,工作,娶妻生子,成为自己的依靠,小儿子终有一天惨死街头。但生活耍弄了他,看起来毫无心事的大儿子在一个夜晚从楼上一跃而下,小儿子的未成年女友怀着身孕找上门,一年半之后,小儿子出狱,生活向前。眼前的日子成了一道超纲的考题,答案遍寻不着。
  从结果反推,《阳光普照》中的所有人都被命运和生活篡改了,他们的生活几乎都被重置了一次。大儿子阿豪决绝自戕,小儿子阿和浪子回头,老实本分的父亲阿文最终酿出杀机,只想平静生活的妈妈终日要和巨大的秘密相伴……他们到底是阴差阳错走到了自己的反面,还是只不过被这翻覆的生活激发出了真正的一面?这答案或许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正是这份生活之中难以言说的命运感,成就了这部电影。真的很难去形容它,它把日常挤压到了最不可能的轨道上,又在极端的故事里让人相信生活里真的藏着如此不可说的秘密。
  看《阳光普照》,不可避免让人想起那部《大佛普拉斯》。因为从基因上造成的影调的相似,或者因为那日常生活之下的黑暗深渊与灼灼光亮,又或者因为其中那些半是鸡汤半是真理的金句。总之,这电影有着台湾现实主义影片的独特韵味,溽热掩藏的冰冷,平静之下的暴力,冷漠包裹的温情,以及温情缝隙间的疏离。
  大儿子阿豪在这个故事中出现的时间很短,原以为他是将被展开书写的主角,但没成想却突然以死亡告终,他的选择推动了这个故事,也改变了这个故事,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作为试剂,让这个家庭生活的底片重新显形。
  选择死亡之前,他给交好的同班女孩讲了一个故事:司马光砸缸的时候,发现缸里藏着的小朋友竟然就是司马光自己。这故事听起来莫名其妙的诡异,像个失败的冷笑话或者蹩脚的鬼故事,但最后我们才发现,这故事一直在点题:真实的自己躲在密不见光的容器深处,等待自己的寻找,但自己和自己终于见面的时候,却是不可避免的惨烈和死亡。这是怎样不可言说的悲剧呢?
  阿豪见到自己的一瞬,决定不再扮演阳光使者和家庭支柱,飞身拥抱自己暗黑的投影;阿文见到真实自己的一瞬,将油门踩到底撞死了一直骚扰小儿子的菜头。这些选择关乎囚禁与解放。前者解放了自己,囚禁了家庭;后者囚禁了自己,解放了孩子,但又用秘密锁住了妻子。处在阴暗潮湿之中久了,渴望阳光普照,阳光照射得刺眼,又渴望一片阴影栖身。这些人到底是缺少栖身的阴影,还是缺少普照的阳光?这故事里到底有没有成功的逃脱者,逃离恒久阴暗或者灼人烈日?没有吧。他们都从某种程度上获得了解脱,又从另外的维度上进入了新的桎梏。
其他文献
做美国总统选举报道,资深民调专家佐格比是我经常骚扰的采访对象。有趣的是,选举日前,他认为拜登会赢,他儿子则认为特朗普将胜选。父子俩都说服不了对方,但也不影响亲情。  也是在选举日前,佐格比对我说:特朗普的支持者也多是善良而正常的美国人,只是他们的诉求往往被主流声音所忽视。  这种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精英思维,是否也推动了民粹主义的发酵呢?将对方的支持者一律视为种族主义者和白人至上主义恐怖分子,并不能
对于俄罗斯总统普京而言,美国总统特朗普单方面宣布《苏联和美国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以下简称《中导条约》)的做法并不新鲜。这一方面是因为,“退群”已快成了特朗普政府近两年来的一种习惯,另一方面,普京在他刚就任俄罗斯总统时,就享受过类似的“待遇”。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不过三个月后,小布什政府就曾宣布要正式退出美苏1972年签署的《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以下简称《反导条约》)。
闫肖峰  一边是就业市场恢复不尽如人意,一边是大量岗位招不到工,这就是北美劳动力市场的现状。比如美国要推出的“大基建”就因为没有合适的工人而引发担忧。加拿大的情况也类似,一些行业复工复产后招不到工,尤其是服务行业。有老板称,员工拿CERB(紧急救济金)或失业救济拿上瘾了,不想回岗位了。  疫情之后打工人变懒了吗?不尽然!  右派舆论认为,失业救济造“懒人”。仅拜登政府的1.9万亿美元救助计划,就向
如果将一辆北京奔驰C级轿车的零件拆开卖,能买回8辆整车;9.47个奥迪Q5L的前大灯,就可以买回一辆Q5L新车……近年来,豪华车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但越来越多的人在拥有豪华车之后才发现,修车比买车贵多了。  修车贵不贵,可以用汽车零整比系数来表示,也即车辆配件价格总和与整车销售价格的比值。6月2日,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中保研”)发布第12期汽车零整比研究成果,披露了100款车型汽车零整比
闫肖锋  男不撮饭,女不化妆,为期三个月了。这场疫情破坏了很多人的生活习惯。人们削减所有非必需消费,奢侈品生意惨淡。  可近日,LV、香奈儿、普拉达等一线奢侈品牌却宣布将涨价,涨幅还超往年。匪夷所思吗?可一些白领上赶着抢在涨价前排队抢购呢。  疫情后人们对涨价普遍敏感。大家都不容易你还涨价?海底捞和西贝涨价后又向消费者道歉了,说这时候涨价没有顾及到消费者的感受,是个错误的决策。但国际一线奢侈品不理
即便前作《一个勺子》获得了金马奖,正在上映的《第十一回》也收获不少好评,陈建斌依然认为自己是一名“业余导演”。“我才拍了两部电影,本身的身份是演员,我演戏的时间是居多的。”陈建斌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电视剧《三国》中的曹操和《后宫甄嬛传》中的雍正皇帝,这些角色共同构成了演员陈建斌的公众形象,与导演陈建斌给人呈现的形象截然不同。作为演员,他饰演的人物通俗易懂,时常被做成表情包,广为传播。而作为导
海南省委原常委张琦从2010年起担任地方主官,是唯一一位连续主政海南三大城市的官员。和许多地方官一样,他喜欢搞大项目。  早年,张琦曾力排众议引进“世界小姐”比赛,助推海南旅游大业;到儋州后,他斥巨资打造人工岛海花岛,填海面积达12000亩;在三亚,两年时间拆了765万平方米的“违建”,是三亚之前5年拆迁面积的近5倍。  官场上从来不乏激进的主政者,他们或许抱着青史留名的心态,或许单纯出于政绩需求
作者  《212号房间》这样的主题永远不会过时,它探讨爱情、婚姻、忠诚与厌倦。无论是已成经典的《爱在》三部曲,还是不久前被广为讨论的《婚姻故事》,又或者是绵延五年却愈发醇厚的美剧《婚外情事》,它们聚焦的都是这样的主题:肉身与道德之间的拉锯与对抗、对于婚姻制度的凝视与怀疑,以及我们自以为能超然地看待那些遍布于现实生活中的裂隙,却发现那些细密裂痕对自己而言最终都依然成为无底深渊。  其实,《212号房
12月11日,气候活动人士在德国柏林勃兰登堡门前点燃蜡烛,拼出“为1.5摄氏度而战”的口号。《巴黎协定》设定的目标是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下。图/人民视觉  当地时间12月12日,美国当选总统拜登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五年前的今天,世界各国齐聚一堂,通过了关于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39天后,美国将重新加入。我们将团结全世界,推动我们取得更大更快的进展,直面应对气候危机。”  早在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