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叶剑英主持中央迁平组织委员会工作记

来源 :档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en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中共中央办公地点由西柏坡迁往古都北平。3月21日,中共中央华北局、北平市委、市政府和北平驻军,在北京饭店召开了迎接中央进北平会议,成立了以叶剑英为首,聂荣臻、程子华、刘亚楼、李克农等五人组成的中央迁平组织委员会,由叶剑英主持工作。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2月3日,中央警卫团派出7个连共800多人,以“北平市公安总队”番号进入北平,一方面了解北平的各种情况,进行党中央、毛主席进驻北平的警卫工作准备;另一方面,担负以彭真为首的中共北平市委、以叶剑英为首的北平军管会,以及部分先期入城的中共中央机关、各主要民主人士、国民党“和谈”代表的警卫。
  由于北平是和平解放,傅作义的军队虽然在城外进行了改编,但国民党的特务组织也趁机潜伏了下来。北平原来被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长期统治,反动基础根深蒂固,是国民党特务的北方指挥中心,有反动党、团、军队、警察、宪兵和庞大的特务机关。在国民党反动派即将灭亡的前夕,各地匪特纷纷聚集在此,并把监狱里的惯犯放出,与特务、地主、恶霸、散兵游勇相互勾结,进行各种破坏活动。他们杀害干部、群众,盗窃国家机密,纵火爆炸,印刷伪钞,扰乱金融,制造谣言,煽动闹事。同时,由于大量的失业人员沿街乞讨,旧社会遗留下的卖淫、贩毒、设赌、诈骗等犯罪行为依然充斥北平。
  北平解放后,叶剑英代表党中央对北平进行接管。在叶剑英的领导下,广泛开展了肃清敌特残余势力、收容散兵游勇、收缴枪支弹药、安定社会秩序的工作,使北平的社会安全形势逐步好转。为确保党中央的安全,在叶剑英的建议下,中央社会部工作队对北平西郊的敌特和社会情况进行了社会调查,也感到香山比较安全。中央社会部便衣侦察队进驻青龙桥,担负西直门至香山一线的便衣警卫,加强西郊公安派出所、检查站的领导,做好了社会全面的调查控制,并用扫雷器对香山进行了全面安全检查。3月17日,中央警备团第一营第二连先于中央出发,进驻香山部署警卫,警戒区域内修筑了必要的警卫、防空设施。
  3月21日,叶剑英和中央社会部工作队在香山召开了联席会议。负责香山的郊五分局局长徐守身和负责海淀的郊六局局长张峰也来了。中央警备团便衣队的高富有也到了。会议决定,以高富有的便衣队为主,郊五、郊六分局加上中央办公厅和驻防西郊的吴烈师联合建立一个检查站,分别设在西直门、海淀和青龙桥。同时,成立颐和园调查组,香山分驻所和颐和园、西苑派出所。并且这一系列的工作,要求在3月23日前完成,24日领发证件,勘察地形,对清华园附近、华北农村实验场周围和海淀街西口较复杂的零散居民区调查摸底。并于领发证件的当天晚上,在海淀区的公路沿途,以及重点路口要害部位和复杂地区,部署好警卫力量。
  原来计划中,清华园车站不是重点警卫目标,而是前门,准备让毛泽东主席在前门车站下车。但是,那天打前站的工作人员觉得特务似乎在前门有动向,散兵游勇的活动过多,不安全。叶剑英就坚决让毛主席改在清华园车站下车。城外安排了两个地方当车站,除了清华园车站外,另一个备用。
  24日,叶剑英与周恩来通过电话后,清华园车站就热闹起来了,里里外外好几层警卫。中央社会部部长李克农来了。北平市公安局局长谭政文来了。高富有把他的便衣队从动物园拐弯处一直摆到香山,清华园到西苑机场一路上也有便衣队。
  
  (2)
  
  在北平成立中央政府,是当时许多民主人士共同的想法。叶剑英在七届二中全会期间,向毛泽东汇报了北平和平解放的情形。说到北平和平解放后,叶剑英讲,很多民主人士来信来电给我们,表示他们坚决拥护共产党,要与共产党更好地合作,并希望共产党在北平成立全国性政府。
  毛泽东听后,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说:看来这些民主人士还不知道我们已经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把北平定为首都了,慢慢他们就会知道的,但是要最后决定还得开政协会议。
  定都北平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从国际安全和国际政治格局作出的一个必要的选择。1949年年初,东北局城市工作部部长王稼祥抵达西柏坡的当日,就与夫人朱仲丽一起去看望毛泽东。毛泽东问他: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我们的政府定都何处?历朝皇帝把京城不是定在西安就是开封,还有南京或北平。我们的首都定在哪里最为合适呢?
  王稼祥作了片刻的思考,然后回答说:“能否定在北平?”
  毛泽东要他谈一下理由。王稼祥分析说:“北平,我认为,离社会主义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近些,国界长但无战争之忧;而南京虽虎踞龙盘,地理险要,但离港、澳、台近些;西安又似乎偏西了一点。所以,我认为北平是最合适的地方。”
  王稼祥的看法与毛泽东以及叶剑英等中共领导人的看法是完全相同的,这种一致正是建立在对当时国际政治格局和国家安全战略认识上的。
  叶剑英在中央迁平组织委员会会议上说,中国革命胜利在即,关于新中国的都城问题,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决定放弃南京,而建都北平。北平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统一全国的作用,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人所考虑的定都的历史背景。北平在中国革命进程中所起的先导作用,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人考虑定都的现实背景。1919年在天安门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掀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第一页。这场运动取得了胜利,人民和人民领袖自然忘不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祥地。
  叶剑英说,定都北平最重要的动因还是政治上的考虑。蒋介石政权定都南京,毛泽东把人民的政权定都北平,这种针锋相对既反映出毛泽东鲜明的伟人个性,更反映出两种不同政权的根本对立。毛泽东明确地讲过:“蒋介石的国都在南京,他的基础是江浙资本家。我们要把国都建在北平,我们也要在北平找到我们的基础,这就是工人阶级和广大的劳动群众。”
  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高瞻远瞩,集思广益,他定都北平的设想得到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认可,但这一建议要得到新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批准同意才具有法定效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定都问题上与其他政权的根本区别。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确定国都定于北平,并改名为北京。
  
  (3)
  
  1949年3月21日清晨,按照叶剑英的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政治部保卫部长钱益民和司令部作战科长尹健带着100辆大卡车、20辆中小吉普车,分别从平、津两地出发,到西柏坡迎接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迁往北平。
  1949年3月22日晚,是毛泽东主席十分难忘的一晚,也是他难以入睡的一晚。毛泽东想着明天就要和他的战友们驱车到北平去,接管全国的政权,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心情激动而又沉重,这是中国共产党奋斗28年、用千万烈士的生命换来的全国性的胜利啊!
  夜已经很深很深了,毛泽东还在不停地抽烟。当时中央警备团的官兵们也是难以成眠,兴奋得无法入睡。据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在头一天晚上,毛泽东批阅完最后一批文件后,站在窗前眺望着夜空,一支一支地抽起烟来。直到凌晨三四点钟,毛泽东才上床睡觉,并吩咐值班战士9点以前叫他起床。
  3月23日上午,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率中共中央机关就要离开中国共产党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所在地西柏坡,就要告别这里的人民。临行前,毛泽东风趣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进京‘赶考’去嘛,精神不好怎么行呀!”
  周恩来会意地笑道:“我们应当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凝视车队将要开往的方向,坚定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
  这天,华北大地春光灿烂,从中央首长到中央警备团的战士,个个都既高兴又激动。整个中央机关是分三批离开西柏坡的,第一批是先遣队,他们在北平一解放就进了城;第二批是党中央机关和毛泽东等领导人,也就是3月23日这一批;第三批是后勤辎重部门和后卫。
  3月24日傍晚,车队到达河北涿县。北平市长叶剑英和将要担任铁道兵司令员的滕代远早已经迎候在外。叶剑英走上前同毛泽东握手问候。毛泽东冲他笑着说:“忙得很吧?辛苦了。”
  中央首长在涿县住下后,即召集会议,叶剑英向毛泽东等汇报了进北平城的具体安排。叶剑英说: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乘火车进北平,经过丰台,然后到清华园火车站,下火车后,改乘汽车夜宿颐和园。明天,即3月25日下午,在西苑机场举行入城式,检阅部队,接受各界代表的欢迎,与民主人士见面。
  接着,叶剑英又汇报说: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北平是胜利后进城,有人主张声势要大一些,仪式要隆重一些,让北平人民夹道欢迎,造成轰轰烈烈、声势浩大的气氛,以便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传,扩大中国革命的影响。
  听完汇报,毛泽东和中央首长们一致认为,这个时候进城场面不要过大,不要动员那么多的群众,到全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时候,再组织群众很好地庆祝庆祝。
  周恩来提议:到北平住下以后,要在西苑机场举行入城式。先检阅部队,然后与各界代表见面,特别是与那些知名党外人士,如张澜、李济深、沈钧儒、陈叔通、郭沫若、黄炎培、柳亚子、茅盾等见面。这些人过去就和我们合作共事,今天胜利了,他们更高兴了,他们急于想见到我们。他们也在考虑今后怎么办,成立新政府后,他们能安排什么工作等等。周恩来还说,关于党外人士如何安排工作的问题,我们到北平以后,还要召开各种会议征求意见,进行协商。
  毛泽东说:我赞成恩来的意见。对做过贡献的民主人士和各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应该在政府里安排适当的职务。在蒋介石反动统治下,由于各个时期的情况不同,他们所采取的斗争形式也不同。有时是公开的,有时是秘密的。他们的斗争很坚决,不怕抓,不怕关,不怕杀,在斗争中作出了贡献。那个时候,在蒋介石的血腥统治下,他们能做到那样就很不简单了,对他们的要求,不能和对共产党人的要求一样。
  说到这里,毛泽东颇有感触地说:“明天我们就要和他们当中的一些人见面了。明天见面,是他们欢迎我们,也是我们欢迎他们,并向他们表示感谢。我们希望他们继续同我们合作,在今后的政府工作和其他工作中,他们能够作出应有的贡献。”
  接着,具体研究了从涿县出发的问题,决定第二天凌晨两时半,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和胡乔木等,先乘火车进北平,其余的人乘汽车随中央机关出发。叶剑英说:“中央机关的住房已经安排好了,到北平广安门后,有人负责带路,中央办公厅系统都住在香山。”
  随后,叶剑英与周恩来等领导人研究第二天的日程。周恩来向叶剑英交代,到北平住下以后,要在西苑机场举行入城仪式。先检阅部队,然后与各界代表见面。这时,毛泽东也插话说:“党中央进北平,这是一桩大事,政治意义十分重大,是党和军队胜利历史上的最有意义的事情,一定要计划好。”
  
  (4)
  
  3月25日凌晨2时,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精神焕发,毫无倦容,健步跨上了去北平的专列。1918年的8月,毛泽东曾到过北平。那次在北京居住五六个月,最重要的收获是开阔了眼界,从李大钊等人那里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为他一生的革命道路奠定了精神方向。“三十一年还故国”。毛泽东此时由一位不被人放在眼里的青年学子,成长为即将执政的政党领袖。这次进北平,不是来求学问业的,而是来建设一个新社会的!
  随着汽笛一声长鸣,火车“呼哧、呼哧”地吐着气,终于到北平清华园车站。直到新华社发了毛泽东和党中央来北平的消息后,北平才一下子沸腾了。在汉口的蒋介石听到这个消息,也惊奇地说:“我们的情报都干什么去了?”
  毛泽东第一个走下火车。彭真和中央迁平组织委员会委员聂荣臻、李克农等,早已在车站迎候,他们快步上前,同毛泽东等中央首长一一握手问候。毛泽东等没有在火车站休息,随即改乘汽车前往颐和园。
  毛泽东到达颐和园后,直奔静谧的景福阁。还没有来得及休息,便找来了颐和园接管主任,向他详细询问颐和园的接管情况,接管了多少旧职员、多少工人?有没有太监?他们的生活怎么样?有困难没有?并指示主任,对原有的职工生活,要包下来,不要辞退,不要解雇,原薪是多少,还发多少,不要叫人家说,国民党时期我们有饭吃,共产党来了反倒没有饭吃了,如果这样我们就挨骂了。他关心的还不只是颐和园的这几十位旧职员,还有全国成千上万的旧职员。
  在大家稍事休息,洗好脸后,就准备吃饭。待各位坐定后,叶剑英高举酒杯说:“请主席喝杯酒吧。今天是很值得纪念的日子,应该喝一杯。”
  毛泽东高兴地答应下来。他笑着说:“好,咱们都干了这一杯!”
  接着,大家相互碰杯。这顿饭很丰盛,是叶剑英和彭真特意安排的,有昆明湖的鲜鱼,玉泉山的大米……吃饭时,叶剑英谈了西苑机场检阅的事。
  叶剑英说,下午5时在西苑机场举行入城式,检阅部队,同北平市各界群众代表,以及各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见面。他说,各界群众代表近万人,都是和各区各部门协商定下来的。有工人、农民、市民、学生、机关干部等。民主党派领导人和知名人士160余人,他们接到去西苑机场开会的通知,知道是毛泽东主席来北平了,都高兴极了。
  聂荣臻接着说,经过研究,阅兵仪式在西苑机场比较合适。那个地方靠近山区,好防空。地方也大,部队和群众都能摆开。下午5时开始,也有利于防空。就是离市区远了点,没有公共汽车,交通不方便。部队和民主党派领导人以及民主人士,都有车坐。有一部分群众可能坐不上车,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正想办法解决。
  早饭后,叶剑英、彭真、聂荣臻、李克农等离开了益寿堂,到西苑机场准备去了。中午,周恩来也去西苑机场察看。
  周恩来从西苑机场回颐和园后,向毛泽东汇报说,决定下午3时半从颐和园出发。他强调说,这段路一般要不了一个半小时,但因路窄人多,马车也多,路上不顺利,可能耽误时间。但不管怎样,我们一定按时到达。城市人一般时间概念很强。我们这次是进城的第一天,一定要按时到达。早到了可以先休息一会儿。
  根据周恩来的安排,下午2时多吃午饭。饭后休息了一会儿,就准备出发。出发前,周恩来说,检阅部队以后,再会见各界群众代表和各党派的领导人,因为时间的关系,加上人数太多,不多谈话,只是见面问候一下各党派领导人和知名人士,以后有机会了再同他们详谈。
  
  (5)
  
  3月25日下午5时,在西苑机场正式举行了阅兵式。受阅部队是在3月20日才接到受阅任务的。由于准备时间太短,所有的受阅部队从接到命令,到动员开始准备,擦拭武器、洗刷军装等等,全部压缩到一起了。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林伯渠于下午4时半乘汽车从颐和园出发,于下午5时,在军乐声与欢呼声中来到西苑机场。千百张笑脸在欢呼歌唱,千百双眼睛都望着一个方向。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军乐大作,欢呼声震天。
  北平市市长叶剑英首先迎向了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林彪、聂荣臻、贺龙等趋前迎接。工人、农民、青年、妇女各界代表,满怀热情与希望来迎接自己的领袖。毛泽东、朱德等首先和工人代表一一握手,工人代表紧紧握着毛泽东的手不放。毛泽东走到妇女代表面前,和李德全、蔡畅、邓颖超握手。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李秀镇握着毛泽东的手说:“毛主席您可好,您真是我们的大救星。”
  毛泽东一行来到160多位民主人士的欢迎行列,高兴地与他们相见,热烈地与沈钧儒、郭沫若、李济深、黄炎培、马叙伦等一一握手,互致问候。对和平解放北平有功的傅作义也来欢迎,毛泽东与他合影留念。
  受阅部队由第四野战军的三个步兵团,一个摩托化团,两个炮兵团,一个坦克营及英雄模范功臣代表连以上干部组成,中央迁平组织委员会委员刘亚楼任阅兵总指挥。
  当一发银白色照明弹腾空而起时,人民武装力量的检阅开始了。由叶剑英陪同,毛泽东登上第一辆浅绿色吉普车,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林伯渠等也依次登车。乐队高奏雄壮的《解放军进行曲》。第四野战军参谋长、阅兵总指挥刘亚楼响亮地向毛泽东报告:“受检阅的部队全部到齐!”
  毛泽东在叶剑英、刘亚楼的陪同下,缓缓行进。坦克炮塔上飘着红旗,坦克手精神百倍一齐向自己的领袖们敬礼。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无限欢欣,含笑还礼。受检阅的成排的高射炮、榴弹炮、重炮,全是得之敌人的美式武器。摩托化步兵,乘坐卡车的战士们个个雄姿英武。参加检阅的还有:彭真、王稼祥、李立三、刘宁一、聂荣臻、贺龙、李克农、滕代远、林彪、李涛等。
  检阅到了经历过无数艰辛战斗的英勇步兵面前,英雄的步兵行列里的几十面英雄奖旗,迎风飘舞。每一面旗都有它独有的光荣,每一面旗都有它特殊的功绩。塔山英雄团这面血染的大旗,显得格外鲜艳壮丽。毛泽东乘的吉普车行进到塔山英雄团前面时,刘亚楼向毛泽东报告英雄团的事迹。毛泽东看到了胸前佩戴着奖章的战斗英雄,举手向他们敬礼。
  毛泽东的目光始终亲切地注视从炮兵到步兵的每一个战士,而每一个战士又都目不转睛地望着自己的领袖,领袖的心和战士的心紧紧连在一起。这时,军乐队奏起《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的乐曲,表达了人民军队决心永远跟着共产党,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去战胜所有艰难险阻,迎接新的伟大胜利。
  毛主席站在一辆敞篷吉普车上,频频挥手致意。
  大家齐声高呼:毛主席万岁!
  毛主席说:同志们好,同志们万岁!
  炮兵部队为了欢迎毛主席,向空中发射了礼炮。50门六○炮后又陆续发射了500发照明弹,半边天布满了亮晶晶的火球,人们一齐鼓掌,欢呼震天。
  毛主席说:“不要打了,战争还没结束,留着打国民党吧。”
  阅兵结束后,毛泽东同工人、农民、青年代表及民主人士一起,拍了一张照片。这是团结的象征,这是胜利的象征。检阅结束后,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驱车前往叶剑英早已准备好的中共中央驻地香山。
  北京西郊的香山,是历史悠久的风景名胜区。在香山的最高处,有两块巨大的岩石,状如“香炉”,近似九江庐山香炉峰,加之这里山势险要,特别是早晨,远望云雾缭绕,袅袅升空,香山由此而得名。
  早在1月19日,中央直属机关供给部副部长范离等一行,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西郊,为中共中央迁平选择驻地。范离到达北平后,经过细致的调查,提出确定中央驻地的初步意见,并向北平市市长叶剑英汇报。1月底,范离带着叶剑英给中央军委秘书长杨尚昆的亲笔信,回西柏坡向党中央汇报。信中说:“范、刘(刘达)二同志侦察和研究的结果,我们认为地区的选择,以香山为适当,只需牵动一家(慈幼院)就可基本解决。叶剑英”
  为确定中央驻地,中央又派李克农一行13人赴北平全面调查。李克农一行于2月3日由西柏坡动身,2月5日到达北平,2月7日与北平市警备司令员程子华一起去香山勘察,即确定香山为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的驻地,对外称“劳动大学”。2月8日李克农给杨尚昆的信中说:“昨日与平警备司令程子华去香山一带看住址,已决定住该地。”“林总(林彪)已允调给吴烈师为警卫部队,最近即可调至香山一带驻守,另调工兵二连帮助修理工作。”
  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进北平,标志着中国革命的全面胜利已经临近。毛主席住在香山南坡的双清别墅,主要操心两件大事:一是指挥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去,夺取全国的最后胜利;二是广泛联络民主人士,协商召开政协会议。
  毛泽东一直住在香山。6月以后,毛泽东白天去中南海办公,夜里仍回双清别墅或玉泉山休息。
其他文献
一  陈淑英吃了晚饭,把碗一放,起身就要走。丈夫杜思富问她:“你不是下班了吗?又要上哪儿去?”陳淑英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脸上挂着笑容说:“柳慧琴的儿子后天结婚,今天晚上要我去她家,帮她缝被子。”丈夫也笑了:“你都快成缝被子的专业户了。这都帮同事缝了五六家了吧!”陈淑英有点沾沾自喜地说:“何止啊,我自己这个中心店的同事不要说,别的中心店的人也托人来找我去缝被子。都缝了十多家了。”杜思富说:“还是你的
延安,是屹立在黄土地上的历史丰碑,它在中国革命进程中所做出的彪炳千秋的贡献,永远被载入烫金封面的中国史册。铁血中国风,全民齐抗战,延安是抗日战争的心脏,党不仅在这里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还领导抗日军民浴血奋战、英勇杀敌,形成了中华儿女不分民族、阶层、党派、宗教,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全民抗战局面。延安作为我党当时革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客观的需要,在这里,上
人生天地间,有的人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活得不糊涂,是个明白人。但是,也有不少人浑浑噩噩,不懂得人生的意义,糊里糊涂地过日子。活了一辈子,还不知道做人是怎么回事。这样的人,在社会上难免处于较低的档次。  人,是有追求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有所追求是人的一个本质特征,人总是对生活充满幻想,有着永远不能满足的需求,并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停
摘 要:卞之琳作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先驱者之一,对于卞诗歌作品的研究,从他踏入文坛开始创作后便展开了。在创作理念上,卞之琳自觉地吸收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在艾略特、闻一多等人的关于诗歌创作的理论之上,为中国新诗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崭新的创作道路,一方面拓宽了诗性美的领域,另一方面也提升了中国新诗的理性层次。  关键词:诗歌格律;非个人化;诗歌意象;诗学蜕变  作者简介:李荞伊(1995-),女,吉林省延吉市
台湾举办辛亥百年档案展  台“监察院”近日举办辛亥百年监察档案特展,展出100件重要历史档案,清朝御史大夫巡察台湾后上奏舆情的清宫奏折,故宫“情义相挺”,仿真品制作12本清宫奏折,让民众一窥清帝与台湾监察官员互动。  “监察院”说,清代为了加强君臣间联系,历康、雍、乾三朝,逐渐发展出由高阶官员直接向皇帝奏报政务、私事及所见所闻的奏折,奏折由官员缮写、封固、递送,不经内阁,直呈皇帝。  “监察院副秘
电报档案是革命历史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28年中国共产党筹建自己的秘密电台后,在我党政军领导机关中形成了大量电报档案。追溯电报档案形成的发展过程,是与周恩来同志的悉心指导和大力关怀密不可分的。  1928年党的“六大”前后,中国大地上的武装起义风起云涌,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在不断壮大,为了适应革命形式发展的需要,周恩来提倡并亲自领导创立了我党无线电密码通讯事业。当时,培训技术人员是在国内外分别进
春天的脚步正在跚跚地向我们走来,但是天还是冷,北方仍处在越冬期。正月里,我这是第三次来后库了。今天,请同志们到这里,重点是研究部署一下2011年后库的工作,尤其是上半年的工作。  一、要把档案整理作为后库经常性工作的第一任务,贯穿全年,抓好落实。后库给我局带来大量新任务,已经改变了局馆工作的格局。后库自身的工作也在日益拓展中。对后库的事业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等,这两三年我讲了很多,如果分分类,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中国共产党根据全国人民和平建国的迫切愿望,同国民党统治集团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努力避免内战,实现国内和平,并试图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中国的社会改革。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了《
近年来,有些报刊和网站陆续登载美国第31届总统胡佛早年在开滦煤矿的有关情况,并由此引发不同争论,褒贬不一。有的说,胡佛是难得的技术管理人才,对开滦煤矿发展有功,建议在开滦修复胡佛工作遗址纪念馆;也有的说,胡佛在开滦是一段“不光彩”的发迹史,是他政治生涯中的“疮疤”,令世人所不齿;还有的说,胡佛是骗占开平矿权的元凶,是掠夺中国资财的窃贼,是历史罪人,等等。毋庸置疑,胡佛早年在开滦生活工作近三年不假;
1945年9月2日,侵华日军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洗雪了一百年来屡受外寇欺凌的耻辱,在世界重新树立起东方大国的形象。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保证之一,是各党各派、尤其是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共同对敌。而内战十年的国共两党能够摒弃前嫌,携手第二次合作,是经过多轮艰苦谈判才达成的,其中在庐山进行的两轮谈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37年天气热得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