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阐述了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和意义,探讨了在《标志设计》课程中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问题教学、项目驱动、角色互换、组织讨论,并分析了互动式教学模式对高素质设计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模式;标志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2-0085-02
《标志设计》是一门提高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理解力、周密性等全面素质的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互动式教学模式因具有实践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在《标志设计》课程教学中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及意义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主观能动性,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教学模式。
互动教学法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有利于师生双向沟通,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技能。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
《标志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笔者深刻体会到《标志设计》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重要作用。师生互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并理解知识;可以充分激活课堂学习氛围,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培养他们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一)问题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得多、问得少,学生接受得多、思考得少。有时是教师提出问题,而不是启发式地给学生提供问题情境,学生只能被动地回答问题;有时是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而不给学生提供自行解决问题的机会。问题教学法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和推理,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的互动教学方法。在问题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事先设计出需要学生理解的问题,由学生思考解答,再由教师点评,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标志设计》教学中,问题教学的互动模式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所设计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难易适中。例如,笔者在讲到“标志图形元素——空间”内容时,让学生就具有空间感的标志举例。学生积极思考,回答出了具有代表性的索爱标志、汉诺威世博会标志、微软windowsXP标志等。笔者对学生提供的各种答案当堂点评,对正确的回答予以肯定,使学生获得自信心;对不理想的回答进行正确引导,分析出错原因,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互动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项目驱动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个个项目作为主体,把相关的知识点融入项目的各个环节,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指导作用的高效互动的教学法。项目驱动是互动教学的一个重要模式。模拟真实的项目情境,更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强化问题意识。在项目任务驱动下,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改为主动学习,并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由单方知识传授变为与学生一起关注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形成师生互动,使教学效果得到较大的提高。项目一般来源于企业的真实课题或教师的设计项目。这样的课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中心位置。学生在完成设计项目的同时也收获了成就感。
例如,在《标志设计》教学中,为学生引入真实的企业设计项目——为一个专门设计生产环境监测仪器的电子产品公司设计标志。教师将公司概况向学生作简单介绍之后,让学生通过拟定市场调研表来完成市场调研、分析调研结果、设计标志草图、修订设计方案、确定标志等任务。学生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设计了若干标志草图,并与教师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出最佳设计方案,进而制作出最终的效果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充分交流和探讨,分析各种设计方案的优劣,提出针对性的修改意见。
项目驱动教学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因此,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不仅要在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各项调查项目的过程中,穿插讲授标志设计的意义与方法、设计流程和标志制作的方法等内容,让学生能够在项目设计的各环节中活学活用,而且要对项目设计的进展进行监控,及时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具体问题。
(三)角色互换
角色互换教学法是教师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走上讲台授课的互动教学法。在此过程中,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学习顾问和课堂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这种互动模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标志设计》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收集自己认为具有风格特征或文化内涵的标志,在课堂上讲解。每个学生都愿把自己的才能表现出来以得到大家的认可,收获成就感,因此都能积极地参与到互动教学中来。角色互换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只发挥组织、引导的作用。
在角色互换教学实践中,一个学生曾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舞动的“京”作为案例来讲解。当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经过学生讲解、质疑和讨论,学生对标志设计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角色互换的教学模式在学生记忆中印象最深刻、最清晰,教学效果非常好。
(四)组织讨论
组织讨论教学法是教师预先设定讨论题目和要求,由学生分组讨论的互动教学法,它适用于与课程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
例如,《标志设计》教学中,在讲到按照标志设计的造型要素分类时,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收效良好。课前教师应认真设计问题。这些问题要紧扣教学内容,能够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而且必须难度适中。教师提前把要讨论的问题告诉学生,给学生准备讨论资料的时间。讨论开始前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名学生负责记录讨论过程。讨论结束时每个小组出一份讨论报告,并推选一名代表上台阐述本小组的观点。教师针对观点阐述,当场提问,学生回答。最后由教师对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是否有创新,是否需要改进等做出评价。
这种互动教学方法由教师的一种见解、一个观点变为多种见解、多种观点,通过互相讨论学习,学生的眼界大为开阔。学生接受了收集、整理、分析、讨论和讲解等全面的训练,有利于培养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做到教书育人两促进、两提高。
对《标志设计》课程中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展望
未来社会是以能力为核心来评价人才的,高等教育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标志设计》作为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应将授课的重心置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中应该加强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在课程安排上要利于互动教学法的实施;善于研究借鉴国内外互动教学的前沿做法,并在《标志设计》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加以完善;善于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BBS、网络课堂、电子邮件等,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动教学。
参考文献:
[1]宫六朝.视觉传达艺术设计[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2.
[2]范红霞.论“同伴探索”式师生关系模式[J].教育研究,2003,(4).
[3]王秀村.实现互动式教学的六项措施[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5).
作者简介:
李巍杭(1978—),男,黑龙江鸡西人,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助教,研究方向为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教学。
董英娟(1978—),女,陕西渭南人,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教学。
(本文责任编辑:洪雁)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模式;标志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2-0085-02
《标志设计》是一门提高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理解力、周密性等全面素质的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互动式教学模式因具有实践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在《标志设计》课程教学中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及意义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主观能动性,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教学模式。
互动教学法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有利于师生双向沟通,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技能。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
《标志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笔者深刻体会到《标志设计》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重要作用。师生互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并理解知识;可以充分激活课堂学习氛围,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培养他们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一)问题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得多、问得少,学生接受得多、思考得少。有时是教师提出问题,而不是启发式地给学生提供问题情境,学生只能被动地回答问题;有时是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而不给学生提供自行解决问题的机会。问题教学法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和推理,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的互动教学方法。在问题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事先设计出需要学生理解的问题,由学生思考解答,再由教师点评,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标志设计》教学中,问题教学的互动模式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所设计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难易适中。例如,笔者在讲到“标志图形元素——空间”内容时,让学生就具有空间感的标志举例。学生积极思考,回答出了具有代表性的索爱标志、汉诺威世博会标志、微软windowsXP标志等。笔者对学生提供的各种答案当堂点评,对正确的回答予以肯定,使学生获得自信心;对不理想的回答进行正确引导,分析出错原因,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互动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项目驱动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个个项目作为主体,把相关的知识点融入项目的各个环节,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指导作用的高效互动的教学法。项目驱动是互动教学的一个重要模式。模拟真实的项目情境,更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强化问题意识。在项目任务驱动下,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改为主动学习,并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由单方知识传授变为与学生一起关注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形成师生互动,使教学效果得到较大的提高。项目一般来源于企业的真实课题或教师的设计项目。这样的课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中心位置。学生在完成设计项目的同时也收获了成就感。
例如,在《标志设计》教学中,为学生引入真实的企业设计项目——为一个专门设计生产环境监测仪器的电子产品公司设计标志。教师将公司概况向学生作简单介绍之后,让学生通过拟定市场调研表来完成市场调研、分析调研结果、设计标志草图、修订设计方案、确定标志等任务。学生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设计了若干标志草图,并与教师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出最佳设计方案,进而制作出最终的效果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充分交流和探讨,分析各种设计方案的优劣,提出针对性的修改意见。
项目驱动教学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因此,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不仅要在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各项调查项目的过程中,穿插讲授标志设计的意义与方法、设计流程和标志制作的方法等内容,让学生能够在项目设计的各环节中活学活用,而且要对项目设计的进展进行监控,及时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具体问题。
(三)角色互换
角色互换教学法是教师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走上讲台授课的互动教学法。在此过程中,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学习顾问和课堂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这种互动模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标志设计》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收集自己认为具有风格特征或文化内涵的标志,在课堂上讲解。每个学生都愿把自己的才能表现出来以得到大家的认可,收获成就感,因此都能积极地参与到互动教学中来。角色互换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只发挥组织、引导的作用。
在角色互换教学实践中,一个学生曾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舞动的“京”作为案例来讲解。当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经过学生讲解、质疑和讨论,学生对标志设计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角色互换的教学模式在学生记忆中印象最深刻、最清晰,教学效果非常好。
(四)组织讨论
组织讨论教学法是教师预先设定讨论题目和要求,由学生分组讨论的互动教学法,它适用于与课程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
例如,《标志设计》教学中,在讲到按照标志设计的造型要素分类时,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收效良好。课前教师应认真设计问题。这些问题要紧扣教学内容,能够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而且必须难度适中。教师提前把要讨论的问题告诉学生,给学生准备讨论资料的时间。讨论开始前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名学生负责记录讨论过程。讨论结束时每个小组出一份讨论报告,并推选一名代表上台阐述本小组的观点。教师针对观点阐述,当场提问,学生回答。最后由教师对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是否有创新,是否需要改进等做出评价。
这种互动教学方法由教师的一种见解、一个观点变为多种见解、多种观点,通过互相讨论学习,学生的眼界大为开阔。学生接受了收集、整理、分析、讨论和讲解等全面的训练,有利于培养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做到教书育人两促进、两提高。
对《标志设计》课程中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展望
未来社会是以能力为核心来评价人才的,高等教育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标志设计》作为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应将授课的重心置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中应该加强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在课程安排上要利于互动教学法的实施;善于研究借鉴国内外互动教学的前沿做法,并在《标志设计》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加以完善;善于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BBS、网络课堂、电子邮件等,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动教学。
参考文献:
[1]宫六朝.视觉传达艺术设计[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2.
[2]范红霞.论“同伴探索”式师生关系模式[J].教育研究,2003,(4).
[3]王秀村.实现互动式教学的六项措施[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5).
作者简介:
李巍杭(1978—),男,黑龙江鸡西人,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助教,研究方向为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教学。
董英娟(1978—),女,陕西渭南人,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教学。
(本文责任编辑:洪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