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标志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piao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阐述了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和意义,探讨了在《标志设计》课程中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问题教学、项目驱动、角色互换、组织讨论,并分析了互动式教学模式对高素质设计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模式;标志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2-0085-02
  
  《标志设计》是一门提高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理解力、周密性等全面素质的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互动式教学模式因具有实践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在《标志设计》课程教学中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及意义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主观能动性,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教学模式。
  互动教学法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有利于师生双向沟通,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技能。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
  《标志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笔者深刻体会到《标志设计》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重要作用。师生互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并理解知识;可以充分激活课堂学习氛围,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培养他们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一)问题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得多、问得少,学生接受得多、思考得少。有时是教师提出问题,而不是启发式地给学生提供问题情境,学生只能被动地回答问题;有时是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而不给学生提供自行解决问题的机会。问题教学法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和推理,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的互动教学方法。在问题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事先设计出需要学生理解的问题,由学生思考解答,再由教师点评,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标志设计》教学中,问题教学的互动模式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所设计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难易适中。例如,笔者在讲到“标志图形元素——空间”内容时,让学生就具有空间感的标志举例。学生积极思考,回答出了具有代表性的索爱标志、汉诺威世博会标志、微软windowsXP标志等。笔者对学生提供的各种答案当堂点评,对正确的回答予以肯定,使学生获得自信心;对不理想的回答进行正确引导,分析出错原因,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互动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项目驱动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个个项目作为主体,把相关的知识点融入项目的各个环节,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指导作用的高效互动的教学法。项目驱动是互动教学的一个重要模式。模拟真实的项目情境,更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强化问题意识。在项目任务驱动下,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改为主动学习,并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由单方知识传授变为与学生一起关注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形成师生互动,使教学效果得到较大的提高。项目一般来源于企业的真实课题或教师的设计项目。这样的课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中心位置。学生在完成设计项目的同时也收获了成就感。
  例如,在《标志设计》教学中,为学生引入真实的企业设计项目——为一个专门设计生产环境监测仪器的电子产品公司设计标志。教师将公司概况向学生作简单介绍之后,让学生通过拟定市场调研表来完成市场调研、分析调研结果、设计标志草图、修订设计方案、确定标志等任务。学生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设计了若干标志草图,并与教师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出最佳设计方案,进而制作出最终的效果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充分交流和探讨,分析各种设计方案的优劣,提出针对性的修改意见。
  项目驱动教学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因此,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不仅要在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各项调查项目的过程中,穿插讲授标志设计的意义与方法、设计流程和标志制作的方法等内容,让学生能够在项目设计的各环节中活学活用,而且要对项目设计的进展进行监控,及时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具体问题。
  (三)角色互换
  角色互换教学法是教师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走上讲台授课的互动教学法。在此过程中,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学习顾问和课堂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这种互动模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标志设计》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收集自己认为具有风格特征或文化内涵的标志,在课堂上讲解。每个学生都愿把自己的才能表现出来以得到大家的认可,收获成就感,因此都能积极地参与到互动教学中来。角色互换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只发挥组织、引导的作用。
  在角色互换教学实践中,一个学生曾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舞动的“京”作为案例来讲解。当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经过学生讲解、质疑和讨论,学生对标志设计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角色互换的教学模式在学生记忆中印象最深刻、最清晰,教学效果非常好。
  (四)组织讨论
  组织讨论教学法是教师预先设定讨论题目和要求,由学生分组讨论的互动教学法,它适用于与课程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
  例如,《标志设计》教学中,在讲到按照标志设计的造型要素分类时,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收效良好。课前教师应认真设计问题。这些问题要紧扣教学内容,能够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而且必须难度适中。教师提前把要讨论的问题告诉学生,给学生准备讨论资料的时间。讨论开始前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名学生负责记录讨论过程。讨论结束时每个小组出一份讨论报告,并推选一名代表上台阐述本小组的观点。教师针对观点阐述,当场提问,学生回答。最后由教师对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是否有创新,是否需要改进等做出评价。
  这种互动教学方法由教师的一种见解、一个观点变为多种见解、多种观点,通过互相讨论学习,学生的眼界大为开阔。学生接受了收集、整理、分析、讨论和讲解等全面的训练,有利于培养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做到教书育人两促进、两提高。
  
  对《标志设计》课程中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展望
  
  未来社会是以能力为核心来评价人才的,高等教育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标志设计》作为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应将授课的重心置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中应该加强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在课程安排上要利于互动教学法的实施;善于研究借鉴国内外互动教学的前沿做法,并在《标志设计》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加以完善;善于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BBS、网络课堂、电子邮件等,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动教学。
  
  参考文献:
  [1]宫六朝.视觉传达艺术设计[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2.
  [2]范红霞.论“同伴探索”式师生关系模式[J].教育研究,2003,(4).
  [3]王秀村.实现互动式教学的六项措施[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5).
  作者简介:
  李巍杭(1978—),男,黑龙江鸡西人,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助教,研究方向为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教学。
  董英娟(1978—),女,陕西渭南人,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教学。
  (本文责任编辑:洪雁)
其他文献
为研究岩石在中低速冲击下的动力特性,利用MTS和落锤冲击试验系统进行了红砂岩准静态和动态单轴压缩试验,获得了10-2-101.7 s-1应变率范围砂岩全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表明,中
基于高阶统计量具备处理随机信号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利用三阶谱(双谱)评定MIMO线性系统时域输入输出信号统计特征的新方法。通过建立线性系统双谱数学模型,根据系统响应、所测
采用子结构法研究了重载列车引起的大跨度铁路斜拉桥拉索非线性振动问题。首先基于线性桥梁空间有限元模型,采用车-桥耦合动力学理论计算得到斜拉索锚固点动力响应;然后将该
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尽管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依然存在一些障碍性问题。本文从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加大对农村文化建
为研究列车振动荷载下隧道仰拱结构既有底鼓病害的扩展特性,探究列车动载对仰拱底鼓的放大效应,从围岩静载作用下仰拱底鼓的破坏模式出发,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利用动态扩展有限
基于双横臂悬架的1/4汽车模型,以降低簧载质量振动为目的,提出了具有扰动观测器的滑模控制方法。由1/4汽车模型中簧载质量的受力平衡条件,得到了1/4汽车模型的二阶线性控制系
如今,每天有无数人投身创业大潮,有无数份商业计划书递交到投资机构或投资人手上,也有无数创业者或创业企业拿到了风投。在创业初期,这第一笔投资无论是对争夺市场份额,优先扩张企
为研究某型采煤机螺旋滚筒振动可靠性,根据实际工况模拟螺旋滚筒的瞬时冲击载荷,建立螺旋滚筒的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振动模态分析,识别出主要模态参数和振型规律,发现截齿部
提出一种半解析法来分析圆柱壳结构自由振动特性。将圆柱壳壳结构在轴向方向分解为若干壳段,用沿轴向的Jacobi多项式和沿周向的Fourie r级数来表示各个壳段的位移函数,并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