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可以把一些流行音乐引进课堂,进行分析,挖掘流行音乐中好的一面,加以利用展开,也可以剖析它对社会的影响,使学生们对于流行音乐有个较全面较清楚的认识。
【关键词】流行音乐 引导 中学生 音乐课堂 鉴赏
音乐是文化情趣的一种形式,它与人类的审美意识息息相关。如果说粮食是人的生命需要,那么音乐的诞生就是为了创造人类生命之美,它打开了人类生活的又一扇心灵窗口。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开始快速发展,从而对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对来自外界的信息非常敏感,同时中学生的可塑性也决定了他们的接受、模仿能力非常强。现代社会的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多种传媒是他们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在各类音乐信息中,他们对流行音乐的关注远远超过其它的音乐类型,由于流行音乐的动感符合中学生活泼的生理需求,流行音乐的韵律也满足了中学生好奇的心理变化。作为音乐教师不能错误地认为自己是学院派毕业生,就鄙视一切流行音乐,甚至禁止学生听唱。笔者认为:音乐也要提倡百花齐放,不拘一格。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流行歌曲几乎成了音乐的代名词。尽管他们知道除了流行歌曲之外。还有很多各具特色的音乐,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对他们影响最大的是流行歌曲。
一、流行音乐与高雅音乐
李岚清在一次关于高校的艺术教育讲话中曾经说:“通俗的流行音乐是面向大众的、娱乐性音乐类型,在文化品质上具有某种快餐性,因此,有人将纯娱乐性的通俗流行音乐比喻为‘零食’,真正的知识分子只吃零食是远远不够的,无助于文化修养、高尚情操的养成,所以还是要吃主食,这主食就是经典音乐。”这段话用一个恰好的比喻道出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对于一个人的精神需求所发挥的重要性。古典音乐因其严谨、深邃、陶醉和沉思冥想等等特点一直被人们称作“高雅音乐”。而通俗音乐因其具有大众性和时代感,通常和“娱乐”紧密联系在一起。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流行和高雅是相对的,先前时代的流行音乐到了下一个时代可能就变成了古典艺术。海顿、莫扎特的音乐被我们叫做高雅音乐,可在当时人们的眼中也是流行音乐,所以,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不存在绝对的分界线。
二、正确引导学生欣赏流行音乐
1.从不同的表演形式去欣赏。音乐可以分为声乐和器乐,在声乐艺术中,演唱形式可分为: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及表演唱等。与上述的不同唱法一样,按不同的演唱形式去选择歌曲的范围也相当的大。对于独唱来说,大部分流行歌曲的演唱多采用这种方式。但这种演唱讲究个性,歌手在声音上的差距之大,风格之多样。使得我们无法像在“美声唱法”中那样将其划分为几个声部。因而给学生欣赏独唱流行音乐时,应将歌手的个性,歌曲的风格作为重点,以求提高鉴赏水平。
2.反映的不同主题去欣赏。众所周知,大部分流行歌曲是以爱情为主的,这在港台歌曲中尤为突出。有表达对爱情执着的,有歌颂爱情纯洁的,有表达初恋的朦胧的,有表现失恋的痛苦的等等。由于时代的变迁,现在的中学生对爱情这两个字,已经是相当的习惯了,老师要做的事就是要帮助学生提高辨别能力。把纯洁与颓废、高雅与庸俗区别开来。
3.词中去欣赏。在音乐课上,老师们往往注重对音乐旋律的欣赏,而忽略了歌词,认为那是语文课的事,这是非常片面的。在许多优秀的流行音乐中,歌词往往是非常出彩的一个重要部分。如黄家驹的《海阔天空》、黄沾最有名的《笑傲江湖》的主题歌《沧海一声笑》、韩红的《天亮了》等等。词,本身就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歌或者散文,它的审美意义有时还大大超过了音乐本身所需要表达的意境。
4.不同的风格去欣赏。如:民歌风格的《我热恋的故乡》、摇滚风格的《回到拉萨》、现代民谣风格的《同桌的你》、戏曲、曲艺风格的通俗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等等。《牧歌》是一首内蒙古民歌,展示了内蒙古草原的辽阔美丽,牛羊成群的壮美景象。但是这首乐曲是无伴奏的原生态演唱,而且曲调悠长,虽然风格质朴,意境开阔,但是作为学生就觉得气氛比较沉闷。为了改善这样的情况,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穿插腾格尔的《天堂》。那充满磁性的声音,极具现代感的伴奏效果,那跌宕起伏的蒙古音调,绝对能够吸引人的听觉。
三、流行音乐进课堂的方法
让流行音乐进课堂,绝不是放弃教材内容,也不是一味偏离教学主题,而单纯地迁就学生的爱好,把音乐课简单地变成流行音乐的教唱和欣赏课,而是对入选教材的流行音乐进行分析和精心的挑选。挑选的标准应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尽可能完美统一”和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并在整个教材中只占适当的比例,并遵循以下五个原则:思想教育的原则、指导性原则、辩证的原则、正确的音乐审美观的原则、可接受性原则。把握好以上的几个原则的基础上,还要注意教学的方法。
1.课前播放流行音乐
老师选择一些非常流行的、适合学生听的、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在课间播放,学生在音乐声中踩着音乐的节奏唱着流行歌曲走进教室。这样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放松学生的心情,同时也达到学习聆听的目的。学生有了好的情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课堂上教材音乐作了情绪的铺垫,一堂课也就轻松多了。
2.有机的结合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
根据我国的国情,现实状况,在古典音乐欣赏这方面,我们的学生根本无法与欧洲国家的学生相比,外国的孩子从小就开始欣赏歌剧、交响乐等古典音乐,从小耳濡目染,深受感染。歌剧院,剧团演出随处可见。这在我国目前来说是无法达到的。因此,我们的学生对古典音乐不感兴趣,加上有的教师“强加”似的教学甚至让学生排斥古典音乐。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通过学生们感兴趣的流行音乐这样一种手段,更好的来让学生接纳和了解古典音乐,做到两者有机的结合。
3.过流行音乐更好的完善节奏教学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进而促进学生对歌曲及音乐作品的掌握。节奏教学我们除了采用节奏模仿、打击乐训练等方法外也可试着将现在流行于欧美的“说唱”引进课堂,那种鲜明的节奏感、独特而新鲜的风格韵味,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而那种近乎于“念歌词”的演唱方法,更让学生联想到他们平时学的“按照节奏读歌词”的方法。几节课下来,几乎没有人再认为编创节奏是件难事,而他们所编的节奏花样之繁多、时值之准确也大大出乎意料。
4.在课内举办“流行歌曲比赛”或“流行擂台赛”
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几组,每组选派1-2名学生参加比赛。所唱的歌曲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内容和形式不同,也可以专门比赛某一类风格的歌曲,或比赛某一歌星的作品。在课内举行“流行音乐知多少”曲名与歌手的串名活动。把学
生分成几组,比赛看哪个组写的曲名多歌手多谁就获胜。还可让学生讲有关歌手的故事,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写音乐小评论
通过自学、专题学习之后,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特点和对音乐的理解写音乐小评论,发表对流行音乐认识和看法,并与同学交流学习。从而更近一步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的能力。
四、结语
中学生喜爱音乐、需要音乐,但音乐的审美能力、判断能力并不高。所以,这一任务理应重重地落在我们音乐教师的肩上,我们应该把流行歌曲引进课堂,利用音乐教学这一阵地,精心设计,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对当今的流行歌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有选择地接受,要追真正的星。
中学音乐课引入流行音乐是切实可行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手段和途径。它让学生感到老师已经注意到了他们的兴趣爱好,而且能以平衡的态度和他们一起共同探讨优劣,辨别美丑,无形中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我们不难发现,利用恰当的“流行音乐”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补充现行教材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在热爱课本上的“阳春白雪”音乐的基础上,了解和吸纳其他风格的音乐,从而为造就新一代音乐人才创造条件,铺平道路。
让优秀的流行音乐走进中学音乐课堂,让审美学习的“大门”开的再大些,“门槛”放的再低些。
参考文献
[1] 杨相勇.对“新课标”的学习与思考[J].
[2] 王思安.从“流行音乐不准进入课堂”说开来[J].
[3] 莽克荣.流行音乐与国民音乐教育[J].
[4] 齐易,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M].
[5] 曹理等著.音乐学科教育学[M].
【关键词】流行音乐 引导 中学生 音乐课堂 鉴赏
音乐是文化情趣的一种形式,它与人类的审美意识息息相关。如果说粮食是人的生命需要,那么音乐的诞生就是为了创造人类生命之美,它打开了人类生活的又一扇心灵窗口。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开始快速发展,从而对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对来自外界的信息非常敏感,同时中学生的可塑性也决定了他们的接受、模仿能力非常强。现代社会的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多种传媒是他们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在各类音乐信息中,他们对流行音乐的关注远远超过其它的音乐类型,由于流行音乐的动感符合中学生活泼的生理需求,流行音乐的韵律也满足了中学生好奇的心理变化。作为音乐教师不能错误地认为自己是学院派毕业生,就鄙视一切流行音乐,甚至禁止学生听唱。笔者认为:音乐也要提倡百花齐放,不拘一格。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流行歌曲几乎成了音乐的代名词。尽管他们知道除了流行歌曲之外。还有很多各具特色的音乐,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对他们影响最大的是流行歌曲。
一、流行音乐与高雅音乐
李岚清在一次关于高校的艺术教育讲话中曾经说:“通俗的流行音乐是面向大众的、娱乐性音乐类型,在文化品质上具有某种快餐性,因此,有人将纯娱乐性的通俗流行音乐比喻为‘零食’,真正的知识分子只吃零食是远远不够的,无助于文化修养、高尚情操的养成,所以还是要吃主食,这主食就是经典音乐。”这段话用一个恰好的比喻道出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对于一个人的精神需求所发挥的重要性。古典音乐因其严谨、深邃、陶醉和沉思冥想等等特点一直被人们称作“高雅音乐”。而通俗音乐因其具有大众性和时代感,通常和“娱乐”紧密联系在一起。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流行和高雅是相对的,先前时代的流行音乐到了下一个时代可能就变成了古典艺术。海顿、莫扎特的音乐被我们叫做高雅音乐,可在当时人们的眼中也是流行音乐,所以,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不存在绝对的分界线。
二、正确引导学生欣赏流行音乐
1.从不同的表演形式去欣赏。音乐可以分为声乐和器乐,在声乐艺术中,演唱形式可分为: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及表演唱等。与上述的不同唱法一样,按不同的演唱形式去选择歌曲的范围也相当的大。对于独唱来说,大部分流行歌曲的演唱多采用这种方式。但这种演唱讲究个性,歌手在声音上的差距之大,风格之多样。使得我们无法像在“美声唱法”中那样将其划分为几个声部。因而给学生欣赏独唱流行音乐时,应将歌手的个性,歌曲的风格作为重点,以求提高鉴赏水平。
2.反映的不同主题去欣赏。众所周知,大部分流行歌曲是以爱情为主的,这在港台歌曲中尤为突出。有表达对爱情执着的,有歌颂爱情纯洁的,有表达初恋的朦胧的,有表现失恋的痛苦的等等。由于时代的变迁,现在的中学生对爱情这两个字,已经是相当的习惯了,老师要做的事就是要帮助学生提高辨别能力。把纯洁与颓废、高雅与庸俗区别开来。
3.词中去欣赏。在音乐课上,老师们往往注重对音乐旋律的欣赏,而忽略了歌词,认为那是语文课的事,这是非常片面的。在许多优秀的流行音乐中,歌词往往是非常出彩的一个重要部分。如黄家驹的《海阔天空》、黄沾最有名的《笑傲江湖》的主题歌《沧海一声笑》、韩红的《天亮了》等等。词,本身就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歌或者散文,它的审美意义有时还大大超过了音乐本身所需要表达的意境。
4.不同的风格去欣赏。如:民歌风格的《我热恋的故乡》、摇滚风格的《回到拉萨》、现代民谣风格的《同桌的你》、戏曲、曲艺风格的通俗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等等。《牧歌》是一首内蒙古民歌,展示了内蒙古草原的辽阔美丽,牛羊成群的壮美景象。但是这首乐曲是无伴奏的原生态演唱,而且曲调悠长,虽然风格质朴,意境开阔,但是作为学生就觉得气氛比较沉闷。为了改善这样的情况,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穿插腾格尔的《天堂》。那充满磁性的声音,极具现代感的伴奏效果,那跌宕起伏的蒙古音调,绝对能够吸引人的听觉。
三、流行音乐进课堂的方法
让流行音乐进课堂,绝不是放弃教材内容,也不是一味偏离教学主题,而单纯地迁就学生的爱好,把音乐课简单地变成流行音乐的教唱和欣赏课,而是对入选教材的流行音乐进行分析和精心的挑选。挑选的标准应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尽可能完美统一”和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并在整个教材中只占适当的比例,并遵循以下五个原则:思想教育的原则、指导性原则、辩证的原则、正确的音乐审美观的原则、可接受性原则。把握好以上的几个原则的基础上,还要注意教学的方法。
1.课前播放流行音乐
老师选择一些非常流行的、适合学生听的、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在课间播放,学生在音乐声中踩着音乐的节奏唱着流行歌曲走进教室。这样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放松学生的心情,同时也达到学习聆听的目的。学生有了好的情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课堂上教材音乐作了情绪的铺垫,一堂课也就轻松多了。
2.有机的结合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
根据我国的国情,现实状况,在古典音乐欣赏这方面,我们的学生根本无法与欧洲国家的学生相比,外国的孩子从小就开始欣赏歌剧、交响乐等古典音乐,从小耳濡目染,深受感染。歌剧院,剧团演出随处可见。这在我国目前来说是无法达到的。因此,我们的学生对古典音乐不感兴趣,加上有的教师“强加”似的教学甚至让学生排斥古典音乐。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通过学生们感兴趣的流行音乐这样一种手段,更好的来让学生接纳和了解古典音乐,做到两者有机的结合。
3.过流行音乐更好的完善节奏教学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进而促进学生对歌曲及音乐作品的掌握。节奏教学我们除了采用节奏模仿、打击乐训练等方法外也可试着将现在流行于欧美的“说唱”引进课堂,那种鲜明的节奏感、独特而新鲜的风格韵味,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而那种近乎于“念歌词”的演唱方法,更让学生联想到他们平时学的“按照节奏读歌词”的方法。几节课下来,几乎没有人再认为编创节奏是件难事,而他们所编的节奏花样之繁多、时值之准确也大大出乎意料。
4.在课内举办“流行歌曲比赛”或“流行擂台赛”
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几组,每组选派1-2名学生参加比赛。所唱的歌曲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内容和形式不同,也可以专门比赛某一类风格的歌曲,或比赛某一歌星的作品。在课内举行“流行音乐知多少”曲名与歌手的串名活动。把学
生分成几组,比赛看哪个组写的曲名多歌手多谁就获胜。还可让学生讲有关歌手的故事,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写音乐小评论
通过自学、专题学习之后,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特点和对音乐的理解写音乐小评论,发表对流行音乐认识和看法,并与同学交流学习。从而更近一步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的能力。
四、结语
中学生喜爱音乐、需要音乐,但音乐的审美能力、判断能力并不高。所以,这一任务理应重重地落在我们音乐教师的肩上,我们应该把流行歌曲引进课堂,利用音乐教学这一阵地,精心设计,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对当今的流行歌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有选择地接受,要追真正的星。
中学音乐课引入流行音乐是切实可行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手段和途径。它让学生感到老师已经注意到了他们的兴趣爱好,而且能以平衡的态度和他们一起共同探讨优劣,辨别美丑,无形中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我们不难发现,利用恰当的“流行音乐”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补充现行教材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在热爱课本上的“阳春白雪”音乐的基础上,了解和吸纳其他风格的音乐,从而为造就新一代音乐人才创造条件,铺平道路。
让优秀的流行音乐走进中学音乐课堂,让审美学习的“大门”开的再大些,“门槛”放的再低些。
参考文献
[1] 杨相勇.对“新课标”的学习与思考[J].
[2] 王思安.从“流行音乐不准进入课堂”说开来[J].
[3] 莽克荣.流行音乐与国民音乐教育[J].
[4] 齐易,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M].
[5] 曹理等著.音乐学科教育学[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