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积极参与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r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培养踌世纪创造性人才的今天,学校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恰、宽松的教育环境。因而,教学应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想学、能学、爱学、会学、培养学生参与和创新意识,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参与意识;创新意识;数学教学;合作交流
  
  斯托利亚指出: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也就是思维活动的教育。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我们认为,在培养跨世纪创造性人才的今天,学校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恰、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创设应用情境。营造积极参与氛围。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能使学生自主地调动出内部的东西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对问题深入地理解。比如针对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后,我设计了一道与学生生活比较接近的开放题:
  学校组织师生看电影。学生950人,教师27人。影剧院售票处写着:
  今日放映:《宇宙与人》
  成人票:每张8元
  学生票:每张4元
  团体票:每张6元
  (30人或30人以上可购买团体票)
  请设计一种你认为最省钱的购票方案,并算出购票一共需要多少钱?
  题目一出示,学生就颇有兴趣,积极开动脑筋,力求找到最佳方案。
  以下是学生不同的解题方法:
  方法1:8×9 4×161=716(元)
  方法2:(9 161)x6=1020(元)
  方法3:从学生人数中拿出1人,和教师组成一个团体。
  10×6 160×4:700(元)
  针对这样的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解法,每位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都得到了充分地发挥。通过练习,培养了学生主动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我会学”。
  
  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教师的“引”是前提,学生的“会学”是升华,是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意“引”的设计。一是引要奇异,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从而创设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二是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深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引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容-易受到启发,创设学生勤于动脑,富于想象的氛围;四是引的深度,广度、坡度要适宜,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喜欢从问题相关的各个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根挖底等等。
  在设计好教师“引”的前提下,我还十分注意学生“学”的设计;一是让学生带着教师“引”的问题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对新知识达到懂和会,即求“会”,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和基础;二是带着“为什么”去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不同的理解,达到对新知识解决问题办法的认同,即求“同”,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渡;三是带着“这是唯一的吗?”质疑去自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于无疑处见有疑,从而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其它途径和办法,即求“新”,这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当然,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不是一题一课所能完成的,只有坚持持久,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生创新意识是会逐步形成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合作、交流
  
  “探究活动”就是让学生通过这种实验来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师要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这对发展儿童科学的志趣,培养儿童获取知识的能力,都是十分有利的。儿童出于好奇心,对新异事物具有进行探究的强烈心向,又能按自己的意愿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中等学生可以得到锻炼,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指导,群体之间可以发挥互补作用。
  例如。教学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时,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采用同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将圆柱体中的红色液体倒人圆锥体中,你们会发现什么?再将液体由圆锥体中倒人圆柱体中,又能发现什么?4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进行实验、交流、讨论得出同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存在着这样的关系:圆柱体的体积=圆锥体的体积×3。由此得到了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获得的知识更扎实、更容易理解、掌握。
  学生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探索规律,突破难点,掌握知识,自主学习,培养了创新能力。
  
  四、在练习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求异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给学生创设富有变化而且能激发学生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启发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求异,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中:出示下题“一根铁丝正好围成5分米的正方形,现在如果要改围成长8分米的长方形,宽是几分米?”学生一般能有以下两种答案:(5×48×2)÷2=2(分米),或5 ×4-÷2-8=2(分米)通过引导,鼓励求异,学生又想出新解法。5×2-8=2(分米)、5-(8-5)=2(分米),并说明长方形的一条边与一条宽是原正方形的两条边。
  要引导求异思维,就要解放学生的思想,要他们敢于打破旧框框去想问题,让他们多问自己:“真是这样吗?--是不是与此正相反呢?”“本本上的结论对吗?”同时要向学生宣传哥白尼、爱因斯坦等科学家既尊重科学,又敢于向名家错误挑战、坚持真理的好品质,使学生认识求异与创造的关系。
  总而言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一代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孔企平.《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孔企平,马云鹏,教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㈡,《小学数学教育》2003第2期。
  [4]贲友林《数学教学:师生智慧地对话》《小学数学老师)2004.10
  [5]王德鹏《课堂教学中问题的预设与生成》《小学数学教育)2005.12
其他文献
【摘 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初三立定跳远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大难点,尤其是体育新课程改革后,促使我们必须用新的教学手段去面对学生,使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愉快、健康地学习,使他们在欢笑中成长。本文主要针对以上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目的性教育,丰富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落,讲解及正确示范等几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对提高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积累”,做为和实验教材同步的教师,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中学做人、长知识。其中“积累”是极其重要的。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生活、积累语言;使课堂教学成为积累语言的主要阵地;为学生提供课外积累的广阔空间;在语文活动中强化语言训练;让学生乐于积累。学会积累。  [关键词]积累;背诵;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积累”,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要“丰富语言的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学校的音乐教育义不容辞地担任起这个重要角色,承担起这个任务,并且它们也逐步得到了社会及学生家长的认同,但与此同时学校的音乐教学却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现实,学生们唱流行歌曲的热情远远大于课本的歌曲,这就让我们深思:流行音乐该不该进课堂,该如何进课堂?目前,在全国各地“流行音乐进课堂”应该是一个普遍现象,它对现行音乐教学大纲的授课计划产生了
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量进行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具有其他任何活动都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學生的阅读兴趣更为重要。    1、循序激趣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学生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其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教学中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知识结构要适应某一学习阶段学生普遍能接受的形式,安排好知识结构
对很多同学来说政治都是一门令人生厌的学科,刚刚进入高中的同学体会更深刻。它晦涩难懂,不生动,缺少兴趣,可是为了考试却又不得不面对。以至于很长时间不知道怎么学习,只能靠死记硬背。在解答试题过程中多数人喜欢做选择题而忽视主观题,因为选择题相对要容易一点,它有选项作为提示,而且解答也比较简单,只需动笔勾画圈出正确的选项即可,可谓是省时省力。而面对主观性试题许多同学显得很发怵,很头疼,很厌烦,多数同学没有
[摘 要]笔者认为学好文言文主要靠平时课文的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分类总结,把课文中所涉及的知识点都梳理出来,进行强化记忆;通过训练。巩固基础知识,掌握答题技巧。以此,达到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目的,在高考中灵活自如。  [关键词]文言文 高考 复习 学生    一、回顾近年高考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2002年起,文言文试题在高考试卷中分数由18分升至19分,占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teach for leading, as the main body, whether express” in theory or in practice on the educators seem to have been accepted, but the
【摘要】本文从联系生活,情景引领;立足双基,发散训练;以生为本,巧妙跟进;开发教材,拓展提高四个方面举例论述了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语言思维 生活 发散训练 以生为本 拓展提高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英语教学,教师比较偏重学生收敛思维能力的训练,比如,机械的句型操练,强调背记和翻译单词以及程序化的阅读等等。这些训练方式往往略显僵硬和机械。《英语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
素质是人们自身所具有各种心理的、生理的、外部形态等方面的稳定性特点的综合,即所谓禀赋。素质教育是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经过教育和训练,使受教育者形成或发挥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就中学生而言,就是培养他们具有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全面发展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心理情感、身体条件和劳动技能。  《大纲》中明确指出:“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基础
[摘要]大学英语写作是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语言实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从学生写作,浅析提高大学英语写作能力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审题严谨度、语言基础知识和写作习惯技能等要素。  [关键词]大学英语写作;浅析;要素    一、引言    大学英语写作是学生综合应用英语语言知识的体现,写作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近几年对学生写作情况的摸底显示,其得分率徘徊在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