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可操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td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捕后羁押;审查制度;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D9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26-0240-01
  作者简介:徐轶超(1989-),男,汉族,北京人,美国马里兰大学硕士,研究方向:刑事司法学及犯罪学。
  一、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内涵
  (一)逮捕与羁押关系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逮捕是一种强制措施,它可以剥夺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但需要注意的是羁押并不属于强制措施,而是伴随着逮捕,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被持续控制的一种延续状态。逮捕具有临时性,它是随着法律程序的推进而进行的,那么羁押也就应根据案件的诉讼进程而终止。
  (二)逮捕必要性审查与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关系
  逮捕完全剥夺了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这种措施无疑是最严厉的,因此在作出逮捕决定时应严格依照法律程序进行。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中对逮捕有明确的规定,概括起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证据因素、刑罚因素和危险因素。若犯罪嫌疑人同时具备上述三方面的因素可决定对其进行逮捕。而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顾名思义是对被逮捕后的犯罪嫌疑人进行的羁押所作的审查,视情况和条件决定是否应对其继续羁押。由此可知,逮捕必要性审查程序先于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若没有逮捕的必要也就谈不上对后者的必要性审查了。因而犯罪嫌疑人先行被逮捕是进行捕后羁押审查程序的前置条件。
  (三)建立捕后羁押审查制度的必要性
  1.纠正错误逮捕羁押的需要
  一般情况下检察院是否批准逮捕都是以公安机关所提交的证据为依据决定的。这就意味着如果前者提交的证据属于非法证据,就会导致检察院作出错误逮捕的决定,随后的羁押也就是错误的。那么,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建立就能够弥补这种不足。近几年大众关注的很多“冤假错案”也证实了确实有可能出现此种漏洞。建立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从小的方面来讲,能够免除犯罪嫌疑人不必要的羁押,从大方面来讲,有助于检察机关进一步了解案情真相,避免冤案的发生。
  2.不断推进的诉讼程序出现犯罪嫌疑人不需要继续羁押的情形
  证据会随着诉讼程序的进行而日渐清晰,这就可能会出现犯罪嫌疑人不再需要继续羁押的情况。如,新收集的证据能够表明犯罪嫌疑人属于正当防卫或者紧急避险,或者是犯罪嫌疑人在案件中属于从犯或者胁从犯等情况,因其本身主观恶性不大,犯罪情节轻微,对社会不具有危害性,那么也就不需要继续羁押。
  (四)《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法律条文的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92条,94条,96条等法条明确规定了公检法机关在各个阶段中若发现当前采取强制措施适用不当的,应及时撤销或者变更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内未结案或证明无罪的,应立即释放。这些条文与第93条规定的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所追求的法治精神和内在实质相同,且与93条的规定有交叉和重合的部分。笔者认为,法律之所以把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单作单独的规定,是因为逮捕完全剥夺了被捕者的人身自由,随后的羁押对犯罪嫌疑人的权益损害最大。鉴于在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适用法律条款的问题上,若引用92条执行机关可对羁押直接进行变更或者释放,这与93条中检察机关“建议”释放或变更强制措施多少有些矛盾,这种不统一的法律势必会对司法实践造成困扰。因而,笔者建议应对相关的法律条文进行整合,使“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更加系统和明确化。
  二、建立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意义
  “高羁押率”、“一捕到底”是我国司法实践中一直存在的问题,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建立,一方面能够使犯罪嫌疑人从“不正当逮捕羁押”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约司法资源。
  (一)有助于改变高羁押率的现状,节约司法资源
  我国的高逮捕率一直是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从2003年到2011年逮捕率在逐渐减少,但逮捕率仍高达75%以上。在这些逮捕的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案件最后的判决属于轻刑案件,可能根本就不需要逮捕。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建立,可以要求有关机关对捕后羁押问题进行审查,从而避免高逮捕羁押率的出现以及降低相应的司法资源的成本。
  (二)维护犯罪嫌疑人及相关人的利益,贯彻保障人权的法治精神
  “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权”问题更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是否健全和科学的重要指标,一方面,“从个人和政府的关系来看,侦查机关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不过是政府与个人之间在法律与现实方面在刑事程序中的延伸和具体表现。”因而强调维护犯罪嫌疑人的权益保也是在间接维护普通公民的利益;另一方面,逮捕羁押犯罪嫌疑人涉及到的不仅仅是犯罪嫌疑人本身,还会涉及到其亲属。若一个家庭中出现一个人犯罪,那么整个家庭几乎都会陷入该“犯罪”事件中来,这样无疑可能会滋生新的社会问题,同时也与国家司法机关维护社会秩序这一职能相悖。因此,强调维护犯罪嫌疑人的利益,不仅是对他们人权的保护也是促进社会稳定和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 参 考 文 献 ]
  [1]陈凡.逮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
  [2]陈瑞华.问题与主义之间——刑事诉讼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199.
  [3]孙长永.侦查程序与人权—比较法考察[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4:8.
  [4]房国兵.审前羁押与保释[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4:142.
其他文献
摘 要:基层检察机关以派驻看守所检察室(以下简称:驻所检察室)为依托,尝试与探索危重在押人员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形成了完整成熟的调查、评价体系,与看守所共享危重病在押人员信息的良好工作模式,为检察机关更好地执行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文章以作者所在的基层检察机关曾经办理的典型案例为基础,提出了“五考察”评价体系和危重病患通报制度。指出《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确立的
期刊
摘 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需要充分发挥法律的制约作用,而宪法作为立国立法之根本,其对国家法制建设产生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宪法司法化是一个陈旧的话题,但是在新的司法环境下,提倡宪法司法化,并利用各种制度实现司法化建设,才是确保公民基本权利得以完整保护,推动法治社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当前司法环境下宪法司法化的障碍入手,并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宪法司法化的路径。  关键词:监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法律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公民自觉性对于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国家应加大依法治国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力度、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和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公民自身应该努力提高参与依法治国的自觉性,通过这些方面来提高公民参与依法治国的自觉性。  关键词:公民自觉性;依法治国;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D92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各国宪法纷纷把隐私权纳入到人权的保护范围,这使得隐私权具有了基本权利的地位。自由、平等的商谈或论辩是达成正确和正当的必要手段,正确性和正当性从根本上依赖于理性商谈程序的建构。对隐私的保护除了可以确保参与商谈的自由选择权,而且还能确保商谈本身的自由开展。在信息社会里,如果想要恢复宪政民主国家的自由商谈机制,那就需要加大保护与隐私权密切关联的“获取信息权”这项基本人权。  关键词:宪政;隐私权
期刊
摘 要:监督审判违法行为虽然有民事诉讼法的明确规定,但检察机关在司法实务中推动检察监督并不理想。本文从违法行为界定标准、当事人不配合、检察监督设立不完善、法院接受监督意识不强等方面详述检察机关开展该项工作的诸多困境,以期引起重视。  关键词:民行检察;违法行为;监督困难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26-0159-02  作者简介:秦晓丽,
期刊
摘 要:当前职务犯罪日趋复杂化、隐蔽化、智能化形势和检察机关严格规范司法要求凸显出初查在职务犯罪侦查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法律未明确对初查作出规定,司法解释规定又过于粗疏,加之当前检察机关初查中存在着不规范现象,导致对职务犯罪初查产生质疑。从初查的法律依据和地位入手,对当前基层检察机关反贪初查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梳理,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职务犯罪初查;法律依据;问题缺陷;制度构建  
期刊
摘 要: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同检委会责任制度、运行机制息息相关,在改革办案责任制的同时,也为检委会的完善带来机遇。  关键词:检察委员会;责任制;办案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26-0177-02  作者简介:杜晨晨(1990-),女,山东平度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2009级本科生,法学专业;李洪坤(1986-),男,山东平度人,山东政
期刊
摘 要:对于除重新拼装外清洗、挑选、冲压等的硬币,直接买卖或者运往国外兑换的,属非法买卖外汇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对于重新拼装硬币的行为,属于变造外币,构成变造货币罪,但若数额难以明确认定,可一并以非法经营罪认定。  关键词:外国残损硬币;加工修复;变造货币罪;非法经营罪  中图分类号:D92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26-0179-01  作者简介:项
期刊
摘 要:本文从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实际需要出发,探讨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机制的方法,并通过审判活动依法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体现对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的审判原则。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轻刑化  中图分类号:D9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26-0181-01  作者简介:宋欢(1988-),女,浙江金华人,浙江省金
期刊
摘 要:“两法衔接”机制对于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侵害民生民利犯罪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市两法衔接工作经过多年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部分行政执法机关主动移送案件意识不强、工作机制不健全、相互配合的主动性不够等问题。为此,检察机关应立足建立和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规范;同时,树立正确的监督理念,改进监督方式,发挥监督合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关键词:两法衔接;检察机关;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