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审判若干问题探析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i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实际需要出发,探讨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机制的方法,并通过审判活动依法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体现对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的审判原则。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轻刑化
  中图分类号:D9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26-0181-01
  作者简介:宋欢(1988-),女,浙江金华人,浙江省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
  (一)未成年人犯罪发生地域不平衡,个别地区比例较高。
  (二)外地未成年被告人犯罪比例高,外界诱惑是犯罪主因
  因为外来未成年人的流动性较大,大多游离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和监管之外,过早流入社会,而社会本身对流动未成年人又缺乏保护机制,导致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因素无过滤的影响未成年人的内心,扭曲其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大多数外地未成年人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年龄小,文化程度偏低,自身劳动技能缺乏,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当不能满足生存需求时,其必然受外界诱使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未成年被告人犯罪类型较为集中,以侵财性为多
  近三年未成年人犯罪,犯罪类型的前四位分别是盗窃罪比例42.43%、抢劫罪31.01%、寻衅滋事罪9.41%、故意伤害罪5.19%。可见,未成年人犯罪以侵犯财产性犯罪为主,但是暴力程度趋于严重,犯罪类型趋于多样,社会危害性较之前相比更加严峻。
  (四)未成年被告人低龄化趋势明显,文化程度偏低
  近几年,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未成年犯罪人数逐年增加。另外,未成年被告人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初中文化程度的未成年被告人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未成年被告人所占比例明显较低,高学历犯罪比例增幅较快,高文化程度、高智商的犯罪正逐渐成为阻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未成年人犯罪轻刑化趋势明显,缓刑率较稳定
  通过对近几年来未成年被告人被判处刑罚种类的统计,我们发现在各类刑罚中被判处比例最高的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均为当年的半数以上,并且持续稳定在较高的比例;其次是判处拘役刑,缓刑的运用仅次于上两个刑种。
  二、未成年人犯罪量刑中存在的问题
  (一)刑事政策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标准
  到目前,我国并没有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特点制定的独立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刑罚以及诉讼程序、刑罚执行等诸多刑事法律问题,都出于《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中,因此均较为笼统、针对性差。现有的一些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中,用语缺乏明确性,客观上导致了理解不一,操作各异。另一方面,在对未成年人的量刑规定中,我国刑法仅明确规定了“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但是,对于从轻、减轻处罚的幅度却没有进一步的司法解释,不利于根据具体案件具体分析。
  (二)缓刑适用比例偏低,各地区量刑差异大
  1.缓刑适用率过低,且地区差异较大。2.短期监禁刑过多,不利于未成年人回归社会。在司法实践中,对未成年人适用短期监禁刑的情况普遍偏高。短期监禁刑的适用均占刑罚适用的半数以上,短期监禁刑目前仍是惩罚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主要手段。
  三、未成年人犯罪量刑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法律规定滞后
  首先,相关立法缺少灵活性。我们并没有制定一部专门的青少年法律、法规,在现有的法律中也缺少针对未成年人的条款,未成年犯的定罪量刑基本与成年犯适用同样的法律条文,而有一部分对未成年人而言是不适合的。其次,相关立法缺失。对于未成年犯罪人而言,社区矫正如果执行得比较好,能够使未成年人的改造取得良好的效果,可能促使司法机关对更多的未成年犯适用非监禁处罚措施;通过社区矫正,未成年犯罪人可以在入学、结业方面获得更多的实效。但是,目前社区矫正仅在《刑法修正案(八)》有原则性规定。
  (二)审判组织专业化程度不高
  首先在未成年人案件的审理方面,虽然大多数法院都成立了少年法庭或是由专门审判人员组成了合议庭,但是在一些人员配备较少的地区仍没有落实未成年人案件专人专审的制度,导致了不同人员审理的案件标准不一致,量刑差异大。其次缺少专业的青少年事务队伍。由于审判人员的限制,专业了解青少年事务、从事青少年工作人员的缺乏,大多数法院都只是要求学校或是社区出具一份社会表现的情况说明,并没有真正把庭前调查落实到实处,使得庭前调查流于形式。最后部分办案法官没有真正树立未成年人“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理念,心理上不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改造,庭审前、庭审中没有仔细倾听和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对于未成年人案件也只是机械的遵照刑法规定的从轻、减轻处罚。
  审判人员要树立正确的未成年刑事审判工作理念,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积极开展预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和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工作,同时,从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实际需要出发,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机制,通过审判活动依法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体现对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的审判原则。
  [ 参 考 文 献 ]
  [1]李东军.对我国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06(9).
其他文献
摘 要:由于存在种种纷繁复杂的原因和因素,现行执行回转制度中未确立善意取得。然而,从法经济分析视角来看,在执行回转中适用善意取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善意取得不仅符合法的目的性——最大化社会财富,并且基于其制度本身的内在结构,使其更有利于保护原被执行人的权利和利益,而这些价值正是现行制度所不能企及的。  关键词:执行回转;善意取得;社会财富最大化  中图分类号:D9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笔者阅读《大变局下的中国法治》后引发对司法民主化的思考,通过两种不同的角度进行辩证分析,并分析了持不同观点法学大家之间的论辩,得出司法改革方向不应当是司法民主化。  关键词:司法民主化;法治;司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D9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26-0115-02  作者简介:袁富连(1989-),山东聊城人,中国政法大学,2013级宪法专业硕士
期刊
摘 要:基层检察机关以派驻看守所检察室(以下简称:驻所检察室)为依托,尝试与探索危重在押人员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形成了完整成熟的调查、评价体系,与看守所共享危重病在押人员信息的良好工作模式,为检察机关更好地执行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文章以作者所在的基层检察机关曾经办理的典型案例为基础,提出了“五考察”评价体系和危重病患通报制度。指出《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确立的
期刊
摘 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需要充分发挥法律的制约作用,而宪法作为立国立法之根本,其对国家法制建设产生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宪法司法化是一个陈旧的话题,但是在新的司法环境下,提倡宪法司法化,并利用各种制度实现司法化建设,才是确保公民基本权利得以完整保护,推动法治社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当前司法环境下宪法司法化的障碍入手,并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宪法司法化的路径。  关键词:监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法律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公民自觉性对于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国家应加大依法治国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力度、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和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公民自身应该努力提高参与依法治国的自觉性,通过这些方面来提高公民参与依法治国的自觉性。  关键词:公民自觉性;依法治国;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D92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各国宪法纷纷把隐私权纳入到人权的保护范围,这使得隐私权具有了基本权利的地位。自由、平等的商谈或论辩是达成正确和正当的必要手段,正确性和正当性从根本上依赖于理性商谈程序的建构。对隐私的保护除了可以确保参与商谈的自由选择权,而且还能确保商谈本身的自由开展。在信息社会里,如果想要恢复宪政民主国家的自由商谈机制,那就需要加大保护与隐私权密切关联的“获取信息权”这项基本人权。  关键词:宪政;隐私权
期刊
摘 要:监督审判违法行为虽然有民事诉讼法的明确规定,但检察机关在司法实务中推动检察监督并不理想。本文从违法行为界定标准、当事人不配合、检察监督设立不完善、法院接受监督意识不强等方面详述检察机关开展该项工作的诸多困境,以期引起重视。  关键词:民行检察;违法行为;监督困难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26-0159-02  作者简介:秦晓丽,
期刊
摘 要:当前职务犯罪日趋复杂化、隐蔽化、智能化形势和检察机关严格规范司法要求凸显出初查在职务犯罪侦查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法律未明确对初查作出规定,司法解释规定又过于粗疏,加之当前检察机关初查中存在着不规范现象,导致对职务犯罪初查产生质疑。从初查的法律依据和地位入手,对当前基层检察机关反贪初查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梳理,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职务犯罪初查;法律依据;问题缺陷;制度构建  
期刊
摘 要: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同检委会责任制度、运行机制息息相关,在改革办案责任制的同时,也为检委会的完善带来机遇。  关键词:检察委员会;责任制;办案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26-0177-02  作者简介:杜晨晨(1990-),女,山东平度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2009级本科生,法学专业;李洪坤(1986-),男,山东平度人,山东政
期刊
摘 要:对于除重新拼装外清洗、挑选、冲压等的硬币,直接买卖或者运往国外兑换的,属非法买卖外汇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对于重新拼装硬币的行为,属于变造外币,构成变造货币罪,但若数额难以明确认定,可一并以非法经营罪认定。  关键词:外国残损硬币;加工修复;变造货币罪;非法经营罪  中图分类号:D92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26-0179-01  作者简介: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