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化学的教授环节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书本上的知识,将分散的内容联系到一起,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和记忆课上所学的内容。基于思维导图方式下的化学教授环节,老师将其运用于讲课当中,还能帮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重要的知识,为学生以后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主动学习打下基础。在实际的教授环节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学生就可以先讨论课上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导出其他细致的问题,突出重点内容的同时不丢落任何一个细节。本文基于化学科目的特点,对思维导图的有效使用展开深入的探索,并对此提出相应具体的教授方式。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化学;教授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中学时期的学生才刚开始接触到化学这个科目,化学的学习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启迪作用。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化学技巧和知识,能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物质,提升学生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是具备这样的特点,在中学的学习中,化学所学的知识一般比较基础,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多,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开阔性的思维和较强的个人能力。但在教授环节中老师一般采用“灌输式”的方法来传输知识,虽然学生能理解,但过后对知识的认识却往往不理想,最终导致无法应用到处理现实问题中。思维导图是一种较为直接、便捷、开创性强的方式,借助思维导图的结构、图像与文字等信息,将复杂的知识变得更加直接和清晰。
一、初中化学课堂上运用思维导图的优势所在
在化学的学习中需要学生背诵的知识有很多,如:元素周期表、常见的物质、重要现象、物质的种类、化学方程式以及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而且到了初三这个时候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学生又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学生要从接触到灵活的使用是很难的,这就对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学习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思维导图的运用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快的解决这些问题,利用简单、直观的图形把所有知识点和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而思维导图只要运用了图形、连线、文字等元素,就能够把一节课、一单元,又或者是本书中的所有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并通过一个思维导图准确地表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把书本中的教学内容整理出来,从而有效缩短了学生翻书查找的时间,提高了学生积累的效果,为学生进行化学的复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另外,思维导图还可以使学习者降低一定的背诵困难,通过思维导图还可以建立知识点间的层级管理,知识点记忆起来比较规律、系统,这样提高了大脑的学习效果。
二、初中化学探索环节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通常在进行探索的时候,学生容易出现没有秩序、脑子乱想等现象,大大影响了课上知识探索的效果,学生不但学习不到更多的知识还会消耗更多时间。若想改变此种现象,老师就要指引学生将自己的注意放在一个大的问题上,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记录下交流的内容与结果。
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时候,采用的教授手段主要是让学生分成几个组进行合作的方式完成所学的内容,在这一部分的知识进行学习时老师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如:在物质的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质量总和是否与反应之后生成的质量总和相等,有了问题之后各组的同学开始交流和探索。在组里面大家都在说着自己的思考,这样每个组的交流就会很乱、而且效果很差,此时老师就可以指引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将大家说的内容记录下来,如有认为一定相等或一定不相等,有的同学持中立的态度,这样组内的交流就会更加顺利地进行。接下来为了证明是否相等学生提出了进行实验的方案,同样学生还是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记录下实验所需的工具、药品等内容。当每个组的思维导图内容慢慢充实时,学生距离知识的距离就会越近,最后老师可以让每一个组选举出代表将自己小组的思维导图共享给大家,老师可以依据思维导图的方向引领学生做实验,此时学生的注意就会更加集中,也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学生听课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大量的数据表明,初中的学生大约能够保持二十几分钟的听讲状态,因此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失神的状态,为了避免学生因为一时的出神而漏掉老师讲的知识,进而避免学生听不懂接下来老师讲的内容,老师就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法避免学生漏掉一些知识。
比如说,在教授环节中老师要尽量指引学生加入到老师的讲课环节中来,为了更加有效地激起学生对于化学的乐趣,老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让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如在事先进行学习的阶段为学生布置思维导图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认识与课本的内容自己制作思维导图,当学生制作出自己的思维导图后,上课的时候学生就会更注意听讲,根据老师讲述的内容来不断充实自己的思维导图内容,在这其中可以标明不明白的内容,已经明白需要拓展的点。对于文字较多的内容学生来不及记录,也可以直接在思维导图上记好在书上的哪几页,防止学生因忙于写笔记而忽视其他内容的讲述。
四、思维导图助力协作学习,进行知识的构建
在学习“制取氧气”的时候,这是学生所进行的第一次关于气体化学的实践活动,这也对以后对于二氧化碳的制备以及对一般气体性质的归纳奠定了基础。但反应设备和发生装置的选型,对学生们而言仍然是一种难点。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合作进行练习,合作制作思维导图。老师可以把學生分成四人组,再以两个学生为一组分别选择实验需要使用的装置。通过组内同学的合作和沟通,整理本次实验中使用的器材都需要考虑到哪些因素,以及气体的验满和验纯,最后将其合成统一的思维导图。在实验完成后,老师要带领学生对此次实验进行操作的方法、过程等进行分析和整理,最后形成一个整体。这种做法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实验操作中的知识。
结语:总而言之,在初中化学的实际教授环节中采取思维导图的方法,不但能够促使学生大大提升知识的掌握效果与学习的质量,同时还能让学生减轻一定的背诵压力。采取思维导图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学会整理和归纳自己所学到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薛淑琴.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化学有效教授实践研究[J].新课程(下),2020(09):157.
[2]洪玉洁.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有效教授中的运用研究[J].山西青年,2019(15):158.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化学;教授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中学时期的学生才刚开始接触到化学这个科目,化学的学习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启迪作用。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化学技巧和知识,能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物质,提升学生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是具备这样的特点,在中学的学习中,化学所学的知识一般比较基础,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多,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开阔性的思维和较强的个人能力。但在教授环节中老师一般采用“灌输式”的方法来传输知识,虽然学生能理解,但过后对知识的认识却往往不理想,最终导致无法应用到处理现实问题中。思维导图是一种较为直接、便捷、开创性强的方式,借助思维导图的结构、图像与文字等信息,将复杂的知识变得更加直接和清晰。
一、初中化学课堂上运用思维导图的优势所在
在化学的学习中需要学生背诵的知识有很多,如:元素周期表、常见的物质、重要现象、物质的种类、化学方程式以及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而且到了初三这个时候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学生又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学生要从接触到灵活的使用是很难的,这就对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学习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思维导图的运用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快的解决这些问题,利用简单、直观的图形把所有知识点和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而思维导图只要运用了图形、连线、文字等元素,就能够把一节课、一单元,又或者是本书中的所有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并通过一个思维导图准确地表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把书本中的教学内容整理出来,从而有效缩短了学生翻书查找的时间,提高了学生积累的效果,为学生进行化学的复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另外,思维导图还可以使学习者降低一定的背诵困难,通过思维导图还可以建立知识点间的层级管理,知识点记忆起来比较规律、系统,这样提高了大脑的学习效果。
二、初中化学探索环节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通常在进行探索的时候,学生容易出现没有秩序、脑子乱想等现象,大大影响了课上知识探索的效果,学生不但学习不到更多的知识还会消耗更多时间。若想改变此种现象,老师就要指引学生将自己的注意放在一个大的问题上,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记录下交流的内容与结果。
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时候,采用的教授手段主要是让学生分成几个组进行合作的方式完成所学的内容,在这一部分的知识进行学习时老师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如:在物质的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质量总和是否与反应之后生成的质量总和相等,有了问题之后各组的同学开始交流和探索。在组里面大家都在说着自己的思考,这样每个组的交流就会很乱、而且效果很差,此时老师就可以指引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将大家说的内容记录下来,如有认为一定相等或一定不相等,有的同学持中立的态度,这样组内的交流就会更加顺利地进行。接下来为了证明是否相等学生提出了进行实验的方案,同样学生还是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记录下实验所需的工具、药品等内容。当每个组的思维导图内容慢慢充实时,学生距离知识的距离就会越近,最后老师可以让每一个组选举出代表将自己小组的思维导图共享给大家,老师可以依据思维导图的方向引领学生做实验,此时学生的注意就会更加集中,也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学生听课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大量的数据表明,初中的学生大约能够保持二十几分钟的听讲状态,因此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失神的状态,为了避免学生因为一时的出神而漏掉老师讲的知识,进而避免学生听不懂接下来老师讲的内容,老师就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法避免学生漏掉一些知识。
比如说,在教授环节中老师要尽量指引学生加入到老师的讲课环节中来,为了更加有效地激起学生对于化学的乐趣,老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让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如在事先进行学习的阶段为学生布置思维导图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认识与课本的内容自己制作思维导图,当学生制作出自己的思维导图后,上课的时候学生就会更注意听讲,根据老师讲述的内容来不断充实自己的思维导图内容,在这其中可以标明不明白的内容,已经明白需要拓展的点。对于文字较多的内容学生来不及记录,也可以直接在思维导图上记好在书上的哪几页,防止学生因忙于写笔记而忽视其他内容的讲述。
四、思维导图助力协作学习,进行知识的构建
在学习“制取氧气”的时候,这是学生所进行的第一次关于气体化学的实践活动,这也对以后对于二氧化碳的制备以及对一般气体性质的归纳奠定了基础。但反应设备和发生装置的选型,对学生们而言仍然是一种难点。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合作进行练习,合作制作思维导图。老师可以把學生分成四人组,再以两个学生为一组分别选择实验需要使用的装置。通过组内同学的合作和沟通,整理本次实验中使用的器材都需要考虑到哪些因素,以及气体的验满和验纯,最后将其合成统一的思维导图。在实验完成后,老师要带领学生对此次实验进行操作的方法、过程等进行分析和整理,最后形成一个整体。这种做法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实验操作中的知识。
结语:总而言之,在初中化学的实际教授环节中采取思维导图的方法,不但能够促使学生大大提升知识的掌握效果与学习的质量,同时还能让学生减轻一定的背诵压力。采取思维导图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学会整理和归纳自己所学到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薛淑琴.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化学有效教授实践研究[J].新课程(下),2020(09):157.
[2]洪玉洁.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有效教授中的运用研究[J].山西青年,2019(1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