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性教学模式是教师精心创设问题,启发引领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究的一种实际化、现场化、实践体验与成果展示相结合的教与学的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 研究性教学 学习模式 探索与实践
[作者简介]柴宝仁(1958- ),男,黑龙江林甸人,齐齐哈尔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计算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根据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发展方向建设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基地”(编号HGG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6-0152-01
要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就要创建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探索一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模式极其重要。几年来我们对研究性教学模式进行了认真深入的探索与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研究性教学对于教师首先要创设研究性的教学氛围,设计研究性的课题,并引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是首要任务,从具体课程教学实践来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在课程学习中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C语言研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将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到正确结论,使其在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C语言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程序设计方面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发现发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此来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
一、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索
引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首先要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的根源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弊端进行大胆改革,不断进行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并在实际教学中逐步完善,以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学改革的影响。传统教学模式在学校中形成了以考试为中心来组织教育活动的现象,所有的教学内容都以考试内容是否涉及为取舍标准,所有教学活动都以得到高分为最高的教育追求。这种价值观重记忆轻能力,强调统一规范,形成了教师在课堂上“填鸭式”讲,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动手能力、研究能力及创新能力得不到发挥,造成理论与实践脱离。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阻碍了创新教学模式的产生和推广。社会的进步、科学和经济的发展,为研究性教学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现代社会所需人才规格的培养要求,已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
2.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构建研究性的学习模式。传统教学模式的普遍应用,形成了以应对考试为主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合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健康人格的形成。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是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引领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究的一种实际化、现场化、实践体验与成果展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它要求学生对老师布置的问题,必须以一种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责任感去体验、完成;要求学生带着学习兴趣,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探索和学习,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规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实践过程,教师可根据章节的具体内容,创设研究性课题,指导学生分组,组织调查研究,信息收集,成果展示,结论验证,交流答辩。作为研究性教学,其整个实践过程都必须有具体要求,以此来培养学生工作的条理性、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3.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设计。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通过对知识的讲解和剖析来学习课程的内容,通过实例教学来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消化理解,通过实际运用达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以研究性学习为理念的研究性教学,则把问题放在前面,以问题为载体,以解决问题——“研究性小课题”为教学的切入点,这不是教学顺序的颠倒,而是教学观念和教学目标的更新。
4.认真设计研究性课题,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引导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法进行C语言程序设计的学习,研究性课题的设计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课题研究的成功与否。目前,课程教学中尝试开展研究性学习较多的一种形式是在不破坏课程知识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同时,在课程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与课程教学内容有关的专题研究活动。通过课题研究、收集资料来证明观点,再通过展示成果,得出相关的结论。在C语言程序设计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进行应用程序设计。要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信息资源来提高学习效率。在C语言程序设计研究性学习中,由于要研究的问题多来源于教师的精心设计,课题的内容主要依赖教材或其他资源,学生学习的途径、方法不一,最后结果的程序结构和所用算法各异,学生所用的时间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及社会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提高学习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开放性思维方式的形成对于中国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在长期的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训练中,学生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定式:所有的问题都有答案,并且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研究性学习恰恰要改变这种状况。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研究的问题各不相同,即使同一个问题由于所获取的资料不同、对资料的分析处理也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事实上已不可能“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学生没有了思想上的束缚,完全可以在他负责的课题研究领域中任思绪自由地驰骋,充分发挥想象力。这样一种开放的自由的学习,正是学生灵感火花、创新思想产生的前提条件。
5.研究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实践空间和成果展示舞台。研究性学习要给学生提供实践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入了教材,而且走出了教材,使得教材内容得到了扩展和延伸。只有把教材内容的学习置于一个广阔的知识背景下,将探索的权力完全交给学生,学生才能真正地获得知识。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的作品展示、成果交流提供充分的空间,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荣誉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实践
程序设计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程序开发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只凭教师讲、学生听、做作业是不够的。必须创建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下案例展示了研究性教学的实践过程:
1.引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设计以问题为载体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目的是引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打好应用程序设计基础,提高学习效率。其步骤如下:第一,课程任务分析;第二,研究性教学的教学单元的课堂教学设计;第三,结论验证及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效果评价由师生定期研讨,共同做出评价)。通过以上程序来检验参考结论的正确性。结论的正确是对创造性劳动的褒奖,通过结果验证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2.研究性学习的问题设计与实践。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出问题,引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第一,提出问题;第二,信息查询(教师给出参考资料的范围:如C语言及C++程序设计方面的书籍);第三,成果展示、结论验证及交流答辩(学生自己组织,教师列席并作出点评)。
三、结束语
引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走向研究性的教学模式,不仅仅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来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意识,进而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研究性教学模式创建了师生互动的平台,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发展、综合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为学生更好地展示才华提供了舞台,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研究性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 研究性教学 学习模式 探索与实践
[作者简介]柴宝仁(1958- ),男,黑龙江林甸人,齐齐哈尔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计算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根据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发展方向建设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基地”(编号HGG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6-0152-01
要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就要创建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探索一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模式极其重要。几年来我们对研究性教学模式进行了认真深入的探索与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研究性教学对于教师首先要创设研究性的教学氛围,设计研究性的课题,并引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是首要任务,从具体课程教学实践来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在课程学习中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C语言研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将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到正确结论,使其在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C语言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程序设计方面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发现发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此来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
一、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索
引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首先要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的根源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弊端进行大胆改革,不断进行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并在实际教学中逐步完善,以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学改革的影响。传统教学模式在学校中形成了以考试为中心来组织教育活动的现象,所有的教学内容都以考试内容是否涉及为取舍标准,所有教学活动都以得到高分为最高的教育追求。这种价值观重记忆轻能力,强调统一规范,形成了教师在课堂上“填鸭式”讲,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动手能力、研究能力及创新能力得不到发挥,造成理论与实践脱离。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阻碍了创新教学模式的产生和推广。社会的进步、科学和经济的发展,为研究性教学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现代社会所需人才规格的培养要求,已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
2.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构建研究性的学习模式。传统教学模式的普遍应用,形成了以应对考试为主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合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健康人格的形成。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是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引领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究的一种实际化、现场化、实践体验与成果展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它要求学生对老师布置的问题,必须以一种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责任感去体验、完成;要求学生带着学习兴趣,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探索和学习,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规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实践过程,教师可根据章节的具体内容,创设研究性课题,指导学生分组,组织调查研究,信息收集,成果展示,结论验证,交流答辩。作为研究性教学,其整个实践过程都必须有具体要求,以此来培养学生工作的条理性、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3.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设计。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通过对知识的讲解和剖析来学习课程的内容,通过实例教学来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消化理解,通过实际运用达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以研究性学习为理念的研究性教学,则把问题放在前面,以问题为载体,以解决问题——“研究性小课题”为教学的切入点,这不是教学顺序的颠倒,而是教学观念和教学目标的更新。
4.认真设计研究性课题,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引导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法进行C语言程序设计的学习,研究性课题的设计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课题研究的成功与否。目前,课程教学中尝试开展研究性学习较多的一种形式是在不破坏课程知识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同时,在课程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与课程教学内容有关的专题研究活动。通过课题研究、收集资料来证明观点,再通过展示成果,得出相关的结论。在C语言程序设计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进行应用程序设计。要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信息资源来提高学习效率。在C语言程序设计研究性学习中,由于要研究的问题多来源于教师的精心设计,课题的内容主要依赖教材或其他资源,学生学习的途径、方法不一,最后结果的程序结构和所用算法各异,学生所用的时间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及社会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提高学习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开放性思维方式的形成对于中国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在长期的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训练中,学生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定式:所有的问题都有答案,并且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研究性学习恰恰要改变这种状况。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研究的问题各不相同,即使同一个问题由于所获取的资料不同、对资料的分析处理也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事实上已不可能“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学生没有了思想上的束缚,完全可以在他负责的课题研究领域中任思绪自由地驰骋,充分发挥想象力。这样一种开放的自由的学习,正是学生灵感火花、创新思想产生的前提条件。
5.研究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实践空间和成果展示舞台。研究性学习要给学生提供实践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入了教材,而且走出了教材,使得教材内容得到了扩展和延伸。只有把教材内容的学习置于一个广阔的知识背景下,将探索的权力完全交给学生,学生才能真正地获得知识。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的作品展示、成果交流提供充分的空间,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荣誉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实践
程序设计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程序开发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只凭教师讲、学生听、做作业是不够的。必须创建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下案例展示了研究性教学的实践过程:
1.引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设计以问题为载体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目的是引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打好应用程序设计基础,提高学习效率。其步骤如下:第一,课程任务分析;第二,研究性教学的教学单元的课堂教学设计;第三,结论验证及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效果评价由师生定期研讨,共同做出评价)。通过以上程序来检验参考结论的正确性。结论的正确是对创造性劳动的褒奖,通过结果验证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2.研究性学习的问题设计与实践。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出问题,引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第一,提出问题;第二,信息查询(教师给出参考资料的范围:如C语言及C++程序设计方面的书籍);第三,成果展示、结论验证及交流答辩(学生自己组织,教师列席并作出点评)。
三、结束语
引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走向研究性的教学模式,不仅仅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来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意识,进而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研究性教学模式创建了师生互动的平台,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发展、综合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为学生更好地展示才华提供了舞台,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研究性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