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宠儿》看莫里森的文化立场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6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透过莫里森代表作《宠儿》,剖析莫里森独特文化立场的形成原因,分析莫里森作品中的文化立场。
  【关键词】莫里森 《宠儿》 文化立场
  著名的美国非裔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凭长篇小说《宠儿》分别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和诺贝尔文学奖,无论是读者还是文学评论家都被其作品独特的魅力所吸引。依笔者所见,这魅力正体现在莫里森作品中欧美主流文学传统与黑人文化精华的完美融合。
  莫里森的文化立场既受白人传统教育的影响,也浸润着个人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本名族文化的滋养。莫里森出生和生长于三十年代民族传统浓厚的黑人家庭。父母一生所保持的民族自尊、祖母的民间故事和鬼怪传说、祖父演奏的黑人民族音乐,这些使得莫里森从孩提时起便浸染于黑人民族文化艺术中。同时,莫里森在美国霍华德大学接受了系统的西方教育,学习古典的白人文化,具有浓厚的欧美传统文学知识底蕴。因此,莫里森的作品具有明显的“双重意识”与双声特征,既是对欧美文学传统的学习、借鉴,也是对非裔美国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翻开美国的建国史,不难发现黑人与美国这个年轻国家的发展不可分割,客观的说美国黑人对美国历史的影响与其所创造的文化在美国的历史中是后来其他民族所不能相比的。可黑人民族他们的所思所想却不太为很多美国人所了解。提起美国黑人,一般人们会把他们定位在体育场的优秀天才运动员、音乐的大牌明星或者少有的治国精英,再有就是作者笔下和历史书上的被奴役的黑人形象。而唯独没有或很少有对美国各时期非洲裔美国黑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的描写,以及其不同性别、年龄的人们所处时代生活情感和生活遭遇的所思所想。而莫里森的作品正向人们展现了非裔美国黑人生活的真实一面,同时,她的作品纠正了黑人妇女在白人社会里长期被扭曲的形象。她曾经说过:作为一名黑人妇女,写作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黑人妇女“重新占有、重新拥有、重新被命名”。她帮助了黑人妇女“重新获得”她们的“身份”:不仅反对黑人妇女在白人眼中的错误形象,而且展现黑人妇女被忽略的特点和优点。
  莫里森的作品经常被评论家拿来与欧美经典作家的作品比较,尤其是与福克纳的作品比较。如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就曾经论述过莫里森对伍尔夫与福克纳的“继承”。哈罗德指出:“作为一个艺术家,莫里森与卓拉·尼尔赫斯顿或拉尔夫﹒埃里森,或者其他非裔美国小说大师几乎没有什么密切关系。她与D.H.劳伦斯某些方面令人好奇的相似并不表明劳伦斯对她产生了实际的影响,影响其实来自两位塑造了她叙述敏感性的主要前驱威廉·福克纳和维杰尼亚﹒伍尔夫。”“这不是隐喻问题或摹拟问题,而是风格、思维方式、情调、叙述节奏以及模拟方式的问题,而所有这些都源自福克纳与伍尔夫——莫里森的父亲与母亲——的混合”。莫里森对布鲁姆的评论反应颇为强烈,她一方面承认福克纳对其作品的影响,另一方面又试图否认这种影响,在布鲁姆的著作《影响的焦虑》中,对这种矛盾给出了一部分解释,“强势诗人通过相互误读为自己清理出想象空间”。除此之外,莫里森的种族因素、文化立场也解释了她的矛盾心态。作为一名黑人作家,莫里森一直在努力创造和发展属于本民族自身的文化,体现本民族自己的文化价值,可是由于长期处于白人文化的氛围中,莫里森的作品不可避免的带有欧美传统文化的特征,也正是由于带有欧美传统文化特征,她的作品才会被美国主流文学评论家认可,才会在美国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尽管如此,莫里森的文化立场是相当鲜明的:既体现自己的种族身份,又张扬自己的性别特征。这种文化立场可以在《宠儿》中窥视一二。这部作品的杀子故事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但不同于历史事件。作品侧重表现的是夭折的女儿在十八年后借着她人的躯体复活,向母亲追讨她两岁时那份被“割”断的母爱。莫里森对种族和性别问题的思考通过这部作品集中地展现出来。一个黑人母亲宁可杀死自己亲爱的孩子,也不愿意她去过没有自由的生活,在母亲心中,对奴隶生活的恐惧远胜于对死亡的恐惧。
  在美国文学历史上,涉及美国黑人题材的文学作品不乏少数,但是莫里森的作品展现出于其他黑人作家不同的特点,除了故事情节曲折离奇之外,莫里森赋予其作品更多的内涵,她所追求的就是对非裔美国文化传统的认同以及文化身份的确认。可以说,莫里森将欧美主流传统文化与黑人文化完美耦合在一起,从而将自己的文化立场淋漓尽致的凸显出来。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英语素质在人才的素质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必须从时代和国际竞争需要的高度来认识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所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本文对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及解决方法和对策提出一些认识和设想。  【关键词】高职院校 英语教学 现状 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英语素质在人才的素质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国的教育部也强调把英语、电脑、应用写作这三门课作为非中文专业学生的公共课,因此我
【摘要】听是人们语言交际的重要方面,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首先要求听力的提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总结概括了影响听力的几个因素,及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方法和能力,从而提出积极有效的培养听力的几点做法,以便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关键词】听力 听力理解能力 听力技巧 现状 对策  “听”作为人类言语交际之一,在信息剧增,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更具有重要意义。英语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校要积极培养法语人才,提高法语二外教学质量。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提升法语二外教学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笔者根据已有的工作经验,略谈几点关于多媒体在法语二外教学中的作用的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 法语二外教学 作用 应用  作为一门世界性语言,法语被广泛应用于国际事务中,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法语是除了英语之外,被应用得最多的语
【摘要】新时期英语教材中词汇量增加,给初中英语教学带来的很大难度,对于语言教学词汇、语音、语言是英语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词汇也就是语音和语言的载体,都是通过词汇表达出来,必须要有足够的词汇量,才能很好的运用英语。在新时代初中英语教学中,由于词汇量的增加,对英语教学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英语课文教学中生词量的增加,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就更加困难,所以应该加强英语教学策略提高英语教学,进而提高学生对英语
【摘要】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传统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来提高學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以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在英语教学中形成了一种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 英语教学 应用  当前,高职英语教育阶段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素质普遍不高,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随着国内外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在教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民办高校作为国家确立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的新生产物,是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想要扩大办学规模、持续健康的发展下去,就需要开展有效的教学管理工作,改革创新教学管理的方式方法,从而提高自己在激烈环境下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民办 高校 教学管理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一种社会活动,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必须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详细论述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两方面的问题,希望对中学英语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 自主学习 教学策略  英语是中学阶段最主要的课程之一,现阶段我国中学英语教育主要采
【摘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指的便是兴趣。鲁迅先生也言:“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也就没有智慧和灵感。”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真理。因为喜欢才能潜心学习,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师生配合是否默契,直接影响着课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是大学英语教师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而微格教研则为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阐释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内容、方法及微格教研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微格教研促进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微格教研 大学英语 教师专业发展  一、引言  微格教研是微格教学在教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它通过摄录像提取教学流程中的重要环节,供教研组进行定格的研讨,将对理论和实践结合起
【摘要】随着社会人才要求的不断提升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英语作为一种重要交流媒介与工具已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的关注与重视。改革大学英语专业教学模式也成为了摆在各大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从现阶段来看,我国各大高校在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调整与完善。本文首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的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能为高校的英语教育工作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