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区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探索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是信息化知识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牧区小学计算机数量不多,课时安排少,间隔周期长;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层次差异明显,课堂教学难度大。在这样的前提下能够让牧区孩子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迫切要求。所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地区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那么如何上好这门课就成了摆在专职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几点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牧区小学 课堂教学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概念性与技巧性极强的学科,以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教育设备为工具和媒介,来引导学生学习。因些,它的教学方法与设计无法与其他些传统课程相类比,有其特殊性,表现在:1.它要求学校要有一定数量的计算机和专门的教室、以便于教学管理;2.它是一门重理论更重实际操作的学科;3.它包含内容丰富,涉及面广;4,课时安排少,间隔周期长。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积极探索,尝试用“探究——操作——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具体做法是:
  一、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两种主要方式,虽然两者在性质、过程、作用等方面各有优劣,相互为用,但基于计算机的学科特点及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在小学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更适宜采用以探究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因为在小学开设计算机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兴趣,虽然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也是主要的教学任务之一,但教师与其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言语讲解上,还不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悟”出这些知识。这样既达到了知识点教学的目的,又助于培养学生的智慧能力,增强其内在的学习动机,学会发现的技巧,还有利于记忆的保持。通过探究式学习,学生不仅直接获取了新知,同时也学会了靠自己获取新知的方法,其学习主体性得到发挥。这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新知并让其强化记忆要好得多。
  二、上机操作实践巩固法
  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必须实践。在实践中认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培养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增强使用计算机的信心,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因此,上机操作是信息技术课的核心和重点。牧区中小学生之间的计算机水平不平衡、层次差异较大。在计算机入门教育期间,为帮助那些基础差和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同学尽快赶上全班平均水平:在编排座位时,把基础好的同学与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同学编在一桌,中等同学与基础差的编在一起、这样便于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学习与相互取长补短,让一部分基础好的同学当“小老师”辅导其他基础差的同学。这既让基础好的同学的实际操作得到巩固和强化,又使基础差的同学操作水平得别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促进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每次上课,首先把当堂课的目标任务告诉学生,或在黑板上板书,做到“教有方向”、“学有目标”。我首先把当堂课的操作内容一点一点地给学生示范。在讲解使用同时按两个或三个复合键操作的要领时,我就要求学生先找到相应键的位置,再让他们跟着我一步一步地进行。并把每一步操作的结果告诉他们,让他们对照检查,这样重复2~3次,多数同学便学会了,然后通过他们对基础差的同学进行辅导,使全班同学都能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俗话说:十个手指有长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发展的程度也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给每一位学生均等的学习机会,即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进行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各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各自的认识水平上都有所提高。又照顾学有余力的学生和学习基础差的学生。特别是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教师可实施三优先(优先提问、优先辅导、优先批改作业),对他们在学习上的进步,教师应及时表扬,以帮助他们树立起“我能学好”的自信心。基础练习要求每一个学生都会做,综合练习要求基础差的学生尽力做,思考训练题则可照顾学有余力的学生。这样,通过课堂练习,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以促进他们学习能力和水平和谐发展。
  三、小组协作学习法
  小组协作学习模式起源于6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对学生集体动力作用研究的合作学习,,借由学习个体合作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的教学设计,通过互相交互、同步的解决某些问题。随着多媒体科技日趋成熟,计算机网络被视为合作学习活动与工作的理想工具,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更要注重合作学习。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传统学科课程有一定的差距,不能用传统的方法去教。信息技术课程中应该贯彻合作学习的理念与方法。教学中要强调学习者合作学习,相互协作,以弥补原。上机操作的演示讲解完后,我就会巡回指导。此时,教师必须耐心细致,做到百问不厌、有问必答。在课堂上制造一种人人动手,人人动脑的氛围。这样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几乎大部分同学都会遇到这样哪样的问题,特别是在刚开始上机操作的时候,几乎人人都喊老师我的计算机怎么怎么了,教师根本忙不过来,也就挫伤了未能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我大胆地采用小组组长辅导学生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即示范操作后,一边巡视辅导,一边注意观察哪些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任务。然后予以表扬任命为小组组长,并宣布由他们作为老师的助手,一人或两人负责辅导一组同学。这样做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压力,使教师能有重点地辅导某些方面的问题或某些同学;而且锻炼了小助手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学内容也得到了强化;同时也照顾了不好意思问老师的学生,通过问同学,既解决了问题,又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
  上述是我在十几年的牧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惯用的一些教学方法,牧区孩子和大城市孩子是不可比的,他们到四年级进微机室之前好多都没有见过或摸过计算机,对计算机很陌生,所以孩子们特别珍惜一星期一节信息技术课,在三年后小学毕业时都会成为电脑高手,使我非常欣慰。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丁苯酞(3-n-butylphthalide,NBP)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灶周围皮质区及缺血侧海马CA1区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 摘 要】多媒体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给音乐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的广阔空间,为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了条件。不仅如此,长期坚持,对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但多媒体只是音乐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而非音乐教学的全部,音乐教师应具有合理实际地使用多媒体应用于音乐教学的能力,使多媒体能有效地为音乐教学服务。   【 关键词
[摘 要]“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向学生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在学生面前,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作为一特殊的社会角色,教师着装对其良好形象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教师;着装;教学效果  众所周知,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说明了教师的职业使命就是培养的、塑造人。教师肩
中学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方式。中学音乐教育通过对曲目的演唱、演奏、欣赏等教学活动,把中学生带进一个唯美的艺术天地,使他们接受审美教育的洗礼,激发其情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完善人格的构建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审美能力缺失现状  学校学生作为音乐教育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发展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将是学校音乐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笔者看过这么一则新闻:“教育部组织部分改革专家到实验区中小学听课,了解新课程实验情况。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教学能手上了一节公开课,博得教师满堂喝彩。然而,就是这样一节在别人眼里十分成功的课,却遭到课程专家的种种质疑和尖锐的批评。专家的评课,令这位教师难以接受,竟然大哭起来。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
对于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很多教师都着眼于其本身的生动形象性,停留在加快课堂教学进度,扩大学生视野和课堂容量方面。其实,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还不仅仅如此,还在于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探究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与应用意识,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笔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开展创新教育的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摘 要]作为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我们有责任让这些乡野村孩的言行变得文明而有序。通过反思,我想到了课外阅读,“腹有诗书气自华”嘛。但是如何引导这些顽皮的孩子亲近书本,进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却需要我们大家好好研究研究。  [关键词]农村 小学生 阅读 策略  我以前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漫步在乡下的小学校园,不时会有一些稚嫩而刺耳的脏话撞击你的耳膜,这些与学校这个文明的圣地格格不入,让你很是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