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后早期运动和制动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bang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被动运动和制动对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78例肩袖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42例;年龄35~78岁[(62.7±3.2)岁]。中度撕裂(1~3 cm)36例,小撕裂(<1 cm)31例,冈上肌关节面部分撕裂(PASTA)11例。患者均行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43例术后立即开始被动康复运动(活动组);35例术后采用肩关节外展支具固定6周,第7周开始被动活动康复训练(制动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周、3个月、12个月的肩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VAS)、简明肩关节功能测试(SST)评分、Constant肩关节评分。术后12个月采用超声评估肩袖愈合情况。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2~16个月[(13.7±1.3)个月]。活动组和制动组分别为7例肩关节活动僵硬(16%、20%)(P>0.05)。活动组与制动组术后6周、3个月、12个月VAS、SST评分及Constant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制动组[(124.9±12.9)°、25(20,30)°]比较,术后6周活动组的前屈、体侧外旋活动度[(136.6±16.7)°、30(25,40)°]有明显改善(P<0.05)。活动组与制动组术后3个月、12个月前屈、体侧外旋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与制动组术后6周、3个月、12个月内旋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患者肩袖损伤均愈合。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感染、内置物移位等并发症。

结论

对于中度撕裂、小撕裂和PASTA的关节镜下修补,与制动比较,术后早期被动康复运动对肩关节活动度改善仅在早期有优势。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差异消失,而在术后疼痛、肩关节功能改善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开放手术与关节镜辅助手术治疗膝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3年5月至2019年9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膝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9例,女21例;年龄18~66岁[(42.5±11.6)岁]。49例行开放多韧带重建术(开放组),31例行关节镜辅助多韧带重建术(关节镜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膝关节活动度(>0°、>90°、
目的 分析创面修复门诊患者创面病原微生物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创面专科规范化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