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学视角下华兹华斯与李白自然诗比较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haoj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从遣词造句、语篇意象和修辞等文体学内容对华兹华斯与李白的自然诗歌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了他们的相似点与不同点。
  关键词:文体学;华兹华斯;李白;自然诗;对比
  华兹华斯是英国著名的山水诗人,他与柯勒律治和骚赛被誉为“湖畔派诗人”,诗歌的主要题材是赞美湖光山色,尤其是英国奔宁山脉西部湖区一带的山水,而李白则是中国唐代有名的“诗仙”,其诗歌大力赞美中国的大好河山。不论是华兹华斯还是李白,都是通过对大自然的美好风景来达到借景抒情言志之目的,他们的诗篇都对世界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生活在不同国度的两位伟大的诗人在诗歌艺术手法的使用方面,尤其是文体风格方面既有相似点也有不同点。
  一、诗歌遣词造句方面自然朴实
  诗歌的用词造句方面,华兹华斯和李白这两位诗人都是用了大量的朴实自然但内涵却丰富、多彩、生动的词语来准确清晰的表达作者的思想。
  首先请看华兹华斯的著名诗篇《水仙》。这首诗可以分为简明而整齐的四个小节,作者尽可能的用平实的语言去叙述或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务,但是这些语言却让人对于诗中所描写的事物产生了无限的美好想象,同时从这些自然朴实的语言中我们也看到了诗人的那种震撼心灵的力量。诗人放弃那些十八世纪在英国流行的诗体词汇,反而使用了一些基本的英语词汇,如wander、lonely、cloud、float、high、hills、saw、crowd、host、gold、lake、tree、dancing、breeze、stars、shine、twinkle等等,作者并没有用华丽的修辞和复杂的句型去点缀诗篇。诗中的大部分词汇都是口语化的,如wandered、dance、gaze、以及twinkle等等。诗中的第一句作者就是用了wander这个词表明了其孤独:没有同伴,如此孤独;与此同时,紧跟在“wander”后面的词“lonely”向读者表明了诗人的那种抑郁和悲伤的心情。“wander”这个词衬托了作者的孤独,但是接下来第二句中的“float”一词却表明了诗人的那种自由、轻松、无拘无束的心理状态。自由和无拘无束不但是浪漫主义诗人追求的个性,同时也是他们作品创作的原则。因此,诗人的“wander”并不是无所事事、漫无目的、无所追求,而是在追寻真实、真诚和独立的精神。在接下来的诗句中,作者用了“saw”这个词表明作者看到了如此多的水仙花并处于美好的大自然的包围之中,此时诗人的心情也变得轻松、愉悦,“all at once”和“at a glance”这两个短语表明了作者内心深情的自然洋溢,同时也表明了一个诗篇创作的重要特征:需要灵感,而且是大自然美好景色刺激下突然出现的灵感。在第二节当中作者用了“continuous”一词表明了水仙花数量之多,就像天上的星星,闪闪发光。整篇诗中只有20几个动词和30几个名词,然而这些词简洁而富有表现力,充分表明了诗人的理想和信念。
  接下来,请看李白的一首有名的田园自然诗歌:《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这首诗讲述的是诗人去终南山拜见一个名叫斛斯的隐士,诗人描述了黄昏时分一个农家小院的美丽风景和宁静,流露出了诗人的对此情此景的羡慕之情。诗中的第一个字名词“暮”引出了第二句中的“山月”和第四句中的“苍苍”,同时第一句中的动词“下”则引出了下文中的“随人归”和“却顾”,这个词表明诗人经过山中的长途跋涉之后仍然轻松且步履轻盈,“碧”则和“翠微”相呼应,“却顾所来径”表明了诗人对终南山的流连忘返,此时尽管李白没有直接描述暮色中如画的美景,但是读者却能从诗人的感受中看到这如诗如画的风景。 在接下来的第四句中,作者则用了“翠微”一词描述了山林里的幽静之处,而“横”字则使得这些幽静之处显得有生机和活力。夜色降临,诗人走在山林中然后遇见了斛斯山人,“相携”一词则生动的表明了诗人与斛斯山人的亲密关系,“荆扉”则表明了主人斛斯的清贫以及喜欢隐居远离社会的生活习性。“绿竹入幽径”中的“入”字让读者感觉到翠竹让路迎接诗人,而“青萝拂行衣”中的“拂”字则表现了青萝对客人(诗人)的温暖的问候。“入”与“拂”也充分表明了诗人的清闲与无忧无虑。
  二、语篇意象的比较
  不论是华兹华斯还是李白都有极强的诗歌意象塑造能力,两者的差别之处在于:华兹华斯喜欢用平常的语言去塑造较为简单朴素的诗歌意象,而李白则喜欢用慷慨激昂的语言去塑造恢弘大气的的意象。
  我们仍然以华兹华斯的《水仙》这首诗歌为例。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塑造意象给人以感官的印象来表达其情感,全诗共有四节,每一节都塑造了令人难忘的意象。第一节中,作者独自一人散步偶尔碰到了水仙花,“lonely”和“as a cloud that floats”这些词很形象的描述了此时作者的心情和活动,而“A host of golden daffodils; Beside the lake, beneath the trees, 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则非常生动的给人一种非常美好的动觉意象,“Cloud,daffodil,lake,trees, breeze, stars, and milky way”这些自然景象构建了一幅非常鲜活的奇特的美丽景观,第三节中“waves”和“dance”这两个词则再次强调了水仙花的欢快之形象,作者在詩中把水仙花比作星星,又把它们比作附近湖泊里的浪花,在翩翩起舞。看到此情此景,诗人忘记了自己的孤独,忍不住与水仙花一起感到愉快,此时诗人脑海中有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了。诗人从头至尾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如画的美景,作者并没有使用华丽的词语去描写水仙花,但是作者笔下的水仙花让作者有了幸福与愉悦的想象,这些看似再平常不过的景象也给读者带来美好丰富的想象。
  接下来我们以李白的《将进酒》为例子分析其语境意象。诗人通过“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了自己的自己的愤激情绪,全诗塑造的语境意象显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在诗的开头,作者引入了“黄河”这一自然景象,并集中描述其宏伟的气势,接下来作者由“黄河”引出了自己的“白发”,这个巨大的落差表明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黄河”是永恒的象征,而自己的“白发”则表明了生命的短暂,想到自己生命如此短暂到目前为止却无所建树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呀。接下来进入了饮酒狂欢的情节,“金樽”和“月”这两个词勾画了一幅作者和友人在月下饮酒的形象,将饮酒诗化了,作者在这里并没有直接说要喝得酣畅淋漓,而是使用了“莫使”一词使得语气显得更加的强烈。接下来的几句都是描写他们欢乐的情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搏空对月”,“径须沽酒对君酌”和“会须一饮三百杯”这几句诗道出了作者的那种人生如梦和及时行乐的生活理念。一句“天生我才必有用”则道出了诗人报效国家和人民的雄心壮志,可是目前却是报国无门,所以又有了“但愿长醉不复醒”以及“与你同销万古愁”呼喊和悲愁。诗人的情绪由开始的狂欢到最后的怨恨,整首诗刻画了诗人的一种无拘无束和放荡不羁的鲜明形象,让人感觉到作者愁也愁得彻底奔放豪迈的性格。
  三、修辞运用的比较
  修辞运用方面,华兹华斯与李白有较大的有相似之处也一些差异,华兹华斯主要以比喻、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为主,而李白则侧重于夸张同时也有比喻等其它手法。
  在《水仙花》这首诗中,华兹华斯使用了很多修辞手法来创造鲜明的意象,语言生动形象,尤其是明喻、拟人和反复的使用。在“I wander’d lonely as a cloud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这一句中,作者把自己比喻成了一朵漂浮在山上的孤独的云,充满着忧伤。最后一节的诗句“And dances with the daffodils”中的“dances”一词与第一节的诗句“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中的“dancing”遥相呼应形成了反复。在第二节中诗人把“daffodils”比喻成“stars”照亮着他前行的道路。“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则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展现水仙花的优雅的美丽的舞姿。
  再看李白的《将进酒》则大量的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黄河之水天上来”一句用夸张的手法勾勒出黄河“高大上”的形象。“朝如青丝暮成雪”则用夸张的手法描述人生命至短暂,其中的“如”字是明喻的标志,而“成”字则是暗喻的手法。“千金散尽还复来”和“会须一饮三百杯”中的“千金”和“三百”等词语则向读者展示了作者希望自由的享受生活,不必为政治的黑暗而操心的心态。另外“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与“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则形成了排比和对比,自然界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
  参考文献:
  [1] Wordsworth &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Lyrical Ballads. London: Longman, 1992
  [2] 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 成都:巴蜀出版社,1990
  [3] 郁贤皓.《李白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
  商叙明(1972.11~),男,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
其他文献
一只看不见的脚,踩住了奥运选拔的手。  2012年7月29日,伦敦奥运会女子举重53公斤级B组比赛将一场尴尬置于众目睽睽之下。新华社记者如此写道:“?抓举开把95公斤,只比世界纪录低8公斤,17岁的周俊在B组其余八名选手都完成抓举后最后出场。她面无表情地走上台,一边的脸颊还有些痉挛抽搐,杠铃颤颤巍巍地举了起来,动作还没有稳定住,就‘咣当’一声掉到地上。”来自湖北的周俊三次抓举95公斤都告失败,以零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带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
介绍吴远华副教授治疗小儿重症肌无力(MG)(眼肌型)的临证经验。吴教授认为小儿多为"稚阴稚阳"之体,脾肾常有不足,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治疗应补虚为本、健脾益肾,同时
初中语文中的每篇文章都包含了作者最真诚的情感.因此,通过注重情感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尤为重要.与此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初中语文教学不
目的:分析抗抑郁治疗在老年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有利于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我院在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所有老年脑卒中并发抑郁患者中
中国古代从隋唐开始,实行科举制度,历经宋、元、明、清,一直为各封建王朝所采用,成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科举成为学子步入仕途的唯一途径,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隋朝创立科举制度  隋文帝立国后,把选官的权力收归中央,废除九品中正制,通过秀才、明经等科的考试,合格者录用为官,不问门第。隋炀帝增设进士科,用试策方法选拔官吏,为庶族地主和寒门出身的读书人参与政治开辟了道路。  二、唐朝发展
摘 要:高效的课堂,必定是所有学生都学有所得的课堂。这就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确保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才能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求知识。教师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活跃轻松的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实现资源共享和互相提高,要注重活动练习。只有各个环节都具备,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关键词:高效课堂;学生本位;合作探究;活动练习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的
在日本居住过多年或者留过学的人,都会或多或少地逛过日本的旧货市场或旧货商店.由于长时间的经济萧条的影响,在日本的旧货商店购买二手家电、家具、室内装饰用品和日用杂货
介绍吉学群主任医师运用针刺从督脉论治癫痫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因元神失用,风阳内动所致.病变脏腑涉及肝、脾、肾、心,病位在脑.治以补脑益肾,息风镇静.针刺从督
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是政治民主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公众参与社会治理尚需深入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其中,加快构建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服务平台对于进一步优化公众参与社会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