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子渐渐长大,消费水平也跟着上涨。身边小朋友有什么贵重玩具,他都会缠着让我买,我告诉他没有那么多钱,他便会惊讶地嚷道:“你和爸爸每个月都有那么多钱啊。”儿子只看到我们每个月拿回的工资,可那一笔笔的家庭账,他哪能清楚呢。每次听到他这样说,我都会不悦地走开,儿子似乎也满腹委屈。
周末,我带儿子去超市买日用品,他很快就在玩具柜台看中了一款新型赛车。我一看要160元,便小声告诉他:“不要买了,妈妈带的钱不够。”儿子气鼓鼓地回到家,非让我拿钱再陪他去买不可。我说这个月没有余钱买这么贵的玩具,儿子竟开始哭着喊道:“你们每个月都发那么多钱,为什么不给我买玩具呢?”看着自认为万分委屈的儿子,我不知该如何理论。这一刻,我决定让儿子参与家政,了解家里的花销。等儿子哭完,我平心静气地问他:“儿子,你是不是觉得爸爸妈妈有很多钱啊?”儿子看看我,有些茫然地点头。我郑重地对他说:“你也长大了,妈妈要让你学着当一次家。”
发工资后的那个星期六,我第一次带儿子去银行打工资本。我取出其中的多半现金,带儿子去另一家银行偿还我们的住房贷款,去电信局交电话费、手机费,然后到小区物业管理处,交水电费和物业管理费。
每到一处,儿子都会紧紧跟着我,看着我手中的现金越来越少,他的表情也凝重起来。最后,当拿着寥寥无几的钱回家时,儿子有些沮丧地问我:“妈妈,我们还有钱么?”我告诉他还有一些,但那是留给特殊情况的备用金,比如某个亲人突然生病了等等。听了我的话,儿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回到家后,我告诉儿子:“你去帮妈妈买菜吧,今天你当家,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儿子不安地问:“我会买菜么?”我鼓励道:“昨晚新闻里的那个孩子比你还小一岁,就能够自己买菜做饭,照顾生病的妈妈了。你也一定能做得很好。”说着,我递给他50元,儿子惶恐地接过去,小心翼翼地把钱放进口袋。
我陪儿子走到菜场入口,就让他一个人进去。儿子走出老远,又跑回来请教我:“妈妈,我要买什么啊?”看他不知所措的样子,我忍不住指点他买些青菜、精肉、馒头,调味品。儿子转身跑进菜场,过了很长时间才步履蹒跚地出来,一只手提着几个沉甸甸的袋子,另一只胳膊紧紧夹着捆大葱。儿子看到我,第一句话竟然是:“妈妈,原来买菜需要这么多钱啊!”我问他累么,他笑着点点头。这一天晚饭,儿子破例没有挑食,我们表扬他买的菜好吃时,他也只是含蓄地笑笑,仿佛忽然间长大了许多。
周一晚上,儿子告诉我,老师让他报名参加“全市少儿英语演讲比赛”,我欣喜地夸他真棒。儿子的小脸神采飞扬,却又在瞬间收起笑容,眼神有些不安,却又满含着期冀,小声说道:“需要交60元报名费,妈妈。”儿子以往找我要钱的语气都是斩钉截铁,神态也都镇定自若,这副模样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我告诉他:“有些钱,妈妈是不会心疼的,比如这次的报名费。但是你以后要学会节约,好么?”看着儿子用力点头的样子,我忍不住笑了,拿出60元给他,儿子乖巧地说了一声:“谢谢妈妈。”
那个周末,我又带儿子去了超市,发现那个160元的赛车仍然躺在货架上。儿子看了几眼,却没提出购买的要求,拉着我走开了。看来,当过家的儿子终于知道了“柴米贵”。
有时候,面对孩子诸多的要求,家长不要一味拒绝,只要让孩子当一次家,亲自参与一下家政,就能让孩子明家庭的经济状况,体验父母日常生活的艰辛,这样的效果,一定会胜过无数的训斥和说教。
周末,我带儿子去超市买日用品,他很快就在玩具柜台看中了一款新型赛车。我一看要160元,便小声告诉他:“不要买了,妈妈带的钱不够。”儿子气鼓鼓地回到家,非让我拿钱再陪他去买不可。我说这个月没有余钱买这么贵的玩具,儿子竟开始哭着喊道:“你们每个月都发那么多钱,为什么不给我买玩具呢?”看着自认为万分委屈的儿子,我不知该如何理论。这一刻,我决定让儿子参与家政,了解家里的花销。等儿子哭完,我平心静气地问他:“儿子,你是不是觉得爸爸妈妈有很多钱啊?”儿子看看我,有些茫然地点头。我郑重地对他说:“你也长大了,妈妈要让你学着当一次家。”
发工资后的那个星期六,我第一次带儿子去银行打工资本。我取出其中的多半现金,带儿子去另一家银行偿还我们的住房贷款,去电信局交电话费、手机费,然后到小区物业管理处,交水电费和物业管理费。
每到一处,儿子都会紧紧跟着我,看着我手中的现金越来越少,他的表情也凝重起来。最后,当拿着寥寥无几的钱回家时,儿子有些沮丧地问我:“妈妈,我们还有钱么?”我告诉他还有一些,但那是留给特殊情况的备用金,比如某个亲人突然生病了等等。听了我的话,儿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回到家后,我告诉儿子:“你去帮妈妈买菜吧,今天你当家,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儿子不安地问:“我会买菜么?”我鼓励道:“昨晚新闻里的那个孩子比你还小一岁,就能够自己买菜做饭,照顾生病的妈妈了。你也一定能做得很好。”说着,我递给他50元,儿子惶恐地接过去,小心翼翼地把钱放进口袋。
我陪儿子走到菜场入口,就让他一个人进去。儿子走出老远,又跑回来请教我:“妈妈,我要买什么啊?”看他不知所措的样子,我忍不住指点他买些青菜、精肉、馒头,调味品。儿子转身跑进菜场,过了很长时间才步履蹒跚地出来,一只手提着几个沉甸甸的袋子,另一只胳膊紧紧夹着捆大葱。儿子看到我,第一句话竟然是:“妈妈,原来买菜需要这么多钱啊!”我问他累么,他笑着点点头。这一天晚饭,儿子破例没有挑食,我们表扬他买的菜好吃时,他也只是含蓄地笑笑,仿佛忽然间长大了许多。
周一晚上,儿子告诉我,老师让他报名参加“全市少儿英语演讲比赛”,我欣喜地夸他真棒。儿子的小脸神采飞扬,却又在瞬间收起笑容,眼神有些不安,却又满含着期冀,小声说道:“需要交60元报名费,妈妈。”儿子以往找我要钱的语气都是斩钉截铁,神态也都镇定自若,这副模样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我告诉他:“有些钱,妈妈是不会心疼的,比如这次的报名费。但是你以后要学会节约,好么?”看着儿子用力点头的样子,我忍不住笑了,拿出60元给他,儿子乖巧地说了一声:“谢谢妈妈。”
那个周末,我又带儿子去了超市,发现那个160元的赛车仍然躺在货架上。儿子看了几眼,却没提出购买的要求,拉着我走开了。看来,当过家的儿子终于知道了“柴米贵”。
有时候,面对孩子诸多的要求,家长不要一味拒绝,只要让孩子当一次家,亲自参与一下家政,就能让孩子明家庭的经济状况,体验父母日常生活的艰辛,这样的效果,一定会胜过无数的训斥和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