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学思想多角度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dezhufangchu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体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学习,既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重要内容.笔者尝试用函数与图象、等差数列、导数等数学思想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认识这种运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用函数和图象思想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有瞬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t=v0 at,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v0t 12at2,其它公式皆为推导式.对于一个给定匀变速直线运动,v0、a均为常数,其速度关系形如一次函数式y=kx b,作出v-t图象为一条倾斜直线;位移关系形如y=ax2 bx c,作出x-t图象为一条抛物线,这种思想宜在新课教学时介绍,对以后学习诸如探究胡克定律、纸带数据用图象法处理及一些问题中求最值等情况大有好处.
  例1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的关系是x=4t-2t2 4,x与t的单位分别为m和s,则该质点做什么运动?在几秒末正向位移最大,最大为多少?
  解析根据函数思想利用对应项系数法知,该质点做初速度为4 m/s,加速度为-4 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出发点为正向4 m处,依据函数思想配方或画出图象求顶点坐标知在t=1 s时,求出正向位移最大6 m.
  2用等差数列思想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
  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设任意相等时间为t,则任意相等时间内的速度差Δv=at,是一个常数,即间隔相等时间的瞬时速度依次为v0,v0 at,v0 a2t,v0 a3t,…此为一公差为at的等差数列,则由通项公式知vn=v0 (n-1)at,其实(n-1)t表示从v0到vn所经历的时间,这样就和速度关系vt=v0 at意义完全一致了(当然该数列是一特殊的函数,自变量t取正整数,而速度关系中t取自然数集).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仍设任意相等时间设为t,利用位移关系知任意相等时间内位移依次为
  x1=v0t 12at2,
  x2=v02t 12a(2t)2-(v0t 12at2),
  x3=v03t 12a(3t)2-[v02t 12a(2t)2]
  等等,则位移之差为
  Δx=x2-x1=x3-x2=…=at2,
  为一常数,则任意相等时间内的位移x1,x2,x3,x4等构成一公差为at2的等差数列.这样不仅有效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而且对解决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纸带问题、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拍照问题、研究平抛运动问题等帮助很大.
  例2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规律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1所示.A、B、C、D、E、F、G为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接50 Hz低压交流电,用刻度尺已量得x1=1.20 cm,x2=1.60 cm,x3=1.98 cm,x4=2.38 cm,x5=2.79 cm,x6=3.18 cm,根据纸带上的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做运动,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解析根据题意质点运动AB、BC、CD、DE、EF、FG所用时间都为0.1 s,考虑实验误差,相邻位移差若接近一个常数,便可说明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计算
  x2-x1=0.40 cm,x3-x2=0.38 cm,
  x4-x3=0.40 cm,x5-x4=0.41 cm,
  x6-x5=0.39 cm,
  Δx≈0.40 cm,
  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又Δx=at2,代入数据得a=0.40 m/s2.
  若用逐差法(x4 x5 x6)-(x1 x2 x3)=3d=3at2也可.
  3用导数思想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
  依据微积分的基本定义可知,速度(关于时间)的函数是位移(关于时间)函数的导数,而加速度(关于时间)函数是关于速度(关于时间)函数的导数,写成式子即dxdt=v,dvdt=a,若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不变,v=∫adt=at v0,v0就是初速度,此为速度关系,进而有
  x=∫vdt=∫(at v0)dt=12at2 v0t c,
  若开始计时t=0时,质点在位移x=0处,故这个任意常数c=0,于是有x=v0t 12at2,这就是位移公式.简单说积分是函数图象与轴所围成的面积,除a-t图象面积为速度,v-t图象面积为位移,高中内容还有电流I-t图象面积为电荷量,力F-t图象面积为力F在时间t内的冲量等.而导数即为函数图象上该点的斜率,则x-t图象斜率为速度,v-t图象斜率为加速度,高中内容还有U-I图象斜率为电阻,磁通量Φ-t图象斜率为感应电动势等.
  例3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 t2 (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则该质点做运动,加速度为,2 s末的瞬时速度是.
  解析由题意质点位移对时间的一阶导数v=x′=5 2t,二阶导数a=x″=2,则知质点以5 m/s的初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 m/s2,取时间2秒代入速度公式,2 s末的瞬时速度是9 m/s.
  各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物理学科本身和数学联系紧密,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强化数学思想,并从多角度帮助学生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必将拓宽学生思维,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增彩添色.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各门学科自身领域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入.物理与数学是高中阶段的两门重要学科.数学是物理学科的工具,同时也是物理学科的语言,它们互为关联.然而,由于受升学观念和学科课时安排、学科成绩考核等多种现实因素的制约,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科之间“各自为政”、“画地为牢”,从而造成了学生的片面发展.这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趋势相背离,也与强调“联系”的认识
今年秋天,我家盖起了新房子,要上梁了,就等着贴对联。爸爸从小卖店里买来两张大红纸,叫我到邻居李大伯家请他写几副对联,我高兴地答应了。当我急忙跑到他家 This fall, my f
期刊
1教材与目标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浮力的应用》有机整合了力、力与运动、二力平衡等力学的知识,使力学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1.2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育人理念,学习知识同时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制定如下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2)探索浮沉改变方法;(3)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原理.过程与方法(1)亲历探究过程,了解改变浮沉的方法;(2)探究分析,了解轮船,潜水艇,气球
高中物理考试的内容和范畴越来越广,再依靠简单的物理定理和公式套用已经不能解决各类考试中的疑难问题了.物理学科和数学学科有一定的关联性和相通性,实践证明,在一些高中物理试题中,如果能巧用一些数学思维和数学解题方法的话可能会简易解题过程,优化解题结果,做到事半功倍.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历,并查阅了高中物理各类考试试题,提出了在高中物理解题中应用数学方法的建议,希望能对物理教学和学生解题能力
通过学习高职政治课中的现代企业制度,许多学生从中获益匪浅。他们了解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和最新进展以及现代企业制度提出的背景,掌握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基本特征和
期刊
所谓数学方法就是以数学为工具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即用数学语言表达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经过推导、运算与分析,以形成解释、判断和预言的方法.学生在解决某些类似的问题时,往往不知如何入手,造成错误,但如果我们能找出错误的共同点,就可以用一种方法解决一类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数学线性函数y=kx b,k为斜率,而非线性函数中则用k=ΔyΔx来某一点切线的斜率,在物理学中也叫变化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