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体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学习,既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重要内容.笔者尝试用函数与图象、等差数列、导数等数学思想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认识这种运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用函数和图象思想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有瞬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t=v0 at,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v0t 12at2,其它公式皆为推导式.对于一个给定匀变速直线运动,v0、a均为常数,其速度关系形如一次函数式y=kx b,作出v-t图象为一条倾斜直线;位移关系形如y=ax2 bx c,作出x-t图象为一条抛物线,这种思想宜在新课教学时介绍,对以后学习诸如探究胡克定律、纸带数据用图象法处理及一些问题中求最值等情况大有好处.
例1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的关系是x=4t-2t2 4,x与t的单位分别为m和s,则该质点做什么运动?在几秒末正向位移最大,最大为多少?
解析根据函数思想利用对应项系数法知,该质点做初速度为4 m/s,加速度为-4 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出发点为正向4 m处,依据函数思想配方或画出图象求顶点坐标知在t=1 s时,求出正向位移最大6 m.
2用等差数列思想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
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设任意相等时间为t,则任意相等时间内的速度差Δv=at,是一个常数,即间隔相等时间的瞬时速度依次为v0,v0 at,v0 a2t,v0 a3t,…此为一公差为at的等差数列,则由通项公式知vn=v0 (n-1)at,其实(n-1)t表示从v0到vn所经历的时间,这样就和速度关系vt=v0 at意义完全一致了(当然该数列是一特殊的函数,自变量t取正整数,而速度关系中t取自然数集).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仍设任意相等时间设为t,利用位移关系知任意相等时间内位移依次为
x1=v0t 12at2,
x2=v02t 12a(2t)2-(v0t 12at2),
x3=v03t 12a(3t)2-[v02t 12a(2t)2]
等等,则位移之差为
Δx=x2-x1=x3-x2=…=at2,
为一常数,则任意相等时间内的位移x1,x2,x3,x4等构成一公差为at2的等差数列.这样不仅有效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而且对解决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纸带问题、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拍照问题、研究平抛运动问题等帮助很大.
例2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规律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1所示.A、B、C、D、E、F、G为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接50 Hz低压交流电,用刻度尺已量得x1=1.20 cm,x2=1.60 cm,x3=1.98 cm,x4=2.38 cm,x5=2.79 cm,x6=3.18 cm,根据纸带上的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做运动,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解析根据题意质点运动AB、BC、CD、DE、EF、FG所用时间都为0.1 s,考虑实验误差,相邻位移差若接近一个常数,便可说明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计算
x2-x1=0.40 cm,x3-x2=0.38 cm,
x4-x3=0.40 cm,x5-x4=0.41 cm,
x6-x5=0.39 cm,
Δx≈0.40 cm,
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又Δx=at2,代入数据得a=0.40 m/s2.
若用逐差法(x4 x5 x6)-(x1 x2 x3)=3d=3at2也可.
3用导数思想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
依据微积分的基本定义可知,速度(关于时间)的函数是位移(关于时间)函数的导数,而加速度(关于时间)函数是关于速度(关于时间)函数的导数,写成式子即dxdt=v,dvdt=a,若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不变,v=∫adt=at v0,v0就是初速度,此为速度关系,进而有
x=∫vdt=∫(at v0)dt=12at2 v0t c,
若开始计时t=0时,质点在位移x=0处,故这个任意常数c=0,于是有x=v0t 12at2,这就是位移公式.简单说积分是函数图象与轴所围成的面积,除a-t图象面积为速度,v-t图象面积为位移,高中内容还有电流I-t图象面积为电荷量,力F-t图象面积为力F在时间t内的冲量等.而导数即为函数图象上该点的斜率,则x-t图象斜率为速度,v-t图象斜率为加速度,高中内容还有U-I图象斜率为电阻,磁通量Φ-t图象斜率为感应电动势等.
例3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 t2 (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则该质点做运动,加速度为,2 s末的瞬时速度是.
解析由题意质点位移对时间的一阶导数v=x′=5 2t,二阶导数a=x″=2,则知质点以5 m/s的初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 m/s2,取时间2秒代入速度公式,2 s末的瞬时速度是9 m/s.
各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物理学科本身和数学联系紧密,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强化数学思想,并从多角度帮助学生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必将拓宽学生思维,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增彩添色.
1用函数和图象思想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有瞬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t=v0 at,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v0t 12at2,其它公式皆为推导式.对于一个给定匀变速直线运动,v0、a均为常数,其速度关系形如一次函数式y=kx b,作出v-t图象为一条倾斜直线;位移关系形如y=ax2 bx c,作出x-t图象为一条抛物线,这种思想宜在新课教学时介绍,对以后学习诸如探究胡克定律、纸带数据用图象法处理及一些问题中求最值等情况大有好处.
例1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的关系是x=4t-2t2 4,x与t的单位分别为m和s,则该质点做什么运动?在几秒末正向位移最大,最大为多少?
解析根据函数思想利用对应项系数法知,该质点做初速度为4 m/s,加速度为-4 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出发点为正向4 m处,依据函数思想配方或画出图象求顶点坐标知在t=1 s时,求出正向位移最大6 m.
2用等差数列思想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
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设任意相等时间为t,则任意相等时间内的速度差Δv=at,是一个常数,即间隔相等时间的瞬时速度依次为v0,v0 at,v0 a2t,v0 a3t,…此为一公差为at的等差数列,则由通项公式知vn=v0 (n-1)at,其实(n-1)t表示从v0到vn所经历的时间,这样就和速度关系vt=v0 at意义完全一致了(当然该数列是一特殊的函数,自变量t取正整数,而速度关系中t取自然数集).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仍设任意相等时间设为t,利用位移关系知任意相等时间内位移依次为
x1=v0t 12at2,
x2=v02t 12a(2t)2-(v0t 12at2),
x3=v03t 12a(3t)2-[v02t 12a(2t)2]
等等,则位移之差为
Δx=x2-x1=x3-x2=…=at2,
为一常数,则任意相等时间内的位移x1,x2,x3,x4等构成一公差为at2的等差数列.这样不仅有效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而且对解决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纸带问题、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拍照问题、研究平抛运动问题等帮助很大.
例2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规律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1所示.A、B、C、D、E、F、G为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接50 Hz低压交流电,用刻度尺已量得x1=1.20 cm,x2=1.60 cm,x3=1.98 cm,x4=2.38 cm,x5=2.79 cm,x6=3.18 cm,根据纸带上的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做运动,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解析根据题意质点运动AB、BC、CD、DE、EF、FG所用时间都为0.1 s,考虑实验误差,相邻位移差若接近一个常数,便可说明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计算
x2-x1=0.40 cm,x3-x2=0.38 cm,
x4-x3=0.40 cm,x5-x4=0.41 cm,
x6-x5=0.39 cm,
Δx≈0.40 cm,
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又Δx=at2,代入数据得a=0.40 m/s2.
若用逐差法(x4 x5 x6)-(x1 x2 x3)=3d=3at2也可.
3用导数思想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
依据微积分的基本定义可知,速度(关于时间)的函数是位移(关于时间)函数的导数,而加速度(关于时间)函数是关于速度(关于时间)函数的导数,写成式子即dxdt=v,dvdt=a,若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不变,v=∫adt=at v0,v0就是初速度,此为速度关系,进而有
x=∫vdt=∫(at v0)dt=12at2 v0t c,
若开始计时t=0时,质点在位移x=0处,故这个任意常数c=0,于是有x=v0t 12at2,这就是位移公式.简单说积分是函数图象与轴所围成的面积,除a-t图象面积为速度,v-t图象面积为位移,高中内容还有电流I-t图象面积为电荷量,力F-t图象面积为力F在时间t内的冲量等.而导数即为函数图象上该点的斜率,则x-t图象斜率为速度,v-t图象斜率为加速度,高中内容还有U-I图象斜率为电阻,磁通量Φ-t图象斜率为感应电动势等.
例3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 t2 (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则该质点做运动,加速度为,2 s末的瞬时速度是.
解析由题意质点位移对时间的一阶导数v=x′=5 2t,二阶导数a=x″=2,则知质点以5 m/s的初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 m/s2,取时间2秒代入速度公式,2 s末的瞬时速度是9 m/s.
各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物理学科本身和数学联系紧密,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强化数学思想,并从多角度帮助学生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必将拓宽学生思维,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增彩添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