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改革的特征及启示

来源 :理论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123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铁路改革的明显特征是体制内改革,它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是一致的,是共性和个性、过程和结果的关系。铁路改革带给人们多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铁路改革;特征;启示
  [中图分类号]F5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9)08-0045-02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巨大成就,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同全国的改革形势一样,铁路改革取得重大成就,铁路面貌也发生巨大变化。铁路改革有其明显特征:铁路改革是体制内改革,即铁路管理体制基本保持不变,同时在铁路体制内进行了全面深刻改革。
  
  一、铁路体制与体制内改革
  
  铁路管理体制是合理的。那么,现阶段铁路改革的任务,就是解决好体制内不适应铁路运输生产力发展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发挥好体制的作用。
  铁路体制对于推动铁路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现有三:
  第一,规范作用。铁路运输生产有自身内在规律。铁路运输生产是在路网上进行,从这一点说,铁路是一个网络产业。网络产业的正常运行必须符合两个条件,其一,必须完整。网络是完整的,才能成为系统,才能有效能。其二,必须有秩序。在网络上运行,要有规则,有顺序。这就要求集中统一的指挥。这两个条件是铁路行业同其他行业的重要区别。只有在这两个条件的基础上,铁路运输生产才能追求效率和保证安全。
  铁路体制对改革的规范作用表现在,按照铁路运输生产规律,明确铁路改革原则。铁路改革原则是,必须保持路网的结构完整,坚持运输集中统一指挥,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铁路改革原则规定了改革的取向,任何改革方案的选择,任何改革政策的出台,必须符合改革原则。这些年,铁路改革顺利推进,不断深化,没有发生大的偏差,就是遵循了正确的改革原则。
  第二,推动作用。铁路改革是依托体制,自上而下,有组织,有目标,有力度,强力推进。党的十六大以来,铁路改革实现重大突破,取得显著成绩,皆得益于体制推动。
  
  1 实现了铁路管理体制创新。2005年3月,成功实施了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的改革,撤销了铁路分局,变四级管理为三级管理,从根本上消除了我国铁路存续了50多年的管理重叠弊端,提高了管理效率,释放了运输生产力。
  
  2 实现了运输生产力布局的重大变革。对运输生产力布局进行了大规模调整,运输站段数量由1491个减少到627个,减幅58%,扩大了站段管理跨度。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铁路长期以来存在的运力资源高度分散的问题,运力资源配置全面优化,劳动组织改革取得新突破,运输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3 基本完成了社会职能移交,主辅分离取得重要进展。将铁路物资、通信、设计、施工企业移交国资委及所属企业管理,将铁路中小学校、医院全部移交地方政府管理,达到了精干运输主业和拓宽辅业发展空间的“双赢”效果。
  
  4 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按照“政府主导、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的思路,积极吸引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投资铁路建设,扩大合资建路规模。按照“存量换增量”的股权融资模式,积极推进铁路股改试点,大秦铁路公司成功上市,广深铁路公司首发A股成功,不仅融得了部分资金,更重要的是搭建了铁路市场融资的平台。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创新铁路融资方式,2003-2007年成功发行铁路建设债券1130亿元。
  
  5 铁路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围绕国际铁路联运、客运专线建设、技术装备现代化、人才培养等重点任务,积极发展国际合作,取得重要成果。大力发展口岸运输,2007年,全国铁路口岸完成进出口货物运量5300万吨,比2002年增加2848万吨,年均增长16.7%,为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和实施“走出去”战略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三,保护作用。铁路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铁路不稳定。势必对经济社会造成严重影响。铁路改革有些项目的难度是很大的。铁路局直管站段改革,2万多名干部一夜之间失去原来岗位;调整铁路生产力布局,站段减少一半还多:实施主辅分离,移交社会职能,铁路移交了近加万人。在实行这些改革时,铁路始终保持职工队伍稳定,保证运输生产平稳进行。
  
  二、铁路体制内改革的三个阶段
  
  和全国改革一样,铁路改革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铁路体制内改革只是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不是改革的结束。铁路改革是受到资源条件约束的。根据不同的资源状况,可以把铁路改革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铁路营业里程在10万公里以内。也就是目前阶段。再经过3-5年,我国铁路快速客运网将初步形成,各大区域之间大能力通道网络基本形成,主要干线将实现客货分线,人民群众乘车难的问题初步解决。铁路资源稀缺状况开始缓解。
  第二个阶段,铁路营业里程10-12万公里。铁路资源逐步满足市场需求,逐步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
  第三个阶段,铁路营业里程12万公里以上。铁路资源基本满足市场需求,铁路转变为买方市场。
  在这三个阶段,由于资源条件的变化,对铁路体制的要求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改革的形式和内容也必然会发生变化。无论以后铁路改革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铁路体制内改革都是铁路改革过程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不能超越的。
  
  三、铁路体制内改革的启示
  
  铁路体制内改革以其独特的形式,带给人们许多思考。
  
  第一,改革的多样性。改革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改革面对的问题千差万别,涉及的领域各不相同。改革不会也不可能只有一种单一的固定的模式,而必然是一个生动的多样性的过程。不能用生硬苛刻的态度对待改革的不同形式。
  采取什么方法和形式进行改革。是由具体条件决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能采取一定的形式。改革不能套用一种模式,改革不能一刀切。
  
  第二,有所不为,有所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铁路依靠体制优势,推动铁路快速发展,取得巨大成绩。
  1 铁路建设快速发展。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正式运营,京沪高速铁路全面启动。26条时速在200公里以上的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有的已经完工,有的已经开工或即将开工。大能力通道建设全面展开。一些重点项目相继开工。随着大能力通道的建成。将形成贯通全国的大能力骨干网,实现各区域间客货运输的大出大人。既有线改造成绩显著。通过技术改造,我国铁路既有线标准有了质的提升。
  2 加快铁路技术进步。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和再创新,我国生产的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成功用于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时速350公里国产化动车组成功下线并用于京津城际铁路。我国已经全面掌握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线路的设计、施工、养护维修等成套技术,我国铁路跨入高速时代。通过第五、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铁路运输能力提高50%以上。在货运重载方面,大秦铁路大量开行1万吨和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运量由2002年的1亿吨,增长到2007年的3亿吨,创造了世界铁路重载运输的奇迹。
  
  第三,继续深入探索铁路体制改革。铁路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中央政府和市场机制如何在配置资源问题上取得平衡。这种平衡既能满足国家的特殊需求,又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既能形成有效的价格机制,又能防止负外部性;既能广泛融资。又能保证铁路经济安全。这种体制究竟是什么样,现在很难描绘精确。但是有一点是很明确的,那就是,铁路体制必定是符合中国国情,符合铁路资源状况,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必定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期望,让人民群众满意。
  铁路改革前景辉煌。
  
  责任编辑 柳 波
其他文献
作者将江海直达货物运输及船型有关的背景资料,作初步的整理和分析,供参考。
中药灌肠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福建省立医院吴秀如,施蓝金笔者采用中药灌肠配合药物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取得一定疗效,报告于下。一、病例介绍患者女,19岁。以反复颜面浮肿、双下肢
本文以南京油运公司目前面临旧船更新换代,新船需要进一步改造,拟建一种高效、优质新船型,借以提高船队航行安全性和营运经济性的事实为主要背景,从不同角度论述了长江油运船队采
介绍用螺旋桨进流补偿导管改造旧船的试验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