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考核:唐朝已趋“标准化”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we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国家政权,唐太宗李世民深知加强官吏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在考核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官吏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
  考核过程
  严格有序,允许官员申诉
  执行官员考核工作的机构是六部之一的吏部考功司,设专人负责考核京官和地方官。为了保证考核质量和权威性,每年都临时指派两名地位高、名望也高的京官为考校使,又从门下省的给事中和中书省的中书舍人各派一人進行监考,称“监考使”。
  在最初意见形成之前,中央的省、台、寺、监以及各地方政府的首长,先要对属下人员的德、才、能拿出一个初步意见,登记造册,形成档案。首长还要对所有被考核的官员分出等级。流内官(指一品至九品的有品位的官)分九等,流外官分四等。定等之后,要当众宣布,征求同僚和本人意见,本人如不同意首长所定的等级可提出申诉。完成之后,把材料报到尚书省吏部的考功司。与此同时,尚书省又把自己直属各司和派到地方的监察官所收集的有关材料一并汇总,转交考功司。
  考校使、考功司综合各种渠道报上来的材料,拿出最后意见,由考核使当面向齐集于都省京官和各地方政府派到中央的朝集使(地方官的代表)公布。公布之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长官将被考的名牒、等级张榜于衙门大门之外三天。
  如果被考核之人对所定等级有不同意见,仍然可以上诉,考功司派专人再予复核。如果上诉意见正确,便更改等级,如果上诉意见不正确,则降低被考核之人的级别,以示惩戒。一切都进行完了,由朝廷发给“考牒”,以资凭证。
  考核内容
  重德性要求,也重岗位表现
  唐代对中央和地方官吏的考核有一套标准。这个标准一是品德,二是才能。
  对流内官的考核根据才、德表现分为四善二十七最。
  所谓四善是官德在四个方面的优秀表现,即德义有闻(好品德被广泛了解),清慎明著(清廉谨慎突出),公平可称(办事不徇私被公认),恪勤匪懈(经常保持旺盛的工作状态)。
  二十七最是指二十七个方面工作的具体表现,就是看一个官员完成本职工作的水平如何。二十七最是针对二十七种的官吏的才能要求,并非是对一个人要求达到二十七项“优秀”,一个人只达到一“最”便可以了。如:献可替否(敢提肯定与否定的建议)、拾遗补阙(及时发现工作漏洞,提出合理建议)是近侍(皇帝周围的亲近官员)之最;铨衡人物(正确评价别人)、擢尽良才(发现人才,推荐人才)是选司(负责人事组织的官员)之最;扬清激浊(表扬清廉,批评贪腐之官)、褒贬必当(批评表扬不出偏差)是考校(监察官)之最。
  至于劝课农桑、户丁增加、狱讼无冤、推荐人才等,则是具体业务能力的考核,依不同的岗位和职责有所侧重。
  考核结果
  实行分类管理,奖优罚劣
  唐代在考核各级各类官吏时,根据善、最的多少,把各位官员分为九等。根据不同的等次,官员会得到升、平、降禄的不同待遇,以及升、平、降、免官阶的不同奖惩。
  流内官的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无最而有二善为中上;无最而有一善为中中;职事精理,善最不闻,为中下;爱憎任情,处官乖理,为下上,背公向私,职务废缺,为下中;居官诌诈,贪污有状,为下下。
  流外官,以行能功过分四等:清谨勤公为上,执事无私为中,不勤其职为下,贪浊有状为下下。
  对皇亲国戚,近卫之人,也依其功过行能分为上、中、下三等。
  经考核,凡列于中等以上者,皆可升官、加禄;中等以下者,就要降级罚禄,情节严重,则要罢官受惩。
  州县官吏日常工作,都是职分之内之事。这些事是:纳税、判案、安定百姓、田地无荒芜、摊派平均、官舍维护、驿站运输、道路通畅。以上各项日常工作没出差错,便一律以“准职分无失”处理。只要能获得中中等级,四年之后,便可升迁一级。
其他文献
弹指一挥间,《烹调知识》杂志已经创刊20周年了。看见这个黄土高原上栉风沐雨长大的“帅小伙”,那么朴实,那么健壮,那么充满靓丽的青春活力,不由人衷心地鼓掌、欢呼。虽然它不如云岗石窟、平遥古城、五台群峰、乔家大院、大同优质煤、柳林大红枣、杏花村汾酒、清徐老陈醋那样家喻户晓,但在中国餐饮界,它大小也算是一块名牌,值得一贺。记得它操办“10岁庆典”时,我和一帮老友——包括已经仙逝的凤乔兄、文台兄以及目前健
当前,农业保险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要看到,农业保险涉及众多的农业人口、复杂的农业自然环境、多样的农业生产结构,亟需我们真正掌握农业保险的发展规律,认真探索适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农业保险新路径,从而推动农业保险更好更快地发展。    完善农业保险的国家管理职能    在农业保险中,国家行使的职能主要体现在相关法律的制定、行政组织的构建及经济手段的运用上。借鉴国外农业保险的成功经验,形成“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