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班级的凝聚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t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三个阶段:起始阶段、养成阶段和发展阶段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活动就如何培养班级的凝聚力这个问题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 起始阶段 养成阶段 发展阶段 班级凝聚力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处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学生会更加积极、轻松地投入学习,增强班级凝聚力,对于增强全体同学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有重要作用。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由此可见集体的激励性,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性。
  班级凝聚力的培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起始阶段、养成阶段和发展阶段。
  一、起始阶段
  学生从不同的学校考进高中,走进一个陌生的环境,进入一个全新的班集体,面对身边一张张不曾见过的脸庞,部分同学会感到无所适从,担心在新的班级中会面临种种困难,因此他们局限在自己的圈子里,不愿表现出真实的一面。更多的同学怀揣着对新班主任的无限期望,遥想班级的未来,因此,每位班主任都充分认识到起始阶段对于班级稳定团结向上会产生重要作用。
  起始阶段的工作非常重要,在新接手班级后的短时期内,必须做到:
  1.熟悉学生的基本情况。通过填写学生情况调查表、新生入学军训、领教材、打扫卫生等尽快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家庭情况,做到胸有成竹。要多一双慧眼去发现有特长的学生,多一份体贴给暂时有困难有疑虑的学生。
  2.宣读学校的规章制度,明确任何同学在规章制度面前一律平等。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要特别强调,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做到“有法可依”。《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上的内容逐条解读,而《班级条约》在制定的时候充分听取学生意见,制定出学生认可的条约,从而在以后的贯彻执行中才更有可行性,让学生意识到我参与制定的《班级条约》我不能违反。
  3.建设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这是起始阶段最重要的一环。班干部作为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作为班主任的助手,其工作能力、工作方法、在同学中的威信,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因此班委的选举切不可随意,必须慎重,尽可能全方面了解心中的候选人,再结合他的性格与特长,安排合适的职务,做好一旦选定就不会大批变动的准备,就像建房子,框架如果经常松动,房子怎么会牢靠呢?每一次起始年级在选班委上我都花不少工夫,综合考虑学生的成绩、组织能力、性格、座位分布等情况,可喜的是每学期学生换届投票选举的时候,班委的变动都不会太大,因为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但也会出现个别班委能力没有发挥的情况,我不是马上批评他或者把他换掉,而是给他机会,耐心地指引他,提高他的工作能力。班委在工作中有困难时,要尽量鼓励,教给他方法,而不是粗暴地撤换。因为频繁更换班委不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二、养成阶段
  班级组成后,有了起始阶段工作的铺垫,养成阶段的工作就会顺利很多,班级要扬帆起航,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良好的班风班貌的营建这些工作不容忽视。
  1.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积极营造和谐、竞争的氛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是一个班级形成较强凝聚力的基础。教室脏、乱、差,上课吵翻天的班级怎么可能有强的凝聚力呢?班主任在抓一日常规的同时,还要注意班级的文化建设。班主任要做班级的精神领袖,我所带的班级都会把黑板的右边空出一块来,做什么呢?要求学生按照学号每人每天写一话,可以是格言,可以是自己写的,班级后面墙上有张红纸,宣传委员会将每天的格言抄上去,并注明是哪天哪位同学写的。这样不但可以提供給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可以激励学生努力上进,这对增强班级凝聚力有着巨大的作用。当学生在学习上为一道题目而焦躁不安的时候,只要抬头看看“只有我不想做的事,没有我不能做的事”就有了继续征服难题的信心;当学生为一次考试的失败而垂头丧气的时候,只要抬头看看“是金子总会发光,是汗水不会白流”就有了再接再厉的勇气。不管学生遇到怎样的困难,他们都会从那张红纸上找到继续前进的动力。
  2.帮助学生树立“我为班荣,班以我荣”的荣誉感。我曾带过年级各方面表现最差的班级,班里的男生、女生大都是分班前各班的中下游学生。但是任何时候我都不说咱们班是最差的,而是利用点滴表扬的机会去大力表扬班内的个别同学,或者全班表扬,而且特别注意在其他老师和别班同学面前说班级的种种好的表现,让全班同学意识到我们班不错,班主任心中的我们不是最差的。即使某一次考试成绩糟得没有办法接受,我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让他们去寻找自己的些许进步、发现班级的一点进步,总分虽然还是最后,但是差距缩小了几分,这就应该表扬。我总是尽量鼓励他们,让学生意识到只有我个人进步了,班级才会进步,每个同学的表现和班级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我始终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感化的,并且我始终坚持全身心投入,最后这个班在高考中考出了较为理想的成绩。作家刘墉说:“肯定总在否定前,否定总在私下讲。”我觉得这句话对班主任很有借鉴意义。
  三、发展阶段
  从接手班级的那天起,帆船已经起航,目标是开往胜利的彼岸。每位学生就是这船上不同的角色,凝聚力将促使这条大船快速前进。
  1.学生要有自己的理想,班级要有共同的目标。班级要有较强的凝聚力,每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理想,班级要有既定的目标。学生如果没有理想,只会浑浑噩噩,得过且过,班级如果没有目标就像没有舵手的大船,随风飘摇,到达不了理想的彼岸。每次接班,我都要做一次问卷调查:“你的理想是什么,准备如何实现?”但是每一次的调查结果都不尽如人意,很多同学都没有理想,即使有理想,也是不切实际的。于是每一次都要开展一次“我和我追逐的梦”的主题班会,帮他们树立理想,鼓舞他们的斗志。班级目标是通过学生自身目标的实现而实现的,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会产生梯次激励效应,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习是枯燥的,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实现班级目标的根本保证,也是班级凝聚力巩固和提高的重要途径。不定期开展集体性的小活动,如篮球比赛、排球比赛、智力测验、主题班会等活动,将使班级内始终充满生机,使学生身心愉快,充分享受大家庭的温暖,使学生体会到他们所在的集体是幸福的集体,团结的集体,温暖的集体,促进了学生沟通,密切了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另外这些活动也为同学们提供了舞台,提供了赛场,使他们能公平、合理、适度地竞争,激发了他们拼搏向上的精神。带每个起始班級,我都会在开学不久就给他们组织一场篮球比赛,我来做裁判。所以我们班的学生都会以此向同届的学生炫耀,无形当中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班级的凝聚力。上学期刚刚结束的高一篮球联赛,我们班的每一场比赛我都会为学生加油助威、帮他们指导。在现场我听到一句话让我颇有感受,是其他班级的同学对我班学生讲的:哎,你们班主任多负责,每场都来看还指导你们。我班学生脸上是骄傲的神色。看到此情此景,身为班主任,我无比幸福。
  3.班主任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争取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班主任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渊博的知识、一定的艺术修养,做得正、行得直的作风,从而使学生尊重你、支持你,使得自己在学生中树立更高的威信。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换代是很快的,稍不留神可能和学生之间就隔了一道鸿沟。《班主任之友》及一些有关班主任工作方面的书为我们做学生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在理论的指引下,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更有依据。
  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在增强班级凝聚力方面也有很大作用,要让学生从心眼里佩服你,这样说话就有分量。每次学生开展活动,我都会参与其中,让学生觉得老师就是我们的朋友,不是高高在上的;在课堂上的权威没有变化的基础上,课后能成为学生的朋友,很多学生有了思想困惑时,会通过多种方式来告知我。始终记得班主任要管如严父,爱如慈母,而现在更应该加上一句,亲如朋友,以心换心,全心投入。要相信学生会理解老师的爱,并且会回报,充满着爱的班级还怕没有凝聚力吗?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没有任何十全十美的方法,也没有一定有害的办法。”在班主任进行班级建设时,只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把“爱学生”视作教育管理的前提,那么教育就一定能成功,班级的凝聚力就一定会加强。
其他文献
摘 要: 要打破以往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上通过不同的方式亲身体验、感受音乐,通过参与进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喜欢音乐。如何开展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是当前各个小学急需攻克的难题。本文旨在对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剖析,提出开展音乐体验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 小学音乐教学 有效策略  一、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的意义  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对外界抱有极大的好奇心,他
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教学,可大大增强课堂容量,增强教学的情景性、直观性、示范性,融视听为一体,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复杂的乐理知识生动化,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拓宽理解音乐的思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它强大的、积极的作用,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1.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  小学音乐教育应该是审美教育,音乐教育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谈到音乐教学评价时提出:“对学生的评价要用发展的眼光,从不同阶段的回顾和对比中,把握其进步与发展,使评价起到激励和促进的作用。”激励性评价是激励教育的一种手段,在实施激励性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把学生作为一个能动发展的主体来看待,通过各种外部诱因来满足学生兴趣、情感的需求,点燃他们求知、进取、发展的火花,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  一、激励性评价的理论
《小学艺术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我就自身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1.关于识谱教学  1.1先唱歌,后识谱。在唱歌课中,当学生走进音乐教室时,我会用今天要学的歌曲的音乐,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一些简单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