刈割次数对甘肃中部饲用高粱生产性能的影响

来源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筛选适宜甘肃中部地区种植的饲用高粱青干草品种,通过种植陇草1号、魔术师、萨博、NX-D-61、NX-4264、百战等6个高粱品种,测试了每一茬次的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粗蛋白质(CP)、总可消化养分(TDN)含量,以及鲜草产量、干物质产量、粗蛋白产量和总可消化养分产量,分析了刈割茬次和品种对饲用高粱产草量及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百战的CP含量为刈割2次第1茬最高外,其余品种CP含量均为刈割2次第2茬最高,萨博NDF、ADF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余品种(P<0.05);鲜
其他文献
绿孔雀作为中国唯一的本土孔雀,其种群分布及数量经历了剧烈的缩减,当前在国内仅分布于云南省,种群十分濒危。本文基于考古遗迹、史料记载、适宜栖息地分析研究,对中国绿孔雀分布的历史变迁进行考证,同时梳理了国内对于绿孔雀的研究和保护进展。结果显示:历史上绿孔雀主要在中国南方分布,且分布地区及种群数量一直减少;近年来绿孔雀保护出现转机,由于严格的保护管理,绿孔雀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多处监测点显示绿孔雀种群数量上升并向外扩散,反映出绿孔雀较强的繁育、扩散能力;人工繁育种群也初步建立,国内绿孔雀种群恢复有望。
【目的】为深入认识中国热区降水和气温的变化特征,探讨中国热区农业气候资源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方法】按照气候区划方法选取中国热区,利用1961—2015年76个气象站降水、气温资料,结合线性倾向率、距平与累积距平、Mann-Kendall检测、最小二乘法、克里金插值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年际、年代气候变化特征。【结果】(1)55年来,中国热区年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线性倾向率为13.85 mm/10 a,20世纪60年代为枯水期,20世纪90年代为丰水期,2002—2003年间降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