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噪声指数联合迭代重组算法对不同体质量指数患者行肝脏CT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fpe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采用不同噪声指数(NI)联合迭代重组算法对不同体质量指数(BMI)患者行肝脏CT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收集拟行肝脏CT增强扫描的160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BMI将患者分为A组(18 kg/m2≤BMI<24 kg/m2)和B组(24 kg/m2≤BMI<31 kg/m2),每组各80例,再将A、B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各分为4个亚组,每个亚组20例。160例患者均行肝脏三期CT增强扫描,采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A、B两组的4个亚组NI分别设定为11、13、15、17,采用权重为50%的迭代重组算法进行重组。对各组图像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和客观评价(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并记录辐射剂量。采用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评价各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差异。

结果

A组动脉期各亚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NI=17组图像质量较其他3个亚组差。A组NI=17亚组动脉期图像的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NI=15与NI=17亚组的有效剂量(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I=15与NI=17亚组的ED较NI=11组分别下降57.56%(2.17/3.77)和61.54%(2.32/3.77)。B组动脉期NI=15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NI=17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NI=13、NI=15与NI=11亚组的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13与NI=15亚组的ED较NI=11组分别下降26.41%(1.69/6.40)和45.31%(2.90/6.40)。

结论

在保证影像质量前提下,根据BMI设置不同NI并联合应用迭代重组算法能够有效降低肝脏CT增强扫描的辐射剂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MR DWI及ADC在鼻咽癌放疗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24例)和非复发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观察这些患者放疗前、放疗结束后3、6、12个月的常规MRI及DWI影像表现,测量病灶区的ADC值。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ROC分别对放疗后3、6、12个月随访所得的ADC值进行效能分析,计算其预测鼻咽癌复发的诊断阈值。结
期刊
目的探讨经皮胆道支架置入联合125I粒子腔内照射与姑息性胆肠内引流在治疗胰头癌所致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外科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行姑息性手术且得到随访的95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皮胆道金属支架置入联合125I粒子腔内照射(支架粒子组)46例,姑息性胆肠内引流术(手术组)49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黄疸水平、肝功能、肿瘤大小、生存时间、住院费用等差异。统计方法
目的分析前脑无裂畸形(HPE)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HPE患儿1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和影像特征。14例中男7例、女7例;年龄2 d~ 8岁,中位年龄270 d ;临床表现为出生后吮吸困难、抽搐频发2例,智力及运动发育落后12例,其中4例伴唇腭裂畸形,1例伴小头畸形;行CT检查7例、MRI检查7例。结果14例均符合前脑无裂畸形的诊断。其中半脑叶型4例、脑叶型8例、半球中央变异型
期刊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MRI (HR-MRI)在鉴别诊断烟雾病(MMD)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烟雾综合征(A-MM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17例MMD患者和18例A-MMS患者。记录每位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大脑中动脉近端高分辨率MR成像表现,测量血管最大横截面积、血管最小横截面积、管腔最大横截面积、管腔最小横截面积、管壁最大厚度、管壁增厚方式(向心性或偏心性),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非肝炎病毒肝细胞肝癌(HCC)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根据HCC的临床诊断标准或穿刺活检确诊为HCC,除外肝炎病毒感染,且行TACE治疗的367例患者。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153例)和对照组(血糖正常组,214例)。TACE治疗后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近期疗效(TACE后1个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
目的探讨采用双源CT虚拟平扫技术代替常规平扫行CT腹膜腔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接受腹膜透析(PD)治疗且临床高度怀疑有PD相关并发症的29例患者。患者采用双源CT机,先在腹膜腔没有透析液状态下行腹腔CT常规平扫(单能量模式);再将含对比剂的腹膜透析液2 L注入腹腔,30 min后再次行腹腔CT平扫(双能量模式)。扫描数据经虚拟平扫后处理软件处理,获得虚拟CT平扫图像。对常规CT平扫和虚拟
目的探讨锰增强MRI (MEMRI)检测结直肠癌(CRC)转移潜能的可行性,研究CRC细胞株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表达与转移潜能的关系。方法选用高转移潜能人结直肠癌细胞株SW620、HCT116、LoVo,低转移潜能细胞株SW480、DLD-1、HCT15、Caco-2和正常人结肠黏膜上皮细胞株CCD841 CoN,进行培养、传代。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杂交定量方法分析细胞株MnSOD表达,共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