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双源CT虚拟平扫技术代替常规平扫行CT腹膜腔成像的可行性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z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采用双源CT虚拟平扫技术代替常规平扫行CT腹膜腔成像的可行性。

方法

前瞻性连续收集接受腹膜透析(PD)治疗且临床高度怀疑有PD相关并发症的29例患者。患者采用双源CT机,先在腹膜腔没有透析液状态下行腹腔CT常规平扫(单能量模式);再将含对比剂的腹膜透析液2 L注入腹腔,30 min后再次行腹腔CT平扫(双能量模式)。扫描数据经虚拟平扫后处理软件处理,获得虚拟CT平扫图像。对常规CT平扫和虚拟CT平扫图像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显示病变数量及图像质量评分)和客观评价(测量计算CT值、噪声和信噪比),并记录辐射剂量。采用Wilcoxon检验分析常规平扫和虚拟平扫图像对病灶显示及图像质量评分的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2组图像的CT值及辐射剂量的差异。

结果

常规CT平扫与虚拟CT平扫显示囊肿、钙化、结石、血肿和导管走行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常规CT平扫与虚拟CT平扫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5.0±0.0)、(4.9±0.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P=0.10)。2组图像中肾脏、肌肉、皮下脂肪、膀胱内液体及腹腔内液体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脏在虚拟CT平扫图像上的CT值高于常规CT平扫,骨骼在虚拟CT平扫图像上的CT值低于常规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常规CT平扫各器官噪声均高于虚拟CT平扫,SNR均低于虚拟CT平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虚拟CT平扫和常规CT平扫的有效剂量分别为(9.6±1.4)、(15.9±4.9)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虚拟CT平扫的有效剂量减少了39.6%(6.3/15.9)。

结论

CT腹膜腔成像中,双能量虚拟平扫可取代常规平扫,在保证诊断质量的同时,可减低辐射剂量。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患者的视网膜电图特征。方法对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部的45例帕金森病患者70只眼及35名健康对照60只眼进行眼部常规检查,并进行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检查,观察1~5环P1波、N1波的振幅密度和潜伏期。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帕金森病患者的P1波振幅密度在1环、2环、5环均明显降低[1环P1振幅密度分别为(100.58±41
目的探讨MRI阴道形态异常对盆底器官脱垂的提示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经临床盆腔器官脱垂定量评价标准诊断为盆腔器官脱垂的女性患者48例作为盆腔器官脱垂组,健康女性志愿者51名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盆腔MRI检查。在横断面Delancy Ⅱ水平观察阴道形态,分为形态正常(H形)或异常(非H形)。观察盆腔器官脱垂程度(分为0、Ⅰ、Ⅱ、Ⅲ、Ⅳ度)和脱垂类型(分为前、中、后盆腔脱垂),记录不同脱垂程度与脱
期刊
目的探讨MR DWI及ADC在鼻咽癌放疗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24例)和非复发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观察这些患者放疗前、放疗结束后3、6、12个月的常规MRI及DWI影像表现,测量病灶区的ADC值。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ROC分别对放疗后3、6、12个月随访所得的ADC值进行效能分析,计算其预测鼻咽癌复发的诊断阈值。结
期刊
目的探讨经皮胆道支架置入联合125I粒子腔内照射与姑息性胆肠内引流在治疗胰头癌所致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外科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行姑息性手术且得到随访的95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皮胆道金属支架置入联合125I粒子腔内照射(支架粒子组)46例,姑息性胆肠内引流术(手术组)49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黄疸水平、肝功能、肿瘤大小、生存时间、住院费用等差异。统计方法
目的分析前脑无裂畸形(HPE)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HPE患儿1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和影像特征。14例中男7例、女7例;年龄2 d~ 8岁,中位年龄270 d ;临床表现为出生后吮吸困难、抽搐频发2例,智力及运动发育落后12例,其中4例伴唇腭裂畸形,1例伴小头畸形;行CT检查7例、MRI检查7例。结果14例均符合前脑无裂畸形的诊断。其中半脑叶型4例、脑叶型8例、半球中央变异型
期刊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MRI (HR-MRI)在鉴别诊断烟雾病(MMD)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烟雾综合征(A-MM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17例MMD患者和18例A-MMS患者。记录每位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大脑中动脉近端高分辨率MR成像表现,测量血管最大横截面积、血管最小横截面积、管腔最大横截面积、管腔最小横截面积、管壁最大厚度、管壁增厚方式(向心性或偏心性),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非肝炎病毒肝细胞肝癌(HCC)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根据HCC的临床诊断标准或穿刺活检确诊为HCC,除外肝炎病毒感染,且行TACE治疗的367例患者。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153例)和对照组(血糖正常组,214例)。TACE治疗后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近期疗效(TACE后1个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