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引导,促进数学交流走向深入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102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如何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有效的交流呢?笔者以两次执教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的《轴对称图形》为例,谈谈如何巧妙引导,在课堂中促进学生的数学交流走向深入。
  一、精心设计,对比呈现,把数学交流引向深处
  【片段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第一次执教:课件出示天安门、飞机、奖杯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天安门、飞机、奖杯可以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之后,让学生动手折一折,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动手做了之后交流时,学生只能说到两边大小一样、形状一样,在老师的启发下,更进一步地说到可以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
  第二次执教:老师先出示天安门、飞机、奖杯、大风车的一半,请学生猜一猜是什么物体。之后,出示一个大风车,让学生动手折一折,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一边动手一边就在嘀咕了,在全班交流时,学生有了很精彩的发言:
  生1:大风车图的左右两边是一样的,但是对折之后一边不能完全覆盖另一边。
  生2:三个图形对折之后,两边都重合。
  生3:如果把大风车的另一边转动之后再对折,两边的能完全重合了。
  生4:这说明有些图形的两边完全一样,但是对折后两边不一定能完全重合……
  第一次执教时,由于没有“异类图形”的加入,所以学生的思维还是禁锢在原有的认识上,虽然动手折了,可是学生并不明白“折”的真正意图,他们还认为是在进一步验证两边的大小、形状是不是相同,所以学生始终不能主动地往“完全重合”这方面去思考,交流的范围比较小,学生说来说去,就只有一个意思,谈不上互相启发、互相补充。
  第二次执教时,由于有了大风车这个对称但又不是轴对称的图形的加入,学生在对折的时候,一下子就发现了问题,思维被调动了起来,语言被激发了出来,“完全重合”这一数学语言被演化成了更为丰富多彩的说法,此时的交流是深刻的,包含着学生的独特思考。
  教师通过呈现有对比的学习素材,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观察,在比较中交流,学生在表达中体会到了思维的乐趣,在倾听中感受到了知识的深度,不断触摸到知识的本质。
  二、精心调控,巧妙提问,把数学交流引向深入
  【片段2】在判断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次执教:老师让学生取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折一折,直接问:能完全重合吗?学生尝试了几种折法,都不能完全重合。最后,老师问:那这个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学生整齐地回答:不是。
  第二次执教:
  师:课堂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我们就先请双方阐说理由,其他同学担任执行裁判,想一想哪一组说得有道理。
  生1:我认为是,我把这个平行四边形对折再对折(演示),就能完全重合,所以是轴对称图形。
  师:反对他的说法的同学,请说出你们的理由。
  生2:不能对折两次。
  生3:第一次对折,不能完全重合,说明这个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第二次再对折的时候,对折的图形已经不是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了。
  生4:我认为只要把对折后的图形转动一下,这两个图形就可以完全重合了。
  生5:我反对,轴对称图形只能是对折后两个图形完全重合,不可以将它们进行转动。
  师:明白他们的观点了吗?那平行四边形到底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同桌间互相说一说,并说出你们的理由……
  第一次执教时,教师提出的是封闭式的问题,仅仅很简单地问:能完全重合吗?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学生只需要很机械地回答“是”或者“不是”,这样当然不能引起更多的交流。而第二次执教时,教师考虑到同一个班级中的学生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不同个体思考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策略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因此,教师设计了辩论,给学生营造了一种氛围,允许学生拥有不同的观点、意见和答案,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创造性。同时,教师又注意引导学生在倾听中思考、探索、领悟,当学生回答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时,教师则通过巧妙的提问,让学生的创造力和主体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扩大了交流的范围。
  课堂交流的深入需要教师精心组织、精心设计、精心处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时空,引发个体与群体的思维碰撞,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会产生积极深入的课堂交流,课堂才会呈现出动态的生命活力,闪耀出智慧的光芒。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中市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百分数是我们最常见的,也是我们最熟悉的。百分数在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处处可见,广泛用于银行利率、增(减)率、打折等各个方面。教学中,不管是代数、几何,还是统计、概率,都大量存在着百分数的影子。所以在教学时要求我们以生活中的实例为主,让学生意识到百分数的重要性,真正体现出其“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的作用。如在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百分数的应用》教学时,通过实例就可以让
9月28日,京津冀档案馆协同发展工作会议在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三个走向”要求为根本遵循,将三地档案事业协同发展置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中,在延续既往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丰富合作内涵,为更好促进三地档案事业的协同发展、更好以档案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作出新的努力。  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副馆长付华出席会议并讲话。北京市档案馆馆长程
[摘 要] “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勾股定理是一个将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用数量表示出来的定理,是几何发展和进步的基石. 基于此背景,文章以“勾股定理”一课的教学为例,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文化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策略进行探索.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创新教学;勾股定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勾股定理对于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和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都有很大帮助
摘 要:本文以CSSCI数据库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篇名词“教育信息化”、关键词“教育”并含关键词“信息化”进行检索,运用CiteSpace对检索得到的文献数据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了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域重要被引期刊、重要作者和机构;教育信息化研究热点和前沿;该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文献与主流研究。以此来了解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进展,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建议我国下一阶段教育信息化研究应关注
摘 要:《生死场》萧红书写的一部生命之书,它有着最原始的生气,有着整个生命在跳动,更有着对殘酷的生活现实毫不回避的生命体验,它是萧红展现给我们的一个“藏污纳垢”的民间世界。这种雄厚坚定而又血淋林的现实只有那些在关东大地博大包容的文化精神滋养下成长起来的关东儿女才描绘的出来。  关键词:地域文化 生命意识  作者简介:刘玫珺(1995-),女,汉,山东枣庄人,渤海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从
再来看姜向阳、胡海涛两位名师的课堂。  1.工欲善其事,先必利其器。  为了让学生能在短短的40分钟内感受、跨越人类几百年、几千年的科学探索历程,姜向阳老师不仅投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之好,在情境中巧妙引出“空气有重量吗”这一科学问题,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可以解决问题的先进工具——电子天平秤。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电子天平秤,学生就很容易采集到空气重量的数据,有了准确可靠的数据,就能在短时间内获得
昨天晚上,靠在床头,看王一梅的长篇小说《城市的眼睛》,谁知,一翻便不可收,我被作品中人物的命运起伏与讲究的语言表现打动了,一口气看到半夜。完了还觉不过瘾,又随手翻起已经看过N遍的《木偶的森林》,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  迷迷糊糊中,好友G约我去某处谈事。明明熟悉的地盘,却怎么都找不着路。昏天黑地里左冲右突,来到有点亮光的空地,逮住一位看起来面善的中年男问路。中年男说,你要去的地方,正有一个孩子哭
流星體、火流星和陨石是一组很容易混淆的概念,它们是同一个小天体在不同阶段下的状态,但绝不能混用。  在太空中飞行,还未进入地球大气层的天体是流星体。而一旦进入大气层,高速运动的流星体(速度一般可以达到十几千米每秒甚至更快)会因为和地球厚厚的大气层剧烈摩擦而生热并燃烧,稍大一些的流星体在燃烧时会发出剧烈的火光,这就是名字听上去更酷炫的火流星。这次在云南看到的“火球”就是标准的火流星了。所以说,火流星
【摘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方法以及提问的量,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开场 呈现 创造  如果把一节课比作一部舞台戏作品的话,那么课堂提问将会是每位导演浓墨重彩的片断。师生皆可以成为演员和观众,去参与、去享受。离开了提问,舞台将会成为乏味的“独角戏”。无论是艺术作品还是课堂教学,都源自生活,为生活所用。正如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的那样,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小学学生的在线学习效果需要通过有效的作业设计进行测评。文章对安徽省在线教学作业设计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存在作业平台功能没有充分发挥、深度学习关注不足、“拿来主义”现象明显、作业设计能力不足、偏重低阶思维现象严重、题海战术尚有市场、不同区域在线教学效果差异分化明显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文章从资源运用和作业设计两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线教学作业设计的策略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