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本创设情境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ullove09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创设和运用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因此,创设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一、创设多种情境对话形式,架起学生与文本沟通的桥梁
  阅读情境教学是指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对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图片非常感兴趣。
  1.运用精彩图片——设直观情境
  【案例描述一】教学《小鹰学飞》这篇课文前,在导入环节首先出示了一张“鹰”字的象形文字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个字,说说老鹰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通过观察这张象形文字图片,对老鹰头小、身子大、目光敏锐、爪子锋利、翅膀有力等外形特点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然后教师出示了汉字“鹰”,通过今文字和象形字的比较,学生根据老鹰的图记住了这个笔画特别多的字:“鹰”字是半包围结构,广字头的点像老鹰尖尖的嘴,横撇像鹰合拢的强劲有力的大翅膀,包住了鹰的身子,所以要把竖撇写长一点,里面的单人旁加个隹字就像鹰锋利的爪子,鹰是一种大鸟,下面的鸟字旁要写大一点。
  “鹰”的字形教学结束后,教师又出示了一张老鹰展翅翱翔的图片,让学生们说说从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了导入课文学习的谈话:“在蓝天上展翅飞翔,是鸟类必须学会的生存本领。而‘鹰’是百鸟之首,是鸟类中飞得最高的,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鸟’。可是你们知道鹰是怎么学飞的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小鹰学飞》。
  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创设情境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直观可感的画面,是培养生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本课的课前导人环节,运用生动逼真的画面激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在上课伊始的几分钟内,紧扣课文内容创造良好的教学场景,这样的情境创设,有效地为学生学习课文铺了路、搭了桥。
  2.丰富音像资料——创设话语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特有优势,并配以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生动、直观、形象的音像资料调动和感染学生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描述二】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这课的第3自然段时,结合中心句“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让学生自读该段并思考这座城市具体是用什么来装饰的?漫步在这座城市里,你满眼看到的是什么?你能用一句话把自己看到的说给大家听吗?学生自读后交流:读完第3自然段,看到了铜像或大理石像、音乐家的名字和音乐符号。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圈画出相关的词语后启发学生:我们南京有音乐台,也有音乐家的雕像和以音乐家的名字命名的地方,但南京为什么不能说成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呢?然后请同学们默读这节的内容,用心体会维也纳是怎么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同时老师播放了《蓝色多瑙河》这支名曲,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再次品读文字,透过文字的描写,在美妙的圆舞曲中从“到处…‘许多…‘多用…‘就连……也……”这些词句中体会到维也纳这座城市处处以音乐作为装饰,与音乐有关的事物太多了……此时学生对维也纳浓浓的音乐氛围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时教师相机在《小夜曲》《月光奏鸣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蓝色多瑙河》等古典音乐的伴奏下出示了大量精美的图片:维也纳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音乐家的雕像和大理石像,以音乐家的名字命名的各种建筑物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体验(尤其是视觉与听觉),感知到维也纳的确是座音乐之都。
  此时教师又用一段极富感染力的语言“维也纳整个城市都是用音乐装饰的,音乐家的雕像遍布全城、以音乐家的名字命名的地方比比皆是、草地上都有用鲜花组成的音乐符号作为点缀。这座城市已经与音乐融为一体。现在,我们欣赏着这些图片,随着优美的乐曲声,再读读这段文字,用心感受维也纳独特的音乐魅力,记住用音乐装饰起来的维也纳。”从而把学生引进诵读的环节之中,孩子在反复诵读中,情感得到升华,不知不觉间达到了熟读成诵的教学目的。
  教材中有的课文内容与学生所处的时代相距遥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应该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系有密切关系的,能让学生触景生“思”,从而把握课文的主旨。在此案例中,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利用收集到的素材,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声情并茂的语言将知识点和教学情境巧妙地结合起来传递给学生,促使学生在美的感受中,调动起情趣,激发起智趣,学习运用了语言文字,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尊重学生认知特点,开启孩子思维的大门
  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使学生心动情发,学得轻松愉快,而结合年段特点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会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要想让学生进入状态,进行富有高度热情的学习,教师就要首先进入角色,而把自己角色化,就更能让孩子动情地体验到文本要传递的情感。而高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愈加成熟,对枯燥的说教和单一陈旧的训练方式都不感兴趣,那么老师就应该进一步创设能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学习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智力品质。
  【案例描述三】一位老师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在课结束前的总结提升环节,设计了如下的教学内容:“刚才我们领略了林冲的武功,看到了他武功高强的一面。其实《水浒传》中108将,武艺高强的不仅林冲。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武艺高强,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武艺高强,黑旋风李逵两把板斧所向披靡,也是武艺高强,可是他们都不是林冲。林冲就是林冲,跟他们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再读读文中关于林冲的描写,你觉得林冲除了武艺高强,还是一个怎样的林冲?”(彬彬有礼、忍让、谦逊、有涵养、不轻易出手、君子……)
  “每一个人物都是那么鲜明,每一段故事都是那么精彩,这就是《水浒传》。课外,大家不妨再选择几个人物,选择几个故事,一字一句地去好好品读,你一定会感到《水浒传》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名著。同时,你也可以从其他名著中选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去读读他们的故事。”
  第二天,老师安排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汇报交流,大家选择了《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等里面的人物,对个性鲜明的书中人物进行了剖析,从而也水到渠成地掌握了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境教学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时,必须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情感意志的规律去创设,所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小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理解能力,这样才能有助于教学的进行,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培养。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把握年段特点,立足学生情境创设,将能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三、巧用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课堂教学要创设情境,激发情意,让学生全身心活动,用心灵去体验,教师要以情激情。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进行情感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还应延伸到生活实践当中,注重与生活的联系。
  【案例描述四】《看菊花》一文记叙了一家人在假日去公园看菊花的情景;《冰花》一文则写了小童对冰花这种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赞美。一位老师教学时将这两篇通过观察后所写的文章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回去和家人一起去公园、郊外走一走、看一看,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谐。能够在郊游的过程中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家长说一说看到的美丽景色:如你看到菊花是怎样的?把观察到的品种、颜色及形态等说清楚,并请孩子拿笔画一画看到的菊花,并将所学的词语或句子写在图画中相关的景物上。
  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有着非凡的魅力,它是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桥梁。情境创设,需要我们时刻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放在心中,时刻把教材的重难点放在脑中,时刻把新课程的理念扎扎实实地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的情感,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教学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作者单位:南京市逸仙小学)
其他文献
言语交际,是交际双方以语言为中介的“主体间”的互动互构过程,是运用言语在人际间进行沟通交流的社会行为。作为中介和凭借的“语言”,只是用来指称事物和心意的“代码”,即是一种象征性的替代符号,听(读)者所接收到的,只有这些替代符号,那么,如何保证能将这些符号准确无误地转换还原成说(写)者所要表达的事物和心意?  索绪尔早就指出:“言语活动是多方面的、性质复杂的,同时跨着物理、生理和心理几个领域,它还属
作为学科课程的现代意义的语文教学已走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道路。综观这一百年来的“语文教学”历程,似乎一直都面临着人们不间断的批评。到了20世纪的90年代,更是天怨人怒,全民共讨,仅从几篇批判文章的标题就可见一斑了:《试题荒唐成瘾成癖,考倒鲁迅考倒巴金——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不按模式作文,扣分!不做正面文章,扣分!问老师为啥,别问!——语文可真让人受不了啦》……  面对如此的指责、批判甚至“误尽苍生”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突出故事的剧情,更好地体现主题,教师与学生悄然扮演文中的角色,借助精心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对话,往往只用一节课中的一两分钟时间,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样的“对白式”问题设计有着训练时机的严格制约,不能为“对白”而设计问题,关键是要把握好契机。  一、在情感交融处“对白”  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是因“情”而作,字字句句都浸透着作者的“情”,流动着作者的“情”。教师要善于抓住
一、聊聊我们的调查专题  师:最近以来,我们班同学都在积极地参加一项调查活动。大家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小小专题,认真设计了调查问卷,比较广泛地展开各种形式的调查。老师看到大家的投入,真感动!今天我们将会在一起交流、学习怎样把自己所作的调查写成一份报告。先说说,你调查的问题是什么?  生:我调查的是同学们喜爱的颜色这个有趣的问题。在调查中,我注意了同学们在不同时间、处理不同事情的时候,心里感受的色彩会
“提高课堂效率”是语文有效教学的核心所在。而有效的语文课堂需要我们用智慧和情感来建构。如何通过教师的智慧引领,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呢?笔者就此淡点看法。  一、了解学生的需要,构建乐学的课堂  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并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构建乐学的课堂。  在教学《掌声》一课时,为帮助学生体会掌声的深刻含义,在读完小英的变化后,我饱含深情地说:“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