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差异化的人IgG中残留性激素对树突状细胞分泌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作用

来源 :中国输血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性别差异化的人IgG样品对人树突状细胞分泌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作用。探讨IgG制品(例如IVIg)中残留性激素对树突状细胞分泌IL-6的影响作用。方法委托生物制品公司根据标准IVIg生产流程制备性别差异化的血浆纯化IgG样品,获得2种不同性别比例的性别差异化IgG样品(男女比例为1∶0、0∶1);样品与对照品分别作用于THP-1细胞诱导的人树突状细胞中,培养24 h后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趋化因子CCL2,CCL3,CCL4;黏附分子ICAM-1;炎性细胞因子IL-1a/b, IL-6,IL-10,IL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调查辽宁地区汉族RHD*1227A等位基因在Rh阴性人群和随机人群中的频率。方法采用吸收放散实验筛查Del表型,RHD基因特异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PCR-SSP)筛查RHD*1227A等位基因,RHD全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分析方法确认RHD*1227A等位基因,杂交合子技术检测RHD基因的杂合性。结果在117例Rh阴性献血者中,吸收放散试验检测到24例Del表型,PCR-SSP方法和RHD全编码区测序共检测到23例RHD
目的 探讨血小板抗原(human platelet antigens,HPA)基因多态性与血小板参数的关系.方法 使用TaqMan-MGB探针实时PCR方法对139名健康中国汉族人进行HPA-2,HPA-3,HPA-5和HPA-1
目的了解国产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制品(IVIG)中凝血因子Ⅺ(FⅪ)的活性水平,为提高我国IVIG制品的安全性及开展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显色底物法、凝固法,分析国内23个厂家(品牌)共71批次(其中半数为近效期)的IVIG送检制品的活化凝血因子Ⅺ(FⅪa)、FⅪ和非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NAPTT)。结果 FⅪa活性(mIU/mL):15个厂家(品牌)的32批次IVIG为<0.1或定量限(0.02),12个厂家24批次IVIG为0.1~1(0.39±0.20),余下6个厂家15批次IVIG为
癌症的免疫治疗研究近年来进展显著,通过将双特异性抗体(双抗)桥接、重定向并激活免疫效应细胞杀伤癌细胞,实现了令人瞩目的疗效。自2014年抗-CD19及抗-CD3的双抗blinatumomab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以来,重定向免疫效应细胞的双抗在血液恶性肿瘤的临床前和临床中的研究越来越活跃。本综述针对最常见的淋巴细胞瘤、多发性骨髓瘤和白血病3大血液恶性肿瘤,总结了B淋巴细胞、浆细胞和髓细胞不同的癌细胞抗原靶点双抗的科研和临床应用的进展。为了更好地使临床受益及降低毒副反应,寻找特异性更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血不足量发生的原因,为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依据,以降低采血环节中不足量全血报废和防止献血者流失。方法在广州血液中心信息管理系统中统计2018~2020年每年全血献血人次和采血环节中全血不足量发生人次,通过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和线性趋势检验。结果 2018~2020年采血不足量发生率为0.066 4%(531/799 439),血流不畅、晕针和其他原因导致的采血不足量发生率分别为0.048 7%(389/799 439),0.010 6%(
目的 探索死亡受体3(DR3)受体激动剂(αDR3)抗体活化DR3信号通路干预抗体-介导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的有效性及可能机制.方法 1)8~10周龄Balb/c小鼠4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组
目的通过对西安地区临床供血资料的统计分析,了解各类型医疗机构用血发展变化规律,为采供血机构制定和调整无偿献血招募、采集、制备以及血液供应工作规划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2019年陕西省血液中心临床供血资料,以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冷沉淀为对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2019年西安地区供血量呈上升趋势,2019年供血量是历史最高值(737852 U)。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用血量均呈增长趋势,每手术人次红细胞和血浆平均用量逐年递减。市属医院、民营医院红细胞用量增长幅度大,每手术人次红细胞平均用量呈下降趋
目的探讨输注聚合人脐带血血红蛋白氧载体(PolyCHb)增强肝癌荷瘤裸鼠对仑伐替尼治疗敏感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Hep3B肝癌细胞系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18只荷瘤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90 mg·kg -1·d-1;单药组:仑伐替尼灌胃10 mg·kg-1·d-1;增敏组:仑伐替尼灌胃10 mg·kg-1·d-1,PolyCHb尾静脉注射600 mg·kg-1,
目的探究小分子非编码RNA miR-16-5p对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复制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接种1×105/mL人宫颈癌上皮细胞(HeLa)到24孔板中,感染ZIKV(MOI=5)并在感染0、24、48及72h后收取RNA样品,以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miR-16-5p相对表达变化。在HeLa细胞中转染20nM的miR-16-5p模拟物(miR-16-5p mimic),使miR-16-5p高表达,在转染后24h感染ZIKV(MOI=5),感染后48h,收取细胞RNA,
目的探究可经血液传播的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体外感染细胞后对环状非编码RNA(hsa_circ_0001613)表达的影响及hsa_circ_0001613对寨卡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在12孔板每孔接种1.8×105个人类肺泡基底上皮细胞(A549)后24 h,用ZIKV GZ01感染A549细胞(MOI=0.5),感染后1~5 d每天分别收集细胞提取细胞内总RNA,通过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hsa_circ_0001613的相对表达量变化;在A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