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了解无偿献血者年龄、性别分布及检测不合格情况,为无偿献血宣传策略,献血者的招募选择及持续保持,避免血液资源不必要浪费等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对连云港地区2017~2020年
【机 构】
:
连云港市红十字中心血站检验科,江苏连云港222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无偿献血者年龄、性别分布及检测不合格情况,为无偿献血宣传策略,献血者的招募选择及持续保持,避免血液资源不必要浪费等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对连云港地区2017~2020年无偿献血者年龄性别及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进行回顾性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无偿献血者献血比例随年龄增长有上升趋势,51~60岁年龄段献血比例降低.无偿献血者检测不合格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51~60岁年龄段血液检测不合格率比较低.除18~20岁年龄段,各年龄段男性无偿献血者献血比例及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均高于女性无偿献血,分别为1.47∶1、1.30∶1.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1.09%(1 274/117 079),且逐年下降,血液检测不合格项目ALT>HBV>TP>HCV>HIV,ALT检测不合格率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及TP检测不合格率在不同时间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对18~25岁及50~60岁人群的无偿献血宣传,不断扩大及持续保留固定献血者队伍.献血前有效征询及血液初筛对减低血液检测不合格率有重要意义,科学的初筛流程及规范操作可以明显降低HBV及TP检验不合格率,对降低血液资源浪费及保障血液安全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癌症的免疫治疗研究近年来进展显著,通过将双特异性抗体(双抗)桥接、重定向并激活免疫效应细胞杀伤癌细胞,实现了令人瞩目的疗效。自2014年抗-CD19及抗-CD3的双抗blinatumomab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以来,重定向免疫效应细胞的双抗在血液恶性肿瘤的临床前和临床中的研究越来越活跃。本综述针对最常见的淋巴细胞瘤、多发性骨髓瘤和白血病3大血液恶性肿瘤,总结了B淋巴细胞、浆细胞和髓细胞不同的癌细胞抗原靶点双抗的科研和临床应用的进展。为了更好地使临床受益及降低毒副反应,寻找特异性更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血不足量发生的原因,为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依据,以降低采血环节中不足量全血报废和防止献血者流失。方法在广州血液中心信息管理系统中统计2018~2020年每年全血献血人次和采血环节中全血不足量发生人次,通过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和线性趋势检验。结果 2018~2020年采血不足量发生率为0.066 4%(531/799 439),血流不畅、晕针和其他原因导致的采血不足量发生率分别为0.048 7%(389/799 439),0.010 6%(
目的探讨输注聚合人脐带血血红蛋白氧载体(PolyCHb)增强肝癌荷瘤裸鼠对仑伐替尼治疗敏感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Hep3B肝癌细胞系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18只荷瘤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90 mg·kg -1·d-1;单药组:仑伐替尼灌胃10 mg·kg-1·d-1;增敏组:仑伐替尼灌胃10 mg·kg-1·d-1,PolyCHb尾静脉注射600 mg·kg-1,